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477章

作者:花非花月夜

  对抗士人和外戚,维护皇权的稳定,然后呢?

  维护皇权的稳定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皇帝能够通过皇权打击侵蚀国家根基之人。

  但现实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有一条真理,一个蠢货无法从智者手中夺走权力以及其他。

  皇帝在和士人的对抗中,为什么会渐渐落入下风,说难听些,就是皇帝蠢。

  于是皇帝选择了更蠢的宦官,然后通过至高无上的皇权,束缚住士人的手脚,再为宦官们加强,以此形成平衡。

  多么恐怖的事情!

  皇权是稳固了。

  天下呢?

  谁来治理?

  皇帝不管,反正天下这么大,就算是败坏也能败坏好多年。

  洛氏和皇帝之间有一个根本性的矛盾。

  那就是社稷和君王之间的取舍。

  有一句话可以比较形象的表明洛氏的态度,即天下重于社稷,重于宗庙,重于君王。

  即首先保证天下是属于诸夏的,再保证天下是祥和安定的,再保证天下是属于刘氏的,最后保证刘氏的某一个君王在位。

  而皇帝不这样想。

  大部分皇帝的第一目标是维持自己的统治。

  甚至很多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会不在乎祖宗基业,颇有一种,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感觉。

  在保证自己在位的情况下,皇帝才会去振作天下。

  洛氏一以贯之的做法,皇帝英明神武时,就帮助皇帝加强皇权,推行改革,缓解社会矛盾。

  皇帝开始玩弄权术,只想搞平衡维护自己的权位,放任亲信作乱时,就打击皇帝。

  一个王朝缺了谁都能转,但是缺了这么多人是真的转不动,偌大的朝廷之上,一个说反对意见的人都没有,一个清正之臣都没有。

  这样的王朝还能变好?

  难道皇帝是素王降世,天生圣人,生而知之吗?

第571章 天下楷模洛子川!

  洛川连续的横空出世,宛如一道刺破黑暗天幕的光。

  笼罩在整个汉帝国上空的雾霭沉沉,一切的怨愤悲壮。

  豪杰的鲜血,有志士人的呐喊,那种压抑的政治氛围,被洛川一剑斩开。

  洛川在英侯国中对自己的妻子说道:“皇帝陛下让我做执金吾压制士人,那不是我想要的。

  天下的士人想要我对抗皇帝,那也不是我想要的。

  我是大汉英侯,传承三百年的大贵族。

  先汉创业祖宗有功,后汉中兴祖宗依旧有功。

  三百年来,问心无愧。

  大汉不是皇帝一人的天下。

  这大汉的天下该怎么走,我是有资格去说的。

  皇帝坐在皇位上听,士人站在朝堂上听,宦官跪在角落里听。”

  洛倩从身后环住洛川,没有说话。

  英侯国和昭公国毕竟是有区别的,英侯国有自己的政治目标,那就是延续大汉的社稷。

  洛氏获取气运点,家族的权力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只要诸夏王朝还在统治中原,以昭公国的权力地位,就能源源不断的得到气运点,数量大致和洛阳这座姬昭所建造的圣城提供的差不多。

  但大汉真正获取气运点的大户是英侯国,毕竟汉帝国才是诸夏的主角,而且曾经的汉帝国繁盛至极。

  即便是现在,镇压列国也没有大问题。

  以英侯在汉帝国的地位,气运点的进项虽然远远不能和邦周洛国时期相比,但比起昭公国还是多的。

  如今天下如何?

  一言以蔽之,世道黑暗!

  皇帝聪颖却发自骨子中的坏,宦官愚蠢而且暴虐短视,官员有才能但是却贪婪。

  皇室争相挖掘大汉的根基,外戚只知道联合士族弄权,士族豪强在扩展自己的实力。

  洛川看来,想要振作世道,依靠宦官是不行的,天下败坏,找几个地痞流氓能挽救天下倾颓吗?

