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铁衣曲 第249章

作者:克里斯韦伯

  “事已至此,再说这些也没用了!”诸葛文道:“其实这件事情若是真的办成了,反倒是一桩好事,不管怎么说小郎君也是明公的亲弟弟,内举不避亲嘛!”

  “那你的意思是……”蔡丁山问道。

  “就依照范长安说的办,反正就算捅出天大的篓子,也有明公顶着,剑南道还能有谁大过他不成?”

倭国,难波津。

  远处,微弱的光线穿透海洋的雾气,在地平线附近闪耀。

  “是星星?”曹文宗问道。

  “不,是难波津的灯光!”倭国向导笑道。

  船长正大声发号施令,水手们沿三根高高的桅杆爬上爬下,忙着摆弄索具和厚重的绯色船帆。底下,桨手们坐在两长列桨位边奋力划水。甲板吱吱嘎嘎地倾向一侧,三桅大帆船“琉球号”转为右舵,准备驶入海湾。

  难波津的灯光,曹文宗站在船舷,右手扶着舷墙,努力回忆自己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景象,光秃秃的防波堤、杂乱无章的房屋、栈桥,还有成排的倭人小船,剩下的他已经有些记不清了,惟有刀剑、烈火和血迹,一次又一次的战斗,最后便是王文佐拔刀杀死白马,握着琦玉皇女的手,捧着初生的婴儿,与数千倭国武士立下盟誓。自己明明不过离开数年功夫,怎么好像过了一个世纪?

  “一身征袍半生尘,回首已是百年身!”曹文宗叹道。

  甲板上的喧闹声将曹文宗拉回现实,他回过头,是载运的新兵们爬上甲板,对着远处的海面指指点点。虽然他们当中绝大部分都是京口、扬州人,但横渡东海的波涛还是把他们折磨的很惨,听说这趟旅途终于要到头了,这些小伙子们也纷纷爬上甲板,四处张望。

  “不是说要到了吗?怎么还是海呀!”一个士兵失望的喊道。

  “对呀,不会是骗我们吧?”旁边人接口道。

  “确实是快要到了!”倭人老兵耐心的解释道:“你们看海水的颜色,已经不是原先的蓝黑色,而是浅绿色了,这说明已经靠近陆地了,还有,你们看那边!”他伸出右手,指向东北方向:“看清了吗?那个两个亮点!”

  “亮点?那不是星星吗?”

  “不,那不是星星,是两只眼睛,佛陀正在看着我们!”

  难波津的大佛,只要是来过倭国的海客们都会提起这个,一路上这些新兵们的耳朵都听得长茧了,他有山那么高,距离难波津还有百里便能看到他,每当有风浪迷雾,他的眼睛就会放出光芒,让周围的船只看到,不会迷失方向。

  “佛陀?像山一样高?”

  “你不会是撒谎骗我们吧?在大唐都没有这么大的佛陀,你们倭国怎么会有?”

  新兵们怀疑的看着解释的倭人老兵,作为当时的大唐人,他们有一种非常简单的观念:大唐有的你们未必有,大唐没有的你们肯定没有。

  “你们不信就算了!”倭人老兵笑了起来:“反正天亮之后你们就能亲眼看到了,这佛像便是依照太政大臣殿下之命修建,一来是为了纪念殿下击败逆贼中大兄皇子,平定天下;二来是为了纪念殿下的亡妻琦玉皇女!乃是举世无双之物!你们这次来可是开眼界了!”

  众人将信将疑的看着那倭人,倭人也不在意,笑道:“难波津的四天王寺有两件举世无双的宝物,一件便是如山一般的阿弥陀佛像;还有便是佛陀金身舍利,有了这两件宝物镇守,吾国世世代代都会太太平平,如龟鹤一般吉祥万年!”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两点亮光变得愈发明亮,之间的距离也增大了。现在所有人都能看出这不是星星了。曹文宗也好奇的向亮光处望去,他也曾经听说过下令修建佛像的事情,但在他和王文佐离开倭国时,那还只是一张蓝图,并未曾亲眼目睹。

  “看啦,快看呀!”倭人向导大声喊道:“就在那边,看到了吗?”

