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对音感开始的指挥之神 第711章

作者:努力练琴佐老师

  “抱歉抱歉,昨天晚上演出结束的太晚,大家都累了,所以我就让大家提前回去了,没有怎么收拾,没想到今天你来。”

  “昨天晚上演出?”

  吉喆很快便捕捉到这个关键词,不由得问道。

  “你的意思是,你们昨天晚上还有演出?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们乐团应该才结束那一场马勒一没多久,怎么就……”

  “哦,马勒一是我们每个月的一次大演出,这个是我们乐团的小演出,主要是用来练兵的。”

  陈秋大大咧咧地坐在吉喆旁边,对着吉喆解释道。

  “毕竟我们乐团这边的地方太小了一些,如果上100多人演出,音响效果有些炸裂,并不太好听,因此我们只能局限于50来人的练兵,这样效果最好,而如果长时间只练一半人,练兵效果反而没有了,因此我们就只能加排。”

  吉喆不由得质疑道:“这样对于乐手而言他们的排练效果达到了,可是对于你,对于乐团首席而言,不会感觉太累吗?”

  “累就累点呗?能咋办嘛,总不能不演出,毕竟我是指挥,他们是首席,如果我们都不能以身作则,那么我们手下的乐手怎么能听我们的?你说对不?吉喆老师?”

  陈秋微笑着对着吉喆道。

  他的这一句反问直接将吉喆给问住了。

  他的第一反应是陈秋在装,这人是故意说这种大话。

  但是……

  在他仔仔细细地观察下,陈秋一点伪装的感觉都没有。

  这个好像就是陈秋他自己的想法。

  陈秋他确实是这么想的。

  而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望着陈秋如此坦荡的模样,吉喆一时间有些沉默。

  他从未见过如此表里如一的指挥,表里如一到他都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好。

  除了完全没有听过自己的名字,稍微恭维了自己一下外,他好像还没有怎么见过陈秋扯谎遮掩。

  对比陈秋,其他的那些指挥可就……

  吉喆稍微咳嗽一声,将自己的情绪给遮掩后,对着陈秋略微颔首,开口道。

  “嗯,确实是这样,指挥确实是需要以身作则,陈秋指挥说的不错,我大概能理解和声交响乐团为什么这么成功了。”

  说罢,他从口袋里掏出纸笔,对着陈秋问道。

  “那么陈秋指挥,我们就直接开始采访吧,我的第一个问题是……”

  “您为何重建和声交响乐团?据我所知,您的父亲陈远手中的和声交响乐团在当时已经基本上濒临崩溃,海城市内的排名甚至一度跌到了十五名!

  “要知道,十五名的交响乐团基本上等同于没有任何粉丝,演出等同于亏本,当年就连海城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都能有海城第八的成绩。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你从你父亲的手中接过和声交响乐团的指挥棒,将其重建到目前的水平呢?”

第408章 不是,这么离谱?

  从认识陈秋开始,吉喆便开始带着答案问问题。

  他已经想好了自己应该怎么去写一篇关于陈秋的文章。

  就比如说第一个问题。

  他甚至已经想象出陈秋究竟会如何回答他。

  比如说最简单的,因为这个是传承,我要将父亲的遗志给传承下去。

  或者是对和声的热爱。

  从小对和声交响乐团的感情。

  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回答。

  只要陈秋这样回答了,他就可以根据陈秋的话,将其发展衍生下去,构建起一篇足够有看点的文章。

  他是一名乐评人以及音乐家杂志的专属采访记者。

  他能达到现在这个地步,就是凭借自己这一手对采访的掌控。

  他能非常清晰地挖掘出每一位音乐人身上的故事,然后将其拓展开来,介绍给观众,给每一位音乐爱好者。

  人是故事生物。

  大家最喜欢听的还是故事。

  而他最擅长的就是将这些乐手的故事给讲述出来。

  他期待地望向陈秋,等待着陈秋的回答。

  在他的视线下,陈秋稍微犹豫了片刻,然后挠着脑袋道。

  “唔……因为我家刚好有个音乐厅?”

  “?”

