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农家一锅出
其他大臣跟着高兴,有了大船和好的航海工具,外面的钱财将源源不断送回大明。
两艘船开始做饭,小蒸汽机船跟着,准备等到了浅海的地方捕捞海螺、螃蟹等海鲜。
天慢慢地黑了,圆圆的月亮升起,今天九月十五。
又是一个半时辰过去,船只终于进到海中,灯光照在海面上忽明忽暗,海中的月亮也是碎碎的。
小船上的人借着船上的光下去摸海鲜,也有人拿着铁丝网在淤泥里拖来拖去。朱闻天把大锅架好,先烧水,放白酒和调料,一会儿海鲜上来直接白灼,这个速度最快,大家都快饿晕了。
不长时间,包括螃蟹在内的各种贝类被送上来一批,也来不及让它们吐沙子,洗洗直接扔锅里,片刻捞起来,大家把内脏等地方摘下去,蘸调料吃。
“哎呀!吃一个大海螺就不那么饿了,胡卿身体好一些了?”
朱元璋吃一个海螺,问被他召过来的胡惟庸。
“谢陛下,臣好多了。”胡惟庸手上也拿个大海螺。
“那个夜晚阴天啊!有这么个办法……”朱元璋好心地给胡惟庸讲解如何计算海里的位置。
“原来如此,真乃我大明之幸。”胡惟庸此刻一点脾气都没有。
他暗暗决定,以后不跟下丘村的人说话,下丘村的人给东西不接。
“是啊!往后木头船在近海打渔、帮忙运输东西。
等咱大明的蒸汽机铁船多起来后,木头船就让沿海的百姓用。
先把倭寇打掉,百姓才好出海打渔,不允许他们到外面交换东西。”
朱元璋从船上向下看,有百姓在跟着大船捕鱼,百姓打着火把准备上船。
“排几艘小船,把那些百姓接到大船上,咱跟他们一起吃。”
朱元璋看到那些百姓,想了解下情况。
这里是吕四场的所在,大船没太深入海里。
本地一直是煮盐的盐场,现在变成了晒盐的,百姓赚到的钱变多。
之前煮盐需要的人手多,现在一晒,多出来的人手轮换着去捕鱼,然后再用盐给腌好晒。
如此又多一份收入,百姓也不觉得苦了,更不惦记走私。
百姓们在看大船,在月光下,蒸汽机船跟正常的船不一样,有轮子和烟囱。
而且一大一小两艘船上面的灯很亮,百姓们纳闷,什么灯能照那么远?
这两艘船也是过来参加捕鱼的?那个大的一次能装不少鱼吧?
如是想着,蒸汽机小船到了海边,招呼他们上船,不要拿东西了,陛下在船上。
百姓们就这么又惊又喜地上了小船,被带到大船上,今天要参加打渔的又五百百姓。
他们没时间考虑见陛下还能不能继续捕鱼,有人的脑袋里一片空白。
直到上船见到一群大臣和穿常服的陛下、太子等人,才跟着其他人跪下磕头,连让起身都没听到,继续在那里磕头。
旁边的人过来扶,他们起来的人也跟着喊,五百人才陆续站好,并好奇地四下打量。
首先就是灯,船上用电灯,比其他的灯亮无数倍,然后是甲板,甲板不是木头的,跺一跺,感觉像铁的。
宫女和太监过来带他们去洗手,其他人帮着摆桌子,一部分人需要到下面的船舱,上面的甲板装不下。
“咱看着他们的面色,除了黑一些,其他的还不错,常年在海边,以前不但有太阳晒,海风吹,还有煮盐的火熏烤。都不易呀!”
朱元璋等吕四场的盐工洗手的时候,与其他人感慨。
第667章 人心收买钱翻倍
五百人把脸和手洗一洗,回来的时候,下丘村的人开始忙碌着做饭。
由于要去打渔,五百人身上穿的衣服并不好,他们略微有些羞赧,似乎如此面对陛下是失礼的。
朱元璋却无所谓,下丘村平时也不会总穿华丽的衣服,看着好看,其实不舒服,下丘村愿意穿纯棉的衣服。
用棉花与苎麻混纺,衣服透气好,同时还吸汗。
宫里的孩子都是这样的穿着,全是棉的不行,太贴身了,那样内衣要半天一换。
新换的内衣不一定舒服,别看洗干净又晒好了,穿上仍旧有过敏的可能。
混纺的就能坚持一天,然后再换,多漂洗几次就好了。
朱元璋不以貌取人,百姓生活不好,难道不是打他的脸?
他本身就是从那个层次上来的,他怎么可能不晓得百姓的情况?
五百个百姓闻着身上的香皂味道,继续好奇地打量着这艘船。
这船在他们的眼中太神奇了,灯是怎么亮的?没有浆,帆也落下了,居然还能调转方向。
皇帝乘的船果然不一样,要不怎么说人家掏粪都用金子做的粪勺子呢!