  迷雾在面前退散,船首分割了参差不齐的灰色幕帘。琉球号劈开灰绿色水面,风帆犹如翻腾的绯色翅膀。曹文宗听见头顶海鸟的尖叫。向导手指之处,一排岩石山脊从海面骤然升起,陡峭的坡道上覆盖着松柏,在山脊朝海那面,阿弥陀佛端坐在此,眼中闪光,神情和蔼,面带笑容。

  甲板上一片倒吸气声,新兵们甚至忘记了发出惊呼,这座巨大的佛像完全是从山体中开凿出来,整个身体都由顽石构成,眼睛是两个山洞,火光在里面山洞,一手拇指指着肚脐眼,一手拇指指天,身下的莲花宝座尚未完全完工,可以看到脚手架的痕迹。看着这尊巨物,完全无法想象这是人力所能建成的!

  “怎么样?”倭人老兵得意洋洋的对鸦雀无声的新兵们说道,这些平日里总是自命不凡的小家伙们此时的表现极大地满足了他的虚荣心:“所有人都认为太政大臣殿下乃是神佛庇佑爱护之人,否则绝不可能建成这等巨像。吾国各地之百姓,有不如意之人,无不前来参拜,进献香火,乞求神佛庇佑。其实不仅仅是我国,便是新罗、百济、高句丽、以及极远之人也有带着礼物前来参拜的!用不了多久,四天王寺就会成为海东,不,天下第一大寺院!”

  “天下第一大寺院,这倭儿还真会吹牛皮!”

  “洛阳,长安大寺院多的是,岂会不如这四天王寺的!”

  “不过是一尊佛像罢了,被他们吹到天上去了!”

  “就是,说到底也不过是大唐的一个藩属,有一尊佛像便这幅样子,浅薄,浅薄!”

  甲板上的唐人士兵们愤愤不平的反驳起来,当时依山修建石窟佛像并不稀奇,洛阳的龙门山和云州(大同)附近的云冈山都有大量的石窟佛像,其中雕刻艺术水平可以说吊打王文佐下令修建的这座阿弥陀佛像,其实就算修建这座佛像的工匠艺人也基本是从大唐和百济请来的。

  四天王寺这座佛像唯一的长处就是足够大——其从莲花宝座到头顶有近五十米高。而建造耗费的人力自然更多,而王文佐根本不缺人力——他一不用修长城,二不用给自己媳妇修大陵墓,三不用建造都城,四不用维持大批常备军打内战,农业又是个季节性很强的生产活动,只要是农闲季节奈良盆地,近畿地区就有大把没事干的劳动力,考虑到当时倭国民众虔诚的佛教信仰,甚至都用不着多少强迫手段就能征发到足够的劳动力来修佛像。

  而请工匠的花费都是可以赚回来的——即使不考虑佛像给政权加威望的效用,光是每年从四面八方前来朝拜的大量香客,就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人流就是物流,物流就是资金流,比起农业税来,商业税,借贷金融虽然体量小多了,但征收成本也小多了,到手的也不是笨重、运输成本极高的粮食和布匹,而是金银铜货币,那可就实惠多了。

  钟声打断了甲板上的争吵,上千只海鸟同时蹿入空中,甲板上的人们瞪大了眼睛,他们看见倭人在笑。“他把我们到来的消息通知引航船,”他大声喊道道,“你们不必害怕!”

  风浪全力驱动着琉球号的绯红船帆,将她快速推向伸出的地胛。双层长桨有节奏的平稳划动,海水被搅拌成白色泡沫,而佛像的影子遮天蔽日。有那么一瞬间,船似乎就要在他脚下的岩石上撞得粉身碎骨。曹文宗站在船头,海水飞溅脸庞,味道咸涩。他必须高高昂头,方能看见佛像的脑袋:“这么短的时间,难波津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难道真的佛陀降临此地了吗?”

