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673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有资格在此的官员家人赶到,住进分配的屋子里,做不了什么人伦之事,不隔音。

  “咱叫你们休沐回去,你们非要把家人找来,今天夏至,明日端午,给你们放五天假,你们非不要。唉!”

  今日公立六月二十二,夏至,农历五月初四,明日正好端午,挨着!

  朱棡叫官员们回家休息,官员们集体拒绝,并且让人把家人全带来。

  他们不敢休沐,过几天队伍走了,他们就学不到知识了。

  官员们懂,下丘村才是最好的师父,每天讲一段学,比起其他地方的官员先接触。

  一直有办学的大儒,人家呆在一个地方,许多人不辞千山万水、道路艰险赶过去。

  要么是跟好友相互研究,书信往来,轻易见不到那些厉害的。

  大儒能讲的,听朱里长讲课时,偶尔也会提到儒家、法家、兵家、道家、纵横家、墨家等知识。

  把那些知识给融汇进了新的学问里,信手拈来,讲的东西以前偶尔会有那么一点灵感,有的则想都不曾想过。

  知道下丘村有一个高人,高人见不到,朱里长已经够用。

  找别人,总得送些东西吧!还耽误自己官府的事情,朱里长现成的,并且给提供食宿。

  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人家晋王殿下都是求来的,到封地一次,路过秦王殿下的封地,再到燕王殿下的,听说还得去别处。

  证明下丘村不可轻易出来,出来必须多去几个地方,一次把事情解决。

  如是考虑,官员们商量一番,把家眷派人接来,反正都是免费吃住,再叫太医望闻问切一番,怎么看都是赚。

  “殿下,臣等一心为公,公在私先,怎可因私而废公?多少百姓嗷嗷待哺,几许稚儿寻见天日,值此……”

  “行了行了行了,家人来了休息一下,帮着包粽子,收了不少大黄米,去年的干枣子泡好了。”

  朱棡打断郭知府的话,对方说的话没有实际意义,包粽子是正事,已经有商家开始卖大小黄米和苇子叶、马兰叶。

  太原府没有糯米,只有黄米,大黄米煮的饭和糯米差不多口感,哪個好吃……都买来煮一下尝尝即知。

  苇子叶包粽子,马兰叶捆粽子,有条件的放个泡好的大枣,枣少放半个也算好的。

  本地还没有肉粽,葡萄干也不放,花生……梦都梦不到。

  大黄米就是杜甫诗中写的新炊间黄梁,杜甫在华州当官,华州南边是渭水,东边是黄河,队伍过来的时候路过,朱樉的封地。

  大黄米热的时候特别烫,需要一边吃一边吹,很多做成黏米的糕,炒爆米花也行。

  跟它同一个属的南方的,那个比它小一点,叫小黄米。

  北方的小米跟南方的小黄米与北方的大黄米都不同,北方没有小黄米,一说小黄米就是小米。

  小米同样能煮饭,口感不咋好,熬粥才是最香的。

  北方没钱买大黄米的人家用小米,小米也没有的用荞麦来包粽子。“殿下,今年百姓全有米来包粽子,不用荞麦。”柴同知趁机汇报好消息。

  “准吗?万一有人包呢?”朱棡表示不信。

  “除非他们家想吃荞麦的粽子,去年种了不少杂粮,今年给他们换大小黄米。”

  柴同知表示别人非要拿荞麦包,他没办法,不是缺东西。

  朱棡点点头,望天:“信了,有军士在,咱下个令,他们会说实话,瞧着不错,不下雨,明日也别下。”

  “下了更好。”里长说话:“北方地区此时收完了麦子,进行晾晒。

  由于以前人工收,时间长,最后一部分麦子还未晒干,下雨不好,发霉。

  今年集中人力物力,不但收了麦子,还种下大豆、高粱、其他杂粮。

  再一个麦子的麦茬,遇到雨水要发霉,生虫子。

  雨水会冲着霉菌与虫子、虫卵进到河里,百姓喝河里的生水,结果无须多言。

  故此端午北方下雨人生病概率高,南方现在是水田,下雨正常。”

  “原来如此!”好几个官员默契地同时说,又涨知识了。

  “对对,端午的时候南方愿意下雨,北方害怕,咱让百姓喝开水,反正麦子早收完晾晒好进库房了。

  哎呀!大同府和南边的州府也能如此操作吗?尤其是喝开水,要么就喝井水。

  河水不干净,下雨一冲,各种东西进到河里,希望过去的军士们能发挥作用。”

  朱棡刚觉得自己的太原府不在乎,突然想到同为北方的其他地方。

  大家说着话,洗手坐到位置上,等上饭菜,早上不喝酒,夏至,喝羊汤,中午再喝。

  顺便抓了猪杀,真是抓的,野猪,百姓养的猪,就不抢购,否则会抬高物价。

  不但有野猪,还有其他猎物,拿来做粽子的。

  早上吃鸡蛋面,把鸡蛋打在开水里,抱成一团,东北叫卧鸡蛋、南方叫水铺蛋、应天府周围叫蛋瘪子。

  实际上它就是煮的荷包蛋,古代寻常百姓都是煮,因为煎需要油,荷包蛋后来才有煎的说法,真正的荷包蛋只有煮。

  大家吃面条,这才是正经的太原府食物,夏至吃面。

  吃肉吃狗肉,但队伍不收百姓的狗,有猎的狼,按照狗肉的方法做了给太原府和曲阳县的衙役们家里分了。

  其他的县太远,没工夫去送,天热,留不住。

  过来待产的和坐月子的女子吃到了鸡蛋羹,专门打的蘑菇、木耳、肉末、竹荪卤儿,又做了羊肉烧卖,她们待遇特殊。

  水果更是给她们送一大堆,婆婆们又高兴又羡慕、嫉妒,偏偏不会碰一口儿媳妇的吃食。

  有的妇人就没有奶水,揉也揉不出来多少,这样正常会被骂,不好生养的。

  现在无所谓,总有奶水多的,用奶瓶去接,给奶水少的产妇宝宝喝,有的干脆抱过去一起喂,宝宝不抗议,有奶便是娘。

第1019章 敌踪留讯十年前

  “给,拿去,耽误事儿。”

