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家一锅出
旁边有垃圾桶,不过护卫队伍阵形不能乱,只能随手扔掉,由保洁的人打扫。
队伍里有五个府的护卫,一个府二十人,家上文书和跑腿的,就这么个组合。
其他人一看,立即躲远,怕被误会,从而受到攻击。
这么长时间了,百姓已经知晓下丘村的队伍里总是夹带着其他人,据说陛下都跑去下丘村的市场吃烤串。
天知道今天如此大的队伍里面夹了谁,与自己无关,莫往上凑。
同时没有人突然跪下喊冤,用不着这个时候找事,真有问题,随时你可以跪在西华门外的玄津桥西边。
对着皇城跪,背后是福华楼和图书馆,谁敢抓你?
玄津桥根本没人跪,有事找县衙门,应天府有上元县和江宁县,问他们敢徇私枉法不?
大明的官员少,县一级的官员由朝廷指派,与知府、知州没关系,知府、知州不能指定谁是知县、主簿、县丞、典史。
这里面就有个好处,知县跟州里、府里无法形成派系。
像宣城县的官员,表现好了,准备培养,不会升到宁国府中当官员,外调走了。
感觉上是他们换个府,未必熟悉地方情况,却杜绝了他们之前的贪腐无人敢举报的弊端。
否则会出现,一个官员从基层开始贪腐,然后升上去,下面的官员不敢说话。
而那些下面的官员又是由这个贪腐的官员提拔的,一层层影响着,必然官官相护。
上面的不是护别人,是护自己,一串都有问题,下面的百姓举报里长,你就是举报到知府又有何用?
吏治有时就这么简单,为何会出现不简单的情况?看看胡惟庸啊!他还想架空朱元璋呢!
朱闻天就坚决支持朱元璋,让其地位稳固,他自己不争夺这个权利,大明百姓则获益。
在这个时代,朱闻天没有当皇帝的心思,挺稳定的,维护一下就行。
换个时代,他突然到来,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他觉得现在皇帝不行,只能推翻,那就干。
这里是上元县管辖区域,有衙役维持秩序,强权之下,不管是商家联合,还是务工者联合都不可以。
“买卖太多了,这个是啥?棉花价钱提高了?都是收棉花的,现在的季节收?是有人棉花卖不出去了故意要炒起来,像之前卖蜜蜂的?”
进到一个大厅,朱樉看到了很多收棉花的信息,他想起蜜蜂与蜂蜜的事情。
当时那些人联合起来炒作,下丘村不高兴了,直接破局,叫资本对资本,都没用行政手段。
人家下丘村说了,但凡以官方来处理,都是咱村子没本事。
从那以后,所有在南京便民处的商家都乖乖的,可不能耍小心思。
人家下丘村明明有枪却不用,就跟你一起丢泥巴,然后用泥巴把你拍趴下。
问被泥巴拍趴下的服不服?不服枪就怼脑袋上。
“殿下看商号,商人运输东西支边换盐引是有商号的,查一下便知,保证是之前向北方的商号收棉花。”
里长提示,这些之前送东西到北边边关换取盐引的商人,现在开始收棉花了,就意味着他判定大明稳定,可以去那边卖保暖的物品。“春江水暖鸭先知?”朱棣思维最活跃,跟上一句。
“燕王殿下所言不差。苏东坡是懂得吃的,知道蒌蒿和芦笋可解河鲀毒,东坡肉也比较好吃。
不过他那个时候写了两首诗,惠崇春江晚景二首,那个时候正是宋神宗死的时候。
赵顼死在春天,于是苏东坡才写了这么两首诗。
第一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写得是相生相克的道理,关于变法的问题,他愿意当着个平衡中的一员,就是维护皇权。
而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写得不是景色,是问询和态度,他要让宋哲宗确立是否给予他一半的斗争权利。
他要等,等宋哲宗把王安石一方的人打压下去,或者是允许他参与打压。
所以最后他回去了,重新回到朝堂,这不是风景诗,是政治诗。包括李白……”
里长就着朱棣的话来讲解,以前他也认为是写景的、写吃的。
然后憨憨告诉了,苏轼写的诗哪一个是单独存在的?
李白也不是傻子,也曾写过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那是最后的时刻了,然后玉真公主挂了,就在他写这首诗的第二年,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他还想着利用政治勾连获得权利。
四个孩子听傻了,在大本堂的时候没有人给讲这个,为什么是这样?
“其实这不是先例,因为还有,苏轼那个时期结束后,杨万里也曾写过两首诗,一对比便明白。
苏轼是以惠崇僧人的一幅画来写这两首诗,那么杨万里也用净慈寺这个地方来写同样的政治诗。
其一为: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就是苏轼告诉好朋友林子方,你一出西湖就完了,你别出去啊!你不出去就是终南捷径,你要背道而驰?
出西湖就月尚残,然后红尘繁华变成凉凉,终南捷径没了。
第二首则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告诉好朋友,西湖才是你人生最好的时刻,跟别的地方不一样的,在这里你才能有接天的机会,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你离远了就完了,距离陛下近才对,朝廷中枢就是太阳,花是别样红啊!