  船绕过陆岬,甲板上的人们立刻感觉到海浪变小了许多,风势减弱,琉球号驶入一个巨大的礁湖之中,海面上有许多倭人的小船,在捕捞鱼和贝类,岸上有许多建筑物,其中最显眼的是造船船坞,其中最多的是那种狭长的帆桨船,绘漆的龙首船艏从岸边的工棚冒出来,就好像被关在船舍里的猎狗,精悍凶猛,随时等待着主人的号令。曹文宗试图计算有多少,但实在太多了,随着海岸线向内陆蜿蜒伸展,还有更多码头、工棚与船坞。

  两艘划桨船迎上前来,仿佛水面滑翔的蜻蜒,白色船桨上下翻飞。曹文宗听见船伤人朝他们喊叫,然后琉球号的船长大声应答,由于海风的缘故,他听不清楚在说些什么。随着一声嘹亮号角,两艘划桨船分向两侧,距离如此接近,他甚至能听到橡木船壳内的鼓点,砰、砰、砰、砰、砰、砰、砰、砰,就像这两条划桨船是活物,活生生的心脏在跳动。

  随着琉球号继续向前,佛像已经被抛在身后,前方是一大片广阔的青绿色水域,仿佛带波浪的琉璃。甲板上的人们可以看到陆岬内侧的一排排房屋,镶嵌金箔的佛塔顶部在阳光下闪烁着夺目的光,甲板上的人们发出一片惊叹声。这是一个新兵突然大声问道:“奇怪了,这里怎么没有城墙?”

  “哈哈哈哈!”倭人向导大笑起来:“你忘了吗?这是一个大岛,海洋就是最好的城墙!”

  “吹号角!”曹文宗对船长道:“让所有的船降帆,整队,还有士兵们装束停当,是准备上岸的时候了!”

  号角声从琉球号的船尾甲板响起,几乎是同时,所有的船帆都降了下来,船速也随之陡然下降。后面尾随的六条船只也随之放缓速度。新兵们在军官和老兵们的呵斥下,开始穿戴盔甲,在当一切都装束停当,开始发放罩袍——清一色用绯色蜀锦制成,阳光的照耀下,华丽的蜀锦、打磨光滑的甲叶和金属头盔熠熠生辉,仿佛绯红色的海洋。

  “很好!”曹文宗咽了口唾沫,虽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亲眼目睹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不知道内情,恐怕自己也会被这幅空架子吓一跳,他深吸了口气,用最大的嗓门喊道:“列队,准备上岸!”

  随着缆绳的绷紧,琉球号在划艇的牵引下,向岸边的栈桥靠去。站在船首楼,曹文宗可以清晰的看到岸边站满了围观的倭人,他们好奇的交头接耳,指指点点。很好,非常好,曹文宗心中暗想,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会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二十个人,很快大唐援兵抵达的消息就会传遍整个倭国,这正是我所希望的。想到这里,他下意识的收紧肚子,挺直腰杆,让脸上露出傲慢的表情。

  船终于靠上了栈桥,水手们放下跳板,曹文宗从人群中看到了贺拔雍那张熟悉的脸,不由得暗自松了口气。

  “你带了多少人来!”跳板刚放稳,贺拔雍就冲了上来,他抓住曹文宗的胳膊:“三郎呢?他没有来吗?”

  “朝廷已经让明公做了剑南支度营田处置兵马经略使,西南安危系于一身,他怎么可能来!”曹文宗答道。

  “剑南支度营田处置兵马经略使?好吧!”贺拔雍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之色:“那的确是没法子了,可倭国怎么办?他的田庄矿山糖庄可都在这里,若是这里不成了,熊津都督府那边也守不住!”

  “熊津那边也守不住?怎么会这样?”

  “高侃都把安东都护府的治所迁走了,平壤只有千余人驻守,城外到处都是叛军出没,新罗人的山城都修到大同江边上了,根本顾不了熊津都督府这边了。我这边每个月要送给周留城两千贯的钱粮,不然沈法僧根本就撑不下去!”

  “怎么会到这一步?”曹文宗一听急了:“那倭国这边呢?我看难波津这里还很不错嘛!”

