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令 第1038章

作者:阎ZK

  姜素漠然道:“秦皇死后,我会好生祭奠。”

  最后的‘问候’。

  最爱这一环节的薛神将被按住了。

  管十二直接把这家伙的嘴部机关暂且卸下来了。

  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姜素看着李观一,看着这最后的对手,没有继续说什么,也不再畏惧李观一追击,之后就要准备大兵团作战,秦皇此刻这点兵马,深入应国,怕是会重蹈神武王之死。

  李观一也没有追击。

  只是看着应国最后的对手骑着神驹走远。

  薛神将终于殴打了管十二,把自己的机关嘴巴修好,道:“怎么,不追上去吗?”

  “不是说,宜将剩勇追穷寇吗?”

  秦皇洒然笑道:“那也是穷寇,边关之战,姜素军势徐缓,追之无用,这等战场杀不死他,何况,以这些兵马,入帝国之腹地,那是自寻死路。”

  “此番战略目标已然成功。”

  “该要班师回去了。”

  秦皇轻轻一跳,直接从箭楼上跳下,拍了拍手上灰尘。

  这一日,有三个震动天下的消息。

  一则是,对峙数年的秦应两方,没有爆发决战,也没有不顾一切代价地驰援,而是双方皆退兵了。

  二则,姜高登基,神将高骧回归。

  太师姜素,在神将高骧回归的时候,班师回朝。

  与此同时,御驾亲征数年的秦皇李观一回归江南。

  这样的消息架着流风,更早一步地传入了江南。

  也传入了那长风楼中,早已长发及腰的女子耳畔。

第11章 乱世天下,儿女情长

  “唉,唉,听说了没?”

  墨家新入弟子宋长庚坐在那里,喝一碗鸭血粉丝汤的时候,听到旁边桌子的大哥压低声音,说:“你知道了吗,这个可是个大秘密啊,你可不要告诉别人。”

  这大汉眼角眉梢带着一种得意的笑,压低了声音,道:

  “听说,陛下要回来了!”

  宋长庚叹了口气。

  这位大汉虽然说是个秘密,但是这样大的声音,怕是隔着一里地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他只是端着鸭血粉丝汤,只顾着嗦粉,然后本能点头。

  这不怪他。

  这是他今天第十八次听到这个秘密。

  前几次分别是从墨家的夫子,路过的农夫,师兄,师姐,还有教导他拳脚武功的摩天宗老师等等人口中听过。

  说实话,这什么秘密。

  整个江南都知道了。

  如今这江南之地,比起往日更为热闹,就连百姓的脸上都带着笑意,谈天说笑的时候,也都是是彻底避不开一个话题——

  在前方拦截敌国军神姜素的秦皇陛下,班师回朝。

  好事啊!

  秦国的百姓过去了足足四年时间,没有战争,轻徭薄赋,甚至于还是风调雨顺,偶有大风暴来的时候,似乎可以看到一尊九色神鹿的身影。

  也还听说前几年的时候,大江走蛟,那般阵仗,似乎是要把这沿江两岸的百姓屋子田地都尽数吞没了似的,那些五六十岁的老爷子们心慌失措,脸都白了,可最后竟是没有什么事情。

  走蛟的那一股水流恰好能被墨家夫子们修筑的水利工程处理掉,虽然还是有一部分农田受损,但是几乎没有一个百姓伤亡,只有个来不及回来的孩子被卷走了。

  事后人们找了好几天,在一处田垄里找到那哇哇大哭的孩子,问他发生什么,他也回答不上来,只是说那一日卷入水中,沉沉昏迷之前,似乎看到了一道赤金色的流光。

  强而有力。

  强而有力。

  就连从高处汹涌而下的汹涌江流都被撕裂开来。

  一把薅住他,虽然是救了他,但是力气太大,他直接给晕过去了。

  人们觉得是江河的水神,于是建庙供奉。

  又说往日断然没有这样的事情,定是因为秦皇陛下,得天命之缘故,故而民心向一,年年家中有余粮,还因为西域,草原通商商会的缘故。

  牛羊肉也不缺乏,百姓的日子过得比起往日如天上。

  只有孩子们想着出去玩,却被大人塞到蒙学学堂里面。

  每日习武,识字,考试。

  哭喊起来的时候,这些老一辈往往咬牙切齿,恨铁不成钢,骂一句,“俺们当年可没有遇到过秦皇陛下这般的人啊,你们这些小瓜娃子,有这样机会,还不赶快学!”

  “不管是武功还是其他的,学成一点不就有立身之基了?”

