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永不陷落 第381章

作者:寂寞剑客

  文韬愕然道:“不是说要在淞沪重新设立海关?”

  杨诚哂然道:“以淞淞沪目前的现状,汪逆的伪国民政府肯定没有能力在淞沪设置海关。”

  “所以只能设哨卡。”

  “不过效果差不多,就是对过往商品征收税款,主要是西洋输入的百货,至于鸦片贩运,有专门走私通道,伪国民政府不可能从中收到一分钱的税款。”

  严峻不免有些意外:“现在淞沪跟外界还有贸易往来?没有因为一再的淞沪会战而停滞?”

  “还是有人做生意。”杨诚点点头道,“毕竟现在沪上的粮食和日用百货都便宜,贩运到外地能赚不少钱,但是这个规模,跟开战之前肯定是没有办法相比。”

  严峻不禁有些感慨江浙沪的血脉天赋,如果说中国人的血脉天赋是种地,那江浙沪的血脉天赋就是做生意,炮火连天都阻止不了他们做生意,他们死都不怕,就怕没有生意做,就怕没有钱赚。

  “这不吃里扒外么?”文韬当即大怒,“严老弟,我这就回租界去成立一支缉私队,专门抓这些跟外地做生意的商贩。”

  “你抓不完的,而且抓得狠了会引起激烈的反弹,这里毕竟是淞沪,做生意的氛围自古就浓。”严峻考虑得就更深远。

  民心似水,民动如烟。

  江浙沪小商贩也是民。

  一味对着干是不行的。

  何况这事未必就是坏事。

  毕竟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小八嘎无条件投降有将近四年,这个世界的小八嘎没准还有可能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挑起太平洋战争,这也就意味着淞沪将有超过四年,甚至于五年时间会彻底沦为孤岛。

  这时候最怕的就是封锁。

  粮食可以囤,制造炮弹以及子弹的材料可以囤,甚至就连人口你都可以想办法囤,但是有一样东西却是没办法囤的,就是肉蔬!

  顶多就是囤些大豆发点豆芽解决维生素的供给,保证部队不出现大面积的败血症。

  但是要让部队以及市民吃上新鲜肉蔬就是妄想。

  到那个时候,江浙沪的这些无孔不入的小商贩就成了救星。

  所以没有必要阻止他们。

  尽管放任他们去做生意,去跟沿途的鬼子以及伪军打交道,疏通关系,等将来那一天到来时,这些商贩才有能力走私新鲜肉蔬,拯救淞沪警备总团和市民于水火。

  什么叫未雨绸缪?

  这就叫未雨绸缪。

  “你的意思不管?”文韬皱眉道,“这些小商贩会把两大租界的低价粮食和廉价日用品源源不断的贩往淞沪周边的县乡,鬼子伪军就能源源不断收取厘金,这不成了资敌?这样子怎么能行?”

  “资敌?不至于。”严峻笑着说道,“鬼子设哨卡,先不说能不能收到厘金,就算能收到,不也是替咱们收么?”

  “对噢。”文韬笑道,“怎么把这茬忘了?老鬼子在淞沪外围不到十公里的地方设立哨卡,可不是为咱们忙活?”

  但很快,文韬又说道:“还是不对,咱们不能放任那些小商贩往外贩运粮食和日用小百货,要不被他们搬空了,咱们吃什么?”

  “不会。”严峻哂道,“淞沪会战爆发后,京沪地区的百姓不是逃难进了淞沪的两大租界,就是逃去了大西南,留在原籍的估计三分之一都不到,所以消耗不了多少粮食和日用品,用不着担心。”

  应该说严峻的估计没错。

  但是他低估了石原莞尔。

第599章 三不政策

  石原莞尔跟冈村宁次的观点是一致的,主张给沦陷区的中国人一定尊严,不能放任日军和日本侨民肆意欺压或者侵害中国人。

  走马上任之后没几天,石原莞尔就推出了一个三不政策,并且通过各县的维持会大肆宣传。

  为了加快两大租界的难民回流的速度,石原莞尔直接动用了从关东军那边截留的鸦片货款,设立了一个奖励基金。

  基金规定,只要京沪地区的百姓能在三个月内返回原籍,就每户发放一百法币的安家费用。

  为了避免维持会克扣,这笔费用直接由宪兵队负责发放。

  因为这事,石原莞尔甚至还召集了几十个县的宪兵队长,郑重其事的做了布置。

  石原莞尔还特别强调,奖金必须足额发放到中国人手中,而且绝对不能出现任何流血事件。

  该说不说,这个时候的日军宪兵队还没有被二狗子腐蚀,纪律还是很不错的,执行力也强。

  于是乎,除了极个别市县的宪兵队长之外,其余大多数市县的宪兵队长都严格执行了石原莞尔的命令,只要有百姓返回原籍,不管是从淞沪还是从别的地回来,当场就会奖励一百法币的安家费。

