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非花月夜
齐侯从洛苏手中接过竹简看起来,立刻就明白了洛苏的意思问道:“你是准备把这些王畿内的公卿分封出去?如果是这些人,阻力的确会少很多。”
同时找到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洛苏神色有些放松的说道:“这些王畿内的公卿,都是从康王时期就一直留在王畿的贵族。
他们虽然不像我们这些诸侯有一个国家作为后盾,但是在王畿之中盘根错节、人口众多,将他们调出去对邦周是很有好处的事情。
这些人侍奉天子多年,功劳足够多,可以堵住一些诸侯的嘴,很多人名义上都是天子的卿大夫,身份也足够尊贵。
老祖宗制定宗法时称,天子三公视同公侯、天子之卿视作伯、天子之大夫视作子男。
我们依照这个制度,将王畿之中,宗族庞大的贵族、失势却占有大量采邑的贵族、得不到采邑的小贵族全都分封出去。
既可以解决王畿内的土地问题,又能解决两都之间的问题。”
齐侯很快就指出了这个方法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让那些大贵族从王畿之中迁徙出去,他们能同意吗?
尤其是那几个世代公卿之家,当初就是你也没能将由纪二人从厉王身边贬斥出去。
若不是厉王这一次大败,恐怕他们还安安稳稳的留在厉王身边。
王畿之中分封的土地不是世袭,但所有人都知道,实际上就是世袭的。
甚至我听说现在王畿官署,已经在尝试能不能让贵族们,以合理的价格对采邑中的土地进行交易。
你用畿外的土地交换他们手中王畿内的土地,他们一定会反对。
王畿毕竟是他们的地盘,除非把我们国中的军队调来,但你知道,我们不可能那么做。”
洛苏微微笑道:“舅父你所忧虑的,外甥自然考虑过。
说起来,洛国虽然是畿外方国,但是从老祖宗素王起,历代洛侯基本上都在王畿之中任职,只是宗庙不在这里,倒也是能算是王畿公卿了。
根据我的了解,王畿公卿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有的公卿大族,在王畿之中逐渐边缘化,本来就想要外放。
若是百年前,王畿自然是当今天下最繁华肥沃的地方,没有人愿意离开这里。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随着夏君夷民的进行,现在很多诸侯过的已经没有那么艰苦,王畿公卿都看着眼红。
至于那些不愿意外放的公卿,按照宗法与分封制度,卿、大夫、元士,可是要层层封土的。
大宗不为小宗赐土,这是不符合周礼的行为。
我是姬姓宗族的大宗正,对于这种不遵循宗法礼制的宗族,为那些畿内小宗主持公道很正常吧?
只要稳住那些军事贵族,我先将那些得不到采邑的小宗分封出去,削弱大宗的实力。
到时候如果还不识相,就要问问我的刀锋是否锋利了。”
听到洛苏所说,齐侯觉得还算是妥当,便笑着说道:“既然你腹中有良谋,我也不多问,但现在镐京城这件事情要怎么处理?”
