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113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第150章 菜品华丽县同进

  “如此叨扰了。”宋知府放下筷子抱下拳,继续吃,盯着鸡蛋酿肉圆看,没吃过。

  “宜长,此菜是……”不知道就问。

  “鸡蛋酿肉圆,鸡蛋煮好了去皮,放油里炸至焦黄,切半取出蛋黄,塞肉馅于内,上锅蒸,蒸好后以调味芡汁淋之,即成。若蛋黄没处放,就盖肉馅上面。”

  里长两句话把菜的制作过程说出来,简单。

  “如此繁琐?你这个怎么没看到蛋黄?”宋知府发现肉丸大,不见蛋黄。

  “都不爱吃了,拿来做药,熬蛋黄油,又叫鸡子油、凤凰油,治一切火毒,如小儿口疮、轻微烫伤。”

  里长又介绍下,村子不缺鸡蛋了,大家就不怎么喜欢吃煮的鸡蛋蛋黄,咸的鸡蛋可以,冒油了好吃。

  好在有憨憨,把蛋黄给熬成药,剩的渣滓喂牲口。

  村子里娶的媳妇娘家,都送去鸡子油了,遇火毒之症就用。

  “原来如此。”宋知府知道村子实在太富裕了,鸡蛋黄还有不爱吃的?

  他夹起一个,咬一口,发现放鸡蛋黄的话,确实影响口感。

  炸过的鸡蛋清口感和直接的鸡蛋清差很多,浇的汁更是点睛之笔。

  谁琢磨出来的菜呢?得多闲?煮鸡蛋、炸鸡蛋、放肉馅蒸、淋汤芡汁。

  吃完一个鸡蛋酿肉丸,他又看另一道菜,同样没见过,问:“宜长,这个……”

  “梅菜扣肉,选这么大的一块带皮五花肉,先放锅里煮,熟了捞出来冷水浸,下油锅炸,翻过来切片,不要切断皮。

  另炒霉干菜,先炒香再炒色,炒好把之前的肉的皮朝下放在放在碗里里,梅菜放上,扣一盘子,上锅蒸。

  待蒸好后,把盘子和碗的翻转,盘子在下碗在上,拿开碗,就做好了。”

  里长再次介绍,看,多简单,几个步骤就完事了。

  宋知府等一众官员:“……”

  你们下丘村就不能正常做个菜了?豇豆炒肉丝就不错,简单。

  李知县看鱼:“这鱼怎么弄的,这么怪呢?”

  “哦,这个也简单,松鼠鳜鱼,它……”里长又讲解,这个比较考验刀功和油的温度控制。

  大家听完,除了叹息,没有别的想法了,下丘村真会吃。

  “这个一定是熏鸡,上次吃过,好像有点不一样?”

  关县丞看着鸡,比照在村子吃过的熏鸡,发现略有不同。

  “它不是熏鸡,是五香扒鸡,它是……”里长继续讲,这个扒鸡同样繁琐,并需要好多种药材当调料。

  官员们觉得自己吃这一顿饭,属于三生有幸啊!今天没白来。

  郑主簿吃口凉盘的水晶肘子:“宜长,你们这要是去开酒楼,定然能赚大……算了,自己吃就好。”

  他想说能赚大钱,突然反应过来,这是下丘村,根本不缺钱,想要钱随时都有。

  今天端午,所以你们在炫技是吧?多亏我们来了,不然下次就不是这些菜了,变成羊汤什么的。

  “这个是冷盘甜点?这么白的团?”李知县帮主簿岔开话题。

  “哦!这个简单,雪绵豆沙,是这么做……”里长再次介绍,这是一道让厨师皱眉头的菜。

  要求操作太细,关键它还卖不上多少钱,做这一道菜用的精力不值得。接下来大家不问了,吃就行,感觉问了伤心,整桌子十二道菜,似乎没有一道是容易做的。

  村民们今天不急着吃完,互相聊天,不喝酒的也会喝点酒酿。

  孩子们吃一吃,跑去看看琉璃灯擦干净没,晚上用来放的花灯哪里没摆好,再回来接着吃。

  吃了一个时辰,村民才撤,孩子们被憨憨哥带去睡觉,晚上再起来,今天的晚饭要很晚,在灯下吃。

  又过半个时辰,里长这边才吃完,大家在村子中溜达着。

  官员就愿意在下丘村视察,看啥都顺眼,换个穷的村子,揪心啊!关键还没什么好办法。

  “之前我等在各村走了一下,他们买了大牲口,多的村子买五十头,少的也有三十头,拼了。”

  李知县与里长聊起别村的情况,西河村就买五十头大牲口,村民把收获的东西卖了也不够,各家又像下丘村当初那样典当首饰。

  买牲口的时候就请下丘村的人帮忙,等秋收时把典当的首饰赎回来。

  现在卖东西到下丘村,包括附近有的药材和干菜,要是冬天粮不够吃,已打好招呼,下丘村借粮,收小麦和油菜籽、苎麻时还。

  至于为何不直接借钱买?因为有东西能典当,不到山穷水尽,凭什么借?

