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第1052章

作者:大虾就鸡蛋

  人家的爷爷、奶奶就不想要个孙子?

  判了就判了吧!

  大不了以后多去看守所看看她。

  这件事情以后许大茂对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很淡漠,对工作更是不积极,简直就是在混吃等死!

  许大茂可以冷漠,但是许富贵不可以。

  他承认周氏有时候做事太下作,他也不太喜欢,只是,毕竟是自己的结发妻子,周氏给他生了一对儿儿女。

  他怎么可能置之不理?

  不过。

  许富贵唯一能做的事情也就是去找女婿杨柏如让他帮忙了。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许富贵还给女儿、女婿买了一点儿礼物。

  只是。

  当杨柏如知道了事情经过以后却是大惊失色。

  法院已经宣判,他能怎么样?

  别说他只是一个区干事,就算是区长也没办法啊!

  杨柏如将岳父许富贵给赶了出来,甚至连礼物都没有要。

  许娇也跟着出去了。

  正当许富贵以为女儿会向着自己和女婿求情的时候许娇却警告他以后别来自己家了,要是让同事们知道杨柏如的岳母居然是个罪犯,影响他的前途啊!

  母亲周氏已经这样了,没救了,可不能让她影响到丈夫吧!

  许富贵的脸色变了数次,最后显得无比的苍白,他叹息了一声老老实实的说道:“你就放心吧,我不会再过来给你们夫妻两个添麻烦了!”

  从杨家出来他有些不知所措。

  许富贵认为该做的事情他都做了。

  周氏真的无法营救,他也没有办法。

  从此以后许家父子分道扬镳,许富贵一直住在扎钢厂家属楼,很少到四合院儿这边来。

  许大茂也很少去看望父亲,就算是两人都在扎钢厂食堂吃饭的时候碰到了基本上也是无话可说。

  让女儿、女婿嫌弃,儿子许大茂又不和他来往,许富贵心里憋屈,觉得自己这几十年都白活了。

  妻子进监狱了。

  儿女也没维持住。

  将来他若是老了只能和周氏相依为命,可周氏即便是被放出来了也是个不靠谱的货!

第609章 何雨水被报复

  国务院批准郭嘉物价委员会、化工部、商业部、卫生部《关于降低部分药物价格的报告》,这是全国药品降价幅度在亿元以上的第四次降价,针对的主要是一些常用的抗菌素、麻醉药等西药。

  通过几次降价,国内药品生产厂家的利润进一步降低。

  魔都市立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团队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完全离断前臂断肢再植手术。

  术后7个多月,经过外科专家组鉴定,根据临床肌力和感觉检查、骨骼X线照像、血管造影和肌电图描计,认为修复的伤肢血运正常,骨、神经和肌腱都愈合良好;伤者已能用伤肢举杯饮水、持重6kg、写字和打乒乓球。

  郭嘉医学科技期刊三巨头——《Chin Med 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破天荒统一行动报道,分别在各自第10期刊出“前臂创伤性完全截肢的再植(一例成功报告),记录下“断肢再植”这一彪炳史册的大事记。同期《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纷纷约请国内外科领域权威撰稿,评述这一对人类现代医学新贡献的创举。

