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第363章

作者:张菇凉

  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想引诱出骑兵那可不容易,而最好的时机恰恰是他们撤走时候的追杀。

  有了这样的思路,判断出泊县其实是个诱饵就不难了。

  “周瑜是不可能带着所有的江东兵马行动的,应该有一部分确实退回到了庐江吧?”林墨随口问道。

  赵云点头道:“探马说是三四千人而已。”

  林墨嗤笑了一声,“三四千人,这钓饵也算下的够大了,确实能够吸引我们过去了。”

  随后,他看向徐盛,笑道:“文向,这一路上没少听你说起自己的一些见解啊,看来在萧关的日子大有进益,我想问问你,若你是孙策,万一我没中计,怎么逃避骑兵的追杀?”

  啊这……

  徐盛愣了会,讪笑道:“谈不上大有进益,学了点皮毛而已,若是我的话,借草木林深,借乱石小道,皆可躲避骑兵追击。”

  见他已经说完,赵云才补充道:“如果一时半会找不到这些地势,那就只能靠铁蒺藜了。”

  “对对对。”

  徐盛连忙应诺,“旷野躲避追杀,铁蒺藜最好不过。”

  铁蒺藜,最早是在战国时期就采用了。

  不过这玩意真正的用在战场上却并不多见。

  制造难度不大,可披甲率四成就算是高精的时代里,哪有这么多资源去造铁蒺藜呢。

  这玩意看着小,可要针对战马的话,不仅不是一换一,还得是撒满一大片,纯纯是以火力覆盖来弥补体积太小的弊端。

  “先前与颜良文丑的战斗中,他们没有使用,那是因为地形问题,可江东无战马,敢悍然发动进攻,一定是带了数量不小的铁蒺藜用以针对骑兵的。”

  听着林墨娓娓道来,这下三人的拨云见月般明悟了过来,更加确信了泊县完全就是江东的陷阱。

  甚至都想好了,万一我们没中计,他也还有后手来对付,那就是骑兵最害怕的铁蒺藜。

  当然,旷野使用的效果也不会太好,终归保命让他们遁入庐江小道的时间还是能够争取的。

  看起来,这周瑜,当真不俗。

  “那,允文,我们还去泊县吗?”赵云也有些摸不准了。

  “当然要去,人家都摆好了台子,我们不去,谁看他们演戏啊?”林墨挑眉笑道。

  徐盛和于禁没明白怎么破局,看林墨笑的这么开心也跟着笑了起来。

  “不过,在那之前,需要派人先送封信去皖县。”

  “给谁?”赵云问道。

  “子扬不是为我拉了桩亲嘛,那乔公也算是我姻岳丈了,不得向他表明心意嘛。”这小妾和正妻到底不同,吕布是岳丈,这乔公只能称为姻岳丈,怪拗口的。

  “乔公?”

  赵云迷茫的望向于禁和徐盛,当然不相信林墨会在大战前夕儿女情长了,可这乔公能帮什么忙是真无法理解,便是颔首道:“这好办,我去拿简笔。”

  少顷,竹简和毛笔拿来,徐盛直接弓起后背当台案让林墨奋笔疾书。

  洋洋洒洒的写了两份竹简才把内容写清楚,一旁的军士已经待命,用竹筒将竹简放入后绑在了自己身上,朝着林墨拱手后骑上了战马朝南而去。

  林墨长舒了一口气,这样也挺好,借着这个机会让这姻岳丈露露脸,在淮南帮里头,乔公的分量可是不比他刘晔轻多少的。

  给他一些功劳,回过头来,淮南帮也就算是与江东就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和善了,不死不休当然是夸张了,可孙策肯定不会再信任他们,免得后头再给自己找事。

第三百二十四章 算计与被算计,江东惨败

  “自从败给吕布后,我终于明白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了阳城的走马道上,身披银甲的孙策脸上似乎褪去了当初的目空一切,笑叹道:“听人说,赵云是吕布麾下第一悍将,单论个人武艺他是最有可能取代吕布成为吕军第一人。

  无论是萧关单骑独闯曹营,还是白狼山下乱军之中取蹋顿首级都在证明这个传言不是空穴来风。”