  安静地吃完早饭,朱棡丢给官员们一堆册子,上面是曲子和词,曲子被下丘村的人给翻译成工尺谱。

  曲子有配器,把这个也给翻译了,大家一人管一段,最后宫女和太监誊抄。

  宫女跟太监们抄到钢板蜡纸上,印出一堆,他们自己留,其他的给官员。

  有配器,几张纸写不完,只能订成册子,如果抄这么多,会累死人滴!不如找个工匠雕版。

  谱子的册子还有简谱对照,1234567的,宫商角徵羽的,目的为了给个信号,以后会采取这种记谱方式。

  工尺谱麻烦,又不统一,专门研究的人继续学,其他人用简单的。

  官员们接过册子,翻开一看,先皱眉,什么东西?看一会儿,明白了,新的记谱方式。

  旁边还标着拼音,这个会,必须学的,百姓也在学。

  四個亲王这时跟着下丘村的队伍出去,没带官员,最近两天里长总给官员讲课,亲王们问的都少了,里长讲的他们会,再听一遍浪费时间。

  今天夏至,出去走一走,没有目的地,产房群那里不去,亲王身份也不行。

  夏天,没有冬天的白雪皑皑,同样少了秋天的一片枯黄。

  眼下草木旺盛,热,感觉比南京还热,南京河流多,植被也多。

  护卫给枪上了刺刀,打草惊蛇用,刺刀全是好刀,比较结实。

  至于说锋利,那个是磨刀的技术,铁片子磨好后也能在切肉时轻轻一划就透。

  这种刺刀没有锯齿,但带血槽,刀身上有一个配合刀鞘的口子,跟刀鞘结合可以当剪刀用。

  朱闻天改了改,后面加放药丸的地方,他做的四十八小时保持精力的药、吗啡都放进去。

  还有酒精棉、缝合线、缝合针,受伤时用的,没吃的东西时,遇到河流,可以钓鱼。

  刀鞘上放了很长的透明鱼线,这个其实钓鱼用的,不过这个一般是配合小手雷用的,布置诡雷。

  反正遇到需要的时候,护卫们自己选择用哪个钓鱼,那个鱼线很结实,勒人脖子一样利索。

  “看这蒿子多好?还没生虫子呢!赶紧拔了,明天端午,现在这季节正好。”

  老五朱橚观察着路边的植物,一个个说出来,有药用的,有能当菜吃的,有口感不好喂家禽行的。

  历史上的他就喜欢研究这个,写医书,找别人帮着编纂,他自己参与,《救荒本草》可是好书。

  现在他同样愿意研究,身边有人随时给他解惑,他非常珍惜。

  “这条蚯蚓跑出来了,这么长?有三十厘米了吧?拿来钓鱼成不成?帮我收起来。”

  朱橚看着草,发现一条大蚯蚓,感兴趣了。

  “殿下是要钓鱼?”里长问。

  “不钓,想吃鱼咱用船下网,钓需要钓多久?咱有那时间学习呀!要不睡觉休息。

  咱要养起来,大蚯蚓,可以生很多小蚯蚓,是药。

  咱没吃过,以后吃的时候先别告诉咱,等咱吃完五六个小时,没吃其他饭的时候再说,那时就吐不出什么了。”

  朱橚摆摆手,不钓鱼,要养着繁殖,同时一想到吃蚯蚓就恶心。

  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吃的时候不知道,知道的时候肚子空空吐不掉。蚯蚓被捉起来,连着土一起放在盒子里,目前无生命危险。

  队伍继续慢悠悠走,又走出不到二十分钟,密集的马蹄声传来。

  队伍停下,后队的向前喊:“找雌鹰的人回来了。”

  “进来。”朱樉吩咐。

  片刻,一群人骑着马到近前下马,当先一人手上拎着只鹰,鹰身上扎着一支箭。

  “殿下,我等过去时就看到鹰中箭在地上,还未死透,立即去周围查找,发现脚印、马蹄印,拍照了。

  又在山崖上看到了鹰巢,里面有三颗蛋,由后面的人包裹好慢慢带回来,等待人工孵化。

  去追的人在最后到了下一阶高地的下层,马下不去,那几个人早准备好了绳索,扔掉马,下去后把绳子抽走。

  留下了一张纸条,我们戴手套轻轻接触边缘,一并带回,上面估计有指纹。

  等我们拴绳子下去时,他们有马在下面接应,我们派人重新调度追,正在追逐中。”

  拎着死鹰的人汇报,他拎着鹰,却不碰箭,箭上可能有指纹。

  他们带着相机出去,拍人的脚印、马蹄印、周围情况。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