这皆为政治诗,与自然无关,比如眼下的南京,看看多少官员要过来?又看几许官员外放而折柳?
其实这些不该为你们讲,太子才是应该学的人,不过无所谓了,咱下丘村是太子村,要讲政治。”
里长哇啦哇啦把四首说是描写风景的诗给弄成了政治诗,最后又觉得不该说。
四个亲王:“……”
“里长,之前咱没想过,你一说,咱觉得是这个样子。不然苏东坡和杨万里闲的?正好卡在关键的时候写诗?”
朱樉认同了,没有那么多的巧合。
第697章 新衣新鞋拒裹脚
便民处有账簿,里长有权力查账,一般时候交给太子府的人管。
今天查一下,果然,买棉花的一律为之前向北边运输物资换盐引的商人。
“是因为咱大明现在安稳了?”朱棣对以前的事情有了解,商人在没有盐引吸引的情况下,不愿意北面做买卖。
“燕王殿下说得对,战争咱们打赢了,将士顶在边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里长赞同。
“北面百姓有钱买棉衣?”朱棡考虑钱,他觉得自己的封地百姓穷。
“晋王殿下,太原府的人口比其他地方多,战争的时候那里由于有太行山阻隔,百姓受战火影响小。
商人可以把棉衣给当地百姓,让百姓干活,那边的硝石多,又有煤矿和铁矿,前朝就在冶炼。
另外北方多油松,你那里的白桦树更是好东西,属于经济类作物,还是药物。
太原府本地的药材品种还可以,商人保证从那边获得松油、白桦胶,加上药材拿回来卖。”
里长对朱棡说完,又看看朱樉与朱棣。
二人点头,表示明白,自己那里同样有商人去交换东西,有啥资源,自己已经知道。
朱樉想着自己的封地,眼睛一亮:“咱们江南穿皮毛不合适,却有不少皮毛,一般的皮子把毛给去了,做成鞋子、垫子。
我看下丘村一条街的服装店里有皮衣,特殊的皮鞋,那个皮鞋干力气活的不适合穿。
由于跟其他的鞋不同,买的人不多,咱这边的皮毛收集起来,卖给北地,他们穿着暖和,收皮毛……”
朱樉说着停下来,因为他看到了另一面墙,上面有个大大的皮字,那个位置贴一片纸,想来是收皮毛的。
“商人反应快,咱大明打胜仗的消息传回来,便有商人考虑,等太子和秦王殿下北巡,商人更会心动。
殿下说那个皮鞋,需要配合着其他的衣服穿,像袍子和干活的短打扮衣裤就不行。
那不是有直筒裤嘛!穿那一套衣服,再穿上特殊的皮鞋,看着便顺眼多了。”
里长说皮鞋与衣服,那是憨憨设计的,说现在天下没有同样的。
朱闻天把西装弄出来,西方没有呢,那就不属于西方,属于大明,拿出来让大明百姓多一种选择。
主要是是他想穿,他自己一个人穿,显然不合适,那都不是木秀于林了。
另外现在有缠足的女人,穷的地方没有,缠足干不了活,会被饿死。
马皇后就不缠足,孙贵妃等也不缠足,战争刚一结束,正适合推广不缠足。
那么鞋子就设计得漂亮一些,而且宣传这种鞋子,缠足便穿不了。
“咱叫咱府里的人都换,你们村子也换。”朱樉相信里长不会骗人。
“正是如此,另外要下令禁止女子缠足,影响劳作,而且寿命短。”里长同意。
“那咱们的府都如此?太子府跟着学。”朱棡表示赞同,主要是男人的服装、鞋子与女人的鞋子。
朱闻天目前没设计女人的衣服,女人正常穿的衣服,可以配合上稍微有点高跟的鞋,不冲突。
同时设计了女子穿的皮运动鞋,三层皮子做鞋底,这样比木头的好,可以弯,舒服,走山路……那个穿皮靴子最好。
……
十月十七,下丘村一条街除了图书馆之外,所有的服务人员一律换上了西装、皮鞋。
女服务员也穿上了花纹跟群装差不多的高跟鞋,丝毫不违和。朱闻天带着小伙伴们一亮相,瞬间成为焦点,七个女孩子穿蚕丝织的丝袜,最开始的丝袜就是蚕丝的。
她们穿群装,踩跟宽的高跟鞋,一走起路来,比三寸金莲摇摆还漂亮,走直线猫步。
朱闻天的西装两边依旧有特殊的兜,里面装签子,不过不系领带。
换个队伍这样穿,百姓保证撇嘴,不复合自己印象用的形象。
不过下丘村一条街的服务人员加上下丘村的人如此穿,百姓第一个想法是考虑自己能不能也学学。
人家是下丘村,弄出来的东西保证好,自己若是觉得不对,属于自己有问题。
“还行,这天儿不冷。”又到了午饭时间,五个皇子过来,朱标也想看看。
西装没有纽襻,只有纽扣,跟军大衣那种一样,不过单排。
朱标里面穿白衬衣,袖子能够开扣的,外面衣服袖子也能开一点,同样放了纽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