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说我的剧本是假的 第189章

作者:莫愁千里路

  他整理了一会儿衣服,平复了略有萎靡的神魂,而后摇了摇铃铛。

  清脆铃铛之声回荡洞中,门外守着的两名守卫立即进来。

  “掌教,您出关了?”

  “嗯,出关了。”

  “掌教出关,那不是说计划”

  “一切顺利,差个人通知下去吧,咱们合计合计,接下来该如何做。”

  “——是!”

  二人面露欣喜,其中一人当即跑了出去。

  “掌教,我这便去通知其余大人!”

  不一会儿,便有一群人鱼贯而入。

  他们似是早已得到消息,无论男女老少,脸上尽是满心欢喜。

  “掌教!咱们得到消息!哈哈,咱们都感觉到那阵法的问题了!”

  “不愧是掌教,我就知道,掌教出马必然手到擒来!区区镇北王,如何与掌教斗!”

  “放屁,当初就属你最不看好掌教,就知道马后炮。”

  “要你管,你个莽货,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这儿有足足十来人,或是貌美如花、美若天仙;或是青春靓丽、风华正茂;或是虎背熊腰、狰狞面容;或是翩翩书生,玉面郎君。

  他们都是杨朱学说一派,自杨朱学说还未名扬天下时般已然入伙,乃左正玄精挑细选,绝对放心的合作伙伴。

  这儿的人,方才是左正玄真正的底蕴。

  原来,左正玄自得到杨朱学说传承,意识到这一传承或有利可图时,便不由开始算计。

  他先是以古绪义的模样外出传播学说,后又与听风城构建‘大本营’。

  旋即散播学说,掀起动乱,引得北边大乱。

  当他展露威胁,引得镇北王动手,便引诱镇北王杀了他们所有人将明面上杨朱学说之人一扫而空。

  由那些死人引得北边百姓震动,由此,杨朱学说由明转暗,而即便杨朱学说已然消失不见,北边也依旧会留下杨朱学说之传说。

  由北边民众与镇北王争斗,牵制镇北王精力,他们便再暗中积攒力量、等待时机。

  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支持

第147章 天宝:我命由我不由天

  掀翻轩辕皇朝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敌人占据中州许久,盘踞天下,力量数之不尽,又有儒家坐镇,掌天下礼法,以北边如此之力,镇北王都越不过去,何况轩辕皇朝。

  布局、设局,暗中等待,方才是最好选择。

  “不过,掌教,咱们和南边的合作.”

  他们由明转暗,那么南边魔教呢?

  理论而言他们不是与魔教还有合作吗?

  不待掌教开口,便有人骂道:“咱们都被灭了,那些合作自然也便算了,他们还能找到咱们,让咱们从坟里爬出来和他们合作?”

  “利益交换,咱们吞了他们东西,他们觊觎咱们东西,左右无非唯利是图罢了。”

  “你不会想着这会儿还带上他们吧。”

  那人挠了挠脑袋

  “倒也不是。”

  “只是掌教,咱们一家难以成事,唯有联合起来才可在有生之年完成改天换地之大事。”

  左正玄明白,因而他笑了一下。

  “咱们自然得要有合作伙伴,放心,不会是什么欺世盗名之辈。”

  “司家.听过吗?”

  ——————

  北边近日发生了那么一件大事儿。

  那雄踞北边,以极快速度崛起的杨朱学说被镇北王剿灭。

  由听风城百姓传来消息,说在杨朱学说诸位为北边百姓祈福之时,镇北王派遣一强大将士杀上其中,天上白玉宫殿被杀得血流成河、尸骸遍地,杨朱学说掌教也陨落于此。

  可理论中那失了领头羊,乌合之众便一哄而散的局面并未发生。

  五省七十二城纷纷起兵,他们继承杨朱学派,以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为口号奋起反击,虽说失了领头羊,可各地学派分支派人讨论,最终决定各自占据一地,等到准备就绪,便攻入镇北城,活捉镇北王。

  且不说他们是否能成,但至少,北边是当真乱了起来。

  消息传入都城,太子又不由地揉了揉自己的脑袋。

  好消息:镇北王将杨朱学派首领一网打尽,一个不留。

  坏消息:好消息是假的。

  “金蝉脱壳.那些家伙也当真是舍得!”

  “聚集了那么久的力量,六境七境强者不在少数,说扔便扔,由明转暗,且还给本宫留下这么一烂摊子.好得很、那些家伙好得很呀!”

  “镇北王怎地就那么轻易被算计了?”

  依旧是祭酒安慰太子。

  “听风城毕竟理论而言乃是敌方大本营,若能当真要掀起滔天民怨,自是将消息传遍整个北边才好。”

  “但正是因这动作过大,会被镇北王发觉,方才是以听风城为中心扩散而出。”

  “镇北王也无法事事如意,如今北边还能稳住。”

  “至少各地各省不会轻易动手,镇北王威震天下,失了领头羊,谁又敢当那出头之鸟?”

  话虽如此,可北边这乱

  哎,罢了罢了,且慢慢来。

  太子想着慢慢来,轩辕皇朝有时间和底蕴慢慢耗。

  稷下学宫学子去往北边讲学,定然会遏制问题。

  于是他拿起下一奏折,想着还有什么麻烦事儿,一并来了。

  趁着今个儿气性不好,一起气了。

  可当他打开稷下学宫递来的奏折,只一眼,便让其不禁起身。

  饶是已然执掌这偌大皇朝,他也仍旧遏制不住心中情绪。

  “祭、祭酒,这消息.奏折上这消息当真?可当真如此?”

  祭酒轻轻点头。

  “回太子,绝无虚言。”

  心脏跳动得有些快了。

  太子当即大喊一声。

  “好!”

  “好!”

  “好!!!”

  而在这诸多坏消息中,有那么一难得的好消息,还是如此令人振奋之消息,如何不让人大笑。

  “来人,快快备马,本宫要入稷下学宫一趟!”

  “祭酒,您也随本宫一起去!”

  他拉着祭酒便往外走,可祭酒喊着:“太子,今日还有奏折未看,这不若看完再去”

  “看什么看,无非都是些气我的消息!不看也罢!”

  他满心欢喜地带着祭酒来了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位于都城之外的山里。

  因儒家地位超然,历代国主都愿意与儒家方便,那稷下学宫便修筑了不远处的上山。

  这其实并非稷下学宫最开始的地方,之前的稷下学宫在哪儿已经有人忘了,这儿的是十万年前那时的儒家掌教所定。

  这座山本平平无奇,但随着稷下学宫到来,得儒家浩然正气蕴育,因而也变得不一样了。

  万壑争流、千压竞秀。

  端得是一雨过天连青壁润,风来松卷翠屏张之景。

  二人很快出了都城,入了山峰。

  因儒家圣地,不好驾车而过,因而在山脚便停下,太子与祭酒迈着阶梯而入。

  如跨越水幕屏障,他们很快入了一洞天福地。

  对,稷下学宫也在一洞天福地之内。

  儒家至高学堂又岂会如此简单?

  这洞天福地与金山寺略有不同。

  松柏翠竹,烟霞袅袅。

  陡崖深涧,涓涓流水。

  涧边双鹤饮,石上野猿狂。

  无论来此几次,都不免被那锦绣如画所震惊。

  但太子这会儿不在乎这些,他看都没看这景色一眼。

  急急忙忙便来到了山上居所。

  稷下学宫划分学堂、居所、后山.与寻常宗门并不一样,却又无处不同。

上一篇:左道神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