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努力练琴佐老师
站陈秋的人,绝大多数都听过和声交响乐团的演出。
即便可能之前感觉陈秋的演出一般,不怎么喜欢陈秋,但是在听了和声交响乐团的演出后,他们不得不承认,和声交响乐团的演出确实牛逼。
和声交响乐团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海城这边的一线交响乐团。
虽然想要承认和声交响乐团稳稳超越海城交响还是有点困难,毕竟名字摆在这边,时间所铸造的含金量还不够。
可是承认这一次的演出很厉害还是没啥问题的。
而那些不怎么认可和声交响乐团的……
基本上都是从和声交响乐团的录音里面听的。
或者偶尔听过一些小的专场,比如说和声交响乐团周一到周四在乐团里面卖票的演出,保证音乐厅每天都在运营的那种专场。
他们对和声交响乐团的评价就比较一般。
感觉和声交响乐团也就那样,没啥特别的。
可是看网友吹的这么牛逼,就好像天上有地上无的那种感觉,逆反的心态一下就上来了,直接开始反驳起来。
一时间,和声交响乐团成为了海城这边讨论的一个热点。
这个热点不仅仅只是在海城这边讨论,还传播到了其他的地方。
其他城市的一些人看着和声交响乐团讨论度如此之高,不由得起了一些小心思。
有些人是想着说看看有没有,去海城那边听一场和声交响乐团的音乐会,看看和声交响乐团是不是正如同传说中说的那样,牛逼到不行。
还有一些人则是对自己本地的音乐厅打电话。
问有没有和声交响乐团的演出,或者有没有跟和声交响乐团安排接触。
一个两个可能没有什么用,但是问的多了,那些音乐厅的领导就会开始琢磨。
和声交响乐团最近真的这么火吗?那么是不是可以邀请他们前往我们这边来开一场音乐会呢?
他们这边稍微补贴一点票价,然后以固定的价格请和声交响乐团过来。
就目前和声交响乐团在古典圈的这个火热程度,他们感觉如果真的请过来,他们可能不仅不会亏本,甚至还有可能赚上那么一大笔。
这么一想,他们连忙开始找人联系和声交响乐团。
虽然和声交响乐团那边将他们的联系电话写在了官网上,但是很明显,根本不会有任何人会直接打电话过去问。
打电话过去问也太傻了。
就目前和声交响乐团的火热程度,你必须得要找人搭线,然后看看有没有机会合作,不然大家都想要和声交响乐团过去演出,他们凭啥去你那边呢?
因此,李淼淼莫名其妙地发现自己成为了香饽饽,一觉醒来手机上全都是各种各样的联系电话,还有熟人发的消息。
她原本以为自己只需要去关注乐团的发展即可,可是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居然还需要去吃饭应酬。
还好。
李淼淼是属于被求的那一方,不是属于求人的那一方。
她只需要考虑去哪个地方演出收益最大即可,至于其他的,就不太需要理会。
因为还有陈秋在帮忙处理。
陈秋同样也没有想过和声交响乐团的这一次演出居然能获得如此大的声势。
平常网上大家讨论的最多的就是那些柏林爱乐啊,维也纳爱乐啊。
看看那些顶级交响乐团谁来国内巡演。
国内的那些大团演出什么牛逼的曲目了。
他们只是知道海城有一家交响乐团的势头很猛,不过没有想过能这么猛。
现在突然看到了和声交响乐团,一时间还有一些不太适应。
不过,这样也好。
乐团经历了三四年的沉淀后,确实得要迎来一波质的飞跃。
陈秋乐呵呵地望着网上那群人的讨论,偶尔开个小号在后面挑拨离间一下,让众人吵的更火。
这算得上是陈秋的一个恶趣味吧。
毕竟之前从来没有几个网友会在网上讨论他。
就算讨论,更多也仅仅只是夸赞,模糊几笔就带过去了,根本不会深入思考。
看着和声交响乐团在网上越来越火,陈秋不由得露出一股满足。
如果乐团能继续这么火下去就好了,从海城,火到全国,然后火到亚洲!全球!