不论是迁徙王畿公卿,还是振兴镐京,都是旷日持久的国策,现在摆在两人面前的是西部的戎乱。
收回发散的思绪,西部这件事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其实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
只能是派人过去走一趟,便说道:“这件事情还是要劳烦舅父往西边走一趟。
领上一军的兵力,我这边让摄政会议下旨,将整个西部的军国政事都委托给舅父你,可以全权行事。
到了之后先以安抚为主,对于那些战败的诸侯,如果数量太多,找一个最过分的处理一下,其余的先放一放,查一查再说。
至于羌族部落,舅父比我更清楚,自己决定就好,这一次要好好看看西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齐侯来时就预料到自己大概率是要往西边走一趟,便直接答应道:“这件事就交给我,有了新的发现我会派信使回来。”
第20章 齐侯向西
齐侯走后,洛苏没有处理政务,而是静静地坐在桌案前,阴影洒下,他的双眼有些幽暗。
姬昭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黑色瞳孔之中渐渐染上金色。
当年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为族群开拓生存空间的初代贵族,才过了不足一百年,就堕落到这种程度。
熊顿这种立有大功的诸侯,不能被天子奉为座上宾。
由纪这种谄媚的小人得以享受高位。
甚至连都邑这种代表邦周天命的象征,都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
洛苏微微闭上眼,脑中全都是素王曾经所著的经典,那些文字不断的重组,化作他的精神食粮。
“这就是先祖在《洛氏家训》中所说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吧。
世事艰难,孤乃是素王之后,正当奋勇向前,扫除奸凶,靖平天下。”
想通了一些东西的洛苏,甩掉那些繁杂的思绪,很快再次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只有姬昭知道他短短时间内,心中经历了多大的斗争。
如果有人在他身边,或许能听到他在自言自语着:“幸好姬完已经死了,否则弄死他还要费一番手脚。”
姬昭嘴角带笑,收回了自己的目光,他现在对自己的这个后辈越来越满意。
【洛苏:
权斗:95(95);治国:96(96);御人:95(95);统率:42(42);武力:50(62);军略:50(50)】
洛苏的属性已经达到了巅峰,即使放在历史长河之中,他也是最顶尖的宰相,现在还破除了思想上的钢印,姬昭有些期待他日后的作为了。
……
翌日。
摄政会议下诏,任命太保齐侯为奉王受命总摄邦周西部内外军国事王使,依旧加三公太保衔、夏官长、暂代镇西诸侯,以奉王受命征西上将军领一万二千人出征。
这是邦周开国以来,自素王以外,出征的为人臣者所得到的最大权力,整个王畿的公卿都不禁侧目。
面对来为自己送行的洛苏,齐侯忍不住苦笑道:“阿苏啊,这下你舅舅我可算是被你放到火上烤了,这诏令下的太离谱了。”
洛苏笑道:“舅父乃是超世之人杰,又岂会怕这些流言蜚语?外甥也是不得不如此,要想震慑住西部诸侯,不得不如此。”
这也就是齐侯,其他人是万万不会愿意为邦周的社稷做到如此程度,但姜齐可是拥有邦周起码四分之一股份的大股东。
王太后是姜齐的嫡女,天子有一半姜齐血脉。现在虽然还没有太子,但所有人都知道,下一任太子的正妻依旧是姜齐的嫡女。
这样紧密的利益关系才是洛苏信任齐侯的根本原因。
齐侯摇摇头霸气道:“事已至此,老夫历经战阵,不是胆小怕事之人,若是有人胆敢中伤,自有齐国中三万虎贲,谁能挡我?”
洛苏哈哈笑道:“舅父霸气,昔年太公望随素王东征,为我邦周立下汗马功劳,今日舅父为我邦周社稷,率军西征,姜姓吕氏,真乃我邦周定海神针是也!”