  《健康报》也做出了相关报道,对这件事情进行赞扬。

  术前、术后用药完全都是使用的国内药物,并没有使用进口药。

  中华医学杂志外文版曝光这件事情以后苏国、鹰国等相关医学杂志也进行了报道。

  苏国在国内进口中西药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当然。

  几乎所有进口的药物都是优先用来还债的。

  李平安也受邀在相关医学杂志上写了对这例手术的技术分析,还到卫生局举报的技术学习、研讨班上听过几天课。

  事实上。

  几年之前积水潭医院就做过一例断掌再植手术,李平安也参与其中。

  若是两例手术进行比较的话技术难度差不多。

  甚至。

  断掌再植的难度比断臂再植的难度还要高一些。

  同样需要吻合神经、血管,但肢体组织细胞比较多,成活率高、恢复起来也比较容易。

  李平安和秦淮茹了解过,虽然西药的价格又降低了不少,但这个年代是不可能滥用药物的,医生们使用起来还是比较谨慎。

  暑假。

  何雨水又到六院实习了。

  今年在开学她就是大四学生,按照当时的规矩,年终以后她就要进行实习,经过一年半的实习她就能毕业了。

  这次。

  何雨水不想再去妇产科帮忙而是想去外科手术小组实习。

  李平安答应了,让她跟着自己的手术小组,暂时只能看着,不能动手,甚至还要听小露等几个辅助护士的。

  何雨水爽快的答应了。

  对她来说只要能参加手术就行。

  况且。

  她也没胆子一开始就参与手术,即便是做助手都不行。

  京城下了一场暴雨,最大时一天有四百多毫米的降雨量。

  四合院儿的大人们警觉起来,虽然这里比外面马路上高了不少,邻居们担心的事情更多。

  害怕院子里会积水,甚至有些人害怕会房倒屋塌。

  贾家、何家、阎家这些家里有孩子的大人整夜都不敢入睡。

  徐氏和李林也很担心几个孙子。

  李平安索性让李业和楚康到医院食堂吃饭,他们夫妻也不去四合院儿吃饭了。

  六院都是刚刚建成没几年的房子,无论是地势还是坚固程度都是靠得住的。

  白天的时候两个孩子就在六院食堂玩,晚上的时候跟着父母一起回家。

  虽然医院家属院小院儿有地下室,但是房子质量还是比较好的,滂沱大雨下了几天,屋内、地下室里没有哪怕是一点儿积水。

  秦淮茹每天都给徐氏打电话告诉她两个孩子没事儿。

  短短几天。

  整个京城包括近郊一共倒塌了一万一千多间房子。

  六院倒是没多大损失,不过附近有几处比较老旧的房子塌了。

  下班以后在食堂吃过饭,秦淮茹带着孩子回家,李平安则是到附近参加抢险工作。

  陈雪茹和陈南一直和裁缝铺的工人在一起,到也没什么事儿。

  李平安还联系了岳父家、舅舅家都没什么事儿。

  周家那边地势比较低,下大雨的时候房子质量虽然还可以但屋子里依旧是进水了。

  李平静带着两个孩子住进了单位宿舍,周成也在单位暂住。

  赵氏想要继续住在家里的话每天都要将进入屋子里的水给盛出来,虽然不多但也是个繁重的工作。

  赵氏也不想住在家里了。

  她知道李家的房子不少就过去和徐氏商量。

  徐氏不假思索的拒绝了。

  她要是不在周家看着的话周家的房子可就要泡在水里了,万一要是倒塌了怎么办?

  重修房子不要钱吗?

  徐氏安慰赵氏,雨虽然大但可能持续不了几天,坚持坚持就过去了。

  赵氏并没有离开,她用公用电话联系了在单位上班的李平静和周成,两人都不赞成让赵氏住在李家。

  她们的担忧和徐氏一样,万一周家的房子要是毁坏了怎么办?

  赵氏非常不甘心的从四合院儿离开了,根本就没有提起要给徐氏电话费,这笔钱只能是李家补上。

  几天之后大雨停止了。

  居委会的干事在下辖的四合院儿开展了捐款救灾活动。

  下班以后居委会干事到四合院儿组织捐款。

  刚刚经过困难时期,大家手里的钱也不是太多,但很是热情。

  大多数邻居都是捐款十几块,就连阎埠贵这家伙也咬了咬牙给了十块。

  李平安代表李家捐了二十。

  刘海中也给了十块钱。

  倒不是刘海中小气,他可是听说了大儿子刘光齐所在的地方也受灾了,他不得留点儿钱支援儿子啊!

  在他看来大儿子、长孙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即便是要救济也要救济自己大儿子刘光齐一家。

  医院也组织了一次捐款,除了救援京城受灾百姓还要救济附近两个省。

  六院还拨出一些救灾常用药品比如抗菌素等运往附近的省份。

  商业部门还组织了几百户饭店给受灾地区送火烧、大饼等。

  大雨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