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967章

作者:东鸭西楼

  这并非因为祖宗保佑,而是在弱势的时候,龙虎山上的天师,一步步完善了龙虎山的理论构建。

  这件事,张异也跟老张说过,张正常印象深刻。

  “爹和我这些日子,一直在做这件事……”

  张宇初给张异说了他们最近的情况。

  张异点头,老爹和大哥,确实也算是龙虎山上比较重要的两个天师。

  虽然他原来所在的时空,张宇初的私德有亏,但才学是真的有的。

  他和父亲,都为龙虎山的理论,清规,戒律,做出来规范。

  这也是龙虎山能够长期延续的原因之一。

  既然要出海了,只靠散装的理论是不行的。

  张异给老张他们一些建议。

  天师谱系自然要强调,对外传教的话,也别宣传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神仙了。

  龙虎山与太上有缘,那就主攻药王太上,

  反正也是三清之一,强化一神属性,自然比多神教容易传播。

  加上必须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让大家能从中获得升级的快感……

  他稍微一点拨,领先了几百年的神棍经验,顿时让张正常和张宇初入醍醐灌顶。

  老张颇为兴奋,他也知道自己时日无多。

  能让老张家留下来的法脉兴旺,大概就是他唯一的希望。

  “好,好,好!”

  张正常留下了三个好字,已经迫不及待。

  他这阵子,正好在整理这些,闻言已经坐不住。

  “你们兄弟俩聊着!”

  老张说完,已经主动去书房,准备忙碌。

  张宇初有些不忍,刚好劝诫,被张异给拦住了。

  “有所寄托,也许比药物更有用!”

  张异的话,让张宇初黯然神伤,兄弟二人仿佛也失去了聊天的兴致。

  接下来,在山上的日子,显得平淡和充实。

  老张有了目标之后,开始梳理道藏和祖师们留下来的典籍。

  张异沉下心来,帮张正常整理,他虽然在宗教上的造诣不行,但架不住记忆力变态。

  父子三人努力之下,原本可能需要几年完成的工作,几个月内,就慢慢有了结果。

  整个冬天,张异和姚广孝的信件也没有断了联系。

  随着他交了投名状,朱元璋给了他更多的权力。

  姚广孝不仅仅主持货币改革,老朱还有意无意,将更多的权力都交给他。

  比如,复制张异在山东的改制,在其他矿上试行。

  虽然没有蒸汽机,但以资源为核心,发展处一个个能创造大量就业的资源型城市的经验,也被推行到全国。

  朱元璋对这件事,也抱着几分期待。

  张异提倡的,南方以农业,商业为主,北方以资源,工业作为拉动经济的办法,

  他十分心动。

  当番薯等作物,逐渐解决掉一部分粮食缺口之后,大明主要以农耕为本的社会结构,出现了一丝松动。

  张异每次接到姚广孝的信,都觉得十分欣慰。

  从某种程度上说,姚广孝的出现,缓解了朱元璋想要让他入朝为官的压力。

  毕竟比起自己,姚广孝才是那种真正能治国安邦的天才。

  同样,他也认同自己的想法,不会局限在现有时代的束缚中,而裹足不前的人。

  在这个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的时代,病虎就是他的道友。

  所以,张异也不予余力,支持他的工作。

  ……

  “这就是张异昨天给姚广孝的信?”

  临近春节,朱元璋依然还在伏案工作,难得休闲之余,锦衣卫送上来今天的密奏。

  一封誊抄自张异和姚广孝的来信。

  朱元璋随手打开一看,越看越不是滋味。

  “这小子对姚广孝说的,可比跟朕说得多……”

  老朱莫名其妙的不满,惹得朱标一笑:

  “父皇,有些事情,张家弟弟未必会当着你的面说吧?

  而且,您觉得他会不知道,您会偷……检查他和姚广孝的来信?”

  朱元璋一想也是这样,张异这小子天资聪颖,绝不会想不到自己会监视他和姚广孝的来信。

  反正朱元璋的每个重臣,都逃不过这个待遇。

  而张异没有选择跟他当面说,却指点姚广孝,

  也是有通过姚广孝缓和一下的意思。

  因为这些想法中,有一些朱元璋未必是同意的……

  如果贸然跟老朱当面提出,很多事情君臣之间不免会有争执。

  还不如这样,通过来信,让皇帝提前知道他想要做什么,这些东西又有什么目的。

  如果朱元璋不同意,他自然也有心理准备。

  张异,姚广孝,皇帝。

  三人达成了一个平衡。

  朱标点破这层关系,老朱也不反驳。

  “姚广孝此人,确实是个人才,他带的那个徒弟,也不错!

  这样的人,只在宝钞局任职,太过可惜……”

  朱元璋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朱标感受到了皇帝的想法。

  “父皇想让他入中书省?”

  “没错!”

  朱标眉头一挑,朱元璋这个决定,那就真不一般了。

  就姚广孝如今的名声,跟其他文官那是水火不容,当年张异跟百官的关系,都没姚广孝差。

  他的《道余录》,并没有因为上次的冲突而停止发布,那在大明文坛,掀起了轩然大波。

  《日月时报》上关于这件事的骂战,持续了好几个月,哪怕到现在都没有平息。

  可以说,这是个以一己之力,反对程朱的人。

  让他进中书省,实在挑战其他人的底线。

  或者说,当皇帝重用姚广孝的时刻起,代表他已经下定决心,扶持另外一脉的官僚上位。

  这种挑战千百年来潜规则的操作,让朱标不由有些担心。

  可朱元璋心中的担忧,却和朱标不同。

  “父皇准备换掉谁?”

  朱标追问道,朱元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

  “还是先把迁都的事情安排好,再说其他吧……”

  老朱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多纠结,很快将讨论问题的重心,放在迁都之上。

  一个帝国的行政中心迁徙,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胡惟庸在北京已经经营了一年,把初始的框架搭建好。

  接下来,六部还有京城的许多部门,也要逐步迁徙。

  兵部,礼部,吏部这些部门的尚书以下的官员,也会逐渐调离。

  虽然南京作为副都,会留下一个完整的六部,但新旧交替,终归麻烦。

  朱元璋入主南京,也有多年了。

  如今马上要走,始终有些感触。

  “年关将近了,也不知道你那些在外边的弟弟,过得如何?”

  朱樉远去东瀛,成为事实上的日本的王。

  朱棣也在北方,跟着徐达巡边,开始自己的军旅之路。

  儿子逐渐长大,也开始从他身边离开。

  身为一个老父亲,每次到过年的时候,总归有些难受。

  “年后,老五也要走了!”

  朱标接过老朱的话,满是感慨。

  比起朱樉,朱橚的远行,才真正充满危机。

  不过美洲这一步,是大明必须走出去的一步,不但是老五,未来老朱还会让更多的儿子,前往大洋彼岸。

  “父皇不必感伤,弟弟们也是为了我大明能延续努力……”

  “行了,今年好好过个年……”

上一篇:长生:皇帝祂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