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509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因为下丘村的孩子们就只吃了一碗馄饨,一人吃十几个,显然不符合他们的饭量,差太多了。

  此刻朱元璋看着孩子们因不用上课而高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以前也不识字,后来当和尚才学了些字和算术,没学多长时间,战争打过来。

  他学习的动力特别充分,有学问的人有钱,他想要过好日子,尤其是亲人一个接一个死去的时候。

  等他参加战斗的时候,又发现想要向上爬,也得有学问,一边打仗一边学。

  一直到他当上了皇帝,他还得学,不学不行啊!

  “因为少了动力驱使,比如学好了给糖吃,给新衣服等,孩子们不需要去超越别人,只要超越自己便能获得,他们就愿意学了,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放弃眼前的好处。”

  里长对此不愁,下丘村的孩子们都爱学习,处在一个特殊的学习环境中。

  其实不爱学习,很多时候是指文化课。

  带着孩子们捉螃蟹,需要先编蟹篓,孩子们愿意学啊!他们想要获得螃蟹。

  文化课如果没有奖励,很多孩子就认为累,少了一种动力。

  那不能指责孩子,说你没有抱负、没有志向,你这样是不对的,你得为你的未来着想……

  孩子若是能懂这个,还用你督促?

  爱学习的、情商高的、智商高的,属于特殊情况,不能普遍看待,想着别人家的孩子的时候咋不想想别人家的父母?

  里长是按照憨憨的规划来处理的,对于特殊的孩子特殊对待,对于正常的孩子想办法引导。

  对于家庭环境不好的孩子来说,封闭式管理教学是最优选择,把孩子和家庭隔绝开来。

  这仅仅是第一步,不是隔绝了就行,还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孩子从小受家长影响,潜意识当中就形成了一种东西。

  比如懦弱的家长的孩子,通常两极分化非常严重,要么就是懦弱,要么就是凶狠,后者的概率远低于前者,对社会的危害性却最大。

  如果封闭式管理没有处理好这个情况,比开放式管理更失败。

  所以下丘村的图书馆在进行半开放式管理,孩子过来就按照学习的进度来讲课,不来就不来。

  这种模式好与不好,在于什么社会模式下。

第746章 葫芦当植海货至

  里长知道对于儿童教育方面憨憨的想法简单,只要孩子学会简单的识字和算术,之后爱学不学。

  能够看懂报纸内容,写不出来诗词没关系,而算术基本加减乘除,日常生活中的数字能够处理,好了。

  至于有心想要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的孩子,相信他们会努力追求。

  脱盲后的人,其实教他们养殖的时候,他们自己懂得学与记,未必需要会代数与几何。

  精通微积分的人养鸡就一定比西河村的村民厉害?西河村的村民没打算有更高的发展,只要养好鸡即可。

  下丘村的孩子们同样不需要学会如何发射卫星,更不造原子弹。

  “宜长,来,咱们下去滑。”朱元璋活动下肩膀,这里没有暖气,潮,尤其是太阳升高后,水汽更大,他要运动运动。

  “陛下稍等。”里长去拿冰刀,冰刀要放在下丘村,一旦出问题,属于下丘的问题。

  若放在宫中,滑的时候刀刃断了,责任算谁的?

  二人换上鞋,在冰上出溜,其他滑冰技术好的护卫跟在周围。

  朱闻天自然在另一边,他的作用是朱元璋要摔倒的时候快速伸手去抓,他反应速度快,技巧厉害。

  脑袋是摔不坏的,有头盔,就怕把胳膊摔骨折,或者一屁股坐冰上,尾巴骨出问题。

  “咱这总不动,越吃越胖,可有什么好法子?”朱元璋边出溜边聊天。

  “陛下,可建一个给孩子们玩的那种游泳池,每日抽工夫游动。”里长立即给出办法。

  村子里的人就经常游泳,不过是在人工池塘里,身为江南人,不会游泳,显然不对。

  “建在哪里合适?”朱元璋想到了孩子们的游泳池,比较浅,女孩子的由宫女负责,男孩子的由村子里的男人负责。

  那都不是一个盯一个,是两三个大人盯一个孩子,安全方面不存在问题。

  “自是建在村子中。”里长可不想建在宫里一个,然后总出事。

  朱元璋笑了:“建个大的,咱水性不错呢!跟陈友谅打水战,好几次就快淹死在水里了。”

  “咱也没少被淹,现在不允许孩子冒那个险,养个孩子不容易。”里长没夸朱元璋,往孩子身上引。

  “是呢!年年有人淹死,水性再好,总会遇到危险的时候。

  看样子得叫地方官府安排人手做更多的救生衣,木头的那种便不错。

  还有让他们少下水,估计没人听,都认为自己厉害。”

  朱元璋说着话眼睛看向别处,找那个格子的溜冰孩子。

  然后……他被朱闻天一把揪住,就他这溜冰技术,还敢不看脚下。

  过了几秒,他慢慢脚落冰面上,重新找到感觉,继续滑。

  里长在旁出声:“给游泳的人拴跟绳子,后面连个不开口的葫芦就行。

  这还是前人的方式,欲渡河而怕溺,故此用大葫芦,上面切开,把衣服装进去,再塞好。

  人抱着葫芦游到对岸,把衣服取出来穿上,或者用猪尿泡。

  羊皮筏子那个就不必了,羊皮用来制作其他的东西更好,以后造船技术先进后,可给需要渡河的人准备船只。”里长没提修桥的事情,一般需要羊皮筏子过的河,基本上河面宽,而且水流急,否则怎么不用木头筏子?

