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家一锅出
孩子和老人、孕妇吃到了之前做的香肠,即朱闻天时候从老毛子那里学来的哈尔滨红肠,这个好吃。
既然有它,自然有拿它下脚料制作的闷子,白色的,里面点缀着一些香肠的碎末。
不是大连那种偏黑色的炒闷子,那个口感软,得用芝麻酱等调料来调。
这个红肠下脚料的闷子切了蘸蒜酱,或者油炸好吃,之前炸的闷子串儿都是它,有淀粉就行。
做它的汤就是煮香肠的汤,里面为什么有红色的碎末呢?煮香肠的时候要在香肠上扎孔排气,避免爆了,有的东西就从孔出来了。
说白了就是煮红肠的水趁热弄进去淀粉,搅和搅和,放锅里蒸,吃的时候有淡淡的红肠味,别的地方没有这种闷子,不做红肠。
说是哈尔滨红肠,东北三省全有作坊,顺便出闷子,非常便宜。
做好了,一部分切片让人蘸蒜酱吃,一部分炸了蘸干料,小孩子蘸果酱。
第885章 行业发展稳为重
上次太子队伍过来的时候,百姓没过来一起凑热闹吃过这种香肠,大家习惯了吃腊肠。
腊肠比较受认可,它保存期长,方便储存、携带。
这种红肠做好了之后,正常情况下,放个三天就开始黏稠,五天就扔了吧!
除非是冬天,或者放在冰窖里冻着,那样又影响口感。
外面加了塑料包装的红肠,口感太差,东北人一般都是去市场买没有包装,挂着的那种,直接能吃,无须再加工。
“熟食点这种香肠最受欢迎,有人商人还问能不能多保存几天,哪怕半个月呢!”
朱棣夹一片香肠吃了,看别人吃得开心,说起熟食店的情况。
“殿下,只能在消费水平相对高的地方做,否则大家不买,会坏掉,比猪肉的价钱贵。
本地百姓既然种的大豆多,适合出售豆油与豆饼,做豆制品往外卖,除非额外加明胶。
比如腐竹,咱们卖的腐竹不加其他东西,做出来的表面粗糙,保存期短,易受潮。
一种是在熬制豆浆的时候加明胶,一种是在挑腐竹的过程中把挑出来的腐竹放在明胶水里蘸一下。”
里长心思根本没放在熟食店,南京的人口多,关键卖不出去剩的,可以拿回村子吃,或者给图书馆,反正怎么都能处理掉,不浪费。
怀远显然不行,让他们做豆制品销售,本地人不买,他们吃会自己做,外卖需要保存期。
腐竹不挂胶,即便晒得非常干,也怕遇到下雨天,空气含水高,同时那么干,一碰便碎。
想要放很长时间,必须有明胶,熬制明胶的过程,没做好,有毒。
最好卖豆油和豆饼,属于加工后的商品,比直接卖大豆赚钱,属于最基础的加工业,不会出问题。
现在豆油榨取方法为热榨,包括茶籽油、芝麻油、紫苏油等等,只有核桃油可以采用冷榨技术。
热榨大豆后的豆饼可以直接拿来吃,是熟的。
这个在贫困的地方是好东西,把豆饼打碎了,放点盐和野菜,上锅蒸,蒸出来的菜团子才香呢!
热榨的出油率比冷榨的高,大豆的话冷榨有豆腥味,其实热榨也有,所以需要用大酱或葱花爆锅。
“里长这样说,就让当地县城的百货商店教百姓榨豆油,然后运输到其他没有豆油和豆饼的地方卖。”
朱樉表态,里长说了这样最好,保证是最好,做什么豆制品,看着挺不错,到时候卖不出去,全砸手里了。
其他三个亲王没啥可说的,百姓多一种油就多一种选择,南方菜籽油多,北方豆油多,紫苏油黄河以南的地方多,还有麻油这个也是南方多。
刚刚能够处理好吃的茶叶籽油,还是南方多,北方不适合种茶叶。
村子里吃的油是来回换的,今天这个,明天那个,不固定,有时候看做什么菜。
凉拌菜会放紫苏油,下丘村冷榨,炸食物用豆油,煎东西一般是菜籽油,炒菜看是啥菜。
炒豆制品不用豆油,炒白菜什么的,看季节和天气,很可能用荤油,根本不放植物油。
反正吃村子里的菜光是油就让人茫然,猪油、牛油、鱼油、羊油,鸡……这村子不吃,用来做盒饭,反正百姓吃没问题,都没有油水,还强调什么营养不营养?
吃着打边炉的百姓们不知道他们以后的大豆被安排好了,无须再愁不好卖。
到时候会建大的作坊,有空闲的人,或者没地的人,正好进作坊里榨油。有人已经回村了,中午吃完饭就回去,等着一会儿再回来,他们得去帮着别人一起把牲畜和家禽喂一下。
路远的骑马走,路近的也骑马,节省时间,路远的回去的人多,喂牲畜家禽耗时久,猪食要先煮熟了才行,避免喂出病。
回去喂一遍,其他的牲口放在家里,没有人偷,马必须牵过来,晚上还得呆一晚上,马半夜要吃饭的。
酒水从县城里买,队伍里要么是药酒,要么是很少的啤酒和陈年黄酒,女儿红这种。
无法大量供应,只好就地解决,买,把县城的酒全给买了,回头他们自己再找货源,或者酿。
因为要给军士们喝,大家都喝一点,放松下,这是大明内部,部分人警惕即可。
各村的里长被叫到一起,商议起建豆油作坊的事情。
是一村建一个,还是集中到某个地方建个大的,比如交通条件好的,正好河边,方便运输。
村子里往这里运大豆,在此地榨油,再卖油和豆饼,不然就是各村榨了再运来。
“先说好了,村子里榨油运来,一个不小心装油的坛子就碎了。
在这边集中,本王发电报回去,叫那边给你们送来大的油桶,铁皮的。
装上一封,打油的时候有压力打油器,然后那个油桶就不重复使用了,一次性的。
它只要好好清晰,切割后,里面放上耐火泥,就能当大炉子使用,现在南京就有不少了。
都是居必七卖完油之后,帮着做成炉子卖给百姓的,很好用,卖吃食的摊子最喜欢。”
朱樉想要集中,分散了增加成本,原来仅仅是运输豆子,作坊建完了,还要运油和豆饼。
作坊越大,单位成本越低,自己家里榨豆油,看成本有多高?