  “嘿,什么叫做苦?”

  “俺们当年要是有你们这个机会,现在不说其他的,也不提什么入境内气外放,至少是气机绵延,百窍俱通,刀枪娴熟了!”

  于是这些孩子回去禀报夫子,层层叠叠地往上报。

  不知道怎么去了秦皇陛下那里。

  那时秦皇陛下刚刚和姜素打完一局,见到这种消息却是笑起来,然后大笔一挥,建立了老年学堂,让那些老一辈和年长些的人也去学武识字。

  “活到老学到老嘛,去学吧。”

  只此一招,于是那些长辈不再苛责晚辈。

  因知学武识字也是个累人的活儿。

  小孩子们也没话说。

  你爹娘农闲都得要习武,你自己不做?

  整个秦国的风气都极好,人们衣食暖饱,世风和睦,也未曾遭遇诸灾,日子过得踏实舒服,没有来自于外界的灾厄和侵袭,尤其是在隔壁应国的映衬下,更显得如此。

  正因为经历了之前那漫长岁月的征战。

  如今天下百姓,人心思安,而不思乱。

  都在渴求一个长久的和平安定的生活。

  而在这样的和平安定之下,却又担忧着隔壁的应国,担忧若是秦皇陛下失败了,敌国那样的暴君来统治天下,如今自己的生活恐怕就会如同梦幻泡影一般地彻底消失不见了。

  也因而由此,秦国上下百姓对于秦皇的支持程度,民心所向,几乎已经超过了青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

  在这般情况下,秦皇陛下远征归来的事情,那便是足以和过年年节一般无二的大事情了!

  宋长庚也明白大家的心理,他也很是开心。

  只是这个消息一天十几遍的轰炸,他的小脑袋都有些晕晕乎乎的了,只是嗦粉,忽而注意到了一个气鼓鼓的眼神,抬起头,看到对面有个小姑娘,也和自己用一般无二的步骤吃鸭血粉丝汤。

  两个人瞪大眼睛彼此对视。

  却在这个时候,外面传来马蹄的声音。

  秦皇治下,大道之上,不可纵马,而这等情况却没有被拦下来,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一点,就好像在这一瞬间,有天神的威力压下来,整个人间的声音都被剥夺了。

  安静,交谈声,脚步声,谈笑声。

  一切的声音都似乎在瞬间凝滞住。

  不知道这样的忽然的安静,持续了多久。

  在感知当中,似乎是很漫长的时间。

  但是却又仿佛只是短短的刹那。

  骑兵上的斥候深深吸了口气,高呼道:“秦皇陛下,班师回朝!!!”

  声音如同一柄利剑,刺破了这安静的氛围,刹那之间,欢呼声音,大笑的声音都齐齐炸开来,宋长庚觉得,自己已经是墨家的弟子,他不会因为一个君王的归来而如何如何。

  可然后,他就已经沉浸在了人声鼎沸般的热切当中。

  他发现自己站起来了,然后就和其他百姓一样往外面看,发现自己开口呼哈,心脏用力的跳动,他注意到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那一瞬间是身体的激动。

  然后看到了远处的麒麟军绯色战旗。

  他大脑一片空白,只是余下欣喜。

  恐怕,从前,往后。

  再也不会有这样声望的君王了。

  江南一地,人声鼎沸,人们因为帝君御驾亲征数年之后归来而狂喜,也已经十九岁的薛长青抱着战戟,站在城外一处小山丘往下面看,只是觉得赞叹:

  “啊,秦皇陛下的人望实在是太高了。”

  “大丈夫,当如是也。”

  身旁的少女史官道:“陛下年少之时踏上战场,亲冒锋矢,历经百战,方才有此天下,却又勤政爱民,百姓衣食暖饱,自古以来,未有如此和百姓站在一起的君王。”

  “能够得此民心,不也理所当然。”

  薛长青笑道:“那也是。”

  “可是……”

  他远远看着那里,看着秦皇骑着战马入了城池,绯色麒麟纹的战旗翻卷,他已经是四重天的境界,目力极好,看得到气度威仪,帝君模样的秦皇仍旧佩戴着那一枚古朴玉簪。

  似乎是欣慰,也似乎是松了口气地长呼一口气。

  却还是低声道:“可是……姐姐也等待了他好久好久。”

  “秦皇陛下,李大哥。”

  “他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和姐姐认识了,也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也算是生死与共,这么多年,姐姐的长风楼虽然不能够如同李国公那样陪着李大哥战场厮杀,却也帮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