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担心
“中原的旱灾还没有大肆蔓延之前,您就要求咱们根据地周边,除了开垦荒地之外,还要大量的修建水渠,引用灌溉水。”
“确保咱们农作物的用水。”
“后来,中原的灾情逐渐蔓延到其他各省,甚至波及到咱们一支队根据地来。团长,您让咱们提前挖的这些水渠,果然派上了大用场。”
“要不是得益于咱们提前修建的大量水渠,在旱灾蔓延过来之后,咱们的农田受到灌溉水缺乏的影响,今年的收成肯定不能有这么好。”
“另外,最让我们农业部的同志们佩服的,是团长您的奇思妙想。”
“您说这旱灾逐渐严重以来,我们农业部的同志们,面对用水逐渐紧张的情况,那打破了脑袋都想不出来的办法。
怎么到了团长您这儿,三两句话就给解决了呢?”
“用打通的竹子做水管,再打上眼,对作物进行滴水灌溉,节约用水的同时,又能保证每一滴水都送到作物最需要的根部。
团长,您这法子简直绝了!”
咳咳咳——
尽管脸皮够厚,孔捷还是忍不住干咳了几声。
这小子,夸两句得了,还没完没了。
你这么夸我,我可扛不住。
至于这滴水灌溉在农业上的应用,那自然得益于孔捷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见识。
“……行了,你小子就别一个劲儿的拍马屁了,说正事儿!”
孔捷打断了周爱农似乎一点也不准备停歇的话语。
“是!”
周爱农应了一声,这才转入正题说道:“团长请看,根据用红点标注出来的咱们的主要农田的分布区域。
咱们此次的秋收保卫战主要集中在这十二大块。”
说着,周外农在地图上作业起来,他用铅笔画出了十二个近似圆的圈圈。
果然,在这十二个圈圈包裹之下。
流露在圆圈外围的红点,就没剩下多少了,大多是稀疏的分散着。
“所以,这次咱们的秋收保卫战,主要就集中在这十二块区域,只要能把这十二块区域的农作物全部抢收下来,其余的就算是全部丢失,对于咱们来说损失也不大。”
孔捷点了点头,但紧锁着的眉头并没有疏松。
别看周爱农说的轻松。
孔捷、徐国安、李文杰三人却知道,想要保卫这十二块农田区域的艰难。
一直以来,八路军在敌后的作战,主要模式往往都是日军进攻,八路军以游击战进行防守。
鬼子对敌后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大扫荡。
八路军则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反扫荡。
日军对八路军的进攻,最头疼的就是根本没有固定的进攻目标,只能被八路军在漫山遍野牵着鼻子走,导致最终的大扫荡无功而返。
而眼下的秋收保卫战,日军方面肯定也探查到了消息。
这十二块区域,或许此刻就画在鬼子指挥部的地图上。
一支队就是再神通广大,也不可能将固定的土地给转移走。
如此一来,此次的作战,日军就有了固定的进攻目标。
这些根本无法移动的农田对于一支队来说,再要进行防守的话,难度其实就大的多了。
“近来各县灾情严重,鬼子的敌占区受到的波及比咱们根据地更大。”
“再加上不久前咱们多次截取了日军的运输军粮。”
“这批秋收粮食不仅对于咱们重要,对于小鬼子来说同样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些作物成熟之前,到目前为止,鬼子都没有对咱们根据地的农田进行过任何袭扰的原因。”
“小鬼子也指望着抢了咱们的秋收粮食好过年呢!”
孔捷继续分析道:“所以,咱们完全可以想象,围绕着这些农田展开的秋收保卫战,鬼子动用的兵力绝对不会少。”
“在目标既定的情况下,鬼子的步兵,坦克部队,包括飞机、大炮都有可能动用。”
“所以这场秋收保卫战,同志们……”孔捷的话语顿了顿,“战斗的规模多半小不了呀!”