  “这里自然还好!”贺拔雍笑了起来:“说来这都要感谢藤原不比,多亏他把四天王寺修起来了,往来的香客商旅络绎不绝,僧人也都站在我们这边,奈良、近江、美浓、尾张这些领国也都稳住了,加上西北那几个信仰大国主神的领国,根脚算是站稳了!”

第581章 悖逆

  “那你在信里又说什么乱事四起,形势危急,是什么意思?”

  “哎,老曹呀,你还是不明白呀!”贺拔雍将曹文宗拉到一旁,低声道:“倭国和百济可不一样,百济东西南北长不过三四百里,短不过一百多里,算起来也就是个大点的州郡。而倭国东西有四五千里,南北也有四五百里,在我大唐少说也是一道之地了,可我手头上真正可用的兵才多少?一千百济兵、五百长安兵,加起来也就一千五百人,也就一个折冲府?你教我怎么守?说到底,咱们的食邑也大半在这里,你老曹也有一份,我贺拔可不是为自己守倭国,为的是大伙呀!”

  曹文宗吃了一惊:“贺拔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这倭国情况并不危急,是你谎报军情?”

  “老曹你这说的什么话?”贺拔雍怒道:“啥叫不危急?难道贼人打到难波津来了才叫危急?当初我在百济爬冰卧雪,冒着箭矢飞石和打了三年仗,一身的伤疤,最后得了什么?一个五品的勋官,老家有半顷勋田,这还是托了三郎的面子,不然只是个空头。你也知道这年头勋官就是个屁,长安城里丢块石头下去都能砸到两个上柱国,骑都尉都得给人赶驴车。这倭国的大王可是三郎的亲儿子,平日里去宫里见了,两位公主抱在怀里,叫我一声贺拔叔,已经许了我三代任三河国国司,田庄食邑要跑马圈。咱们脖子里有血不在这里流,为李家天子在哪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流,这不是傻吗?”

  “好,好!”曹文宗说不过贺拔雍,只得苦笑道:“我说不过你,有本事你和明公说去,反正我这次来了就一千人,还都是新兵,不过甲仗明亮,外裹锦袍,打算让倭人见识见识上国天兵的威严!”

  “一千人?还是新兵?”贺拔雍吃了一惊,他回头看了看甲板上那些正在整理罩袍的新兵,脸顿时垮下来了:“这不是开玩笑吗?衣服好看有屁用,这可是上阵打仗呀!又不是宫里当仪仗!”

  “这都是明公的安排!”曹文宗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了过去:“这是明公让我带给你和藤原不比的,你先看看吧!”

  贺拔雍接过书信,看了之后脸色好了点:“好吧,也只能这样了,不过三郎还是不明白,自家门前的麦地都还没收完,就跑去帮主人家收麦,天下岂有这等道理?罢了,反正大王是他的种,他当爹的都不在意,我这个当叔的还能说啥?”

  “明公思虑深远,非你我所能及,我等照信上说的做,其中的道理自然将来就明白了!”曹文宗劝道。

  “也只能这样了!”贺拔雍叹了口气:“对了,你这次来倭国要住一段时间吧?正好去看看你留在这里的那个娃,是个小子,已经会走路了!”

  曹文宗听了心中一热,他跟随王文佐在倭国时也曾经纳过一个倭人女子,那女子离开倭国时已经怀有身孕,只是不知是男是女:“好,先忙完了这边的事情再说!”

  “老曹你还是这般勤谨小心,难怪三郎这次派你来!”贺拔雍亲热的拍了拍曹文宗的肩膀,压低声音道:“我还是那句话,给朝廷卖命没意思,有力气还是早点把新罗、靺鞨、还有高句丽故地都清理干净,那才是咱们子孙将来养马种麦的地方呢!在朝廷眼里,咱们这条命也就值一石谷子五尺绢,多给半升都是亏了!真的犯不着!”

  曹文宗干笑了两声,此时四条大船的跳板都已经放好了,他向船首的军官挥了挥手,做了个下船的手势。会意的军官用力吹了一声铜哨,然后高声道:“列队,各队依次下船!”