  “种葫芦?咱村子会种?”朱元璋听出来里长话里的意思,需要大量的葫芦,葫芦哪来的?种。

  “明年可种,先育苗,再栽秧,可用来做冬季储备的食物,前朝即有记载,农书。

  之前不提大力种植葫芦,乃百姓刚刚经历战事后急于恢复农作物,葫芦不属于粮食作物。

  若推广,百姓顾此失彼,眼下大明药材需求量大,葫芦属于其中廉价又方便获取的。

  百姓腾出一点时间,官府组织人手,或者以商业方式帮百姓育苗,百姓按照要求种,产量并不少。”

  “唉~!既如此,种一种,哪里最适合?”

  “各处都种,先告诉地方官府有奖励,只要种出的葫芦大,便获得奖赏,包括种的百姓。”里长也不清楚哪里的最好。

  似乎所有的地方皆能种葫芦,一般当瓢用的多,百姓家里种的少,倒是有种瓠瓜的,吃个纯粹是菜。

  “成,尤其宁国府、太平府、应天府等地,百姓愿意听朝廷的。”朱元璋考虑安排。

  他心中这三个府最好,让干啥就干啥,从来不怀疑,因为照着做的时候确实增产增收,家中有余粮。

  等着又滑一会儿,朱元璋感觉舒服了,坐下换鞋。

  小孩子们则是又跑去吃东西,他们根本没想过吃饱,现在换成了涮串儿,吃一串儿就跑去玩一会儿。

  “咱晌午吃这个?火锅还是麻辣烫?”朱元璋看到有涮的串儿,想起以前的吃法。

  “陛下,今日吃海鲜可否?把海鲜扔进去煮,喝温黄酒。”里长看朱元璋的意思,不同意就换一个。

  “好!你们安排。咱的船回来了?”

  朱元璋一听就明白,保证有船今日从海边到此,否则不会换成海鲜。

  自己从善如流,否则会打乱下丘村的节奏,虽说下丘村可以调整过来。

  里长换好鞋:“陛下算得真准,运冰的船回来一大批,蒸汽机的两艘船亦归来,他们携带了大量的鳕鱼,鱼头去了,鱼的肝脏留下来。

  今年咱们开始制作鱼肝油,用来给百姓补充维生素,这样吃骨头的时候才能补钙。

  口角炎等病,吃它比较好,总在图书馆的孩子们由于营养均衡,倒是很少出问题。”

  朱元璋看里长一眼:“不来图书馆的孩子烂嘴丫?抹甘油不成?”

  “抹甘油治标不治本,还是太穷了,应该有更多的蔬菜、动物肝脏吃。

  鱼肝油的技术刚刚弄好,需要先用皮子等熬住出胶,再把胶做成筒状。

  鱼干蒸煮出油后灌进去,每隔一段距离像制作香肠那样杂扎一下,不过不用绳子,用热合的方式,等凉了磨一磨就成了软胶囊。

  成本比较高,但对于生病的人来说,还是值得的,村子在研究新的技术,会努力降低成本。”

  里长提起怎么做软胶囊,首先得有明胶,每一个东西都代表着一系列技术。

第747章 无之贵贱在其需

  “呃……加油!”朱元璋听完想了下,学着下丘村孩子的模样攥拳头挥舞。

  他别的行政方面能够帮忙,技术却无能为力。

  “加油!”里长跟着挥舞拳头。

  “说起海鲜,大量船只从北地运回来的冰,足够明年夏时使唤了吧?”

  朱元璋不懂技术,他却知道冰的用途,一般拿来降温。

  比如用硝石制冰后,为了维持冰的硬度,外面加冬天收藏起来的冰。

  还有屋子里热,需要用风扇吹冰,然后冻肉,比如牛羊肉,冻起成卷,用刨子给刨片涮着吃。

  里长眉头动一动:“陛下,当下令雇佣北地百姓多多储备河冰,不然硝石数量不够。

  一些个药物制作需要恒温环境,时刻控制好温度。

  咱准备接种天花疫苗,这个就需要此过程,在使用水冷的时候来不及,必须要加入冰。”

  “老四那里?”朱元璋一听制药,严肃起来,他现在已经知道村子给大家准备的特殊药,被毒蛇咬了、被狗咬了、伤口可能感染……

  每一样俱会要人命,有人后背长了脓疮,有的胸口长了脓疮,处理不好,就要死掉。

  村子对这个是最拿手的,南京城,以及应天府等地,已经贴出告示,发现那种大脓疮就赶紧来南京上元县惠民药局。

  下丘村的人会去帮忙处理,不是大问题。

  还有被狗咬,尽量在三天内到,最好是一天内到,然后给打针。

  不过一般远的地方不会来,百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抓住咬人的狗,然后剪一撮狗毛烧了撒在伤口上。

  被毒蛇咬的更不用说,只要活着就往南京送,各地都有蛇药,糊着蛇药送,不要钱,路费‘报销’。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