在一片沉默中,大家就着地图各自思索着。
半晌,参谋长徐国安开口说道:“老孔,这次小鬼子有了明确的进攻目标,一旦战斗开始,咱们将遭受的必定是鬼子的猛烈进攻。
咱们可得做好万全的预先筹备。
我建议接下来对根据地的军事防御部署做出一定的调整,将防御重心逐渐转移到这十二块农田区域。”
周爱农听得频频点头,支队上下军民努力了这么久,种出来的秋收粮食,那可不然让狗娘养的小鬼子给糟蹋了。
孔捷没有立刻回复,沉默了片刻之后说了一句:“老徐,你说在咱们一支队,战士们常说的,最好的防守是什么?”
徐国安瞬间便明白了孔捷的意思,愕然道:
“我说老孔,你该不会是还想着进攻吧?”
“为啥不行?”
“鬼子选择进攻,时间、地点、兵力、火力对于咱们而言一概不知。
而小鬼子对于要进攻的农田目标却是一清二楚,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咱们的防守做得再好,也终究会陷入被动。
被动挨打可不是咱一支队的风格。
所以我就在想,与其等着小鬼子主动过来攻打咱们,不如咱们以攻为守,反过来率先朝小鬼子发起进攻。”
孔捷掷地有声地说道。
“老孔,那你想怎么打?”徐国安问道,所谓“一丘之貉”,他的眸子里也泛起了精光。
能主动进攻,谁他娘愿意被动挨打?
孔捷笑了,笑的异常灿烂,“老徐,这你就糊涂了不是。
这眼见着秋收时节了,咱农田里的作物成熟了,那小鬼子农田里的作物不是也同样成熟了吗?
怎么,就允许他鬼子抢咱的,还不允许咱抢他小鬼子的?
还有没有王法了?”
徐国安:“……”
李文杰:“……”
周爱农:“……”
第828章 主业收粮食,副业打鬼子!
日军为了鲸吞中华。
再加抗战爆发之后,日军在淞沪、南京等地遭到了正面战场上国军部队的顽强抵抗。
由北至南,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彻底破产。
随着中日双方战线被不断的拉长,日本国内物资逐渐出现匮乏,再加上后勤供应越发困难,鬼子逐渐被拖疲惫,不得不采取以战养战的持久打法。
比如在华北区域,日军攻陷某地之后。
对于偏远的一些乡村,日军不会选择长期驻扎的地方,则直接实行武装掠夺。
将农民们的物资、粮食全部抢夺一空。
更有甚者,甚至直接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对偏远村庄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等暴力行为。
对于长期驻扎的主要县城、乡镇,鬼子的态度则截然相反。
主要采取怀柔政策,日军政府甚至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土地的施行法,以促使中国百姓帮助日军种植作物,供应军粮。
所以在日军管控较为稳固的占领区,在日军的管理下,也有百姓种植的大量的农田。
当然。
这些农田里的作物全部收获之后,所得到的粮食基本上是归日军所有。
鬼子对于占领区内中国百姓的苛捐杂税,完全可以视作一种变相的劳动力压榨和物资掠夺。
在相当多的占领区,日军为了在短时间内快速构建农业团体与农业环境。
以稳固占领区在长时间内的相对稳定。
甚至提供相对宽容的土地政策。
也拿出了对于农民们来说,诱惑力十足的条件:
比如其中一条,贷款给每户农民30元,用于购种之类的花销,三年之内贷款还清之后,土地完全归农民所有。
因此,不少为了吃饱饭的农民纷纷响应了政策。
但在政策实际推行时,情况却并非如此。
由于日伪政权根本无意投入资金和物资,所谓贷款政策基本上是干打雷不下雨。
到头来,先忽悠着民众开垦了荒地,却不愿给民众丝毫的贷款帮助和物资扶持。
而在日军洗掠下的农民们,本就一贫如洗,开辟出来的荒地根本无力、无资金改良。
甚至就连庄稼苗,菜种子之类,农民也无力购买。
如此恶性循环之下,不但已有荒地无法改良,甚至大量农田、耕地,也因为战争的缘故,逐渐成为撂荒地。
如此种出的庄稼越来越少,各地民众负担愈发严重,百姓苦不堪言。
日军也得不到预计的粮食和物资,继而想出各种方式,通过不断掠夺占领区,以维持战争的继续。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鬼子的自制货币政策。
啥意思?
日军占领区内,鬼子打造了控制货币。
上一篇:全职高手:一剑风雷变
下一篇:重生1999:开启黑科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