  孙策顿了顿,虽然不复当初的傲气,只是每每提到当世猛将的时候,他内心都会忍不住想要有一较高下的冲动。

  “不止于此。”

  身旁的周瑜望着初升的秋阳,神情有些复杂,“听闻他的心性也远胜吕布,成为吕军主将后并没有自恃勇武而冲动,不说有勇有谋,也算是有沉着之势,真乃当世的良将。”

  “所以,此番你的部署虽则是精妙无比,却也未必能擒的了赵云。”孙策说话不带感情色彩。

  “我也没想过此等雕虫小技能擒杀的了他赵云,毕竟,我军无战马;更何况泊县之围并不是围了伏杀他,只是为了稳住庐江那群世家而已。”

  周瑜云淡风轻的话却让跟在后面的小迷弟吕蒙肃然起敬,忍不住开口了,“将军在得知了吕军动向后立刻就做出部署让大军退回庐江,算计着林墨进入长丰的时间然后开始一个个县城转运物资,甚至是他们骑兵动向都以将军猜测不差分毫。

  借助着转运物资的路线,把他们吸引到泊县,让子义他们设伏,赵云那几千骑兵,只怕能回去几百就不错了,此番智计,在将军看来是雕虫小技,可在末将眼中却是惊为天人。”

  泊县只是个小郭罢了,可太史慈、董袭、凌统他们却带了五千兵埋伏,根据时间推算,吕军是夜行赶路抵达,人困马乏之计焚城吓敌,不仅有雄黄等毒料,他们每个人都配备了二十枚对付骑兵的铁蒺藜,只等他们被乱箭射的惊恐出逃便投下铁蒺藜。

  怎么算,这支骑兵都更大的可能是会全军覆没。

  这个时代的吕蒙已经没有机会经历孙权劝学了,可跟着周瑜,还是让他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子明,你以为我在故作谦虚吗?”

  周瑜看了他一眼,随后笑道:“其实没有,这样的计谋赚一赚赵云之流没问题,可若是面对林墨,他一眼便能洞穿其中玄机。”

  “林墨是吕军大纛,又不善武略,自是提领中军的,又不可能跟着先锋骑兵去陷阵,这么算来,还是将军更胜一筹的。”

  作为头号小迷弟的吕蒙坚信周瑜的智谋是不会输给林墨的,沉下一口气,笑道:“吕军纵横南北仰仗的就是麾下骑兵,一战折了这些骑兵,庐江对峙我们就不会弱于他们了。

  庐江的那群世家们,必定首鼠两端,到时候我们就算入城也不会担心被他们给卖了。”

  吕蒙佩服周瑜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他眼中,周瑜这次的计划算是以身入局引诱赵云,又精妙的算计了对方的时间和心理,最后的连锁反应是震慑庐江世家,让他们知道,林墨也不是不会败的,你们最好安分一些。

  只要能入城驻防而不是在城外下寨,那么拖上半年时间问题也不大,到时候,曹操就会从背后下手,庐江之危立解。

  再次复盘后,吕蒙依旧是忍不住感慨周瑜手段之高明。

  “子明说的对。”

  孙策转身拍了拍周瑜的肩头,“当初我在广陵败于吕布曾落了阴影,你不说,但我也知道,那一战,也让你对林墨耿耿于怀。可是啊,在我们的心里,你周公瑾是迟早可以战胜林墨的。”

  “我亦相信主公终有一日可以战胜吕布!”二人眼眸中都透着对未来无限期待的憧憬。

  只这份美好还没持续太久,一名都尉就急匆匆的跑了上来,“主公!”

  他拱手作揖道:“回禀主公,泊县的斥候回报,未见吕军骑兵入城!”

  “什么?”

  孙策下意识就看向了周瑜,随后急切道:“他们去哪里了?”

