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第232章

作者:东鸭西楼

  朱元璋缓缓点头,说:

  “这件事确实可以考虑,如果朕利益百姓,朕会推行,老爷子,衍圣公,你们先站一边!

  你这份简体字的字帖,朕会让人抄录一份,传给百官查阅!”

  孔希学和孔克坚知道,他们该做的也做了,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

  老朱将话题,重新引回前方的战报:

  “诸位,我们胜利了!”

  皇帝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登时将奉天殿的气氛火热起来。

  不少人以手擦泪,也有人仿佛吁了一口气。

  更多的人,脸色涨得通红。

  不管是什么表情,他们脸上都挂着喜悦之情。

  大都的陷落,是大明开启新篇章的开始。

  从此之后,没有人会再说,大明只是一个昙花一现的伪朝。

  他们可以挺直腰板大声宣布,改朝换代了!

  “但,这远不是咱们的结束,而是开始!

  以后,这天下,就拜托诸位和朕一起努力了!”

  一向注重君臣之别的老朱,难得说出此番话,

  包括李善长这个老狐狸在内,所有人的血仿佛燃烧起来。

  “我等,定不负陛下所托!”

  所有人都跪倒在朱元璋面前。

第186章 有子沐英,你是朕的徐福

  不管众人心思如何,大家都是冲着建立新王朝的目标努力的。

  如今大都攻破,众人才真正体会到成功和封侯拜相的希望。

  皇帝说了一番勉励的话,才决定将这件事公告天下。

  群臣在热血沸腾中退朝,各自回到工作岗位。

  中书上左相李善长,悠然走在回去的路上,他隐约见到,前方衍圣公和刘基并行,聊得很欢快。

  “这孔克坚窝囊了一辈子,今日竟然能做出如此有魄力的决定……也算难得!

  对了,胡惟庸,你看推行简体字这事是否靠谱?”

  他身后跟着一个官员,呵呵一笑:

  “大人,行不行,要看从哪个角度去说,如果说是从我儒家学生的角度来看,这算是一件利益千秋的好事!

  孔老夫子说得没错,教化确实有成本,推行简体字,就是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本身!

  然,如果站在咱们这些人的角度……

  人多了,人心也就涣散了!”

  李善长回头,深深看了胡惟庸一眼:

  “难怪陛下前阵子跟我提起你,你确实是个聪明人,这一点老夫我都没想到!

  人多不好带,也是个现实问题,只是在孔家裹挟大义名分的情况下,这点理由拿不出台面!”

  胡惟庸回:

  “确实如此,所以我也不敢逆着大势,去当面反对衍圣公的决议,不过事后我倒是会在奏疏中提示陛下,让他自己抉择!”

  “不错!”

  李善长点头,道:

  “看来你这个太常寺卿是当不久了……”

  “李相,这话从何说起?”

  “除了汪广洋,最多明年,中书省有你胡惟庸一个位置!本来你不应该这么早,呵呵……从某种角度来说,你要谢谢那位闭门思过的右相大人……”

  李善长给胡惟庸一个小小的提示,对方眼中闪过一丝喜意。

  进入中书省,等于进入大明的权力中枢,比起他这个太常寺卿自然是更进一步。

  胡惟庸赶紧鞠躬:

  “那属下就谢过李相提携之恩……”

  “好说!”

  见胡惟庸表示忠心,李善长心情愉悦。

  二人正走着,又见一人迎面而来,进宫面圣。

  “原来是文英呀!”

  来人正是朱元璋的义子朱文英,他二十多岁的年纪,相貌堂堂,只是一身风尘,似乎回京不久就匆忙进宫。

  见到李善长,朱文英躬身行礼:

  “拜见李伯伯,见过胡大人!”

  李善长眉开眼笑,身为淮西派的领袖,朱元璋这个义子与他也算是同道中人:

  “你这小子有日子没见了,有空去我那里聚聚,怎么,今日你父皇找你有事?”

  朱文英回答:

  “正是父皇召唤,文英才放下手中事务,赶紧回来!

  李伯伯,这叙旧之事可否等下次再说,文英不敢让陛下久候!”

  “行,你去吧!”

  李善长颔首,朱文英告辞离去。

  御书房,

  朱元璋正在批阅奏疏,太监报朱文英求见!

  老朱抬起头,让人将朱文英召进来。

  “文英拜见陛下!”

  “你跟朕客气什么?”

  老朱口中虽然说着客气,眼中却是对朱文英的欣赏。

  在他那些义子之中,朱文英和其他人不同。

  这孩子一向知进退,情商比起其他人可是高了不少。

  老朱随口问:

  “你今日可好?”

  “承蒙父皇厚爱,儿臣一切安好!”

  朱文英说到此处,便恭敬垂立,分寸拿捏极其到位。

  老朱叹了一口气,

  他收下的义子有二十多个,除了李文忠这种本身就是他亲侄儿之外,其他多数是孤儿。

  老朱将他们养大,他们给老朱卖命!

  不过人的感情亲疏有别,其他人倒是没有朱文英这么亲近,

  只是当了皇帝,这亲情不免有些淡漠了。

  “你最近表现得不错,朕很欣慰!”

  朱元璋站起来,拍了拍朱文英的肩膀,朱文英顿时诚惶诚恐。

  他们这些义子,名为义子,但朱文英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他们就是皇帝的家臣。

  在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还好,如今他成为皇帝,关于父子君臣之间的关系更加不好拿捏,所以他变得更加小心。

  而这份小心,虽然不免失落,但也是朱元璋所乐见的。

  他要朱文英去办的事,事关大明未来百年的国运,没有一个绝对信任,又有能力的人绝对不行的。

  这件事最好是年轻人去,只有年轻人才有更大的几率扛得住路上的风风雨雨。

  不过,这件事如何开头,老朱还在犹豫:

  “听说你前阵子又当了爹?”

  朱文英闻言,喜笑颜开,道:

  “是的,皇上,臣前阵子次子刚刚诞下,没想到陛下还知道这件事……”

  “你们是朕从小养大的,朕自然记得,前阵子皇后才提起,你回头带他入宫,跟皇后亲近亲近,对了……

  文英,你可还记得你生父生母的事?”

  朱文英没想到皇帝会问起这个,赶紧回答:

  “皇上,臣已经不记得了!”

  “也是,朕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你已经流落街头,那个世道,成人活着尚不容易,更何况你一个孩子!

  朕还记得,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朕就想起朕的同年,当年我父母去世之时,朕也当过一阵子乞丐!

  只是你比朕命苦,朕父母双亡的时候,已经十五六岁,至少还记得事!”

  沐英闻言,赶紧说:

  “其实臣认为臣比陛下幸运,因为陛下这一路走来,全都靠自己!

  臣沐皇恩,能遇见陛下,皇后娘娘这等天人,不嫌臣卑鄙,却收臣为义子!

  虽然臣无父母,但陛下和皇后就是臣的父母……”

上一篇:长生:皇帝祂疯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