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 第39章

作者:花非花月夜

  既然如此,洛成也就准备回到洛邑,开始构建新的统治体系,经过战争、迁都危机,原先的统治秩序已经不能适用于现在。

  回到洛邑王畿之后,洛成匆匆换上朝服就赶往王宫之中。

  一路上还是比较繁华的,多年过去,诸夏的王回到了这里,广袤的土地上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走进宫殿之中,姬服身着天子冕服早早的就等着他,见面洛成进来便欣喜道:“洛公,您终于回来了,寡人很是思念您。”

  “王上,臣也很是思念您。晋公、郑公在何处呢?”姬服以洛侯、晋侯、郑侯为三公辅政,所以尊称为公。

  “南申侯派来使者,说有军情,晋公前往接见。”

  “宋国、陈国同样派来使者,说徐淮方面有异动,郑公前往接见。”正说着,晋公与郑公两人便登堂而来,“洛公,正要和王上汇报这两方的情况,你正好回来了。”

  “晋公、郑公,汉阳和徐淮那边都是什么情况?”

  晋公跪坐在座位上便道:“南申国说楚国方面向着巴国方向渗透,这些年实力越来越强。

  前段时间他联系汉阳五国伐楚,最终无功而返,这让他觉得情况有些不妙,所以向王畿汇报。”

  楚国从熊顿时起就一直不服邦周,虽然后来称臣,但却留下了“楚不服周”的名声。

  “先祖洛文公初期设立汉水五国,后来又重新建立了汉阳四姬。

  洛氏历代执政都在加强汉阳平原上的姬姓诸侯,这都是为了遏制楚国和淮夷。

  这些年稍稍放松,楚国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王上迁回洛邑,汉阳诸姬的加强也应该提上日程了。

  但楚国毕竟是诸夏列国之一,只要他不进犯中原,邦周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夷狄身上。”

  现在的汉阳诸姬已经不是洛苏时期的四国,而是包含着十几个诸侯国。

  这些诸侯国中,申国、唐国、随国、巴国从东、北、西三面将楚国团团包围。

  息国、应国、许国、房国、沈国、蔡国、陈国是为了防备淮夷。

  这些姬姓诸侯与姻亲,牢牢地把守着楚国和淮夷前往中原的所有交通要道。

  在王畿和中原各国的支撑下,这条防线目前为止是牢不可破的。

  郑公点头道:“不仅仅是楚国那边,淮夷这边也需要加强。

  这些年吴越的发展非常不错,导致不少的南方方国开始向北迁徙。

  这些人残留着殷商的习俗,和徐淮之地的嬴姓方国搅合在一起,人心有些混乱。

  宋国大概是担心王畿问责,所以将这个消息汇报来。

  陈国说是发现淮夷在运兵,似乎是准备向我邦周动兵。

  如果徐国与淮夷一起起兵,整个东南都要陷入战乱之中,可能又要起天下之兵。”

  殷商遗民!

  即使已经过去两百多年,这个名词还是能够挑动所有姬姓诸侯的心弦,面对殷商遗民,其他的都是小事。

  徐国是殷商时的东方方伯,与邦周在西方的地位差不多。

  所以邦周对于徐国的态度,从建国之时就非常谨慎,而且为了压制他的地位,只赐予了徐国国君子的爵位,这是一种明显的打压。

  还在徐国的西侧与北侧都设置了很多的姬姓国,用来监视徐国的举动。

  “真是多事之秋啊!”

  洛成整理了一下思绪道:“从穆王时开始,王师就连遭败绩,所以现在只能转入防守。

  邦周目前四面八方都有夷狄威胁,先王们建立的邦国都遭到了打击,这是不允许的。

  最严重的西戎交给嬴姓诸侯,想必百年之内不需要担心了。

  其次就是伊洛之戎,主要依靠西周侯,晋公也可以南下清理。

  但是晋公您还要面对高原上的白狄,东方的赤狄,可能暂时腾不出手来。”

  晋公点点头道:“洛公您说的没错,晋国南下打击伊洛之戎需要经过几个诸侯国,这是不利于作战的。”

  “王上,晋国的位置很是险要。

  如果晋国实力不强大,王畿的安危恐怕就得不到保证,王室必须要给晋国更大的支持。

  必要情况之下,需要支持晋国整合整个盆地的力量,周围的小国改封在其他地方。”

  洛成加强晋国的举动不仅仅是因为之前已经答应的利益交换,而是他认为当前的局势,确实需要几个强大的姬姓诸侯镇守四方。

  分则力散,合则力强,现在整个邦周的实力经过内乱都处于虚弱状态。

  要防备夷狄对诸夏列国大反攻的险恶局面,不能在中原玩平衡那一套,诸夏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忽视夷狄的程度。

  现在必须将所有诸侯联合起来,先将周围的夷狄打残。

  虽然让诸侯做大是饮鸩止渴的策略,但是洛成只能做到这一步。

  借着这个机会,洛成便取来一张地图,向姬服讲解他的策略。

  “王上,您来看,从函谷关往东的整个中原地区,其中晋国、燕国、齐国、宋国、陈国、卫国、洛国、郑国是最重要的诸侯国。

  这八国之中,表面上有五个是姬姓诸侯,但实际上,燕国全靠齐国支撑,否则早已被山戎攻破。

  卫国以及它北方的邯国、邢国,都是依靠臣的洛国在支撑。

  姬姓诸侯只有晋国、郑国、洛国三个大国。

  但臣三人的国家是不如齐国、宋国强盛的,幸好齐国一向站在我们这边,否则中原的诸侯力量早就失衡了。

  晋国在王畿北方的盆地之中独木难支。

  孤的洛国支撑着卫、邯、邢三国,也很是艰难。

  宋国、陈国终究是异姓诸侯,将他们放在抵抗徐国与淮夷的第一线,谁又能放心呢?”

