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第416章

作者:张菇凉

  汉朝的察举制沿用至今,确实是让一些世家得以做大到难以掌控的地步,可这已经是最优选择了。

  再往前,难道重新启用秦朝的世官制?

  先秦可就是因为这套制度把自己玩废了,大汉才需要革新这块制度。

  如今,林墨要求的换人,其实本意就是更换用人制度,这一点刘协还是听出来了的。

  问题是,用什么制度呢?

  他侧目看着林墨,静待他后文。

  “陛下,微臣觉得,往后朝廷用人,可以由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出考题,之后在各州、郡、县同一天开考,择优录取。”

  看着刘协对科举考试模式一脸茫然,林墨继续道:“听起来就算采用这种方式也无法避免世家涌入庙堂,可是这样做的好处是给了天下寒门学子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与风光无两的世家在同一条线上竞争。”

  明白了!

  刘协的眸子闪过一抹精芒,双拳也不由一攥,激动的脱口而出,“爱卿是想以寒门力量抗衡世家,避免世家做大的情况出现!

  如果由这批人去做事,他们行事的准则将不再是家族利益,而是自己的官身!”

  这是刘协的下意识想法,也是第一念头。

  不能说是错的,但这只是其中的一桩好处而已。

  林墨补充道:“不止于此,科考是没有条件限制,也就是说平民百姓也有机会进入庙堂。”

  闻言,刘协眉头又是一皱。

  不等他说出心中疑惑,林墨就继续道:“听起来世家有文学传承,而百姓本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不过是在果脯的路上奔波劳碌。

  可是陛下,仗总有一天会打完,只要百姓生活得以解决温饱,那么广开民智就不再是一句空口白话,这一点,陛下可以相信微臣。

  再者,这也是让百姓看到希望,陛下啊,心怀希望是这个世上最美好的事情了。”

  刘协看着林墨,眼神变得柔软起来。

  心怀希望是这个世上最美好的事情。

  就在他进来之前,朕不也是这么想的吗?

  他不知道林墨到底会怎么去实现广开民智的诺言,但如果让百姓解决了温饱同时,还能心怀希望,那么这样的皇朝是不会腐朽的。

  如果不是双方位置注定了不能携手,这样的人,当真是良师益友。

  刘协忽然就觉得自己很欣赏林墨的眼界和心怀百姓的心境。

  只是,他这样的人,可敬也可怕。

  哪怕有一天,真的把兵权交出来了,也难以让人放心。

  毕竟,这样的人反不反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想反就有能力反。

  身为君王,对这样的部下是最忌惮的。

  而且,只要他站在朝堂上一天,世人就会永远记住刘协是被他所救,皇朝天下是他打下来的。

  这样的话,他会受不了的。

  收拾好不由自主发散的思维后,刘协正了正身子,重新回到问题本身。

  林墨所说的方法确实不错,也确实可以制衡世家,假以时日,皇权会得到高度的集中。

  可是啊,如果现在贸然实施,必然会引发世家们的强烈反抗。

  取消察举制,相当于斩断了世家进入庙堂的通道。

  如果自己能像汉武帝在位时期的稳定,那当然可以放手一搏的,问题在于自己才刚刚回到许昌,连军政权力都没有握在手中,直接就走上与天下世家对抗的路……

  是否会引发动荡且不说,一定会让世家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就目前自己这种处境可不敢这么玩,刘协还是能清晰的意识到这个问题的。

  “爱卿啊,此事干系重大,眼下百废待兴,连九卿都尚未裁定结束,容朕三思。”刘协说这话的时候,小心翼翼的留意着林墨的反应,似乎害怕激怒了对方。

  “陛下,微臣知道陛下担心什么,朝堂之上微臣自有方法平定风波。”

  林墨不急不躁,随后,给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道:“不过,若陛下心不在此,忧虑朝堂九卿空缺,那微臣就把心思收回来,放在这上面,也好为陛下分忧。”

  闻言,刘协心头一怔。

  此话何意,是说他也要参与九卿空缺的人选裁定吗?

  原本轻松惬意的谈话骤然间就紧张了起来。

  刘协知道,如果林墨有意要介入,那他这个天子根本没有裁定的权力。

  先前选定的人里,除了原本就有职务在身的耿继、荀彧,外加复用的杨彪,其他都是吕林的人。

  原本以为接下来选用两个自己的人,也就算是完成了这次的公平交易。

  却没想到……

  听这意思,是朕采用他所谓的考试选才便可以钦定郎中令和卫尉了吗?

  刘协不知道,也不敢问,但刚才林墨那句话确实是有这样的暗示。

  如果是这样,那他就得重新认真的斟酌了。

  启用林墨的方法,无异于是搬上台面去跟世家作对,冲击会非常大。

  但如果不用,那么郎中令和卫尉的职务就有可能拿不回来。

  刘协站起身来,来回踱步。

  失去了这两个位置,那朕再想掌控京畿防卫就永远也没机会了,莫不如先答应他,朝堂之上他也需要分担冲击的风险,到时候局势不稳却也不是朕一个人的责任。

  而且,到时候他们翁婿南下与曹操决战的时候,朕可视情况夺回京畿防卫,一旦稳定住了局面再恢复察举制,又或者视情况双制并行,那么矛盾也能得到调和。

  取消察举制的冲击很大,但失去郎中令和卫尉就意味着掌权之日遥遥无期。

  两者相比,刘协当然还是倾向于后者。

  背负双手的他深吸了一口气,转身走向林墨身侧,后者站起身来,没理由自己坐着陛下站着的。

  “爱卿方才说,朝堂之上,你有把握稳住风波,此话确然吗?”刘协抛出了妥协的话柄。

  “这是自然,也是微臣分内之事。”林墨拱手行礼,嘴角勾勒。

  “好,朝会的时候,朕会将这件事提出,到时候可就看爱卿的了。”

  说完这句话,没等林墨说谢陛下,他就迫切补充道:“对了,郎中令和卫尉的空缺也是时候补上了,这次朕能成功逃脱曹操的摆布,吴硕和种辑居功至伟。

  他二人血战一场,皆是身受重伤,怎么着也该给些奖赏的,爱卿以为呢?”

