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令 第442章

作者:阎ZK

  “我亦是卿口中,那笼罩天下的阴影之中的一端。”

  姬子昌伸出手,握住了赤帝的印玺,缓缓抬起,在这个时候,颜太保却终于感知到了,眼前这位弟子身上那潜藏着的气魄,长明灯在剧烈晃动着,姬子昌自语从容:

  “已承其荣光。”

  “也就该要承担祂的污秽。”

  “连带着赤帝的威荣,赤帝的污秽,一起背负。”

  “正是为君者的义务。”

  “我会抓住这所谓的皇室宗族,然后带着这八百年来盘根错节的东西,一起走入火中,焚尽这八百年阴暗,这是属于我的权利,而卿,也该有卿的道路。”

  “你口中的英雄,我是不能做到的了。”

  “真可惜。”

  “我们皆有自己的宿命。”

  他伸出手,叩住印玺,缓缓压下在了那一封圣旨上。

  【敕令李观一节制天下兵马大元帅】。

第91章 加封,加封!

  李观一目送那位胡子拉碴,似是颇为疲惫的学子离开之后,转身踱步,循着记忆往自己暂且居住的行宫走过去,时值夏夜,终于退去了一日的闷热,星空浩瀚,夜风凉爽。

  李观一反倒是有些担心起来,担心那位文鹤先生离开。

  此刻醉意渐醒,施展出剑狂慕容龙图自创的身法,如利剑出鞘一般朝着自己的行宫掠去,回去的时候,麒麟军铁骑守卫在外,皆行礼,李观一点头回应,然后快步走进去。

  他有些遗憾。

  在李观一的感知之中,没有发现文鹤的身影,询问凌平洋的时候,凌平洋回答道:“那位先生已经走了。”

  李观一苦笑,却又叹服,道:“不愧是他。”

  “看来,并非是同路之人。”

  “只是有些对不住元执他们的托付了。”

  他倒是没有因为文鹤选择离开而产生懊恼和反感,只是叹息,天下之人,来来去去,并不一定必然可以同行,而凌平洋脸上倒是有些古怪之色。

  “平洋,怎么了?”

  “看你好像是有些话要说。”

  一道悠然的声音传来:“他是要说,本先生只是出门转转,又不是说彻底不回来了,只是有些事情罢了。”李观一大喜,转过头去,看到侧门那里,一辆马车被驱赶进来。

  驱车之人,正是文鹤文清羽。

  面容寻常朴素的青年微笑:“方才只是出门去为主公解决一个困难罢了,也算是我的投名状。”

  李观一疑惑道:“什么?”

  凌平洋道:“此事末将来解释吧。”

  “您还记得,咱们离开之前,来到这里希望和您见上一面的各大世家吗?他们有些带着自己的女儿,有些则是独自前来,却都带着拜帖。”

  “文鹤先生方才就是处理这件事情的。”

  凌平洋解释一番,李观一才知,文鹤是觉得浪费,索性以麒麟军新招募的谋士之名,代李观一这位主公收下了拜帖,然后去转悠了一番。

  李观一道:“文鹤,你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吧?”

  文鹤道:“自然不会。”

  “只是觉得,这些世家来送拜帖,您大可以不必一定要把他们晾着不管,我知主公你大概率是看不起他们,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应对方式,却不是无视。”

  文鹤微笑道:“反正他们对您,也只是多了利用和忌惮之心,如今天下的形势,您恐怕很难能够有再度回来的机会,就算是回来这天下第一都城,也不会是如今这样和和睦睦。”

  “下一次来的时候,在您眼前的,大概率不会是世家的拜帖,京城贵胄女儿的温香暖玉,而是铁与火的锋芒,既然如此,那么不必要讲究什么后来的事情了。”

  “中州的贵胄和世家,也只是冢中枯骨。”

  “却又偏要伪装成当年浩大的模样,这样的好事情伸到面前了,您竟然忽略,我看着实在是有些觉得不忍心,就代替您去了,放心,只符合礼数,符合规矩的寒暄罢了。”

  文鹤露出了纯良的微笑。

  素来刚正的凌平洋微微皱眉,李观一也是随意问道:“世家么?我确实是不擅长和这些人相处,那么,文鹤先生,有什么收获吗?”

  他对这些还没有概念。

  文鹤微笑着伸出手,掀开了车帘子。

  金银珠宝的光芒,映照了少年的眼睛。

  文鹤微笑道:

  “方圆千里之地,中州大小世家。”

  “我皆邀他们饮茶,彼此之间,争先奋勇,愿为主公上贺礼,似乎怕是输给旁人了似的,给出了不少东西,其中有书卷,财物,玉器,诸多金银器皿,清羽稍稍清点,发现中州的大世家确实穷了些。”

  李观一呆若木鸡。

  文鹤微笑:“约莫八十多万两银子。”

  李观一大步踏前,抓住了文鹤的手掌,用力摇晃。

  “先生!大才!”

