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家一锅出
第914章 政策落实谁为尊
当地的百姓此刻就哼哼着信天游,带壳的水稻换没壳的面粉,一斤换二斤,哎呀!是梦不?
王府的人带着护卫称重,计算好数量,把免费给百姓。
有人着急,想看看面粉,今年不用为水稻收获之前的饭发愁了,不吃大米,吃面。
装稻子的口袋是麻袋,黄麻做的,苎麻做衣服,苎麻不像黄麻那样粗糙。
装面粉的是布口袋,下丘村提供了一个小技术,封口机,就是拆面口袋的时候有窍门的,挑开一点,一抽就全掉。
百姓要看面粉,护卫帮忙打开一袋,按照现在的重量,一袋十斤,方便拎,五十斤的沉。
“这是面?咋这么白?”袋子开了,着急的人先探头看,随即吃惊地大喊。
附近的人不开自己,凑上来看他的,都一样嘛!
“白,天哪!怎么磨的?”
“晋王殿下吃亏啦!这面是给人吃的?”
“怎么变白的?我家咋磨不出来?”
“是不是收了麦子赶紧放屋子里,晒太阳多了会变黑?”
“放屋子里就发芽了,你家收稻子和麦子不晒?”
百姓们看到白的面粉十分好奇,不明白如何磨出来的,同样都是用谷子磨,人家的就是白的,自己的就是灰的。
“军爷,面是怎么变白的?”有百姓忍不住,问王府护卫。
护卫也不隐瞒:“采用特殊的磨面机,一层层往下脱皮,这个是去掉三成东西的面粉,叫七零粉。
还有去掉两成的,叫八零粉,去一成半的,八五粉。
你们用磨来磨,直接就全包含进去了,叫全麦粉,面自然不白。”
“拿什么东西能够那么磨?是磨的大小?”另有百姓想弄清楚。
“不是磨,是套筒,套筒上有孔,渔网知道吧?大孔的网不住小鱼,孔的大小不同,就把麦粒给一层层磨下去了。
大米同样,不是去了壳就完事,还要磨一磨,咱们吃的大米是胚芽米,但卖的都是精米,看着很白,价钱高,其他人吃的是糙米。
就是少了一个滚筒装的磨制工具,以后等着咱大明资源更多了,就可以专门有磨米、磨面的地方。
现在咱们也带了这样的工具,想来大家不会愿意要七零粉或精米。”
护卫至少这些都懂,对他们不保密,他们吃白面的时候也会问,为何这么白?
周围的百姓勉强听懂了,不少人皱眉头。
“军爷,磨完白面剩下的东西哪去了?”百姓想到了不白的部分,给谁吃了?
“那个叫次粉,能够拿来酿醋,还可以做成口感很差的面包,黑色的。
但咱们一路边走边买边磨,次粉全拿来做膨化颗粒饲料喂马和骡子了。
它们需要好东西,赶路急,吃不好会影响速度,吃膨化饲料,牲口不肚子疼。”
护卫知道百姓认为浪费了,却还是说出来,喂军马不可惜。
如果做成黑面包,可以给穷苦人,又硬又黑又酸。“面包是什么?”还有百姓好奇。
“像馒头似的,馒头是蒸的,面包是烤的,我去找人说说,看时间够用不,给烤一下黑面包,需要先发面。”
军士没吃过黑面包,只听说有这种,正常的面包吃过,香,放了鸡蛋和奶的面包,又白又软。
四个亲王不管这样的小事情,他们骑马跟着队伍在水田的旁边转,设备挪过来,准备插秧,百姓就能腾出手来干点别的,插秧机上有工匠负责放稻秧。
水田里面现在全是水,用麻绳绷了线,按照线来插秧,这样插完的秧整齐,有利于营养吸收和光照。
“水准仪用不上了,旁边有灌溉渠,看水怎么流就知道田如何开。”
里长亲眼看到情况,发现不用任何工具来测地形,有水,按照水的流动,还能不明白哪里高、哪里低?
朱闻天最了解情况,这个地方还有能够变水田的位置,有一段时间,本地有两万多亩种水稻。
后来一直就卖不上好价,有东北大米比着,百姓就开始种玉米,玉米产量高,顺便养殖牲畜、家禽需要玉米。
稻草喂牲畜家禽不行,玉米秸秆没问题。
随着信息交流速度快,有人刻意宣传晋祠大米,晋祠才又开始增加水田面积。
现在的大明,只要让晋祠大米成为贡品,那价格必然飞涨。
至于哪样东西是不是贡品,下丘村说是,必然就是,不是也是,不信把大米做个炒饭给你尝尝香不香?
这里泉水,水稻的品种也是一直筛选出来的,好吃,后来倒处都是污染,泉水也废了,水稻品种追求产量,味道差很多。
现在都是有机作物,想不有机都不行。
“还能刨出来这么大的地方?”快到中午的时候,大家骑马把一片范围看完,里长给出个答案,朱棡看着简易的地图询问并回忆方才溜达的位置。
“可以开垦出来,最多五天。新开垦的地种大豆,把地养上,收完大豆的冬天用大豆豆荚、秸秆发酵混合其他农家肥翻耕一遍。
要浅翻,开垦的时候深翻,高粱也种上,来不及等成熟便做青贮,青贮随时能转化成肥料。
青贮本身就是个不完全发酵的用来喂养反刍牲畜的饲料,再发酵一下就可以当肥料了。
大豆青的拿来煮毛豆也挺香,当下酒菜不错,老少咸宜,殿下认为如何?”
