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跳舞
这杂志估计也不是什么正经杂志。
当然了,也没有真的多不正经——那种东西这个年代还没有。
所谓的不正经,最多也就是一些比较时髦的,可能是些什么电影杂志之类的。
在这个风气普遍保守的年代,穿的稍微时髦点,打扮的稍微妩媚点,哪怕是烫个头发,都会背后被人说成不正经。
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是年轻的姑娘呢。
欧秀华脸色有点紧张——她晚上和自己的小姐妹在这里偷偷翻看杂志,听说还是小姐妹的朋友去南方出差带回来的画报,上面的都打扮的都可时髦了。
另外的那个姑娘,其实就是理发店里的理发师,身上还穿着白大褂。
没错,就是白大褂。
这个年代,理发师都和医生一个打扮,都是一身白大褂的。
这个理发师姑娘看着就有些泼辣,起来就拦在了陈诺面前,顺手就拿起墙边的扫帚:“出去出去,下班了还往里走什么什么,我扫地关门了!别碍着!”
说着,拿着扫帚就在陈诺面前的地上划拉了几下,扫帚几乎就要扫到陈诺的鞋上了。
陈诺笑了笑,往外退了两步:“我不理发,我就问个路。”
站在灯光下,女理发师看清了陈诺的脸——她的神色忽然一下就和气了下来。
好吧,还是那句话,不管什么年代,颜值即是正义。
陈诺长的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正特别符合这个年代姑娘们喜欢的那种审美。
顺便说一句,这年代最受姑娘们喜欢的全民偶像,还是唐国强老师。
没错,就是“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和“学挖掘机技术哪家强”的那位。
年轻时候的唐国强,可是被称为奶油小生的。
“你……不理发?”理发师姑娘却反而有点犹豫了:“那个……你要着急理的话,也行,我晚点关门……”
陈诺愣了一下。
自己这算是……吃到颜值红利了?
“那就,理一个。”陈诺笑着走了过去,坐在了理发的椅子上。
“好嘞!”
理发师姑娘高高兴兴的拿过一条白色的围兜,塞着陈诺的脖子衣领给他围上,然后从一个皮袋子里拿出了理发师用的推子。
旁边坐着的欧秀华一看,就要起身:“那,小雨你忙,我就先回家了。”
“表急走啊。”理发师姑娘赶紧拦住:“我剪头很快的,一刻钟最多,你等我一会儿,反正你回家也一个人多无聊啊。我还有一本杂志呢,等会我们一起看。”
欧秀华闻言,犹豫了一下,也不知道是真的觉得回去也一个人无聊,还是记挂的另外一本杂志,倒是重新坐下了。
理发师姑娘手脚麻利的开始按着陈诺的脑袋开始摆弄。
陈诺一开始是忍不住从镜子里瞄欧秀华的。
但瞄了几眼后,实在是瞄不下去了。
看着镜子里自己的头发……
陈诺叹了口气:“姑娘啊……”
“叫什么姑娘!叫女同志!”理发师姑娘瞪眼:“讲话流里流气的,哪里学来的坏毛病!”
陈诺笑着没反对:“那个,这位女同志,你是学徒吧?”
“哈?”理发师姑娘一愣,有点心虚:“你咋知道?”
“你这个剃头剃的……你给我前面发际线修的,快推到天灵盖后面去了,你再往后推一点,我可以去当阿哥了。”
“什么阿哥?”
“清朝人啊。”陈诺叹了口气,在脑袋上比划了一下金钱鼠尾辫子的发际线造型。
理发师姑娘有点脸红窘迫,却反而瞪眼按了一下陈诺的头:“老实别动!你是理发师还是我是理发师啊?你懂什么,我就是这么剪的!”
“……不行你给我剃个光头吧。”陈诺叹了口气:“还凉快点。”
“那……也行。”姑娘松了口气——她手艺确实有点潮,白天都是理发店里的正牌师傅给人剃头,她这个学徒,也就是晚上的时候负责顶个位置而已。
光头倒是简单了许多。
不到十分钟,陈诺的脑袋,基本就变成了从前的磊哥了。
光溜溜的,灯光下还能反光的那种。
这里理发师姑娘手艺虽然不咋地,但光头还是剃的不错。
陈诺顺手摸了摸脑袋,滑溜!