  少年君侯眼中的朴素文士散发出黄金般的光芒。

  在他这位主公在外面像个街溜子一样溜达喝酒的时候,这位文鹤先生就从他忽略的地方,刨出来了足足八十万两银子,之前代清要他来此,至少弄回去百万两银。

  现在两个月伙食费一个月八万多两,两个月十六万。

  再加上文鹤搞出来的这些东西。

  差不多已有百万两银!

  来自于江南一带的内政金额任务已完成了。

  李观一的眼里面,文鹤头顶几乎顶着耀眼的光芒,文鹤笑着道:“不过,既然要把白银运回去的话,只运金银却有些亏了,既是在这中州之地,那不如采购江南需要之物。”

  “然后顺流域而下,如今百废待兴,比起单纯的金银之物,这些更重要些,以及中州的书卷器物,主公既然要铺开文运,笔墨纸砚这些东西最好提前准备。”

  “另外,我还拐……我还雇佣了一批匠人。”

  文鹤微笑道:“中州自古繁华之地,天下京畿重镇,又有各家的学宫,此地本来就汇聚了最为先进的匠人,可是而今中州税重,许多匠人生活贫苦,我说秦武侯雇佣匠人。”

  “给好的待遇,请他们来做些活儿。”

  “来了不少的人,其中陶匠,铁匠颇多。”

  “墨家和慕容家的力量用来民生的部分,太过于可惜。”

  “到时候主公就直接带着他们乘船而下,这些人也可以帮着搬运采购来的货物,省去一批开支,也可以用这些优秀匠人去填充江南之地的不足,倒是一举两得,还可以省点钱。”

  “嗯?两位为什么这样看我?”

  凌平洋迟疑了下,道:“世家就这么痛快给钱了?”

  “您怎么说服那么多的匠人的?”

  文鹤微笑道:

  “这个嘛……”

  他理所当然道:“在下温良君子,自是能说服人的。”

  他看到两人怀疑的目光,面不改色,顿了顿,轻声回答道:“因为中州权贵猛如虎,哪怕是如梦幻泡影一般的邀约,他们也会为了活下去而挣扎起来的。”

  “我没有做什么,我只是顺着民心在动。”

  “强大的不是谋略,而是势啊。”

  “也是主公要做的事情。”

  文鹤从容一礼,于是道:“天下诸侯世家以威,而主公当以仁德;天下诸侯以暴戾,唯主公以平和,而天下诸侯,凌驾于百姓之上,以百姓之血供养自身,而主公则与民同行。”

  “如此是民心流转变化的规则。”

  “如此长久,天下百姓,无不蜂拥而来,这就是文鹤所献之策,区别于【大义】【军势】之外的第三势,虽然不可以目光所见,却真实而庞大。”

  “是为人心所向。”

  “常人都知道民心,但是如何顺之,如何逆之,却不明了,顺之如何取利,而逆之如何激荡,这些大部分的世家和官员只是一知半解罢了。”

  “民心的动向,这正是天下变化的一环。”

  “违逆此变化者必亡,顺此民心者则必起。”

  月色下的谋士微微抬眸,那眸子沉静安和,让朴素的面容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静气,道:“愿主公,以民为势,顺天下而动。”

  李观一和凌平洋看着眼前这位以小事情,提起了天下大势的一角的年轻谋士,李观一忽然好奇这位朴素谋臣眼底的天下,以及那被公认为【谋己】第一的表面下的真容。

  自己所见到的所有谋士之中,破军以军势谋略天下,侵略如火;文灵均以正统大义占据大势,眼前之人,正是第三位,拥有战略级别目光的顶尖谋士。

  以民心为兵锋,顺势而为,掀起浪潮狂涛。

  胸怀韬略,立足于谋士的最高心境,谋天下的层次,却用谋己的方式遮掩自己。

  这是否也是谋己的一环?

  “正因为中州的压迫和重税,我只是给出了一点点的希望,他们就全部都来了。”

  文鹤沉默,他平和道:

  “这算是我们的幸运。”

  “却是天下的大不幸,而我们却要以此大不幸而走上天下,看到这一点,心中有悲悯之心,可虽然有悲悯之心,却还要坚定地执行下去对自己有利的举措,才是中原天下的大道。”

  “主公!”

  “我中原天子,皆王霸道杂糅之。”

  “一昧宽和,绝非大道!”

  !!!!

  凌平洋悚然一惊。

  他追随主公,也知道主公未来必然成就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