  姬服性格柔善,俗称耳根子软,洛成这么一说,他就觉得很有道理。

  于是忙问道:“洛公,看来天下真是危如累卵啊。

  那寡人该怎么做,才能保证邦周的天命呢?”

  “王上,天下有数百个诸侯国,您只要关注晋国、郑国、齐国、洛国就足够了,保证这四个诸侯的强大与稳定,王室就能稳固。”

  这也就是郑侯在面前,否则洛成只会说晋国、齐国、洛国三国,他认为只要能保证这三国的实力,然后在洛邑以南扶持汉阳诸姬,王室的安全与地位就没有问题。

  “洛公,寡人明白了。”

  虽然现在王畿大权在洛成手中,但是天子态度也是很重要的。

  ……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观点,由于秦国的祖先由他册封,并在他的支持下做大,中原诸侯作大的政策也出自他的手中,洛宣公是周王朝的掘墓人。

  但这是典型的脱离实际看待问题,事实上这些政策在当时,很好的解决了周王室内外交困的局面。——《周王朝兴衰史》

第37章 淮夷乱

  洛成送晋郑二公离开。

  走出殿外,晋公与郑公两人脸上满是喜色,拿到天子授予的征讨不臣之权,这是合法兼并小国的权力,晋国与郑国接下来会迎来实力疯狂膨胀的时期。

  三人顺着宫中宽阔的大道走,两侧是高高的城墙,兵士们在城墙之上巡逻,三人的脚步声在甬道中清晰可闻。

  洛成望了望只露出一线的天空,想起现在邦周的处境,觉得有些压抑,沉声道:“晋公、郑公,王室倾颓,夷狄异动,天下谁来守护呢?

  诸夏的土地是两百多年来披荆斩棘才得来的,如果就这样失去,难道你们就甘心吗?

  诸侯的权威来自天子,天子的王位稳固,我们的子孙才能永远享有尊位。

  殷商那么多贵族,只有宋国一脉还传承着,难道是因为其他支脉没有能力吗?

  天下几百位姬姓的诸侯,难道各个都是有德之人吗?

  这都是因为我们是王室的宗亲,所以姬姓尊贵,才有了我们的今日。

  可是这些年来,多少诸侯国中,周礼衰微。

  君臣父子之间,宗法制度崩坏,臣子弑君、儿子弑父的逆伦之事层出不穷。

  齐国从前多么强盛,二十年内换了三次国君,公室之间互相屠戮,结果现在国力已经渐渐衰微起来。

  晋国和郑国都是几百里土地的大国,人口众多,军力强大,可以说是很强盛了。

  你们这样的大国,即便是连吃几次败仗,也不过是一城一地的损失,稍微休养生息一下,就能卷土重来。

  可若是公室之中自相残杀起来,定然是公室衰微,再强的国势衰落起来也不就是一代人罢了。

  攘外必先安内,这次回去定要在国中振作周礼,谨慎的选择继承人,不要凭借自己的喜好。

  要明确继承人的地位,不要让某些公子产生不该有的心思,这才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

  若是做不到这一点,即便二公勇武睿智,国家一时强盛,后代子孙不肖,最终也会衰微下去。

  等到国力损失殆尽,亡于夷狄或诸侯之手,可真是为天下笑了。”

  晋郑二公一听,脸上的笑意也收了起来。

  从洛苏时代起就与洛国交好的晋侯持手道:“洛国礼仪之国,九代以来,传承有序,孤应当向您学习,回到国中定然依照周礼行事。”

  洛成不知道两人心中听进去几分,若不是晋郑二国的国力,对于诸夏列国、王室存续太过重要,他也不会对这二人说出一番肺腑之言。

  洛成将晋郑二公送出宫外,感慨道:“现在夷狄昌盛,大战不远,二公回去整顿兵事。

  若有要事,只需一封信递来洛邑之中,孤会为二公办妥。

  邦周有你我三人,定然稳如泰山。”

  晋郑二公口中称是,便坐上马车回国整顿兵马,洛成则返回王宫之中,为姬服授课,顺便处理邦周、王畿的事务。

  ……

  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前探听到的异动,化作一条条军情信息,蜂拥般向着新生的王畿涌来。

  “王上,莱夷国大举入侵,齐侯已经率兵抵御。”

  “狄人同样入寇,晋公与卫侯、邯侯、邢侯、张侯连同伯子男诸侯已经率兵北上,声势不小,恐怕已经没有精力注意王畿。”

  “徐国国君僭越称王,宋公、陈侯已经协同率兵往前线去了,徐君悍勇强横,两国节节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