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桶布丁
不止是人工智能的高水平应用,又或者它推出的科研贡献度系统,更有豆豆对学术界的那些直接贡献——对于无数文献的高水准深入分析跟解读。
以上种种全是乔泽在学术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聚合在一起能产生多大的效应,爱德华·威腾不太敢想。
但有一点他是能肯定的,眼前这年轻人已经奠定了自己在学术界的神位,稳如泰山那种。
哪怕他后半辈子什么都不干,也没人能动摇他的地位。
除非再出一个惊才绝艳的家伙,能把乔泽在学术界建设的所有一切都推翻。但这显然不太可能,尤其是在数学层面。
从一个当代数学家的角度来说,爱德华·威腾觉得乔泽已经把数学这门学科发展到了目前人类对于自然所能理解的极致。
当然,并不是说未来数学不再会有发展,但这应该会建立在人们对于自然、对于宇宙更深入理解之上。按照人类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起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爱德华·威腾认为不太可能有颠覆性的发展了。
虽然爱德华·威腾觉得自己这是很中肯的评价,但落入他人的耳中,这无疑已经是极高的评价了。尤其是对于旁边刚为人母的小女生来说。
于是苏沐橙好奇的看了眼乔泽手中那一叠文件,问了句:“威腾教授,是又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么?乔哥又发表论文了?”
“不,乔教授没有发表论文。他甚至已经不需要发表论文表达观点了,因为他的论文够全世界解读一阵子了。接下来大家都会很忙。”爱德华·威腾笑着说了句,然后又看了眼已经入睡的两个小家伙,摇了摇头,径直转身离开。
说起来,接下来他也挺忙的。
苏沐橙撇了撇嘴,说话没头没尾的最可恨,但没办法,老头子的江湖地位摆在那里,有些人就是有资格摆谱。
好在她还有乔哥。
“乔哥,威腾教授给了你什么呀?怎么觉得今天他古里古怪的?”
乔泽看了眼手中的报告,直接递了过去:“CERN最新的一个项目,威腾教授拿到了完整版报告。”
苏沐橙接过报告仔细看了两页,便没了兴趣。
全英文的,看起来很吃力是其次,关键是里面各种生僻词很多。
这也是专业英语最为人诟病的地方。一些学术上的生僻词非本专业,普通人一辈子都难得见一次,而非该领域的学者大概一辈子都不会接触到,偏偏这些词语往往能够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概念和研究成果。
这就彰显出中文的优秀了。
不管多生僻的论文,只要识字,起码能把每个字都认明白,然后可以结合上下文去猜意思。
但如果是英文论文,遇到这种生僻词就只能抓瞎了。总不能把单词再拆分成字母来认。
好在这可难不倒小苏同学,她甚至不用求助乔泽,还有豆豆在。小家伙解读这些东西的能力很强。而且用起来特别方便,直接放到它的背板上,机械臂上的摄像头就能直接扫描。
“豆豆,帮我看看这篇报告。”
“不用给我复印本啦,妈妈,这是CERN今天凌晨新鲜出炉的一份实验室报告,我的数据库已经收录啦。主要讲的就是根据Q理论的推导进行实验室验证。
实验在大型强子对撞机进行,使用高精度同步辐射光源和皮秒级时间分辨仪器进行测量。最终结果显示粒子速度与理论预测存在微小偏差,支持存在光速变化的假设。”
“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光速不变不是定理么?”
“对呀,从今天开始就是错误的定理啦!不过其实还能用,因为根据计算的结果,近百万年来光速下降的速率已经逐渐趋于稳定,换句话说,在太阳系层面,基本感觉不到啦。
当然聪明的豆豆已经把相关的研究任务都下发啦,比如计算出宇宙初始第一道光的速度,这对于我们研究宇宙框架,做出准确的宇宙模型可是非常有帮助的,豆豆简直太强大啦!”
“是的,是的,豆豆你太强大了!不过你这么强大,怎么不干脆自己把这个值算出来?天啊,光速竟然是可变的!”
第437章 导师的建议
“宇宙的第一束光?哇,乔哥,听起来就好浪漫!”