  “微臣和太尉都曾说过,三公九卿的裁定,只能是由陛下做主,微臣不敢有异议。”

  听到林墨这么说,刘协长舒了一口气,好,只要拿下了这两个位置,御林军与九门校尉就能慢慢渗透了。

  巡防营的统帅还没定,但这个位置的人是直属太尉管辖的,并不在三公九卿的范畴,所以不能一并敲定。

  而且,刘协也不想太过冒进,如果表露出浓重的掌权心态,到底是担心吕林会出现不安的情绪。

  再缓缓吧,等事情差不多时候,再拿下巡防营统帅的职位,那么,自己就可以随时掌控整个许昌城了。

  唯一的弊端就是,要取消察举制,自己想通过世家丰满羽翼的计划可能会搁置。

  没办法,总要有取舍的,郎中令和卫尉的位置太重要了,必须攥在手里。

  不过,联姻这件事,还是要摆上日程。

  这是最直接的拉拢势力的办法。

第三百六十三章 玩弄心术的大师

  许昌的四道圣旨下来后,刘备就吃瘪的被刘琦赶到了巴丘去驻扎,明知道就是林墨的算计,可他也没办法,只能先稳住刘琦,后续再慢慢消融这层隔阂。

  江东的情况也是人心浮动,四大家族都铁了心思要跟孙策斩断关系,大家本来就只是利益合作关系,没理由为你孙策陪葬的。

  从这个层面看,不管是刘备和孙策,都陷入到了极大的被动之中。

  可相比于他们二人,曹操的处境才是最棘手的。

  天子诏书一下,曹操司空身份就没了,反而是成了罪大恶极的国贼,一时间两州哗然。

  哪怕是最开始的时候,大家也都知道曹操是在挟天子令诸侯,可那毕竟具有合法性的,甚至四方士子也是冲着这一点来投奔他的。

  可这一纸诏书就算是敲定了他国贼的事实,荆、益两州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乱。

  益州那头,出现了部分郡县脱离控制的情况,直接就是拒绝向成都缴纳每季定额的税赋和钱粮,曹仁能怎么样,带兵去平乱,可是这头没打完,那头又开始了。

  万急之下,他只能向曹操求援,毕竟,整个益州本就没给他留多少兵马,以至于平乱都抽不出人来。

  曹操现在敢去益州,那么荆州他就回不来了,这个道理他当然明白。

  他甚至清楚,这里头有些人可能真的是因为天子诏书的原因要趁机摆脱他的控制,可更多的人只怕是见着他吃了大败仗,损兵折将、丢了中原,已经生出叛心,不过是借着这个契机想给自己的脸上贴金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荆州他必须坐镇,只要他一走,丢的可不只是南郡和南阳两个地方,还有八万多的荆襄水师。

  荆州水军是他现在最大的仰仗,这股势力如果再丢,那么他也就没有了任何的抵抗资本。

  当然,益州动乱也不能不管,曹操能做的只是派曹昂领兵,由法正、张松、孟达等益州旧部一同参与,这样效果会好很多。

  其实,相对比益州的动乱,真正让曹操不安的反而是相对平静的荆州。

  而且,他也清楚他要对付的只有一个人,蔡瑁。

  不得不说,把曹操宣为叛贼,把蔡瑁提为水师都督这招极为高明。

  一方面蔡瑁的秉性本就是贪如豺狼,毒如蛇蝎,没有什么底线的世家子弟,刘表的死说是急病而亡,可事实如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这一点曹操是有数的。

  可另外一方面,哪怕自己对蔡瑁推心置腹,这两道圣旨下来你也保不齐他蔡瑁心里怎么想,已经卖过一回主子了,根本不介意卖第二回。

  而且,这第一回卖主可能会在道义上站不住脚被人诟病,这第二回那可是有圣旨在手的,就算是杀了曹操别人还得夸你一句为国除贼呢。

  所以,曹操很清楚,要破这个局,不需要去搭理其他人怎么想,搞定蔡瑁就行了。

  “拜见主公!”议政厅外,身披铠甲、头戴缨盔、续着短须的粗犷男子大步流星的走进来拱手作揖。

  侧身坐在帅椅上的曹操没有正眼瞧他,只是低头扣着指甲沉吟道:“德珪啊,你我也算是旧友了,回想昔日在洛阳城的日子,你我同去见梁孟星,彼时的我们也没有想到今日会成为这大汉天下举足轻重的人物吧。”

  蔡瑁有点懵,好端端的提什么旧事,怔了一会便拱手笑道:“是啊,一晃都三十年了,白驹过隙,光阴不复,让人唏嘘。”

  “更让我唏嘘的是在我人生坎坷、遭遇挫折的时候,我的故人却要对我落井下石!”曹操忽然就中气十足的咆哮,旋即扭头恶狠狠的盯着蔡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