里长没说立即去操作,问一下人家主人。
朱棡没有主见,他是求爷爷、告奶奶才让下丘村的精锐队伍跟自己来封地的,自然人家说啥就是啥,不然人家过来作甚?
“那就照里长说的来,父皇回电报了,说让咱听里长的,反正不管什么……就是不明白的要听,对,意思是。”
朱棡直接同意,又组织语言来总结父皇的话,一时间组织不好。
“能理解的要去执行,不能理解的在执行中去理解?”里长想起憨憨的话,顺口说出来。
憨憨总能说出这样的话,感觉很有意思,同时也非常强势、霸道。
朱棡眼睛睁大:“对,就是这个意思,咱记住了,以后就……嘿嘿嘿嘿……”
知府郭景阑等人就在旁边,他们集体瞪大眼睛:“……”
第915章 菜多位高就藩切
六个离亲王们最近的府官感受到了下丘村的地位,原来他们以为下丘村属于智囊,提出来谋略,让君主选择。
眼下发现不对,下丘村有决定权,本地的主人晋王殿下只能听从,晋王殿下确实还小。
一行人来到专门安排的吃饭之所,镇子中的百姓全到了,远的村子人也带着水稻抵达,要换面粉。
说好的今天吃,本地显然提供不了大量的鸡,从阳曲那里买的,把鸡肉当成牛肉、羊肉、猪肉做就行,炒菜的时候也能切丝、切片。
米饭早蒸好了,正用风扇呼呼吹,尽量干一点,方便炒,需要放许多油。
可惜没有大棚就没有黄瓜和茄子,还得等一个月,显然等不了的。
早芹菜有,生菜也不缺,加上茼蒿、茴香、韭菜、小葱。
大葱没有了,大萝卜也没有了,胡萝卜有,干菜与咸菜同样能拿出来,冬天白菜做的酸菜保存不到现在。
今天做全鸡宴,主食什锦炒饭,喝点黄酒,不能喝多了,下午还要去转。
镇子里的百姓只能吃到四个菜加一个汤,红烧鸡块、肉末生菜、鸡肉炖蘑菇、鸡肉炒茴香、鸡茸海带汤。
另外给孩子们准备了零嘴儿,裹面包渣炸的鸡排、酱的鸡肝切片。
爆米花棒的膨化设备与蹦爆米花的锅炉同样拿来,帮助百姓加工爆米花棒和爆米花。
亲王与官员的所在,菜的样式增加,变成八个,加了熘肉段、小葱胡萝卜丝炒肉丝、鸡肉豆腐酿、芙蓉鸡片。
额外加个汤,鸡肉汆丸子,凑成八菜两汤,由下丘村来掌勺,炒饭可以过一会儿再炒。
百姓不喝酒的直接炒,护卫们炒,大铁锅一次能炒几十斤的米饭。
里面放了胡萝卜丁、葱花、蘑菇丁、鸡蛋、海虾仁、火腿丁、瑶柱、鸡腿肉,及其他调料。
故此这个什锦炒饭怎么看都是扬州炒饭,晋祠镇吃米饭没少吃,却从未吃过这等炒饭。
“有现在的炒饭还做菜干什么?一碗炒饭就全了,这个是什么肉?”
百姓发现不用吃菜,光吃炒饭便可,还有小咸菜围碟,比如小葱拌豆腐,这道菜后来变成东北菜了,其实是鲁菜。
为什么变东北菜?看东北人饮食习惯,米面皆吃,东北种麦子的少,大部分是大米,山东种麦子的多。
还有煮的茴香豆,这个也不是太原的菜,干的酸萝卜丝、煎小鱼、凉拌泡发的海白菜、肉皮烀的干豇豆、腌姜芽、糖醋蒜、猪肉脯、四川泡菜、卤豆干、虾油小菜……
百姓们一个个问着,都是啥?他们哪晓得全国所有地方的大菜系、小菜系菜肴,下丘村皆能提供。
官员们跟着傻眼,昨天吃饭的时候觉得有几个小围碟已经不错了,哪曾想一桌子围碟,怪不得先喝酒,都是下酒菜啊!
“想来诸位殿下在王府里吃得便不错,菜太多了。”
通判田江一脸羡慕地说,吃饭能有这么多的菜,真好!
“昨天太忙了,刚赶来,抽不出时间往外拿和做,对付一口。
另外咱府里,不,不止咱府里,其他的各府和公主的住所,基本上不开火。
只有随时做汤的地方才有人专门守着,平时喝开水直接能接到,烧锅炉。
吃饭看下丘村做什么,管他们要,下丘村派村民送到地方,后宫由下丘村的妇人送。
光禄寺跟下丘村学,做的菜并不差,差在光禄寺的菜要有人先试毒,等他们试完,菜都凉了。像拔丝山药,需要趁热的时候拉出来丝,放到凉水碗里,试毒的试好了,还拔什么丝?抠着吃吧!
下丘村送菜不用试,没人可以收买他们,咱那些弟弟妹妹最喜欢去村子的游乐场玩儿。
那个游乐场是咱侄子的,至少名是,有意思,咱也去玩过。
晚上饿了,咱在府里给下丘村打个电话,让他们送吃食来。
想喝酒有下酒的小菜,只想吃东西,他们给摊个煎饼果子足矣!”
朱棡说起自己这些人怎么吃饭的事情,没什么特殊的,选择可以多,真正能吃下去的则少。
官员们露出恍然的神色,顺便再次领悟下丘村的地位。
光禄寺跟下丘村学做菜,皇宫却不吃,试毒耽误工夫,而下丘村的菜不试毒,由下丘村人送,这得多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