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678章

作者:东鸭西楼

  秦王府的车马备好,等朱樉上车之后,一路朝着皇宫的方向去。

  宵禁已经开始,宫门也早就关闭。

  朱樉好奇地看着夜幕下的应天府,心生感慨。

  张异才是父皇最大的秘密,为了这个秘密,父皇才愿意为他开放许多他以前不可能知道的事情。

  比如,眼前这条能秘密入宫的渠道。

  不是因为张异,他根本无法知晓。

  朱樉顺着渠道入宫,直接去了御书房。

  在御书房中,皇帝和朱标在等着他。

第422章 放下心结,军校制度

  朱樉到的时候,朱元璋和朱标,正在一字一句研究张异说过的话。

  朱樉小心翼翼,行了个礼,没有人理他。

  他自顾找了个地方坐好,等皇帝和朱标发声,同时,他也有些忐忑。

  锦衣卫记录下的内容,是将张异和他的对话原原本本记录,他生怕张异的某些话语,会让他受到伤害。

  他还做好准备,如果张异真的惹了父皇,一定要求情。

  “这小子,在你面前还是悠着点了,要是当着朕的面,怕不是就当面骂了!”

  朱元璋一字一句终于读完了锦衣卫记录的话。

  他甚至能在脑海中,浮现出张异指点江山的画面。

  先不说张异的话有没有道理,老朱心里挺怀念跟他吹牛的日子。

  朱元璋眼中露出缅怀之色,这是朱樉很少看到的,父皇温柔的一面。

  “太子,你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朱元璋放下密奏,将目光落在朱标身上。

  朱标抽出神来,呵呵笑:

  “儿臣觉得张异说的有道理,尤其是关于科举的事情,张异确实指出了父皇的疏漏之处!

  父皇只看中了那些人表面上的能力,却没有看到举荐的人材和科举人才的区别,和他们背后的资源!

  父皇当初改革科举,本意上就是为了摆脱某些人的影响,可如果父皇真的停了科举,那恰恰回到起点!

  张家弟弟有句话说得听挺好,这些人能力行不行先放在一边,重要的是,他们是天子门生……”

  天子门生!

  上次徐达说过一次,如今通过朱标的话语,朱元璋再次咀嚼这四个字。

  科举诞生的意义,不就是朝廷绕过门阀取士,让天下读书人,有个上升的渠道。

  这门阀虽然已经没落,但某些势力,依然存在。

  如果以推举制,举贤能。

  这“贤”谁来定?

  而且,这些贤能的人才,他们被推举上来,最应该感谢效忠的人,是谁?

  朱元璋想到这个问题,后背发凉。

  他最在意的东西就是控制相权,可举荐制度,在张异眼中,其实就是一直在加强相权。

  “朕疏忽了,这小子骂得好!”

  朱元璋已经当了六年的皇帝,也不是洪武初年那个迷茫的朱重八。

  但不管是谁,都不免受到自己的出身和三观的影响,

  人不自知,而朱元璋这种刚愎的人,身边也很难出现魏征那样的大臣。

  老朱读过张异的话,意识到自己又被自己内心的某些东西的遮蔽了双目,这件事权衡利弊下来。

  确实做得不对。

  见他主动认错,朱樉心头震惊。

  和朱标不同,朱标日夜和皇帝在一起,朱樉只有偶尔的时间,才能见到父皇。

  老朱在他心目中,是个不会错,也很少认错的人。

  但皇帝很丝滑地,接受了自己的错误。

  “难怪李世民说,以人为鉴!

  只可惜,朕身边缺少这种人呀!”

  朱标莞尔一笑,他知道关于科举的事,朱元璋听进去了。

  洪武六年的这场科举,就算效果不如朱元璋预期,但也不会如原来计划中,直接给停了科举。

  “张家弟弟不就是父皇的镜子?”

  朱标打趣了一句:

  “儿臣其实也挺想念他的,如果有机会,还是可以去见一见!”

  “先完成那件事再说!”

  朱元璋摆摆手,想起道观中的观音奴。

  这应天府的老鼠太多,起码得杀他的七七八八,再想着出宫的事情不迟。

  他将目光转到朱樉身上:

  “老二,你做得非常好!”

  朱元璋对朱樉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朱樉心情激动,一副与荣有焉的模样。

  他渴望认同,朱元璋似乎也找到了与他相处的方法。

  “张异那小子找你提要求?”

  朱樉知道锦衣卫早就将事情记下了,也不用他复述,只是无声点头。

  “他想盖房子就自己盖去,朕不管他!

  至于给那丫头配一个丫鬟?

  朕没那个闲工夫……”

  老朱明白张异那点小心思,让皇帝配个丫鬟,由丫鬟去监视观音奴,也算是自证清白。

  可是老朱本意就是钓鱼,不可能会做这种事。

  让那些人猜,他们才会急,才会露出马脚。

  关于观音奴身上的谋划,朱樉并不知道。

  朱标提醒朱元璋:

  “父皇,既然你都告诉二弟张异的存在,何妨告诉他您的谋划……”

  朱樉一脸懵逼,皇帝在张异身上还有什么谋划?

  朱标见朱元璋不言,知道皇帝已经同意,他将关于观音奴的计划,说出来。

  朱樉此时才明白,原来父皇在张异身上,另有布局。

  他有些复杂地看着朱元璋,朱元璋对王保保的态度,简直就是180°转弯。

  “儿臣明白了!”

  “另外一件事……”

  解决完张异的诉求,老朱自然而然地,进入另外一个话题。

  “关于勋贵的事!”

  朱元璋敲着桌子,让两个儿子给点意见那。

  朱樉一脸懵逼,他虽然不笨吗,但确实没有太多的处理政务的经验。

  朱标沉吟了一会,说:

  “张家弟弟指出关于此事的弊端,不在此时,而是后世!”

  老朱点头,张异那一句真正的危险在和平之时,才是这个论点的核心。

  提拔勋贵集团,本质上就是文武制衡。

  以史为鉴,朱元璋读宋史,就能看出一个国家武功不行的惨状,也见识到士大夫彻底控制朝堂之后,对国家的危害。

  那句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正是出自此朝。

  朱元璋不认那个道理,对宋朝的统治方式,他也不认同。

  他认为,想要制衡文官集团,武勋的地位必须得到保障。

  而兵权,又不能从君王那里交给武将,那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武将的地位,勋贵集团由此诞生。

  在老朱心中,他对勋贵是有期待的。

  张异说的问题,却也是大问题。

  “老二,张异有没有说,如何解决?”

  朱樉被老朱问的哑口无言。

  “你去想办法,给他套出话来……”

  朱元璋挥手,让朱樉离开。

  朱樉连忙站起来,有些失魂落魄。

  他走出御书房的时候,朱标和朱元璋还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朱樉怅然若失,这是他第一次被朱元璋接纳,开始接触这个帝国核心内容的讨论。

  可是和大哥比起来,自己似乎差了太多太多。

上一篇:长生:皇帝祂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