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努力练琴佐老师
他们也通过现场,听了很多顶级交响乐团演奏出来的波莱罗。
可是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波莱罗能像现在和声交响乐团演奏出来的波莱罗这般奇特。
他们的音乐之中有一股力量。
一股令人震撼,令人疑惑的力量。
他们似乎能从音乐之中,听到每个人的特色。
他们所听到的,并不是一,而是七十四!
这是一支足足七十四人交响乐团。
他们能听到每个人的声音。
每个人的声音都完全不同。
而他们的声音却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股独一无二,只有这个乐团才有的共鸣。
这样的波莱罗,让众人心中一阵迟疑。
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波莱罗在全世界的范围内究竟算好还是差。
像陈秋这样人让每个人都演奏出自己音乐,让大家跟着他的指引融合在一起的波莱罗实在太过于大胆。
大胆到即便可以,也并没有多少的指挥愿意去尝试。
但是陈秋却去尝试了。
他带领着一群学生去试着用他们自己的声音,来诠释出一首属于他们自己的音乐来。
而这样大胆的尝试不仅没有失败,甚至还表现得格外漂亮。
他让在场的众人认识了乐团里的几乎每个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而他们对于音乐的思考与想法在陈秋潜在的指引下,融合在了一起。
形成了一首独一无二,只属于他们自己的波莱罗。
“斯国一(厉害)!”
远处的一位东瀛指挥眼睛不由得瞪大,捂着嘴巴小声道。
他被陈秋以及和声交响乐团震惊了。
这个波莱罗远超他对于一个学生乐团的认知。
而在他的身边,还有其他的人,他们虽然没有被惊讶地直接喊出那句厉害,但是眼睛也不由得睁大。
这个就是华国的学生交响乐团吗?
这个就是海城和声交响乐团吗?
华国的水平……
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强了?
一位留着络腮胡的男子看着面前的和声交响乐团,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气,连忙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个手簿,拿出一根铅笔,表情痛苦与纠结。
他叫田中鸣一,是一位乐评人。
他前俩天刚刚去下北泽那边听了一场live,准备写一个关于下北泽某少女摇滚乐团的乐评来着,那个乐团里的吉他手贼怕生,喜欢躲箱子里,特别好玩。
结果收到了东京方的邀请,邀请他来听一次东亚三国学生交响乐团的交流。
他想着反正自己的文档写好了,就等着发布了,所以就接受了邀请,过来听听看。
结果就听到了和声交响乐团的音乐了。
他作为乐评人的第一反应,便是这一场演出要爆。
自己之前写的文章要完蛋了,自己又要加班写文章了。
这一场演出绝对会有很多很多的同行过来听,然后给他们写评分。
而这种评分多的乐团,基本上是肯定能上报,并且占据一个非常好位置的。
如果能多次占据头条,那么他之后乐评人的位置肯定也会水涨船高,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而他如果去写那个不知名的小乐团,很有可能就会因为这种大乐团乐评的出现而被迫不得已地进行缩减。
回头第二年的资金说不定还会少许多。
因此,大家肯定会非常内卷,去卷这个乐团。
他也必须放弃之前已经写好的那个小的摇滚乐团,来写这个大型和声交响乐团。
他拿着手中的笔,在自己的手簿上快速写写画画。
他现在已经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写才好了,表情格外纠结。
和声交响乐团所表现出来的特质简直太多了,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从哪个地方下手。
乐团的团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似乎可以写。
乐团的指挥,这个人指挥非常大胆心细,就目前这个,好像有一种无为而治的感觉,但是却又有着他自己的想法,似乎也可以写。
而从波莱罗来解析这个乐团,似乎也好像行得通。
如此多的方向,让他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哪个方向来写。
特别是自己想要用这个乐团的文章来给自己履历增光添彩的话,这个方向必须要找准。
不仅仅是优点,同样也要写缺点。
他眉头紧皱,听着耳边的音乐,在脑中分析着这个乐团的一切。
然而,就在他思索着自己写作方向的时候,第一小提琴的声音响了。
旋律伴奏线条彻底完整了。
他的大脑也炸了。
此时此刻,舞台上。
陈秋与秦弦的视线交错,两人相视一笑后,秦弦拨动了他手中的小提琴。
在他小提琴琴弦拨动的那一刻。
整个弦乐部分彻底活了过来。
他们就如同找到了首脑一般,紧紧地围绕在秦弦的身边,跟着秦弦的步伐,一同拨动着他们手中的弦乐。
水面被风吹皱,掀起阵阵水波。
秦弦的琴声,便是这如丝绸般的水面。
他将弦乐的一切包容在一切。
他们共同构成了那片湖水。
第二小号在此刻出现,接过了长笛和小号的位置。
随之而来的,便是次中音萨克斯管,被告因萨克斯管,以及高音萨克斯管。
在这些乐器的主奏之下,一直处于休整状态的芮佳,也终于起身,带着低音乐器组的众人,加入了伴奏的部分。
跟着低音提琴一起伴奏的,还有长笛,双簧管,以及英国管。
他们的出现,将原本局限于弦乐部分的伴奏,与管乐开始融合。
伴奏的声音在逐渐加大。
伴奏的乐器也在越来越多。
不知不觉中,远处艾鼓手中的小军鼓声音,也在变得越来越大。
终于……
音乐开始变得恢弘。
拉威尔以及陈秋,也在这个时候给展现出……
什么才叫做真正意义上的。
配器的融合!
第234章 熊熊烈火
这才是真正的和声!
音乐的融合在最后这一刻,已经达到了巅峰!
主题旋律也不再是一个两个乐器的单独合奏,而是变成多乐器的共鸣。
长笛,短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以及次中音萨克斯管在长号的间奏结束后,将他们的音色融合在一起,一同将音乐之中的情绪逐渐向上推进。
伴奏的部分也从之前的数个乐器,变成整个乐团的共鸣。
拉威尔在乐团配器上的思考,完全映射在了陈秋手中的乐团之上。
不仅仅只是单独管乐的共鸣,秦弦所带领着的第一小提琴,也在后面的主题旋律再现的地方,将自己的音乐融入其中。
随之而来的,还有中提琴,大提琴。
弦乐已经不再将自己局限于伴奏的部分。
他们也需要让自己成为音乐之中的一部分。
从一开始几乎寂静无声的音乐,到达此刻沸腾的火焰,没有任何人知道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就好像一觉醒来,音乐便已经走到如此恢弘的规模。
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你甚至可以说,这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
直到水温真正开始变热,变热到无法忍受的时候,你才会突然发现……
原来音乐已经走了这么远了啊?
音乐之中的情绪愈发沸腾。
上一篇:娱乐:从练习生开始的顶流玩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