光速不变被推翻大概仅在小苏同学脑子里过了一个圈,注意力便被转移到了其他事情上。
事实也的确如此,反正变得不明显,现有的一切都不会改变,变慢就变慢吧。
研究宇宙模型,找到宇宙终极奥秘,知晓宇宙的起源跟终结等等这一类问题,几乎没在她脑子里打过转。
人类毕竟只有短短百来年的寿命,普通人如果要去跟百亿年的存在较真,的确是太难为人了。
但这个问题必须得有人考虑。
通过观测结果,所有恒星最终的结局都是在消耗所有燃料之后,冷却并坍缩成一个白矮星。显然这对于地球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甚至不需要等到太阳坍缩。
大部分氢燃料耗尽之后,太阳就会进入红巨星阶段,核心收缩但外层膨胀,这一过程中,太阳可能就会直接把系内的大部分行星都吃掉了。整个太阳系最后变得死寂,成为一颗黑矮星。
如果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人类还没掌握跨星系航行的技术,哪怕那个时候人类已经征服了整个太阳系,最终的结局依然是寂灭。站在人类文明的角度,从更辽阔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就必须理解宇宙的本质。
这不止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整个人类文明延续的问题,虽然现在看起来还没那么急迫。但对于人类而言,现在的确也太过弱小。
现代科技往往给人们许多错觉,只觉得人类科技发展已经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甚至已经掌握了毁天灭地的力量。但一个很扎心的事实是,人类甚至根本无法对地球造成任何不可逆的破坏。
把所有当量转化成破坏力,最多也就是让地球针对所有生物的生存环境变得恶劣,对于地球本身大概也就只能造成那么一点皮外伤,法律意义上的轻微伤都不一定够得上。
很尴尬,也很真实。
炸掉一颗星球,说起来很简单,但想要实施却很难。光是所需要的能量就超过了人类能量生产综合以及储存能力总和。所以了解跟操控行星级的物理过程是的确是件很有意思且难度极大的事情。
……
办公室里,乔泽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CERN出的验证结果,虽然从理论上再次证明了Q理论验证的正确性,但乔泽心情也不算好。
如果宇宙的光速经历了一个由快到慢的过程,也让整个宇宙的结构变得更为复杂。
真的,他对于Q理论的推导,最初真的只是以数学为基础的。最初的聚焦点其实依然在微观层面。
比如交织性公式I(?)中引入的补偿因子这一数学调整项,是基于量子场论做的探讨。
他都没想到一帮人经过扩展之后,首先做的却是宏观的预测。不管是黑洞信息理论,还是不存在的宇宙星系,都脱胎于Q理论的一系列推导。
本来他觉得通过Q理论,已经找到了完成大统一的路径,但光速可变导致这个问题的难度再次几何级提升。
电磁力、弱核力和强核力的耦合常数在高能标下汇合,如果光速变化,意味着所有耦合常数的演化方程需要重构,才能让其在高能标下汇合,更别说这其中还涉及到了对称性的破缺过程。
包括乔泽之前所推导的量子蕴含理论也要进行重构。标注粒子在不同能量尺度下的行为,才能更准确的模拟引力的传递机制。简单来说,如果说之前乔泽有信心通过他的理论找到控制引力的方法,那么现在得打上一个问号了。
最最麻烦的还是光速可变造成的对称性破缺。
众所周知,物理学家希望这个世界是对称的。因为对称性能极大的简化物理定律的数学表述。许多人甚至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本该就是简洁而优雅的。
但光速的变化击碎了这一切,甚至直接影响到了能量守恒定律。不同光速下,显然某个物理系统的总能量将不再恒定。所有物理过程都需要重新推演。
这么说吧,即便以乔泽的智商,这一刻他都有种脑子快要炸掉的感觉。
脑海里无数原本推演得井井有序的线条,突然乱成了一团。
一时间乔泽也失神了,甚至一心二用的能力都没能用上,于是在小苏同学感慨了好几秒后,才后知后觉的问了句:“你刚才说什么?”
“我说,宇宙的第一束光听很浪漫呢。”苏沐橙重复了一遍。
“目前理论上来说宇宙的第一束光就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你可以让豆豆把图调出来给你看。”乔泽随口答了句。
“咦?那如果光速可变,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还有效吗?”
“理论上依然有效,毕竟是观察所得。但光子脱耦的时间要提前。现在学术界认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发生在大爆炸后38万年,但时间要比这个更早。当然也不完全准确,现在的确已经不能完全确定一定发生过宇宙大爆炸。”
“爸爸说的没错,光速更快,意味着光子传播更快,所以波长可能更短。根据计算,这也跟目前观测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具有不同频谱特性对应上了。哇,爸爸,你简直太厉害了,比我厉害多了!”
