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952章

作者:花非花月夜

  对李绩所言,李世民不可置否,又将目光望向其他人,“江夏王如何看?”

  李道宗向辽东城瞟了一眼,沉默了一瞬后抱拳,“陛下,没什么好说的,辽东城,城防坚固,平生难见,唯有强攻,至于英国公所说,还是要强攻之后,再做决定。”

  唯有强攻!

  这实际上是在场所有人共同的看法,在还没有进攻辽东国时,这就是共识。

  李世民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事实证明,并不总有那样的机会,他回想起了他当初围困洛阳的那一战,洛阳城从三万户,被围困到只剩下三千户,从隋朝东都,变成一片废墟,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那是他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场战争。

  现在又是一场攻城战,李世民有些头疼,他不喜欢打攻城战。

  这种类型的战争总是会让他觉得特别呆板,他喜欢骑在马上,在万军丛中,寻找一闪而过的战机,数十人冲阵而后赢得胜利,想着这些,他豁然站起,手中利剑出鞘,厉声肃然道:“诸将听令。”

  “在!”

  “诸军轮番进攻,昼夜不息,拿下辽东城,朕允诺,除女子和幼子外,三日不封刀!”

  打辽东城注定会是一场苦战,而且会是一场伤亡不小的苦战,所以奖赏一定要高,大唐的天子李世民,从来都体恤士卒疾苦,他绝不会让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将士吃亏。

  “得令!”

  李绩兴冲冲的第一个出阵,他并不直接让士卒冲锋去攀登城墙,在辽东城面前,那不过是送死罢了,他指挥投石车,“给我砸,将那些碉楼全部砸掉,弩床给本将军抬上来,裹上火油,等那些碉楼被砸掉之后,就给本将军射。”

  能投八百步远且势大力沉的投石机,以及能射六百步远的弩床,在这个时代就如同重炮一样,是攻城的无上利器。

  如今的李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吴下阿蒙,他在一次次战争中,极速的兑现自己的军事天赋,在投石机分散砸落之后,他很快就意识到,与其攻全面,不如攻一点,于是将投石机集中在一个点上,那些为了抵御投石机而建立的碉楼,完全没有修补的时间,就已经被不断落下的巨石损毁。

  怎么才能顺利攻下一座城池?

  实际上很简单,只要城墙上没有敌人防御,那这座城池就会被轻而易举的攻下,但怎么才能够让城墙上没有敌人呢?

  自然不是杀光,如果真的能够杀光的话,那就不需要攻城了。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暂时驱逐他们。

  投石机就是在驱逐城墙上能够防御的屋舍,让敌人赤裸的暴露在唐军面前,而火油箭则是驱逐那些站在城墙上的辽东士卒。

  如果这个时候能够再有一阵风,那就更好了,会有风来吗?

  会有。

  如果没有,那就等待,在辽东这块土地上,风总是不缺的,李世民在等待,李绩也在等待。

  经过连续十多天的进攻,唐军的伤亡并不算大,因为并没有真正不计伤亡的冲锋,李世民不喜欢那种打法。

  这些时日唐军主要就是在动用投石机以及弩床,将辽东城的各种防御措施破坏一空。

  而唐军则除了先前的攻城工具之外,在这些时日中,又制作出了各种攻城工具,同时也在修建假山。

  经过数百年的战争,中原的攻城工具进化很快,只剩下飞行工具还没有制作出来了,在众多的攻城工具中,有一种类似于云梯车的工具,非常强力,士卒可以站在顶端,不需要攀登城墙,就能够和辽东城的士卒互相攻击,最重要的是,可以在顶端完成向辽东城中纵火的任务。

  在确定向城中纵火有效之后,唐军的进攻愈发激烈起来,但这种激烈更像是掩盖真正的战术意图。

  上天不会永远眷顾一方!

  当强烈的北风呼啸而至后,李世民知道自己一直都在等待的机会到来了,他果决的下令,“举火!全军进攻!”