他也同样在这群人的发言中,抓到一个特别核心的词语。
这个词语是很多人讨论和声交响乐团的关键。
那就是……
“没有班味!”
在看到这个词的时候,陈秋瞬间抓住了那些人喜欢自己音乐的原因。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大概就是这个没有班味。
大家是因为各自的兴趣站在一起,而并非是钱。
这也是和声交响乐团建立的原因。
同样也是和声交响乐团团魂所在的关键。
咚咚!
指挥休息室的大门被敲响,秦弦的声音从门外传出。
“陈秋指挥,音乐家杂志那边有人找。”
“好,等我一下,我这就出来。”
陈秋默默将手机屏幕熄灭,整理了一下今天下午排练时候会用到的乐谱,起身迈步而出。
当他从屋内走出的时候,一位西装革履,带着眼镜的中年男子站在陈秋身边。
他略微望了陈秋一眼,缓缓点头后,对着陈秋伸手道。
“您好,陈秋指挥,我是音乐家杂志华国分部的负责人,吉喆,您叫我三吉就好。”
“我想问一下,请问您是否有空接受音乐家杂志的采访?”
第407章 历史与现实
吉喆的脸上带着笑意,对着谁都是一副笑脸。
见到陈秋的时候,他不由得上下打量一番。
吉喆并不是海城本地人。
他是音乐家杂志这边在华国的特邀记者,也是特邀嘉宾。
基本上华国这边音乐家杂志华国月刊的封面人物都是他来采访。
与此同时,他所写的稿子,分散在地方杂志上,虽然算不上每周都有,但是每个月最起码也能有个2篇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这人过来采访,那么你基本上就相当于已经被提前进入杂志封面的评选。
然后你就只有两个结果。
要么你直接进入音乐家杂志华国月刊的封面。
要么,你成为地方周刊的封面,然后乐评被选入月刊内。
基本上可以说吉喆掌控了整个音乐家杂志华国分部的话语权,算得上是最为重要的一位乐评人。
然而这个还仅仅只是他在乐评界的影响力,他在音乐界的观众中也拥有着同样的影响。
就这么说,华国音乐界很多人都认识吉喆,甚至还有专门的一群人来抓吉喆的动向,看看他去哪里听。
吉喆去哪里,就有一些跟风的人去哪里,哪家乐团的票就变得好卖了许多。
甚至之前有吉喆单人扶持起一整支交响乐团的经历。
据说之前贵城交响乐团还没有火的时候,吉喆被吸引过去听了一下,然后写了一篇关于贵城交响乐团的报告,放在了首页,然后贵城交响乐团一下子就火了。
成为了华国目前顶级的交响乐团。
甚至比海城交响还要更强。
当然!
贵城交响乐团的崛起肯定跟吉喆的关系不大,他们那边崛起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乐团方面舍得给钱,舍得投资,花了大价钱去搞一支国际级别的交响乐团。
但是在他们崛起的过程中,有没有吉喆的推波助澜就不太清楚了。
总而言之,对于古典音乐界的人而言,能被吉喆采访肯定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高兴还来不及呢,更不会去拒绝。
因此吉喆看着陈秋的时候,脸上带着一股自信的笑意。
他相信陈秋肯定不会拒绝他的采访邀请。
他现在想的只是这一次给陈秋的采访,究竟要给多少版面好一点。
毕竟死气沉沉的音乐圈里面突然冒出来这样一支新秀军团,能让大伙儿多动动,有点危机感也是好的。
说不定未来音乐界就活起来了呢?
因此,他微笑着开口道。
“陈秋指挥,真的是久仰大名了,不管在哪里都能听到很多人讨论你,话说回来,这应该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吧?”
“当然!”
陈秋略微点头,极为给面子地笑着道。
“吉喆老师的名声国内还是很响亮的,能受到吉喆老师的采访,说真的,我特别激动,真的没想到吉喆老师您居然能专门过来为我走上这么一趟,真的是,太感谢了。”
陈秋说的当然是空话,假话,套话。
上一篇:娱乐:从练习生开始的顶流玩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