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横推万界 第133章

作者:平步庆云

  “你们都是刘大人留下来的精锐,是驱逐洋人的希望,留在我这里,不如跟着冯兄。”

  “这个国家需要你们,民族也需要你们。”

  在场民团众人,热泪盈眶,纷纷跪倒在地。

  “黄师傅,请受徐世杰一拜!”

  “黄师傅,受李某一拜!”

  ……

  冯骥看着这一幕,也不由心生感慨。

  黄飞鸿,不愧是一代宗师。

  如此气度,非常人所能比。

  接下来就简单了,有冯骥坐镇,同文会馆里,各大帮派相处十分和谐。

  广州很快就形成了以兴中会人士建立起来的一套行政体系,军事则是由洪门领导。

  民主概念迅速在广州传播,新式学堂遍地开花。

  1898年五月,日军攻占宝岛基隆。

  清政府束手无策,禁止内民接济。

  然南方有学之士,皆大为震怒,纷纷举起造反,自发救援宝岛人民。

  广东兴中会人员更是亲自前往宝岛,成立民主国,以当地士绅丘逢甲为首,成立总统府。

  此举再次引来天下震动,各地纷纷效仿,叛乱越发严重。

  五月初八,康有为第四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同年,俄国、法国、德国干涉马关条约辽东割让事宜。

  英、美两国也不愿日本在华势力过分膨胀,也劝告日本接受三国的要求。日本经过中日战争,已十分疲劳,无力对付三国,于是决定对三国让步,但提出中国需以相当款项补偿。

  九月初二日,三国与日本商定中国补偿“赎辽费”三千万两。

  九月二十二日,李鸿章与日本驻华公使林董签订交收辽南条约。此后,三国以干涉还辽邀功索偿,强迫清政府给予租借军港、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特权。

  沙俄更乘机迅速扩大在中国东北的侵略势力。

  一时间,清王朝不断走向衰败,人民反抗越发激烈。

  ……

  这一年年底,冯骥终于回到津门。

  再次踏上熟悉的街道,津门依旧热闹,但是人们脸上充满了不安和警惕。

  人来人往间,到处有人喊着学神拳,保家国。

  义和团势力已经渗透进天津。

  冯家堡。

  “骥儿!”

  余赛凤再见儿子,顿时眼眶一红,连忙迎上来,抱住冯骥,止不住的流眼泪。

  冯昌仁同样眼眶微红,但是却满脸笑容,仔细看了一圈冯骥,大笑道:“臭小子,长大了!”

  冯骥笑了笑,这时二姐和三妹跑了出来。

  二姐喊道:“小弟,大姐没跟你回来吗?”

  三妹也道:“哥,南方好玩吗?”

  唯独张淑蓉站在他们后面,眼眶通红,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满眼的思念和欢喜。

  只是她克制住了激动的心情,白皙的手指死死捏着手帕,抿着嘴唇,生怕一张嘴,就哭出来。

  环儿和逢春两个丫鬟,一左一右,也满是激动和欢喜。

  两个小丫鬟同样红着眼眶。

  冯骥安慰母亲,笑着对众人道:“我这不是回来了吗?哭什么?”

  “大姐一切安好,就是段家遭了难,不过好在姐夫无碍,大宝也都没事。”

  “这些以后再说,我这一路上风餐露宿,饿的紧,饭菜呢?”

  他打了个岔,转移了父母姐妹的注意力。

  果然,余赛凤立刻喊道:“快,快通知后厨,赶紧备菜。”

  二姐也道:“小弟,我去厨房给你做。”

  冯骥大笑:“二姐也会做菜了?”

