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寥 第6章

作者:中原五百

  准确的说是病虎吧。

  周清没有过多注视,他觉得这种事,能跟灵魂扯上关系,可别一不小心又灵魂出窍了,现在他可没鸡汤和腊肉滋补自己。

  一想到灵魂出窍的事,他的心跳陡然加快,有些恐惧,也有些向往。

  他知道的,那意味着神秘和超凡。

  只是不能轻易尝试。

  ……

  ……

  砰砰砰!

  “小周先生,起床了吗?”

  依旧是胡屠户。

  一天没见,胡屠户自然没有什么变化。他看着周清,似乎觉察到少年人身上有些变化,可是说不上来。

  不过他心里还是压抑住了好奇。

  真正的变化,肯定是在十天之后。

  据他打听到的消息,这一次道试,小周先生中秀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十五岁不到的秀才。

  附近的州县,也不算常见的。

  何况江州历年的科举水平很是一般,近几次乡试,一个举人老爷都没出过。

  小周先生年纪还小,说不得三十岁前便有可能中举人老爷。

  若是招得他为女婿,将来哪怕中不了举,打点一番,进衙门当个书吏更或者得了老爷的赏识,做了幕僚师爷,老胡家便有机会在衙门里扎下根。

  流水的官,铁打的吏。

  对于胡屠户而言,胥吏虽然是读书人不齿的,却是胡屠户眼中的铁饭碗,旱涝保收,吃穿不愁,说出来也有身份地位。他这买卖,往后只会干得更稳当。

  若是周清会做人,当了师爷,便是州县的二老爷,那可更不得了。

  两人照着昨日的约定。

  周清背上书箧,与胡屠户一起去胡村。

  到了村塾后,胡屠户还要去收猪。肉铺上的事,自有徒弟和家里的婆姨去弄。

  干了屠户这一行,一年到头都是四处跑,倒也因此认识不少人。

  胡村更是个大姓。

  一村人抱团很紧,连里正都不轻易招惹。

  越是抱团的宗族,越有凝聚力,知晓读书的重要性。

  对于村塾的塾师向来尊重。

  原先的塾师是个老童生,因为年老思乡,加上绝了对科举的指望,才辞了塾师的位置。

  因为胡屠户人面广,村里的长辈才请他再找一个先生。

  周清的情况,胡屠户早已说过。

  村中的人,虽然不看好周清能干得长久,可是老人们有眼光。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万一小周先生发达了,甭管做了几日村塾的先生,总归有是一段情谊在。

  何况,里正老爷说过,过些日子提学要下乡考察本地学风。

  周清年纪轻轻,一表人才,如果照胡屠户的说法,这一次道试定能中秀才,届时提学老爷过来看到自己取中的秀才在本村教书,岂不是更为印象深刻?

  这年头,只要官样文章做好,免役钱粮徭役也是有说头的。

  周清自然想不到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在。

  胡村的村塾,也是社学。附近几个村子,只要交够钱粮,也能过来上课。

  周清到了村塾之后,才知道这学堂建的还颇有规模。

  讲堂左边有斋,专门祭祀至圣先师;右边也有斋,则是给塾师休息的地方。

  除开周清外,下午还有个武教习给学生们上课。

  听着胡屠户介绍,周清自是更来了一些兴趣。

  武教习?

  听胡屠户说,那位武教习也是本村人,曾经参过军,后来回乡种地,应了村老的邀请,教村里学生练武为生。

  反正等闲两三个大汉,打不过人家。

  这时周清他们进入学堂,门扉打开后,学生们早在外面等候已久,见周清上了讲堂,于是鱼贯而入,纷纷向周清行礼。

  胡屠户自然离开。

  周清于是开启了他在村塾的第一堂课。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教书的方法,古今大同小异。

  周清念一句,下面的学生读一句。念了两遍之后,周清让下面的学生放下手中《千字文》书本,开始默诵。

  这时候,便可以看出学生们各自的学习进度。

  有的人磕磕绊绊,有的人十分流畅……

  辨别之后,周清便能因材施教了。

  既然吃了这碗饭,当然不能滥竽充数。

  当一天先生,那就做好一天先生。

第5章 武技

  周清根据这些学生在千字文的进度,给他们一一布置下学习任务,并说明明天还要继续考较。

  如果达不成目标,自然是要挨戒尺的。

  不是他喜欢体罚,而是时代如此,他不这样的话,反而标新立异,徒惹闲话。何况一定的惩罚制度,能激起学生们的主动性。

  在这个年纪,大部分学生是很难明白读书对他们将来人生的意义。

  千字文的文章脉络是循序渐进、一以贯之的,其辞藻华丽,且毫无堆砌之感,引经据典,颇为恰当自然。

  周清接下来自然是讲解千字文。

  里面的典故和他现代所学其实有所差别,不过周清有原身的记忆,因此一开始便成竹在胸,讲得头头是道。

  一堂课讲下来,不说效果有多好,至少称得上一句颇有趣味。

  只是仍旧有学生不用心听讲,甚至打瞌睡。

  周清一开始只能作一下提醒。

  他到底面容太嫩,板起脸也没啥威慑力。

  后来他想了个法子,心中想象虎戏的神韵,倒是有了不错的效果。

  “难怪有个词叫虎虎生威。”

  周清看到学生们的反应,心里大概有了底。

  虎是兽类的王者。

  当他虎戏的造诣越来越高,他模拟出的虎威,指不定还真有所谓的王霸之气出现。

  上午共有两堂课,第二堂课周清让学生们自学。

  他则是找来村塾里的草纸。

  草纸廉价,甚至远远不如麻纸。仅仅只能用来书写,而且不好保存、缺点很多。

  即使如此,村塾里能备下一些草纸,在许多村里都算是罕见的事。

  村塾的草纸和笔墨都是公家的事物,周清作为塾师,自然可以取用。他研好墨,开始利用草纸练字。

  草纸自然不适合书法,不过虎戏进一步可以衍生出拳法,对双手有锻炼的效果。

  周清练字,同时也是在锻炼双手,可以有助于虎戏的练习。

  练字还可以静心。

  因为教学生,真的是很气人的事。

  周清只写“心静”二字。

  历来书法家,都喜欢写这二字,从而达到静心养身的目的。

  写了一会,周清便沉浸其中,心境平静淡然起来。

  上午的教学结束之后,村塾后面还有饭堂。

  学生们用餐只有糙米饭,顶多加点蔬菜,油腥少得可怜。而塾师则提供了大米饭,拌上猪油和青菜,浇上一点酱油,还有一片薄薄的腊肉。这份待遇,已经好过江州城绝大部分私塾。

  江州城两面是水,一面是山,一面是平原。

  胡村虽然是近郊,却背靠西山,山中产物颇丰,村民抱团进山,常有收获,日子过得确实比山脚下的其他村子要好。

  其他村及不上胡村,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杂姓混居,面对官府的徭役赋税,没有反抗的余地。

  即使村里出了秀才,也只是向着一家一姓。

  当然,无论是胡村,还是附近其他村子,都没有举人。

  秀才是士,举人是官。

  秀才还可能受穷,举人则不可能穷,甚至一向有金举人银进士的说法。也有另一种说法,考举人难度太大。一般上万个秀才,一科只出几十个举人。几千个举人,会出几百个进士。

  所以举人考进士,远比秀才考举人容易。

  也有反面例子,如儒林外史的范进,考秀才考了几十年,而考中秀才之后,很快就考中了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