  “不知道。”

  都尉头低了几分,苦涩道:“入夜之后,我军斥候不敢跟的太近,在穿梭中就丢失了吕军踪迹。”

  众人面面相觑。

  奇怪,按着他们的方向明显是冲着这边来的,怎么会半途就不见了。

  方才还在商业互吹的三人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孙策猜测着会不会是冲阳城来了,可就算冲阳城来,路线是一致的,终归会暴露在斥候眼皮底下,没理由天都亮了也没发现踪迹。

  吕蒙则是有些怀疑人生,不可能吧,将军如此高明的部署,赵云没理由不上当才对,毕竟是以主公作为诱饵,这谁能顶得住这种诱惑。

  见鬼了,怎么会突然消失了呢。

  “糟糕……”

  周瑜表情骤然大变,双眸瞪大道:“难道,难道赵云去了庐江?”

  闻言,孙策面露狐疑之色,“去庐江?不至于吧,此去庐江还有数百里地,赵云带的又都是骑兵,不能攻城的,去了又有何用呢?”

  “可是……主公不在城内,未必镇得住那群府里养着府兵的世家们,若是赵云悍然杀到,那群人心念一松想着戴罪立功开城献降,那德谋将军就危险了!”

  这么一说,孙策就稳不住了,表情开始变得凝重起来。

  自己带了三千人左右,泊县埋伏了五千人,程普带回庐江的兵士有一万上下,据险而守理论上当然不怕三千骑兵。

  可万一那群墙头草真的发起狠来打开城门接应,程普一人如何应对,韩当、太史慈、董袭等人全部都被带出来了,程普身边连个像样的副将都没有。

  念想至此,孙策内心不由的想起了当初广陵以命断后身死的黄盖,惊的后背发凉,当即喝道:“立刻召集将士出城!”

  “主公,主公别急,方才只是我的臆测而已!”

  周瑜赶忙拦着他,脑子却在飞速盘算,嘴里也呢喃的说着话,“领军的是赵云,我琢磨此人很久了,不是好大喜功之人,没理由放着这旷野的步兵不对付而跑去庐江的。

  毕竟,德谋将军进入舒城后会派将士把守四门,除非世家们忽然联盟动用所有府兵才可能冲破,可他们没有必要非如此不可的。

  如果是赵云领兵,以他的沉稳应该就是去泊县不会错才对,到底去哪里了……”

  周瑜甚至猜测会不会是埋伏在自己行进前往泊县汇合太史慈的路上打伏击,可这个念头又觉得不太可能,毕竟这一带都是旷野,骑兵冲杀当然合适,却不可能躲得过斥候的侦查。

  那,难道是埋伏在舒城一带,趁着自己大军回去的路上,再打伏击?

  也不合理,那一带林木沟壑众多,适合埋伏却不适合骑兵作战。

  人到底去哪里了……

  见周瑜这副模样,孙策心知他的焦急不会比自己少,只能朝着吕蒙扬了扬额,示意他去召集人手,随后沉声道:“公瑾,不管他们是不是去了庐江,此地都不宜久留,我们必须赶回舒城!”

  “好,让将士们把铁蒺藜都绑在腰间,以防半路不测!”周瑜重重提醒道。

  孙策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这些铁蒺藜在旷野之上比较难对骑兵造成太大杀伤,可毕竟备了数量不少,用来阻断骑兵追杀还是能办到的。

  为了快速的赶路,孙策甚至不敢要求将士们把粮草带着,尽量轻装简行。

  一路上,倒也太平,并没有出现任何的伏击,这也更让孙策觉得赵云去了庐江的可能性更大。

  周瑜则是一直心神不宁,他到现在也猜不出那些人到底去了什么地方,始终觉得去庐江不是上策。

  更何况,以赵云的用兵习惯,一定是泊县才对。

  可直到抵达泊县,也不见任何的异动。

  两队人马再次汇合的时候,朝着庐江小道而行,已经顾不得心疼在泊县里头埋了许多的桐油和雄黄,甚至堆在走马道上的弓箭也不能带走,真是浪费啊。

  路上,武将谨慎,军士都把手放在了腰间布袋里抓了一把铁蒺藜随时准备行动。

  直到全部人都进入了庐江小道,也未见吕军骑兵,至此,哪怕周瑜再不相信也觉得赵云唯一的去处只能是舒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