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922章

作者:东鸭西楼

  他这些年推广棉花种植,确实也有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百姓御寒的问题。

  但这些东西的成本,在小农经济之下,其实还是偏贵……

  工业化最大的好处,就是降低成本,然后朝着低端市场倾销。

  纺织业,其实已经逐渐在大明形成了工业化雏形。

  衣食住行的满足,带来的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将需求挖掘出来后,百姓天然需要更多的商品……

  这套经济学的理论,在张异的解释之下,老朱才明白,原来未来的历史轨迹,会这么走?

  难怪这小子注重商业,不是因为商业多好。

  而是当生产力发展之后,这社会的必然。

  如果局限于农业社会,围绕着土地问题,财富只能在华夏这个小圈子轮转。

  就算是皇帝再英明,他们也阻止不了土地兼并的问题,最多缓解。

  可当生产力突破之后,大明可以将自己的影响力,扩大到其他国家。

  这并不仅仅是掠夺资源,反哺大明!

  而是实实在在,将大明生产的商品,输送到全世界,换回资源。

  而橡胶,在如今的老朱看来,它有作用但作用似乎并不大。

  但张异告诉他,一旦机械化出现之后,这东西是方方面面都离不开。

  张异一口气给老朱讲了数百年的生产力变迁和经济学底层逻辑,老朱想要接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但老朱确定一件事,那就是张异对他未来要做的什么事,其实有相吸的规划。

  他只需要考虑,如果实现张异所说的事情,啊需要做什么?

  那个理想世界,他有什么好处?

  作为一个农民,他以前能想到的日子,就是吃饱饭,有衣服穿,还有个能遮风避雨的房子。

  朱元璋自认为,他能给老百姓的日子,大概也就是这样了。

  过去千百年来,能给治下百姓做到这些,也算是盛世和明君。

  可张异告诉他,其实他可以做到更多。

  如果百姓都能过上那种日子,那他这个皇帝呢?

  张异以前给老朱展现的工业化,他理解的更多,是商业属性上的内容。

  可以给他带来税收,却谈不上对天下有根本的改变。

  但张异描绘的未来,是真正的改天换地。

  如果这一切,能在他手中完成。

  他朱元璋绝对是空前绝后,万古一帝。

  当年张异忽悠他的千古一帝的梦想,仿佛又浮上心头。

  不过老朱并没有被张异画的大饼迷晕,他要的是能实实在在看到的好处。

  蒸汽机,是张异规划的那个未来的起点……

  “你是想,让工业化在北方先开始?”

  张异点头:

  “反正在种粮食上,北方先天条件不如江南!如果只局限于农耕的框架内,北方注定比不过南方!

  但北方很多地方吗,其实资源不错!

  在物流不行,原材料难以运输的今天,就地设厂,将商品制作出来再销售,也是不错的主意……

  就譬如纺织业,江南的纺织业自然如火如荼!

  江南经济发达,商品就地销售,市场也有了!

  北方看似比不过,但陛下有没有想过,其实北方的棉花产量,十分可观!

  这个原则也适用于采矿,许多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太高,就地设厂生产出商品,再通过物流运输全国,无论在成本还是物流都是巨大的负担……”

  张异不会去扯什么要致富先修路的话,对于没有尝到工业化甜头的老朱,说这话太早。

  既然物流不能解决,为什么不将工厂搬运到产地附近?

  而一个大工厂,其实就能解决不少当地的就业……

  朱元璋低头想了一会,觉得很有道理。

  别的不说,就是虎穴的燧石,运送起来成本也不低。

  燧石相对而言,还算是比较容易运送的东西。

  可是许多矿石,按照张异的说法,其实运送并不合算。

  采矿……

  古代没有机械,所谓的采矿业,很大程度上都集中在采集地表,比较容易采集的矿山上。

  张异给朱元璋描绘的未来,是借助强大的动力,去进行机械化操作。

  “只要你将蒸汽机造出来,朕就给你更大的权限……”

  张异点点头,谈何容易?

  他知道蒸汽机的制作原理,也一直沿着这个方向努力。

  吴葆和他们这些道士,虽然水平差了一些,基础薄弱了一些。

  可经过他这些年的调教,他们对研究的热情并不亚于后世的科学家。

  到现在,蒸汽机的进度还卡着,主要是材料暂时不能让张异满意。

  不过,一年时间,如果自己亲自跟项目的的话,大概有机会。

  “很好……那你去准备你的事吧!”

  朱元璋送走张异的时候,张异出了皇宫才苦笑起来。

  果然,自己想要离开,皇帝是不肯的。

  老朱认可自己的价值,也束缚了他的自由,这大概就是相认的代价!

  张异出宫的时候,遇见了正好进宫求见皇帝的胡惟庸和汪广洋。

  双方彼此行了礼,但态度冷淡。

  张异也明白,如今这些人不找机会杀了他,已经是看在皇帝和徐达的面子上了。

  “那个提案,大概率就是出自他手……”

  汪广洋回头,冷冷地看着张异的背影。

  “在陛下心中,他如今的地位还在李先生之上,汪相何必庸人自扰?”

  他一句话,堵得汪广洋半天说不出话来。

  汪广洋愤愤不平:“这宰相,当得憋屈……”

  胡惟庸见汪广洋有辞官之意,笑道:

  “汪相,你空出来的位置,很有可能会便宜别人……”

  他这话,让汪广洋心中的想要辞官的心思瞬间熄灭。

  他满心悲忿,胡惟庸这句话,正好点出他们这些人的尴尬。

  洪武三年恩科,那时候尚有许多人心念前朝,不肯参加科举。

  老朱为选拔上来的人才不行而愤怒,但最后还是捏着鼻子继续科举。

  当时他们的心中是得意的,因为皇帝没得选。

  君臣君臣,他们这些文臣是皇帝的手足,皇帝哪怕再生气,也不可能自断手足。

  可如今,世道已经不一样了。

  今年有几个官员辞呈抗议皇帝的改革,朱元璋反手,提上来一些人。

  这些人没有经过科举,也不曾读圣贤书。

  他们的出身,仿佛是所有人心头的一根刺。

  “也是……”

  汪广洋不再说话,闷头朝前走。

  而胡惟庸,却看着他的背影,笑而不语。

  ……

  “汪广洋这家伙,史书上写他是个性格软弱之人,怎么见了贫道,去跟要吃人一般……”

  张异回到春秋观,发现徐家丫头压在。

  她已经安排好张海鹏和张胜佑的起居,正好遇见张异。

  张异有些心烦,就拉着她说话。

  提起今日在皇宫的事,他有些感慨。

  “汪相这个人,似乎有些书生气!

  你动了的,可是天下士大夫的根基!”

  “也是!”

  张异呵呵笑起来,汪广洋这个人,确实也当得起宰相二字。

  身为宰相,不管心里怎么想。

  在阶级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站出来是必须的。

  张异记得后世,有人提问,严嵩和徐阶都贪,为什么徐阶都是贪官,徐阶却名垂青史,严嵩遗臭万年。

  张异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角度,大概的意思就是说。

上一篇:长生:皇帝祂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