洛苏这一番话说的齐侯也是一阵热血沸腾,光耀祖宗是每一个周人刻在血脉之中的记忆。
两人酒爵一碰,一饮而尽,齐侯便率军西去。
……
送走齐侯,洛苏开始准备处理王畿内公卿贵族造成的结构性问题。
邦周的畿内诸侯情况远远比畿外诸侯复杂的多,畿外诸侯主要是像齐洛宋这种以血缘为纽带的同盟,大量的同姓亲族居住在一起,甚至一支军队之中,全都是同族之人。
但是畿内诸侯百年来,异姓诸侯与姬姓王族通婚,双方之间形成的同盟是以政治为纽带的,这是一种既坚固又脆弱的关系,他们异姓杂居,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些昏暗的油灯下,洛苏将一卷竹简放下,在他的官署之中,这些竹简已经堆成了山,经过他的夙兴夜寐,终于算是稍稍理清了其中错综烦乱的关系。
如今的畿内诸侯可以概括为四姓十七氏族。
其中姬姓的子孙基本上都是未曾向畿外分封的王子,诸如厉王的三个庶长子,这其中有许多都以王为氏,以彰显自己的血统。
还有一家以周氏为主脉,这一支是素王的后人。
其余的则以采邑所在为氏,张、杨、李、孙四家最大,大多数都是两次大行封建时,没有被分封的姬姓宗族后裔。
作为邦周的大股东之一,姜姓的势力在王畿之中依旧庞大,尤其是纪氏,这是太公望留在王畿中的一支。
申氏也是姜姓强支,只是不如吕氏那么显赫而已。
还有许、谢、高三家,已经是第三代的姜姓源流,他们的主支已经不在王畿之中。
在畿内诸侯之中,嬴姓是比较奇特的存在,这是唯一的一个从岐周之时就追随周王,却在畿外没有任何封土的大姓,他们世代为周天子养马,是畿内的军事大贵族之一。
此次齐侯西向而行就有大量的嬴姓族人跟随,洛苏在马政上圈了圈,这种人才应该放在西北那种地方,放在王畿之中浪费,嬴姓徐氏、江氏、费氏都是比较实干的氏族。
姒姓有杞、曾、陈三家,都是曾经随着王后、夫人来到王畿的杞国外戚后人。
禹王后裔的杞国,在大行封建时,同宋国一样贵为公国,但是现在国力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反而是这些迁徙到王畿之中的姒姓后裔却很是繁盛。
由于地理上不像是畿外诸侯相隔那么远,通过通婚联姻,这些氏族之间相互杂居,一个标准的采、邑之中,甚至生活着三姓族人。
洛苏望着自己整理出来的公卿氏族,开始回想自己多年执政中,这些人的政治倾向,他准备与这些氏族的大宗族长谈一谈。
经过判断,洛苏决定从姬姓周氏、姜姓申氏、嬴姓费氏,这三支入手,这三支是最可能支持他的大氏族。
姬姓周氏算是他的公族,虽然双方的来往比较少,但是历代洛侯都在王畿执政,对这个同族还算是照顾,现在是他们回报的时候了。
姜姓申氏曾经是殷商的西陲重国,后来随着姬姜合流,加入到了邦周之中,现在姜姓吕氏是邦周之中最显赫的异姓诸侯,申氏心里恐怕不会那么好受。
至于嬴姓因为宗族人数比较少,交流比较多,随便见一支就可以。
……经过多日的行军,齐侯终于抵达了镐京,以程侯为首,西部的诸侯们恭敬的迎接王旗入京。
齐侯站在战车之上,他虽然是一个老人,但是颇有先祖太公望之风,浑身负甲,一看就是沙场宿将。
望着眼前乌压压的人群,齐侯取出谕旨,大声道:“摄政会议制令,众卿接旨。”
摄政会议拥有天子的所有权力,下诏自然是很正常的事情,面对制令这种等级的旨意,诸侯皆颔首,诸侯以下,不论附庸、卿、大夫、元士,尽皆顿首。
“代行王事、总摄邦周一切军国事摄政会议制曰:
着齐侯为奉王受命总摄邦周西部内外军国事王使、太保、奉王受命征西上将军、夏官长、代镇西诸侯。
西部诸侯,不论宗亲贵戚,公侯高爵,悉奉其令。
尔其钦哉!”
干脆利落,符合洛苏一向的做事风格,众人正要起身,就听齐侯慢慢悠悠的说道:“诸公莫急,还有一道诏书。”
这下就连诸侯也都顿首下去。
“代行王事,总摄邦周一切军国事摄政会议诏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诸公自素王时便为天子藩篱,是邦周重臣后裔,镇西诸侯程侯云,尔先祖程侯林,乃是素王胞弟,素王称之曰能,康王赞为三公之才,可堪大任。
素王东征之时,程侯留守镐京,筹集粮草,教导天子,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天子感念他的恩德与功勋,赐予他两百里的土地,才有了程国的兴盛。
上一篇:长生蛊道:从炼出痴情蛊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