下丘村的其他人去做饭,二十三个孩子没动,他们站在朱元璋等人身边,属于护卫。
五百人被安排在甲板上,有一点挤,载重量与上层面积是不一样的,除非是大的平板船。
这个是海船,如果远洋,一艘船一百个人就够了,主要为了装东西。
下丘村的人在炒菜、烙饼,这个是最好做的,烫面的饼,像春饼那样可以卷着菜吃。
“憨憨!准备好!跟着咱给百姓送东西。”朱元璋与憨憨小声说,他需要护卫。
他身边有高手,高手告诉他,那个下丘村的守村人反应速度最快,而且力气大。
就是关键时刻,人家可以拎着你躲避攻击,是拎,就你的体重,人家一只手跟提溜小鸡子似的就给拎起来了。
感觉上很耻辱,但真救命啊!
朱元璋是马上皇帝,多少次苟且偷生,比如在鄱阳湖水战的时候,他被围上,是其他人冒充他,跳进湖里死去,才保他一命。
然后那些人最低的都是封了伯爵,死后追封的。
他在生死之间,不在乎面子,憨憨力气大,能够处理很多紧急情况。
“哎!好了,走,嗯!嘿嘿嘿嘿!”朱闻天配合。
周宗也在,他陪着朱标,他是朱标的带刀舍人,他都坦然承认,面对憨憨没有胜算。
按照他的说法,憨憨的力气太大了,飞签子的时候,一般的盔甲和盾牌全没用,而且飞得准。
朱元璋有了憨憨在身边,开始拍人家百姓的肩膀,亲切问候。
这里没有女人、老人和孩子,全是成年男人,大家之前准备捕鱼去。
“吕四场咱是知晓的,前时按照原来的办法煮盐。大明在打仗,需要后勤。
于是有了盐引,诸位就煮盐给有盐引的商人提供食盐。
眼下可以晒盐了,耙卤并不轻松,日子过得苦啊!咱在皇城,做梦都梦到了。”
朱元璋一副共情的样子与百姓说话,还拉起一些人的手看上面裂开的的痕迹。
百姓瞬间泪目,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啊!
“老哥,你这手上的口子太大了,干裂得都露红色的肉喽!回头……”
“陛下,有,现在就有。”小丫头在旁边出声。“回头拿给你们,就是现在,抹在手上,然后……”
“有胶布的,缠好,可以长上。”小丫头又出声。
“听到了吧老哥?咱不说你们为了大明,咱只提一句,大明因你们而繁荣。”
朱元璋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的,明明就是他不清楚现在的后勤能够支撑到什么程度,结果他还利用上了。
被他握着手的看上去有六十多岁,实际上不到五十岁的人眼泪吧嗒吧嗒掉。
哽咽着一句话说不出来,想要跪下,又被朱元璋给架着。
朱元璋就这样不厌其烦地一个个说着话,收买人心的东西太廉价了。
朱标跟在后面,开始发礼物,都是之前队伍里人使用的,还有剩。
肥皂、香皂、护肤品、绷带、指甲刀……
负责管理这边盐场的转运使、判官跟百夫长只能跟在后面,别看都转运使是从三品的官,在这艘船上还是小官。
同知、副使和判官更不用说,倒是百夫长管着这个通州下辖的吕四场盐场,他能跟在旁边,介绍些情况。
等朱元璋带着儿子一个个慰问好,菜也做好了。
盐工们一人一碗黄酒,先吃菜,饼没烙完呢!菜能大锅炒,饼得一张张烙。
年岁大的人被刻意安排在朱元璋旁边,显得亲民。
“老哥咱先喝口酒。”朱元璋端碗。
“谢陛下!”老灶户跟着举碗,喝一大口,旁边的宫女帮忙布菜。
朱元璋等对方吃两口菜之后,再出声:“现在一天能赚多少钱?”
“回陛下问,多的一个月能拿到两贯钱,少的也有一贯。
陛下,盐场不赚钱,前时煮盐,按照煮出来的量算钱,现在晒盐,给钱的量跟着增加。
好比现在一个人能干以前十个人的活儿,那出来的同样重量的盐的工钱就是以前的一成。
不过出的盐太多了,听闻是陛下的安排,叫多给钱,咱晒盐是煮盐赚的两倍。”
老盐工说一下自己是怎么被剥削的,效率提高十倍,计件单价降低十倍。
只不过二十倍的时候,还是降十倍那个样子,属于收入翻一倍。
“剩下的都是卖鱼的钱?”朱元璋算了下账,灶户一个月赚不了多少,煮盐辛苦,然后官府收盐,灶户只能把盐卖给官府。
灶户会给一片种草的地方,灶户自己割草来煮盐,煮好了盐卖给官府。
一旦当了灶户,世代都是灶户,不准离开。
灶户一般一个人一天赚十五文,在这边属于高收入群体。
按照灶丁说的话,即,他们在晒盐方面平均一天赚三十文,也不算少了,南京那里干一天才有多少钱?
既然最少的都能赚一贯,多出来的钱显然是捕鱼的,两贯的厉害了,一天得有六十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