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703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唉~~”有官员轻轻叹口气,心中生出无限感慨。

  天真喽!单纯喽!太容易相信别人喽!

  这是聊吃食吗?分明是行政啊!还是得落实到基层的那种。

  “童通判有所悟?”周围太安静了,歌舞还未起呢!那一声叹息被朱棣听到,他一副求教的样子看向发出叹息声的通判,姓童,但名一个同。

  童同通判叹息完刚要吃东西,发现情况不对,抬头,看朱棣:“臣,臣……有……”

  “有一言不知当说还是不当说对吧?当说!说!”朱棣一脸鼓励的样子。

第1065章 重赏必得假为真

  “殿下,臣身为通判,听朱里长之言,感触颇深啊!”

  童同通判先说一句废话,在使劲想,眉头皱成的川字。

  停顿两息,继续出声:“通判之职,在漕运、在水利、在田畴、在狱讼。

  凡此诸遭,当未雨绸缪,遇事方可游刃有余。

  臣以为,北平府应令诏官员,每人写一本职详尽事务之册。”

  说完,童同通判不在乎同僚那杀人的目光,眉头舒展,熬过来喽!

  “为童通判满酒。”朱棣微笑颔首。

  等童同谢过喝完酒,朱棣又说:“无须那般劳心,只要给官吏奖励,最基层的官吏知道哪些方面有缺失、疏漏,再有足够的钱来完善,即成事。”

  朱棣对鼓励员工方面最了解,居必七这样干的,下丘村的工厂这样做的。

  居必七居然敢奖几十上百贯,在那干活的人做梦都在思考。

  工厂的人能够自己去改进工艺细节,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次品率……

  管水利的吏员,他们最了解情况,却不愿意跟上官提,会让上官觉得他事儿多,另外需要钱,或者动用劳役的百姓。

  衙役同样,打板子都能打出花来,他们怎么会不努力钻研技术?

  负责救火的队伍,他们恨不能整条街上一步一个大水缸,看谁家房子的第一个想法是会不会走水,走水后如何救。

  官员们跟着露出笑容,原来不是折腾自己等人啊!

  歌舞这时才来,四个兄弟与下丘村人闲聊,这次真的聊吃的。

  官员们也开始交头接耳,利用乐器和歌声来避免自己的声音突兀,如方才童同通判的叹息。

  地炉烤肉官员们不曾吃过,箅子烤肉吃过,用陶、瓷烧出来的箅子,有地位的人享受,寻常人家不买这种炊具。

  百姓只能穿在棍子上烤,要么弄块薄石板,在石板上烤,前提有肉吃。

  至于说把肉先切好腌制,不会,吃肉已经够香了,何必那般麻烦。

  “铃儿姐,把鸭肉抹上羊油、牛油口感怎么样?”徐仪华从来没混着吃过。

  “一桌上一小盘尝尝,其实不总吃的人根本尝不出来,口感与牛羊肉差不多。”

  铃儿选择最直接的方法,烤一份。

  不长时间,一盘盘抹了羊油、牛油的鸭肉送上来,里面没有鸭架、鸭头、鸭翅等部位,那些卤了。

  鸭舌专门留出来自己人吃,其他的可以分,鸭架正好拿来熬汤。

  哪怕鸭毛也留着,上面一小部分的鸭绒做衣服、被褥才暖和呢!

  大家仔细看看,跟正常的牛羊肉对比,有区别,但得摆着牛羊肉在那里看,否则单独见到这样的鸭肉分不出来。

  众人再加着上箅子烤,烤熟一片什么调料多不蘸,尝一下,一个味道,感觉就是吃牛羊肉,再烤,蘸调料……

  “这玩意儿能发家呀!”参政赵耀吧嗒两下嘴,想到個好主意。

  “制假被逮到可完喽!赚得越多罪越大,一家受牵连,该流放就流放,该绞必绞。”知府摇头,反正他不敢。

  “故此可以提前告诉买的人,就是用鸭肉做的,鸭肉做不好很难吃,泡一下羊油,再烤或涮都是羊肉味与口感。”

  同知觉得行,想来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养鸭子,一只羊的羊油能够给把很多鸭子变成羊肉味道。牛油的话要看运气,有牛死了或要宰杀,才能弄到。

  常年不却牛油的地方是惠民药局和生药库,牛油炼出来,放置后与猪油一样,白花花的。

  “那鸡肉呢?”推官跟着提问。

  “鸡肉直接做就好吃,炖个蘑菇、炒个菜,何必要抹羊油?鸡肉嫩,不好冒充,切一片鸡肉抹羊肉在这烤,太嫩了,颜色也白。”

  照磨最了解这些事情,大家爱吃鸡肉,不怎么喜欢吃鸭子,前提是鸡多,不然有鸭子吃没人会拒绝。

  北平府有人学着应天府那里烤鸭,烤鸭方子不保密,烧鸡、扒鸡、熏鸡亦是,公开的。

  “宜长想到的法子不一般,从此后,北平府要热闹了,百姓会把鸭肉做成各种羊肉的吃食。

  要赶快人工孵化鸭子,哪怕旱情严重的地方从井里打水弄个小池子,也得叫鸭子好好生长。

  公鸭子养到能吃的时候,差不多正好过年,母鸭养好的能下蛋。

  加上下丘村给的腌臭蛋的办法,北平府经济发展照旧,不受干旱影响。”