  敢死队搭在高高的云梯上,向城中纵火,终日不曾歇息的投石机和弩床,再次响彻辽东城的上空,比往日猛烈数十倍的火焰横陈在辽东城之上。

  在辽东城中的军队看来,天上仿佛多出了无数颗太阳,这太阳没有带来丝毫温暖,而是带来毁灭,惊恐的暴鸣声在城中响彻。

  极致的混乱在城中出现,乘此良久,诸将皆身披甲胄,亲自冲阵,尤其是契苾何力,率领着数百敢死队,冲上了城头,白刃厮杀。

  辽东城能够抵挡唐军,所依靠的就是山城坚固,一旦被突破到这个地步,就绝不可能是唐军的对手。

  在如今这个天下中,唐军的单兵素质,绝对是最顶级的一批,只有少数几个帝国的职业禁卫能够比拟,但唐军的规模和纪律,让唐军的战斗力,绝对的首屈一指。

  辽东城守军被斩首过万。

  辽东城的陷落被整个辽东的打击是致命的,最重要的是,在这场战争中,唐军所展现出来的极高素质,让人恐惧。

  当初杨广就是在辽东城下,数次折戟沉沙,他选择绕过辽东城,结果却把数十万人送进了地狱。

  而现在,让杨广毁灭王朝的城池,就这样被李世民征服。

  当辽东城头插上大唐旗帜后,李世民的目光向南投去。

  大唐的铁骑在辽东纵横驰骋。

  白山黑水为之战栗。

  诸番部为之战栗,纷纷来到他的营前,奉上忠诚。

  辽东国中的亲唐派跪在他的面前,高呼天子不可战胜。

  整座辽东都在李世民的威严之下颤抖。

  李世民在大营中,笑着问出征的诸位将领,“朕十数年不曾经历战阵,今在辽东出鞘,此剑何如?”

  朕这么多年不打仗,现在亮剑一番,你们说朕怎么样啊?

  “陛下神威,自古帝王用兵,莫有及者。”

  “陛下天纵,不为帝,亦当为古之名将哉。”

  “陛下临御,辽东胆栗,鼠辈为之震慑,此天龙之威也。”

  诸将都毫不犹豫,发自内心的表达着自己的钦佩之情,大唐帝国永远最后的底牌,那就是帝国的统治者。

  李恪望着自己神威天纵的父皇,心中没有一丁点想要反抗的心思。

  他只想老老实实的待在漠北,当好自己的燕王。

  李世民听着这些赞美,尤其是魏征那个扫兴的家伙不在身边,简直太爽了,他此刻踌躇满志。

  “隋朝以百万大军尚且不能收回辽东,朕以十万人便可收回,这便是隋亡国,而大唐王天下的道理。”

  李世民毫不留情的贬低着隋朝,当君王到了他现在这份上,他已经可以用平等,乃至于俯视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上几乎所有君王,他可以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目光去看待所有君王,这是功绩带给他的底气。

  “辽东半岛上还有谁能够阻拦我大军?”

  李世民问着,而后将目光投向辽东半岛上最后一座军事重镇——安市城。

  他带着审视的目光望着这座城池,这不过又是一座辽东城罢了。

  大半个辽东国,已经沉沦在大唐的铁蹄之下。

  这场针对辽东国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大半。

  安市城,不过是负隅顽抗,不过是螳臂当车而已。

  这场战争将会在安市城覆灭的那一刻结束。

  “秋天时,大唐的儿郎就会回到家乡,享受胜利的喜悦,以及田中的丰收。”

  李世民这般说着,大军开拔!

第933章 魏王,你能治理这里吗?