  三妹立刻取笑道:“哈哈,哥,你还不知道吧,二姐有相中的人儿了,现在早就不是天天追着洋玩意儿的样子了,人家要立志做贤妻良母啦。”

  “死丫头,我撕烂你的嘴。”二姐羞怒,追着三妹。

  三妹嘻嘻哈哈的往后院跑去,一家子顿时都大笑起来。

  冯骥也不禁露出笑容,这就是家啊。

  他一转身,看向一直没有上前的张淑蓉。

  二人四目相对,张淑蓉忽然心头委屈不已,眼泪扑簌滴落。

  冯骥走来,笑道:“这些日子,我不在家,辛苦你了。”

  他轻轻帮她抹掉眼泪。

  张淑蓉再也顾不得大庭广众,心头的思念忍耐不住,一头扑进他怀里。

  自从张家没了之后,冯骥是她这个世上唯一的亲人了。

  他就是她的天,自他离开津门之后,她日思夜想,今天她的天又回来了。

  “不哭了,不哭了,这不是回来了吗?这么多人看着呢。”

  张淑蓉发泄了一会儿,闻言俏脸一红,急忙离开冯骥怀抱,低声道:“相公,我去后厨给你端菜。”

  说罢,逃一般的跑开了。

  步伐轻盈间,恢复了久不曾见的少女俏皮。

  饭桌上,冯骥的饭量依旧让家里的仆人吃惊,好在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食量。

  “广州那边到底什么情况?我听人说,那边闹革命了?”

  饭桌上,冯昌仁打听起南方的事情。

  冯骥笑了笑,简单的将广州的情况说了说。

  冯昌仁听完,目瞪口呆。

  “你是说,那边的革命,你也参活了?”

  “算是吧。”

  “哎呦,我的好儿子唉,这话可不敢乱说,尤其是在这津门,你千万别提这事了,知道吗?”

  “这不是您问我吗。”

  “呸呸呸,我就不该问,记住了,回来一句别提广州的事情。”

  冯骥笑了笑,道:“强武会与镖局现在什么情况?没出什么乱子吧?”

  冯昌仁摇头:“乱子倒是没有,强武会依旧是津门第一门派,顺源镖局如今已经扩大到北方各地,眼下大家都认顺源镖局的牌子。”

  冯骥微微点头:“我听说义和团闹到了天津了,家里生意没有影响吧?”

  “没有,义和团闹的是洋教,跟咱们有什么关系,就算要打秋风,也不敢惹咱们。”

  冯骥吃好饭,喝下一碗张淑蓉熬的参汤。

  “父亲,我想家里的人可以搬去香港。”

  “香港?”

  冯昌仁愕然,不明所以。

  冯骥屏退左右,与冯昌仁分析起眼下时局。

  如此一聊,竟是过了一个多时辰,夜色都深了。

  终于冯昌仁被冯骥劝动,准备今年将生意往南方做起来。

  后院里,张淑蓉早早洗漱完毕,屋子里放着一只高大的木桶,里面已经装满热水。

  她靠在门边,翘首以盼。

  环儿捂嘴偷笑,道:“小姐,你都等了好久了,要不然去催催姑爷好了。”

  张淑蓉脸色一红,娇嗔道:“死丫头,你胡说什么,相公回来,定然有不少重要事情和公公说,我怎么能打扰。”

  环儿无奈,道:“真是的,姑爷都不知道小姐多想他。”

  张淑蓉瞪了她一眼:“没大没小。”

  这时候,院子门口,逢春一路小跑回来。

  张淑蓉见状,连忙支起身子,询问道:“逢春,相公结束了吗?”

  逢春喜道:“夫人,我看到少爷已经离开书房了,正往这边来呢。”

  张淑蓉顿时面若桃花一般,满是欢喜:“快,快看看水温热不热了。”

  她转身往屋里走,忽然又转了回来,问道:“环儿,我的妆容可还规整?”

  “美着呢,小姐,嘻嘻。”

  张淑蓉脸色羞红,紧张不已。

  不大一会儿,就听到脚步声传来,门外逢春脆生生的喊道:“少爷,你总算来了,夫人都等你好久了。”

  冯骥大笑一声:“夫人久等了。”

  吱呀,房门推开,却见屋内烛火通明。

  张淑蓉面若桃花,身姿曼妙的坐在窗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