  吉喆愣住了,他没有想到这个有音乐厅跟他问的问题有什么联系。

  陈秋接过和声交响乐团的旗帜,重建和声交响,成为全球顶尖的乐团,原因仅仅只是……因为他有个音乐厅?

  这是什么理由?

  吉喆张了张嘴,深吸一口气后,对着陈秋示意道。

  “要不……您展开说说?”

  “这没啥好展开说的吧?”

  陈秋不解。

  虽然不太清楚为什么吉喆会让他展开说说,但他还是接着说道。

  “就是因为家里刚好有个音乐厅,有个乐团,我这个人取名废,家里又没钱,所以我就直接拿着乐团跟名字用了,就这么简单。”

  “嗯……”

  吉喆沉默。

  陈秋说的好像非常有道理。

  因为没钱,所以他没有心思重建一个新的乐团。

  刚好家里有乐团名字,又有音乐厅,然后就拿起来直接用。

  既然如此……

  吉喆转了一下笔,在自己手中的笔记本上写道。

  “陈秋是一位目标非常强的人,他在成立和声交响乐团一开始,便下定了心思,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也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

  因此,他对于乐团之前的成绩并不在意,完全不在乎和声交响乐团在海城这边的名声,对于他而言,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乐团才是核心!

  他相信自己能将乐团之前的一切负面评价全部清理,让和声交响乐团的名字再次响亮于众人心中!

  从今天之后,大家想到和声交响乐团的时候,第一反应并不是陈秋父亲陈远的那一个,海城前三的和声交响乐团,而是属于陈秋的和声交响乐团。

  这便是陈秋的自信,他也同样用他的行为做到了这一点!

  他将自己所能用到的一切资源全部利用起来,一点一点地构造出一个,独一无二,只属于他的,顶级交响乐团!”

  虽然这个答案跟自己想的略微有些区别,但是看上去感觉好像还蛮是那么一回事。

  不过……

  吉喆又打量了一番陈秋,心中对于陈秋的评价再次高了一些。

  陈秋今年才25岁。

  25岁啊。

  他当年25的时候他还在做什么来着?

  好像有些忘记了,不过好像还在全国各个地方跑采访,争取能不能进入音乐家协会的核心。

  而陈秋居然能在25岁的时候,从和声交响乐团的这个废墟之上,建立起属于他的交响乐团,甚至根据他的说法,好像还是无心之举。

  就陈秋的意思,好像不管给他什么样的交响乐团,他都有信心将乐团带到现在这个等级,并且向着更高的方向前进。

  这个前途不可估量啊。

  他想了想,原本想要为陈秋量身定制一套采访的心思也放了下来。

  与其费尽心思去给陈秋做采访,不如直接跟陈秋聊聊。

  他感觉和陈秋聊聊,他能收获的东西更多。

  吉喆将手中的纸笔收起,饶有兴致地看向陈秋,对着陈秋问道。

  “不过话说回来陈秋指挥,我其实非常好奇一点,如果我没有记错,令尊陈远他的指挥实力其实非常一般,我听过陈远很多次演出,他的演奏风格虽然有些灵性,但是并不多。

  不仅如此,陈秋指挥您的指挥风格跟令尊陈远完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完全听不出来任何一点令尊之前的感觉。

  所以我就是有那么一些好奇,陈秋指挥……”

  吉喆身体前倾,看向陈秋,认真地对着陈秋问道。

  “究竟是什么让您走上了指挥这条路,您又是从哪里学习到现在这样的指挥技巧的,总不能……是从海城音乐学院里面学习的吧?”

  虽然吉喆这么说,但是他并没有看不起海城音乐学院的意思。

  海城音乐学院很强,就目前而言,不是华国第一就是华国第二,最差也有华国第三,教学实力强可想而知。

  但是问题是……

  这样的学校能教出陈秋来?

  如果从学校里能通过系统的教学教出陈秋这种人,说真的,他这个乐评人的工作也别做了。

  直接去音乐学院里面守着呗,出来一个采访一个。

  因此他真的很好奇,陈秋究竟是跟哪一位大师学习的。

  这种必须言传身教才能教出来的指挥,必然是有自己的门户。

  听到吉喆的提问,陈秋少见的陷入了沉默。

  他望着吉喆,想了想,然后迟疑地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