他单独提一下装油的油桶问题,比如队伍里装柴油、煤油、汽油、食用油的油桶,铁皮的,很大。
南京就用,有手动抽油器,跟压力井一个道理,就是形状不同。
卖空了,也不再次装填,避免污染,剩的空桶就可以拿来做别的用途,一般当水缸,卖小吃的当炉子。
装汽油的桶,抽完了汽油,得反复清洗,才能切割,否则……轰隆……
“听秦王殿下的,咱们在一起弄作坊,各村出人。”
里长们达成了统一,人家秦王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不晓得道理,里长还想干不?
这可是四个亲王和下丘村牵头的事情,不怕出问题。
“这个量太大了,需要交税,各村集体买卖,也是一样,属于商业行为,三十分之一,咱给你们提供设备,一个是你们租,一个是咱们……还是你们租吧!”
朱樉接着说,停顿了一下后想租。
“殿下,秦王殿下,咱们合伙,你说个怎么分,咱就怎么分。”一个里长赶紧出声,把秦王殿下拴住。
第886章 独立经营资助沿
“怎么分都不合适,秦王殿下的封地不在此处,与人做买卖,到时候岂非插手别处?”
里长断掉对方里长的念头,攀着秦王,秦王没资格,这里其实是吴王,最小的朱橚现在的封地,只是他未就藩。
朱橚又不想当吴王,自然不愿意管,到时候谁愿意来谁就来,他要换个地方当封地,比如沿海。
其他里长一听,觉得有道理,然后他们不约而同地看向吴王,年岁小了一些,再大大多好?
“甭看咱,让你们租你们就租,还能害你们不成?租机械设备,节省人力,出油快。
你们可以在周围的地方收豆子回来榨油,要收好的,发霉的豆子千万别弄进去,咱们如果检测出来,算你们投毒罪。
居必七卖的油利润比就不低,能有百分之二十,至于具体收入,要看销量,销量越高,设备成本越低。
扣了税和人工费、场地费、设备租赁费、运输费,咱怀远有个百分之五,即半成便不错。”
朱橚绝对不会合作,他想要干这行,自己安排人岂不是更好。
几个里长听愣了,他们掰着指头算一算,刚才说话的里长又出声:“吴王殿下,为何居必七赚的多,咱们赚的少?是设备不要钱?”
朱樉接过话:“一样的,区别在于管理和豆粕的再利用上,居必七有自己的豆粕发酵技术,然后卖发酵的饲料给养殖场。
居必七销量高,生产一千斤豆油的成本与生产一万斤的成本不一样。
炒制豆子、磨制豆子的过程中,越是连续不断,越节省成本。
同一台设备,它持续运转的情况下,成本就逐渐降低。
同时运输成本低,居必七大批量进货,商人从外地把货物运过来,价钱必然低。
你们在周围收豆子保证收不到居必七的价钱,去年山东等地,包括你们这里,大豆与高粱全丰收。
吃不完,东西多了就卖不上价,朝廷鼓励大家吃高粱,这样好把小麦给保存起来,当成储备粮。”
“我们能不能也发酵豆粕?”另一个里长想尝试,能赚钱啊!
“先等着今年种豆子,收完豆子看情况,榨油厂建了,再考虑其他。”朱里长暗示大家不要好高骛远。
一步步来,下丘村有憨憨在,都是如此慢慢发展,最开始也是拼了命干活。
小麦在等着收,众村子的里长考虑下情况,纷纷认同,今年种完再说。
夜色降临,百姓继续重复昨天的事情,队伍里的人早早休息,明天要在天刚亮时出发,天不热,马能多承受一会儿。
百姓主要在享受灯光,电灯的光比蜡烛亮多了,小飞虫围着灯泡转来转去,丝毫不影响大家吃喝。
天不亮的时候,百姓纷纷起来,帮着做早饭,今天吃包子,面食,对于本地人来讲最熟悉。
包子馅三样,芹菜猪肉、茴香猪油渣、莴笋鸡蛋,淡水鱼不适合包包子。
这等事情不需要队伍的人来管,百姓自己完成,包括蒸包子,顺便用野菜煮了汤,不喝粥。
等大家都起来时,百姓把大箩筐上面的棉布掀起来,露出里面的大包子,灶上蒸着新的,一个个屉摞在一起,高高的,周围拿屉布缠好,避免漏气。
调料摆上,酱油、陈醋、米醋、香油、麻油、蒜泥、茱萸酱、韭菜花酱、虾酱、鱼露、果酱、腐乳汤……本地人没吃过虾酱和雨露,麻油,就是花椒做的油也没吃过,还有韭菜花酱,这次都尝尝,倒不怕吃出问题,下丘村做的调料干净。
吃着麻的麻油看花椒的品种,逐渐分类,把花椒分成了花椒与麻椒,种类很多,包括红麻与绿麻。
现在其实缺辣椒油,没办法,还缺玉米、土豆、云豆、南瓜、地瓜、番茄……
小孩子有了果酱,居然也能蘸包子吃,只要酸甜就是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