  徐达连吃几片鸭肉,非常满意,尝不出来,根本尝不出来。

  百姓不喜欢养鸭子,一个是需要耗费时间,养鸡不行吗?另一个鸭子喜欢在外面下蛋,还得去捡蛋。

  再一个鸭子产蛋没鸡多,鸭肉做不好有腥臊味,鸭子生长周期长,北方冬天不好弄,鸡冬天适应性强。

  现在有了额外造假的方法,百姓们愿意吃羊肉味的鸭肉,比羊肉便宜多了。

  里长摇摇头:“也是突然想到的。”

  他其实早知道,憨憨平时教,包括造假,外面夷人的宝石拿过来都能给造假,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等以后的。

  就是天竺那里,他们的宝石很多当石头扔的,憨憨说拿过来就给变成珍贵的。

  这个不适合让夷人参与,他们会发现,等大明船队出去,到那边大量捡破石头,回来处理,再带回去跟他们换好东西。

  用鸭肉做假羊肉利用一下,反其道而行之,偏偏有利于民。

  大家高兴地谈论着造假的事情,月亮未到中央的时候结束,明天要去缺水严重的地方,打不上来水了,需要继续往下挖。

  ……

  翌日一早,百姓们先兴奋了,十一个城门都提供好东西,帮忙给做卤味,今天免费。

  还有人能看告示,发现拿鸭肉可以做成假的牛羊肉,自己家吃的话很好,卖的话必须告诉买的人是什么,价钱与真的不一样。

  磨面的、去稻壳的也有,包括拿油脂换肥皂和香皂。

  方子不传,还等着赚夷人钱,供应量可以扩大,百姓自己做没有意义,器皿加起来,成本高过买肥皂的钱。

  今天的队伍早上吃饭,吃鸭架汤配油条,不要豆浆,鸭架得利用上,昨天烤完鸭肉剩的,没给卤。

  官员们算是发现了,这支亲王队伍后勤保障能力非常强,包括吃饭都考虑得如此全面。

第1066章 自古有人先扶志

  官员们自我分析不影响队伍行进速度,大家骑马、乘车,去千灵山,明朝此时就叫房山,叫房山县。

  这里干旱了,地势高,无降水,关键绿化面积不是后来那么好,有大量的石头。

  千灵山所在是房山的一部分,归方山县管,离太液池挺远呢!走路是不行的。

  即便骑马、乘车,今天晚上还得在县里住。

  为什么石头那么多,还有人居住?这个……人家山顶洞人就在这里生活,说明适合,特殊情况除外,但能坚持。

  队伍一路急赶,终于在晌午的时候抵达。

  朱闻天上次回来路过没到过此处,现在打量,找不到熟悉的影子,山怎么这么秃?

  最干旱的地方,百姓住在土坯房里,房子外面的墙上草枯黄,房顶也是草的,不见瓦片。

  还有百姓干脆直接在山脚下高一点的位置挖洞,跟山西的窑洞似的,没毛病!山顶洞人就这么干的。

  地形好,易守难攻,很多年前,估计水源很充沛,山上也是跟后来一样郁郁葱葱。

  整个一大片区域有高低不同的山、不一样的矿石、平原、河流。

  石头品种多,符合石器时代大家找工具的便利性特征。

  再看山顶洞人,不,大明百姓,正围着一口井往外打水,显然刚钻完,原有的井又用昨天运过来钻井机往下打的。

  向下打,又打出水,百姓帮忙把浑浊的水给提出来,一边提一边往木桶里装,装满后,一个人挑扁担给送到山上开的菜地里浇灌。

  又有工匠拿工具给百姓修台阶、提前来扎营的护卫们给百姓修葺房屋。

  小村子中没有暗渠,只有为了应对雨水的明沟。

  孩子们同样围观,小的孩子不管男女,全光着身子,也不怕晒,头发枯黄。

  “房山县是怎么回事儿?”朱棣愣一下,转头看官员们。

  “殿下,此处归房山县管,却离县治所很远,说是让迁到就近,百姓不干,那边琉璃河还有一些水呢!

  村子里的两口井还是上次干旱前给挖的,平时百姓喝山泉水,有小溪。

  村民就习惯这个地方的生活方式,不好强迁,到时候他们再往回跑……”

  知府必须出声,他解释缘由,不是不照顾,是百姓不配合。

  “知县呢?”朱棣压着火气问。

  ‘噗嗵!’十几步远的地方一個人跪下:“臣房大山有罪!罪该万死!”

  “你这姓和名,这什么村?多少户、多少口?”

  朱棣又愣一下,房山县知县房大山?那个大字多余。

  “回殿下,此村叫下山村,户六十二,口二百七十九,其中原来的口二百零五,兵荒时逃过来九十余口,后来又死人了。”

  房大山依旧跪着,没让他起来,敢起身就可以拿欲行刺为借口干掉他。

  “起来吧!本王自己看。”朱棣瞪对方一眼,又瞬间满脸笑容“里长,村子的名与下丘村只一字之差。”

  “殿下放心,会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