  随着担任队头的老兵的呵斥声,身着铁甲,外罩锦袍的新兵们沿着跳板走到栈桥,每一队集合完毕后,便在岸边的空地排成行列。四周的围观者好奇的看着这些外来者,为其高大的身材、华丽的穿着发出真正惊叹声。

  “这些唐国兵士个子真高呀!怕不都有七尺高吧?”一个倭人小吏感叹道。(倭国当时常用的尺还是三国时尺长度,一尺大概24.2cm)

  “是呀,比我们都快高出一头了!难道所有唐人都这么高吗?”

  “不可能!”一个商贾很肯定的摇了摇头:“你们也是见过太政大臣殿下的随行兵士的,里面有高也有矮的,虽说比我们个子也高,但也不至于个个都有七尺的!”

  “这倒是!四天王寺里面的唐人工匠大家也都见过吧!高过七尺的也有,但不多,哪有个个都这么高的!”

  “难道这是侍卫唐人天子的羽林军?”有人咋舌道:“千挑万选的精锐,才这般高大?”

  “有可能,你们看清他们身上的罩袍吗?”先前那个倭人商贾得意扬扬的问道:“若是我没有看错的话,他们身上的罩袍都是用蜀锦做的,那玩意一匹最少也可以换一百石大米,或者二十枚银币!”

  “什么?你是说他们把一百石大米穿在身上?”四周顿时一片咋舌声:“这不太可能吧?”

  “什么不可能的!”那商贾冷笑一声,满脸都是鄙夷之色:“我就是做绸缎生意的,蜀锦就是这个价,大唐天子和六品以上的殿上人身上的衣着就是用蜀锦所做,但这蜀锦便是唐国的蜀地所制的,花色图案甚多,是锦缎中的最上品,你们近些看就能看出来了!”

  这时随着号角声响起,上岸的唐军行列开始移动,围观的倭人们赶快让开道路,站在道旁。唐军的行列如同一条由钢铁、青铜和锦缎交融而成的璀璨河流,浩浩荡荡经过难波津的海边道路,向四天王寺行去。海风吹拂着他们头顶上的各色旗帜和身上的宽大罩袍,包裹在铁甲和锦缎里的魁梧身体仿佛倭人远古神话中那些半人半神的英雄,让围观的人们发出真正艳羡的感慨声,直到数十年后,依旧有当时的目击者得意洋洋的在旁人吹嘘自己当时的见闻。

  “传说上古时,天孙降临于筑紫日向之地,有天儿屋命、布刀玉命、天钿女命、伊斯许理度卖命、玉祖命之五伴绪等神灵随从,携带三神器(八尺琼勾玉、八咫镜、天丛云剑),想必也和当日的情形一般吧!”

  当然,在藤原不比、贺拔雍眼里,这些衣着华丽,身材高大的新兵不过是些绣花枕头,当仪仗在街上吓唬人还行,拉出去上阵立刻就原形毕露了。当然,眼下倒也用不上他们上阵厮杀,这种事情有的是倭人武士抢着干。王文佐所建立的体系的模板便是数百年后的镰仓幕府,给予官职、土地的标准不再是血缘的高贵与否,而是功勋——武士们为太政大臣和大王效力,然后根据他们立下的功勋得到领地和官职的恩赏。掌握了大义名分的他们,已经只需要挥着“恩赏”的指挥棒,就会有成群结队的武士们为之奔走跳跃了。

  “曹郎君来的正是时候!”藤原不比身着圆领长袍,头戴乌帽子,已经完全是一副贵族官员模样:“四国的鬼影童子,安芸备国的大和长安都起兵了,还有北方的虾夷也不安稳,元骜烈在那边下野督领当地武士与虾夷人激战。近畿也有不稳的迹象,您这一来,人心就安定下来了,人心自然稳定了!”

  “鬼神童子?”曹文宗闻言一愣:“这是什么?”

  “装神弄鬼之辈,迷惑愚民愚妇女罢了!”贺拔雍冷笑了一声:“大军一到,自然土崩瓦解,不用担心!”

  “藤原兄有什么谋划?”曹文宗问道。

  “我打算令物部连熊为征讨使!”藤原不比道:“从奈良出发,水陆并进,从奈良出发,经过河内、摄津,播磨,募集当地的武士,先平定大和长安,然后再渡海进攻四国!”

