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影帝只想考证 第1123章

作者:江公子阿宝

  一边走一边说。

  余华把郝运当成史铁生的朋友,没有拐弯抹角做铺陈,三言两语就说完了。

  “这个事比较难办啊,要不让我试试?”

  “咱们尽点力就好,其实铁生根本不在乎这个,生死他都看淡了,更何况是这种身后虚名。”

  两人走进追思会现场就没办法再商量这事了。

  场内已经有不少人了。

  大家都穿着平时穿的衣服,就好像不是参加追思会,而是参加一个朋友平常的聚会那样。

  而且,也没有请太多的人。

  很多平时和史铁生关系很好的人,都没有出现在这里。

  郝运和史铁生的家人说了几句话就进入场内了。

  没有人高谈阔论,大家小声的说着话,对于史铁生的离去唏嘘不已。

  郝运拿出了剧本给余华看。

  这个剧本,主要的核心自然是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作品,而支线则是他的朋友们。

  很多人拍传记电影,都喜欢写爱情。

  系统给的这个《守门员》剧本没有那么做,而是重点着墨于那些可爱的作家们。

  这是一部属于友情的童话故事。

  人无完人,大部分人都有龌龊的心思,也都干过龌龊的事情。

  然而,《守门员》这个剧本里的人物,都体现出了有趣的一面,它是用一种很轻松的氛围,去把原本很沉重的人物传记给表达出来。

  这种手法很温情。

  就连郝运新修改的结尾,也写成了“地坛里那个玩耍的孩子回去了”。

  这种温情,更加凸显出史铁生人生的坎坷,以及文字的力量。

  那副厚厚的眼镜下的含笑的眸子,看着世间忙忙碌碌的人们流露出的温情和爱,就如同他一生经历过的无数波澜后灵魂深处的风平浪静。

  这个“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人,鼓舞那些同样“命若琴弦”的人,把精神化成了地坛中的一曲常唱常新的歌谣。

  郝运和他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

  郝运那时候只是穷,但是他长得帅,身体健康。

  “写的真好,你的文字比我的文字更暖人。”余华感慨说道。

  “谁的文字不比你的文字暖人呢?”

  郝运看着前边大屏幕上史铁生的影像,觉得史铁生的文字一样很暖人。

  迷茫的人看一看,总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闲聊了一会追思会就开始了。

  尽管大家都不想把今天的场合变成沉重、乏味——史铁生最讨厌的那种追悼会——但其实没有多少人能够提得起谈笑的兴致。

  今天有一部分人属于各种机构,他们可能会把这个当工作。

  可是也有一部分人是史铁生真正的朋友。

  史铁生的人格魅力摆在那里,他的朋友都非常钦佩他这个人,让大家怎么笑得出来。

  追思会开始,一个又一个的人上去追思。

  郝运也不例外。

  他走上前去,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这里可能我年纪最小,但是还是允许我喊一声‘铁生’,铁生走了,文坛痛失一位老大哥。

  我还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有一段时期特别迷茫。甚至有些自暴自弃。

  直到读了《我与地坛》。

  我就想这辈子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地坛看一看。

  后来我终于有机会来到首都,去看了天安门,去看了长城,也没忘去看一看地坛。

  地坛可真大啊……”

  郝运稍微停顿了片刻,让人有点搞不清楚他为什么感叹地坛真大。

  不过他很快就继续说了下去。

  “人大概都是不满足的,我又想要是能去看看写出《我与地坛》的人就好了。

  后来终于有了机会。

  那天跟着姜闻、余华、莫言他们去拜访铁生。

  我当时很期待,心里想着铁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见了面才发现,他看起来真的很弱小。

  只是我没有办法怜悯他。

  他也不需要我的怜悯。

  我突发奇想的要给他写个剧本,把他的人生经历拍成电影,和他约好了要一起讨论,一定会争取他的意见,不会胡乱煽情。

  没想到我刚把初稿写完,还没来得及拿给他看,他就走了。

  非常的……遗憾!

  不过,电影还是会拍的,我会个人出资拍摄这部电影,然后把电影所有的收益分作几个用途。”

  现场的众人也没想到,郝运居然现场宣布要拍史铁生的电影。

  自己掏钱拍电影可以理解。

  郝运在娱乐圈混得很好,个人名下好几家公司,属于身家百亿的巨富之人。

  掏钱拍电影对他来说压力不大。

  更何况,电影属于一种商品,并不是单纯的付出不求回报。

  然而,听他的意思,他并不打算要电影上映后的收益。

  只有余华知道,郝运的这个临时起意,是因为他们这些朋友们的请托。

  “一部分收益‘或将’用来修缮升级地坛公园,如果电影收益不够千万的话,我个人会补足千万,升级后的地坛公园,会有一个小小的铁生纪念雕塑……”

  国内外有很多公园放有名人塑像供人怀念,这体现了社会对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尊重。

  史铁生的一篇《我与地坛》,不说名流千古,最起码确确实实属于一篇不错的文章。

  而史铁生在文人当中或许也排不上前列,但是很少有一个人,一个地方,能够从骨子里彼此融洽。

  从地坛37.4公顷的土地里辟出三米五米并不过分。

  两种人文资源相得益彰,有利于弘扬人文精神。

  不管是对史铁生来说,还是对于地坛公园来说,其实都没有谁高攀谁的问题。

  这个说法之前提过。

  史铁生去世的这几天尤其炽烈,有人甚至提议把史铁生的骨灰葬在地坛公园。

  再不济立个雕塑也行。

  余华找郝运就是为了这个事。

  关于骨灰葬在哪里,史铁生是无所谓的,如果可以撒入大海,撒进大海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骨灰撒入大海太简单了。

  郝运有游艇,可以找一篇风景好的地方撒。

  至于雕塑,史铁生也没想过。

  他活着的时候都这么豁达,又怎么可能在身后事上计较。

  但是史铁生的夫人,还有他的这些朋友们,却觉得咱们铁生值得,希望有个地方可以让朋友和书友们缅怀他。

  公园里立雕塑并不稀奇,很多公园都有雕塑,那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有些景区为了体现这种文化,甚至拉出几千年前的古人,生拉硬拽的也要给景区赋予这种文化属性。

  连牵连的故事都是现编的。

  然而地坛管理方却称从文物保护和规划考虑,称地坛内不适宜为现代人塑像。

  郝运对此不置可否。

  一方面能理解管理方的一些观念,开这个口子确实不妥。

  另一方面又有些嗤之以鼻。

  不知道为什么。

  很多出色甚至伟大的人在活着的时候,总是遭受各种轻慢,总是到死去多年以后,在后人评说的盖棺定论之后,才能得到应有的荣耀。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砸钱。

  一千万砸下去就为了给史铁生立个小雕塑。

  这年头的一千万很值钱,用来对公园里的一些特定区域做升级改造是足够的。

  郝运换来的只是一个小雕塑。

  在基座上写一些史铁生的生平代表作。

  若干年后,当游客们在偌大的公园里逛了一圈,感觉到身心俱疲的时候,突然在转角之处看到史铁生的雕塑……

  那种感觉就像是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句子不由自主的就从脑海中冒出来。

  如果地坛管理方看不上这一千万,那郝运肯定就不捐了。

  这年头,老北京四合院虽然涨了价,但也不过三万块钱/平米,一千万能买个三百平的四合院,够打造一个史铁生纪念馆了。

  所以郝运说“或将”,这就是一种交换。

  另外,今天来的人除了作协的各种领导,还有不少是文化部门的。

  比如市传宣部常务副部长、市文联组党记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