  里长点点头:“再熬一年就好了。”

  “现在他们也能吃上肉了,都是我这个知县没当好,慢了。”李知县说时偷瞄一眼宋知府。

  宋知府:“……”

  宁国府有六个县,宣城县为府治所,另有南陵县、径县、宁国县、旌德县、太平县。

  现在眼看着宣城县二十二村一起变富裕,其他县的压力很大。

  作为知府,他更头疼,过两年,宣城县的百姓收入超过其他县之和,岂不显得自己无能?

  宣城县有下丘村带着拼命跑,别的县不会学一下?知府是干什么的?

  自己已经找其他五县的官员来开会了,五县的官员抱怨没有大牲口借,更买不起。

  “唉!”宋知府叹气:“宜长,你说你村子若没有制冰糖和其他的赚大钱的法子,怎么多种一茬地?”

  “知府是说一个县吧?我村子最开始租,从其他村子租,一个县皆动,则租无可租,然否?”

  里长现在跟憨憨学习,已经有大局观了,憨憨懂得太多。

  “然啊!”宋知府承认,就这意思。

  “管卖牲口的租啊!买牲口没钱,咬咬牙,租牲口租不起?

  甚至宁国府可以出租牲口的钱,比如现在租,去开荒地,等深秋后种小麦。

  小麦收时,他们还宁国府的钱,带利息,哪怕九出十三归,收完麦子一样剩很多钱,自己就能租牲口了。”

  里长很自然地说出办法,百姓没钱,官府帮一把。

  宋知府一听,连连点头:“是个好法子,九出十三归就不用了,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不得过三分。

  每月三分,六个月一成八分,小麦收获可不止这些。官府又能减,减到月利一分。”

  “知府所言极是,百姓有钱了,买东西就多,卖东西多则税钱多,每一次买卖多得税一回。”

  里长从地方经济与税收关系说,最简单的一个,复杂的……憨憨懂。

第151章 金融浅谈夜灯明

  官员们一起诧异地看这个朱里长,能出主意,又可知晓为宁国府多税钱。

  “可惜天下之财有定数,钱转来转去还是那些。”一个通判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

  “天下之财有定数,却不是现在的定数,亩产一石三斗麦子是定数乎?下丘村多得两斗,定数乎?

  许是这地的亩产定数为一百石,我等只见一石五斗尔。

  天下江海之水有定数,我等又用其多少?天下山峦有定数,开荒种田占几何?”

  里长反驳,有定数,却不是你认为的那个定数。

  同知露出笑容:“是极是极,天之定,非吾所知之定;江河之定,非吾取水之定。那钱财流转可有利乎?”

  “稻田的水也在流转,不转之水何以养稻?水转则稻壮。推云之风亦在流转,竖风车能借其力,其不转,力从何来?

  钱财流转,利天下百姓,凡借其力者,不损钱财,却得好利。

  大明缺钱弊端,因做钱之物稀缺,民间多有囤积铜钱、白银者。

  水不转必臭、人不动必僵、钱不流必缩。故,夫欲解钱荒之忧,先解流动之愁。”

  里长又答,这就是他跟憨憨学到的本事,政治经济学中的一部分。

  信用货币他都快学完了,一点都不觉得累,学习使他快乐。

  这下大家都觉得天冷,起一身鸡皮疙瘩,里长已经如此厉害了?高人怎么教的?

  “那怎么让别人把钱拿出来流动呢?”另一个通判又问题。

  “不流通则缩,而涨则贬值,让他们手中的钱贬值,控制涨的程度,他们不拿出来就一直贬值。

  而拿出钱财买东西,会有买无可买的情况,我有一万贯,我知道它会贬值,我却不知道买什么。

  那么就需要金融手段,让我知道钱能生钱,但不能买土地,土地是有定数的。

  咱们可以让其把钱拿出来放到店铺中占股,选对了店铺,赚钱就多,选错了则赔。

  如赌博一般,上瘾的,赔了的人想回本,赚了的人想翻倍,不动心者为少数,心动者愈多。”

  里长又把学来的金融投资学拿出来,不指望所有人都会掏钱。

  “这个……目前用不上,是朝廷要考虑的,我宁国府还是帮各县百姓租牲口为好。”

  宋知府听里长说的话,刚开始懂,随后往深了一想,不是那么简单的。

  具体又说不上来,感觉越想越闹心,捋不顺,千头万绪,对,就是这个感受。

  里长无所谓,你们问我才说的,你们听不懂就对了,因为我不会讲,憨憨给我讲的时候我就能听懂。

  咱家憨憨就是厉害,给孩子们讲三字经和千字文全是小故事。

  孩子们每当学差不多之时,憨憨又把那个小故事给联系起来,引出更多的典故,可谓是旁征博引。

  憨憨说里面用到了四书五经的内容,等将来再学四书五经,便自然贯通,写八股文,考科举。

  说着话,众人来到小麦的地里,这边现在种大豆,小麦的根茬都不管,直接种。

  等大豆收获完,再翻耕施肥种小麦,以大豆来养地。

  眼下大豆一片叶子,近二尺高了,天热,又浇了水。

  官员们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大豆地,心有感慨,两万亩啊这可是。“越是不缺钱的越有钱啊!”一个跟来随时准备打下手的小吏感叹。

  里长颔首:“对,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