  一百法币无疑是笔巨款。

  毕竟这时候法币贬值不多。

  若按淞沪现在的米价,一百法币足足能买下五千斤糙米,三口之家能吃五年,又或者一个五口之家能够吃三年,真是笔巨款。

  当然了,淞沪以外的米价不可能这么便宜,但即便是以淞沪的米价上涨十倍,也依然很香。

  于是乎,不到半个月,石原莞尔的这条毒计就开始发挥出超乎想象的影响力。

  毕竟有一个从众效应。

  当越来越多的难民返回家乡并且领到了一百法币安家费,就会有更加多的难民踏上回乡路。

  说到底还是故土难离。

  说到底日子还是得过。

  老百姓终究是老百姓,不能因为鬼子打进家乡就不活了,又或者一股脑的全都跑去大西南。

  只是沦陷区的地主富绅跑去大西南,就已经造成大西南出现严重粮荒,甚至连大学教授都已经吃不上饭,真要是全国各地的百姓都逃到了大西南,最终结果只能是出现大面积饥荒。

  所以说,老百姓没有太多的选择权,局势一旦稍有好转,便纷纷扶老携幼踏上了返乡之路。

  到了三月中旬,随着春耕日期的日益临近,租界难民的返乡潮达到了最高峰,每天都有十多万难民踏上返乡路。

  吴淞江、黄浦江乃至各条小河浜上全都是乌蓬船,无一例外都出现了大面积的堵船。

  京沪公路、沪杭公路以及各条乡间小路上也全都是扶老携幼,挈妇将雏的难民。

  ……

  淞沪警备总团并没有干等,而是做了大量的宣传,但是没用,根本挡不住难民回流。

  严峻也召集相关人员开了很多次会议,但是没用,根本没用,依然挡不住难民回流。

  到了3月15日,严峻第十一次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商讨对策。

  “能用的办法都已经用了,挡不住,真的挡不住。”张义夫张市长有些沮丧的说道,“他们一句话就把我们给堵回来。”

  文韬黑着脸道:“什么话?”

  “要回去种田。”张义夫一摊双手说道,“我们总不能够拦着他们不让回去种田吧?”

  “老百姓种田,天经地义。”

  严峻沉声问道:“到现在为止大概走了多少难民?”

  张义夫叹息道:“法租界、公共租界的几个难民营基本空了,大街小巷上的难民数量也是锐减,具体数量还没有统计,不过以我们的估算,至少已经有两百万难民离开淞沪,返回家乡了。”

  “已经走了这么多人了吗?”

  谢晋元沉声道:“那么现在两大租界还剩下多少?”

  张义夫回答道:“剩下大概还有一百五十万左右。”

  顿了顿,又道:“只不过这是昨天的数字,今天的话又要再减去至少十万人!”

  “什么?”文韬的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怒道,“现在一天就走掉十万人?那岂不是说最多再过半个月左右,两大租界的三百多万难民就要走个精光?”

  张义夫点头说:“如果不能设法阻止的话,多则半个月,少则十天,淞沪就看不到难民了。”

  严峻问文韬道:“老文,你们民兵营那边还好吗?”

  “正要说这个。”文韬黑着脸说道,“之前招的十万民兵,已经跑掉一半了,如果再不能以逃兵的名义加以惩治的话,剩下的五万人估计也会跑掉大半,最后可能也就剩下一万多学生娃。”

  “这怎么能行?”谢晋元当即对严峻说道,“我的严老弟,不能再犹豫了啊,必须当机立断,以逃兵的名义严惩当逃兵的民兵。”

  “抓几个典型公开枪毙,应该能遏止住这股歪风。”文韬一脸杀气的说道,“逃兵就该枪毙!”

  张义夫之前是极力反对。

  不过今天他只是嘴巴嗫嚅了两下,再说不出半句反对的话,因为再不严惩,民兵真就跑光了。

  如果没了民兵,淞沪警备总团也就没有了后备役,单凭现有的三万多老兵能撑多久?天知道。

  然而严峻迟迟没有做声。

  “严老弟你倒是说句话?”谢晋元都快要急死了。

  严峻缓缓抬头,沉声道:“中民兄,还有安民兄,我想请教你们俩一个问题,民兵,是民在兵前还是兵在民前?”

  谢晋元和文韬无言以对。

  严峻又接着说:“民兵,民在兵前,所以还是民!是百姓!”

  顿了顿,又道:“我们在战场上舍生忘死,跟鬼子浴血拼杀为的又是什么?还不是为了百姓?哪有因为担心没有后备兵源就强迫老百姓充当民兵的道理?如果连百姓都抛弃我们,不愿意加入我们,那我们这支部队就活该被人消灭。”

  “军人,就该保护百姓。”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反过来伤害百姓,不可以!”

  严峻的话说得掷地有声。

  就差直接说人民子弟兵永远只会守护人民,这是使命职责。

第600章 这是阳谋

  苏州留园,明道堂。

  长勇无比钦佩的对着石原莞尔深鞠一躬,又起身说道:“司令官阁下,冈本阁下的电报,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两百万难民离开淞沪返回淞沪周围的各个市县。”

  “现在仍然留在淞沪的只那难民数量已不足两百万人,而且淞沪警备总团的后备役武装,所谓的民兵也已经跑了将近一半,仅剩五万余人,且仍在快速减少。”

  “嗦嘎!干得漂亮!”

  “哟西!看来淞沪警备总团的后备兵源很快就会枯竭。”

  “不愧是司令官阁下!”

  “这才是真正的阳谋!”

上一篇:我老婆是导演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