  想要挽救天下,只有三类人联合。

  第一,心怀天下的正直士人,比如死去不久的陈蕃。

  这些人刚正严明,不仅仅是宦官畏惧,就连那些不法的士人都畏惧他们。

  陈蕃曾经任职幽州刺史,结果幽州的郡县官吏纷纷弃官,担心陈蕃会治罪于他们。

  第二,出身寒门有大志的年轻士人。

  这些人身世清白,只要及时教导,会是中坚力量,可以用来冲击那些堕落的士族。

  第三,出身边郡,没有上升门路的武将。

  这些武将之中甚至包括世宦两千石的边郡世家。

  世宦两千石在天下之间都算得上是豪门望族了,但在洛阳豪门看来,如果一个家族不通经学,依旧是边郡武夫。

  这不是重文轻武,而是另一种歧视。

  天下望族之一的淮阴韩氏和安阳韩氏,都是武将世家,但没人会觉得他们是武夫。

  因为这两家是兵家魁首,是有正经家学传世的,就连那些出身经学家族的学子,都希望能拜入韩氏门下。

  这些没有家名的边郡豪杰,迫切的想要出人头地,但是却没有门路,必须要托庇于洛阳豪门。

  世人总有偏见,寒门和豪门之间互相敌视。

  但是洛川没有,无论是士人,还是寒门,还是出身低微的庶民,只要有用,他来者不惧。

  秉持这样的思想,洛川再次向皇帝上书,这一次的言辞不算是过于激烈,主要是为皇帝分析党锢之祸的坏处。

  “宦官权倾朝野,声势甚至超过了皇室。

  天下的官吏都畏惧他们,就像是畏惧虎豹豺狼一般。即便是凶焰滔天,却依旧有士人前赴后继的上书,有豪杰义无反顾的去藏匿那些士人。

  哪怕是刀剑加身都不感到害怕。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呢?

  难道不值得陛下沉思吗?

  这天下难道都是悖逆之属吗?

  这世上难道还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事情吗?

  为什么那些人如此做?

  大概是孟圣所说的,舍生而取义吧。

  义在何处?

  义在天下之间,却不在朝廷之中,这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敢于反抗宦官的士人,其中大多数都正直廉洁,性格刚强,且卓有才能。

  杀死这些人,难道陛下以为剩下的士人会如何呢?

  汲汲于钻营的会放声大笑,没有了这些正直的士人,蝇营狗苟之辈就能登上大雅之堂。

  寄希望于朝廷的会心如死灰,彻底失去对朝廷的期待。

  放开士人禁锢,选拔正直优良的士人担任公卿及郡县守长。

  刻印经书教导寒门。

  贬斥无能贪暴的宦官。

  提拔那些品德良好、卓有才能的宦官作为常侍沟通内外。”

  洛川的这一番上书甚至都不算是改革,因为改革是陷入困境之后作出的改变,而洛川现在想要做的,只是停止乱象。

  如果把汉帝国比喻成一辆正在走下坡路的汽车,那皇帝现在的举动就是在这辆车上狠狠的踩油门,他什么都不做,汉帝国的国祚还会长一点。

  士人和豪强的联盟在侵蚀大汉的根基,但士人何其多也?

  蝇营狗苟之辈如繁星般,但同样以天下为己任、心怀理想的士人同样不知凡几。

  皇帝根本不必那么悲观,将天下士人一棒子打死,认为所有人都为自己的一己私利。

  这就像是姬昭前世论坛中有一个明朝经典悖论——“第一,科举制打开了底层上升的通道,科举制是最先进的制度,远远超过那些依靠血统的制度。

  第二,科举制度培养了大批文官。

  第三,明朝文官集团完全就是祸国的蛀虫,文官皆可杀,明朝就是被文官祸害的。

  第四,什么方法能彻底打败文官集团?

  第五,取消科举制,任用宦官这些皇帝亲信,以及勋贵、宗亲这些通过血统传承的贵族。”

  到了第五之后,又会转回第一,又开始了新一轮,姬昭觉得纯纯有病。

  这就是典型的二极管脑子。

  洛川的上书,让天下震动。

  洛川这封信实际上不算是偏袒,没有歧视宦官,没说直接不让所有的宦官干政,说的是让皇帝挑选一些品德良好、有才能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