  喧嚣的风吹过长白山的山麓,带来北境的寒意,漫山遍野的葳葳草木,在风中摇曳,发出呜咽的声音。

  唐军杀红了眼,浴血向前,安市城宛如沧海风暴中的一叶扁舟,摇摇欲坠,却终究安稳若素。

  李世民轻嗅着风中传来鲜血咸湿的味道,有些怀疑人生。

  唐军的武器有了极大提高,这是在中原试验过的,但安市城,是加强型山城的巅峰所在。

  大致如此——

  安市城不怕水攻、火攻、投石车,不怕唐军攀岩而上,最高山顶上可以将进攻军队的动向看的一清二楚,只有一道门,这一道门是一座瓮城,周围任何一个坡度都高于45度,大多数山坡的坡度都在60度以上,属于站立都站不稳的那种。

  城中五脏俱全,有独立的水源,简直是个独立王国,在粮草耗尽前,可以坚守不出,忘了说,这城里还能种一些地,辽东城已经很坚固,但比起安市城来,就差不少。

  最艰难的是,安市城主是个擅长守城的大将,安市百姓又因为辽东城之事,上下一心,就这种情况,再多神机妙算,战略战术,在乌龟壳面前,也无计可施,只能硬打。

  但硬啃,结果就是现在,唐军一路高歌猛进,攻破辽东等重镇,又围点打援以少胜多大败辽东军,李世民还很欣喜的发掘出薛仁贵这个年轻的猛将,攻克辽东的进度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九十八,只剩下安市和箕子这两座重镇,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却万万没想到,在安市城下,似乎有折戟沉沙的味道。

  李道宗等人提出了绕过安市,奔袭乌骨,直接袭取箕子城的计划,安市城中的军队不会超过三万,只有守御的能力,没有出击的能力,只有留下一支偏师,驻扎在安市城南,或者鸭绿江北,安市城只能看着唐军离开。

  李世民心中已经偏向于这个计划,此刻他无比庆幸,自己听从了洛苏训练水军,在路上粮道之外,再建立一条海上粮道的建议,否则现在就只能琢磨退军了。

  “陛下,雍国公来信!”

  营中众将都知道天子就是在等雍国公的信,了解箕子道大军情况,能不能负担大军粮草所需。

  “陛下万安。

  臣箕子道行军大总管雍国公玄凌敬上。

  如今箕子道有大船数百,小船千余,粮道已开,粮草已备,有粮草二十万石,可供大军使用,粮道可日转运粮草一万石,途径水路,损耗几乎可以忽略。

  臣已先攻城池,于箕子城,静候陛下天军。”

  水道运粮的可贵之处便在于此,陆路上的人吃马嚼,几乎是不存在的,而且船只运载的粮食,比马车多的多,即便到了现在社会,海运依旧是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

  存粮有二十万石,日运粮草一万。

  大船数百,小船上千。

  这几个数字,让营中几乎所有人的眼前都是一亮,随后目光熠熠的盯着李世民,心中都同时响彻着一个声音,陛下,这还犹豫什么,下令吧。

  这可不仅仅是大军不缺乏粮草。

  即便是要撤退,也能快速将军队从海上撤走,不需要再翻山越岭的从陆路返回。

  当然。

  如果可能的话,李世民他们肯定是不会走海路的,还是会从陆路返回。

  毕竟大海里面,站在船上,总是没有脚踏实地的站在陆地上,更加让人觉得踏实,安心。

  李世民收起信后,一扫略微带上的萧瑟之意,上天总是眷顾他,“燕王,安市城方圆三百里,已经无人烟,你率领漠北骑兵,向南往鸭绿江移动,而后将这三百里给朕盯紧,不能让安市城中任何一个人逃脱,待朕攻下箕子城后,再来料理安市城。”

  燕王李恪肃容受命。

  李世民又望向诸将,沉声道:“诸将率军,在安市城下列阵,即便是要走,也要让安市城主知道,我大唐并非战败,翌日必将归来。”

  众将受命。

  ……

  箕子城外,似乎永远都不曾停下的风,吹来山上的黄土,呼呼刮着,间杂着鲜血和刀枪凛冽的味道。

  “雍国公,为什么不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