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令 第852章

作者:阎ZK

  天下的秦王亲自撑伞徐行。

  在陈国很难能够见到陈皇的南翰文多少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看到李观一很娴熟地带着他往百姓喜欢吃的地方走,南翰文鼓起勇气来,道:“殿下,很是懂得这些百姓居住和吃东西的地方啊。”

  李观一回答道:“我从小就在乱世中走,这种地方我很熟悉的,那些酒楼之中,上等的茶楼里面,吃的是氛围,至于美食,那自然也是极好的。”

  “味道精美,摆盘精致小巧,色香味俱全。”

  “可对于我来说,还是习惯在这市井当中的美食。”

  李观一带着南翰文,到了一处小馆子,是小巷道里面开的,支了个小摊子,李观一把竹伞收了,熟络地道:“店家,两碗鸭血粉丝汤,两个芝麻烧饼,一碟油浸细疙瘩丝。”

  “好嘞!”

  店家的掌柜的是个年约三十岁出头的女子,做事情麻利,李观一用茶烫了杯子,招呼南翰文,南翰文看到秦王把热乎乎的饼浸泡在了鸭血粉丝汤里面吃。

  饼子先空口吃粮食香,然后就着鸭血粉丝汤和疙瘩丝吃。

  南翰文嘀咕着鸭血粉丝汤,低头看去,见得里面有鸭血,鸭下水还有些粉丝,筷子搅和了下,没见了一块鸭肉,可是喝口汤,却也舒服,一路过来,劳心伤神,不觉就大口吃了许多,反应过来才发现自己这般模样,多少有些狼吞虎咽的感觉,稍稍有些不好意思起来,道:“……这,殿下勿怪。”

  李观一伸出手指道:“在外面叫我药师就可以。”

  南翰文惊道:“如何使得?”

  李观一道:“那好,这是命令。”

  南翰文一股气就给哽住了。

  那少年秦王似得意起来,喝两口汤,南翰文不知道该怎么搭话,就只好有一搭没一搭地道:“这汤唤作,鸭血粉丝汤?往日倒是没有见过,这风雨大的天气里面,吃上一碗,倒也舒服。”

  李观一夹一筷子粉丝,道:“毕竟这个年头,鸭下水比起什么鸭肉还是便宜许多的,吃不起鸭肉,就将鸭下水切吧切吧放一起,热汤一滚,加葱花,有肉味,口里有滋味,还热乎。”

  “价钱也不贵,便是再如何的寻常百姓也可以吃的到。”

  南翰文缄默许久,道:

  “殿下身为秦王,为何也吃这样,这样朴素的食物?”

  他憋了好一会儿,说出了朴素两个字。

  实际上是觉得这样的吃食终究是有些上不得台面了。

  李观一喝一口汤,慢悠悠把剩下的烧饼掰开,把用芝麻油浸了的疙瘩丝夹进去,咬一口,慢慢咀嚼,道:“吃东西还讲究什么人吗?肉我也吃,烧鹅也吃,这烧饼也吃。”

  “可你要是说那种一只鸡只吃鸡舌头,剩下的都扔了,鱼只吃某一片鳞片下面的鱼肉,吃一顿饭几百两银子的,我只能说,是傻逼玩意儿。”

  李观一直言不讳,大有钓鲸客之雅量。

  南翰文夫子被震得一阵一阵的。

  半晌了,哼哧出一句话来,道:“秦王殿下,直爽!”

  李观一大笑,道:“果然是有见识的人啊,不过,我们吃正常的吃的才是对的啊,这些烧饼,粮食,都是老百姓一年四季,辛辛苦苦从地里面耕种出来的。”

  “我们吃一点,百姓就少吃些,我们若是铺张浪费,奢侈享受的话,百姓要少吃多少,一顿饭百两银子,可是一两银子,就够一家人勉勉强强活一个月了。”

  “他们一顿饭,就吃掉一百户人家一个月的口粮。”

  “先生饱读诗书,觉得这样是对的吗?”

  南翰文沉默许久,竟说不出话来。

  只是又想到了那乱世之中的一千万两白银,皇帝欲要腐蚀另一个对手,哪怕是那个对手英气勇武,有开辟未来盛世,让百姓过得很好的英雄。

  丞相要顾及自己的清名,在这样清名之时,也得要顾及全家和府邸上上下下两百多人的生活面子,得要拿钱;下面的官员,为了在这大厦将倾的时候走一条活路,得要拿钱。

  最底下的官儿,是为了自己能够升迁,也得拿钱。

  这钱从哪里来的?