理发师姑娘给他脖子上扫了扫碎发,一抖围兜:“好了!”
陈诺看着镜子里的光头,笑了笑起身:“谢啦。”
“付钱吧。”
“呃……”
“有理发票的一毛,没理发票的两毛。”
陈诺:…………
理发票是什么东西,陈阎罗没见过啊。
至于钱嘛……
自己倒是有,但是那种红色的百元钞票掏出来,怕是吓到你啊!
保不齐姑娘掉脸就要打电话喊警察了。
这个年代,还没有百元大钞呢!
最大面值的华夏币是十元的,民间俗称“大团结”。
“那个,我没带钱,先欠着行不行?”
姑娘倒是出奇的好说话,走到柜台后面拿出了个本子往桌上一丢:“你自己登记一下。”
“登记?”
“对啊,你是厂里哪个车间的,名字,在这里写一下。明天你拿钱或者拿理发票来,再销账。”
明白了。
毕竟不是外面的理发店,是工厂生活区的理发店,只为本厂的人服务,倒是可以记账的。
陈诺想了想,拿起笔来:“我不是你们厂的,我来找亲戚的,明天让他来还行不行?”
“……也行吧,把你亲戚的名字写下来。”
其实也真的好说话——而且,还有一层原因。
这个年头,哪怕是厂区的理发师,也都是吃公家饭的,理发店不是自己的,是厂子的,理发师也就是一个拿工资的,赚多赚少,都是公家的钱。
而且这个年代,还都是铁饭碗!
犯错误被开除?
不存在的!
除非你是犯了国法,违法犯罪了才可能被开除。
否则的话,只要你一进工厂,一辈子都是工厂的人,生老病死,工厂都得管到底。
什么KPI,什么996,什么福报。
在这个年代压根不存在。
这个年代,别说是工厂了,你去商场里,售货员都是拿鼻孔看人的。
你爱买不买,不买最好,人家还可以省点力气少干点活儿。
反正卖掉卖不掉的,都是公家的钱。生意好不好的,售货员的饭碗都是铁的,商场没资格没权利开除。
后世的人不清楚这个年代的怪异之处:普通人进商店买东西,都要主动向售货员陪笑的。
得说:您劳驾,把那个什么什么东西给我拿出来看看。
售货员爱答不理的,那是常态。
脾气不好的怼你两句,你还得受着。
你说不惯着,老子不买了?
不买可以,你去别家。
家家都一样,都一个态度。
这个理发师姑娘对收钱的事情马马虎虎不在意,就是这个道理。而且大体一个厂的,一般也不会出现赖账的事情。
陈诺随手在本子上写了:车队,陈建设。
姑娘看都没看一眼,合上本子就丢抽屉里了。
“你是来看亲戚的?你不是我们厂的?那你是哪个厂子的?”
“我……”陈诺眼珠子转了转:“我是砂石厂的。从江宁区……嗯,江宁县来的。”
“哦。下面县里的啊……砂石厂……”理发师姑娘眼神里的热情忽然就少了几分,看着陈诺,不由得有点惋惜的样子。
嗯,这就略有点瞧不起了。
这个年代,工厂也是分等级的。
市里的,和下面县里的,那就不是一个等级。
而面粉厂这种粮食系统直属的单位,那是亲儿子。
下面的砂石厂,又苦又累的,都是低了好几等。
姑娘原本还有点热情,看着陈诺这么一个漂亮小伙子——哪个少女不怀春呢?可一听对方说的来历,顿时就少了些热情。
这就算是找媒人去打听,这个条件也提不上筷子啊。
这就没戏了。
眼看姑娘没了热情,陈诺却厚着脸皮往欧秀华旁边的长条凳上一座:“那个,我亲戚晚上出去,我在这里等他一会儿行不行?黑灯瞎火的,我也不能站在人家家门口喂蚊子啊。回头保卫处的人巡逻,再把我当小偷抓起来就不好了。”
上一篇:从绝对音感开始的指挥之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