豆豆见缝插针的再次拍了个马屁。
显然,人工智能虽然创造性上还不如人类,但危机意识要远比人类更强。
可惜不管乔泽还是苏沐橙都没理这家伙。
“乔哥,感觉你一点也不兴奋,你刚才想什么呢?”
“我在想以后最好不要让乔缜轩跟乔芃学理科了。未来……起码这个世纪之后的物理跟数学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大概率会变得很难。”乔泽缓缓呼出一口气,看向苏沐橙,轻声说了句。
“啊?!”
……
此时可不止是乔泽有这样的感慨。
当爱德华·威腾都能拿到CERN的实验报告,起码在西林学社内部不是什么保密的内容。近期加入到西林学社内部的人还真挺多的。
更别提以CERN为了进行这次实验,专门在非维护期大张旗鼓的升级了设备,还跟西林这边签署了协议,用上了更先进的数据采集跟分析系统,再加上本就有许多人一直关注着这项研究,所以想要保密本就很难。
昨天凌晨四点多,结果出炉的时候,已经有许多人第一时间拿到了这份实验室报告,消息也得以快速传开。这种传播带来的效果也的确很炸裂。
对于物理学家来说,理论推导是一回事,实验室报告证实又是一回事。
光速可变理论之前并不是没有人提出过,可惜的是既没有给出让人信服的论证过程,也没给出能让人信服的验证方法。但现在一切尘埃落定给人的感觉又不一样。
如果这是出自华夏高能物理实验室的报告,可能许多人还会质疑。但CERN毕竟是面向世界的高能大科学装置,每年容纳数千学者在其中进行各种研究,很难质疑。
所以只能说明乔泽提出的Q理论再次走在了世界学术界的前沿,那个华夏少年是对的!
是的,虽然光速可变论并不是乔泽提出的,但鉴于推导出光速可变是通过Q理论推导出的,相当于Q理论对于物理的预言,所以在其他学者眼中,最大的光环还是笼罩在了乔泽的头上,哪怕他并不需要这些。
就跟去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样,乔泽在微博上提出了量子蕴含理论,爱德华·威腾跟华清的物理学教授杨选清根据这套理论设计了一套实验,然后发现了引力子的道理差不多。
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如果要把诺奖授予爱德华·威腾跟杨选清这两位发现引力子的科学家就绕不开理论的提出者乔泽。偏偏引力子的发现又是根本不可能无视的科学进步。
长时间的震惊之后,大概就跟乔泽一样,只觉得焦头烂额。
虽然历史上科学家曾无数次纠结物理死没死这个话题,甚至也推翻了许多学说,比如当年经典的以太学说,但显然都无法跟光速不变这种经典的物理学基础理论相提并论。
只能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太基础了。
如果说以太漂移实验跟黑体辐射与紫外灾难是物理学大厦上空的两朵乌云,那么可变光速理论无疑是物理学大厦上空正在酝酿中的一场巨大风暴,即将席卷大厦中每一个人,无人可以幸免。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甚至是信念的崩塌。
比如克瑞蒂尔·马蒂奇。
这位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已经在办公室里坐了整整十个小时,面前摆着一份跟爱德华·威腾手中一样的报告。虽然当时他的学生,在他们面前放出豪言之前,他就有了不太好的预测,但当事实摆在眼前时,那种巨大的冲击还是差点把他击垮了。
信念崩塌的感觉,没有信念的人其实很难感同身受。
勉强解释就是虽然地球依然围着恒星公转,太阳依旧东升西落,但这个世界终究是变得不那么纯洁了。真的,连特么光速都能变,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不能变的?
“砰!”
就在马蒂奇教授还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伤春悲秋时,办公室门突然被推开,他的得意门生汉姆·泰勒冲了进来。
“教授,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马蒂奇抬起头,绕过眼镜,用眼角余光瞥了激动得已经没了人形的学生,闷声问道:“你才收到消息?”
“昨天通宵做计算,我熬到早上才睡,刚刚才起来。打开手机才看到群里这个好消息。教授我们真成功了!”汉姆·泰勒兴奋的说道。
克瑞蒂尔·马蒂奇突然感觉挺暖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