  就是秦王所言,百姓一年四季辛辛苦苦地劳作而出的。

  谁都没有出钱,唯百姓出血肉。

  谁都拿到了钱,除去了田垄里的万民。

  这个时候,来往有百姓避雨,在这里点一碗热乎乎的鸭血粉丝汤,避雨的时候,去谈论些最近的事情,这交谈声音,冬雨落下时候空中弥散开的雾气,还有闲谈的时候口中的热气,混在炊烟里面,是一种让人懒洋洋的韵味。

  红尘人间,至此极也。

  南翰文忽觉得心中剧烈冲动,过去几十年的经历和这短短一个月的见闻,正在心中发生剧烈无比的冲突,这个老文士沉默许久,拳头握紧又放下,放下有握紧。

  忽而听得敲击桌子的声音。

  抬起头,看到秦王殿下目光平和,正自看来。

  南翰文心中微顿,觉得是否自己已被看破。

  这位陈国的使臣挺直了腰背,气势沉沉,正要开口谈论这天下大势,风起云涌,帝王将相,列国交锋。

  秦王的筷子虚指了下南翰文的碗,认真道:

  “粉坨了。”

  南翰文:“…………”

  方才紧绷,方才担忧,挣扎,天下国事大势,如天空之楼阁,这般聊下来,只这三个字,一下就把南翰文给拽下来,拽到了实地上头。

  这般人间气韵,人和人之间真实相处的感觉涌进来。

  南翰文呆滞许久,似是放空了心,忽而放声大笑起来了。

  吃完了这一顿充满了烟火气息的饭菜,南翰文浑身轻松,热气腾腾的了,坦诚布公地道:“秦王殿下,您答应我大陈和应国,修建王宫,实际上是有他用吧?”

  “可否告诉在下?”

  秦王竟当真笑着道:“先生倒是明察,确实如此。”

  秦王李观一道:“这辽阔宫室,是为了传承。”

  南翰文疑惑:“传承?”

  秦王道:“是,继往圣之绝学。”

  “整个江南十八州,最顶格的宫殿,给学子准备的。”

  南翰文恭恭敬敬道:“那和各国的宫学,还有中州的学宫,有什么不同?”

  “不同吗?”

  秦王伸出手,天上落雨已渐渐停歇下来,他的神色平和,回答道:“不问出身,经过考核入此门中,诸子百家,经世致用,兵家,商会,农家,墨家机关,皆可入此门中来……”

  “如何?”

  南翰文呢喃道:“不问出身……”

  他的神色越发坚定,道:“那么,那一座最高的楼呢?仿照摘星楼所筑,要容纳天下诸多宝物的高楼。”

  李观一大笑回答:“自是收天下书卷而珍藏之。”

  “武功,密卷,数术,墨家,儒门,佛道。”

  “天下人来此,皆可翻阅。”

  一个只论才学,不问出身。

  一个天下人来此,皆可翻阅。

  如同两柄利剑,似乎要将整个天下陈腐的秩序硬生生劈开来一道裂隙,和陈国那种层层森严之感,截然不同,在这个天下当中,武功密卷,诸子百家的珍藏,皆是各派不传之秘。

  南翰文不敢想象,若是秦王做到这一步,原本数百年封锁学识传承的天下会是如何的翻天覆地,先是三箭定军心,破礼法,后又两剑劈开了学识的垄断。

  在这之前,秦王展露出的多是游侠的侠义,将帅的豪情。

  他现在踏上了天下,持起了君王的剑,所作所为,便是要惊天动地般的事情。

  南翰文想着此般气魄,又想到了陈国的腐朽,叹息道:

  “您要做的事情,必然触动过去的秩序。”

  “必然会遭遇天下的反扑,这样的事情,当真可以完成吗?”

  秦王回答道:“天下的事,难道说一开始不知道能否完成,就不去做了吗?”

  南翰文沉默许久。

  他终于下定了决心,拱手轻声道:

  “若如此,不知……”

  “臣,可否追随于陛下身后,看到如此的天下。”

  秦王回答道:“天下人之事,自天下人为之。”

  “先生,请。”

  他起身,墨色的袖袍翻卷垂落,提着伞,看着外面的天空,从容道:“雨停了。”

  李观一起身离去,南翰文轻声道:

  “陈国二百八十七万两白银,当为陛下所用。”

  从容不迫的李观一脚步一顿。

  南翰文沉默,开口补充道:

  “第一批。”

  李观一:“…………”

  他微微呼出一口气,只是点头。

  威严,沉静,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南翰文此刻终于放下,在心中的那种,持续了许久的挣扎解决之后,只觉得一念起落天地宽,轻松之余,见那秦王踱步远去,气势沉凝,颇为不凡,不由地心中慨叹。

  不愧是秦王陛下!

  就在自己最为挣扎最为难以做出抉择的时候突然出现。

  难道是巧合,还是说,这就是所谓的天命。!

  南翰文只觉得心中一个个念头升腾,终于还是放下了之前的挣扎,轻松起来,慨然叹息:“秦王陛下,深不可测啊!”

  李观一从容不迫地走过了这里,走出了南翰文的视线。

  然后蹭地一下过去,仰起头看着天空,高深莫测的秦王陛下呢喃道:“卧槽,两百八十七万两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