  曹文宗点了点头,他倒也知道倭国现在的政治体制下,朝廷的常备军很有限,主要的军事力量要依靠效忠于王文佐与琦玉皇女之子的武士们,而这些武士平时都在各自的领地生活,只有在上番时期才会在京都。所以军队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将领的号召力,物部连熊所属的物部氏本就是倭国著名的大族,他本人又是最早几个投靠王文佐的倭人,在击败中大兄皇子、大海人皇子的“三皇之战”中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勋,自然在倭人武士中拥有很大的号召力。让其从效忠朝廷武士分布最为密集的近畿地区一路向西,募集军队,然后再征讨大和长安,最后渡海平定四国,先易后难,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方略。

  “其实这些叛贼倒也没什么!哪年都有!”贺拔雍从桌子上的果盘拿起一块柿饼,塞进口中边咀嚼便说道:“最大的问题是三郎不在,主人不在家,四周的贼人自然惦记着,家中的奴仆也不安心!老曹,你是三郎身边的人,他到底打的什么心思?带着我们拼死拼活打下百济、倭国、高句丽,这么大一片地盘,自家却跑到剑南道去打吐蕃人,这隔着上万里到底怎么说?他还要不要这些了?不光是我们,两位公主娘娘也都早晚盼着他早点回来呢!”

  曹文宗被贺拔雍问住了,他下意识的将目光转向藤原不比,对方点了点头:“贺拔将军说的正是我想说的,大王还是个孩子,权柄不可无人。明公固然天纵神武,但于万里之外遥控也不是长久之计。眼下朝廷在大非川败于吐蕃人,海东震动,大乱之势已成,命世之人,非明公莫属!”

  “倭国不是有二位吗?”曹文宗苦笑道。

  “我们俩?”贺拔雍笑了起来:“老曹你又在说笑话了,我问你,要是三郎突然出事没了,你愿意为我卖命吗?”

  曹文宗愣住了,旋即他缓慢的摇了摇头。

  “这不就得了!”贺拔雍笑道:“莫说你,就算我自己都不愿意为我自己卖命。要是三郎不在了,我和沈法僧、元骜烈、崔弘度几个先得斗个你死我活,黑齿常之、沙吒相如还有藤原老兄估计就各自有各自的打算了,说白了,咱们这伙人都是对三郎服气才聚在一块的,三郎如果真的出了事,咱们这伙人非散摊子不可!”

  “不错!”藤原不比点了点头:“我和贺拔将军都不过是替主人暂守家业的守户犬罢了,一时间还可以,但要奋武扬威,荡平海东,非主上不可!”

  “哎,你们和我说这些也没用!”曹文宗苦笑了一声:“我又不是能做主的人,再说了,这都是朝廷的旨意,明公难道还能不听朝廷的?”

  “朝廷的旨意?”贺拔雍露出了鄙夷不屑的笑容来:“老曹呀,你忘了当初在倭国的事情了,三郎违背朝廷旨意的事情还做的少了?朝廷哪份旨意让他把倭国翻个底朝天,连倭国女皇都睡了,还让自己的儿子当了大王?他要是事事都照着朝廷的旨意办,咱们能有今天?要说没把朝廷放在眼里,三郎可是第一个!”

  “那你要怎么办?让明公不当朝廷的官儿,直接跑倭国来?”曹文宗问道:“你这不是说笑话吗?”

  “他只要想,就总能想出办法来!”贺拔雍笑道:“当初比这更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不也都办成了?真的,他就不应该只想着当大唐的忠臣,也替他自己儿子,替咱们这伙老兄弟,还有两位公主多想想!二位殿下可一直都盼着他回来呢!”

  “曹郎君!”藤原不比笑道:“其实想要主上回来也不难,他就是朝廷在海东的底牌,只要海东的局面坏到无以复加,朝廷没有办法了,自然就会把他打出来了!”

  “藤原不比,你这是什么意思!”曹文宗打了个寒颤,他从藤原不比的话语里听出了一丝不祥的味道:“你到底想干什么?”

第582章 武士的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