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执笔见春秋
朱元璋感觉人都不好了。
大孙这么做,钱庄岂不是要亏本。
那掌柜也是个聪明伶俐,能察言观色的。
当说到利钱的时候,明显感觉到陛下的威压似乎大了一截。
于是就连忙解释钱庄的盈利项目。
首先就是手续费了。
存钱不需要手续费,但是取钱要手续费的。
不过如果是在同一家钱庄进行存取的话,就可以免除手续费。
常规跨钱庄取钱,在同一城池内,是按照千贯一钞。
如果是跨越城池的话,在同一府城范围内,则是千贯两钞。
而不同省取钞的话,就需要百贯一钞了。
现在跨省取钱并不方便,一个商人如果想要跨省取钱的话,首先是要到自己存钱的钱庄开个凭证条。
凭证条分两种。
一种是固定数额。
也就是这张条代表了多少宝钞,到了指定的钱庄可以取出来。
还有一种是存钱总额。
凭借这张条可以到指定的钱庄进行所有存钱的支取。
听上去似乎有些麻烦,可好处就是哪怕凭证条更加的安全,哪怕是丢失了也能够补办。
如果路上遇到什么抢劫之类的情况,直接把凭证条撕掉就行了。
目前凭证条只支持定点转存。
比如某商人在京师某皇家钱庄,要把钱转移到广东府那边去。
那么开设的凭证条上面,会事先注明是到某某府,某某坊,哪个钱庄进行支取。
丢了凭证条,可以拿自己的户籍信息到那边的钱庄进行补办。
不过这需要交上一笔费用,要这边的开具情况说明文书,然后去到先前存钱的钱庄再传个凭证条过来。
虽说需要等上几天,但钱不会丢失,胜在安全。
这也是钱庄赚钱的地方。
其次就是借贷利率了。
固定存款是年三分,而借贷可就是月两分了。
有优质的担保抵押的话,皇家钱庄的借出甚至只有月一分。
这样的情况对于那些放高利的帮派成员,就是个巨大的打击。
因为借贷在没有律法强行规定的情况下,基本上是能放多高就放多高。
九出十三归这样的利钱,差不多都是正常现象了。
从侧面来说,也算是整顿了大明的环境。
尤其是现在开办工厂的民间商人,有着政策的扶持,更容易借到低利息的宝钞。
这让现在的大明,在工业的开展上发展极为迅速。
“也就是说咱的钱庄实际上是一直在赚钱的,没有亏钱?”朱元璋听完之后,对那钱庄掌柜问道。
钱庄掌柜立即回道:“这是自然,钱庄当然不可能亏钱,尤其是在太孙殿下提出的房贷后,皇家钱庄赚钱就更多了。”
朱元璋显然不知道这里头一些具体的操作,便问道:“房贷?那是什么。”
掌柜只好是详细的解释一番。
不管是在京师还是其他府城,房子都是个重大话题。
随着大明以京师为首的经济发展,各省的府城人口也同样在迅速攀升。
而买个房子,显然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有很大压力。
所以现在就有了房贷。
只需要先付款房屋三成,然后把房契抵押给皇家钱庄,剩下的钱可以分数年乃至于十数年给钱庄分期支付。
这里头自然会有一些手续费在内。
其实房契地契抵押借贷,其他的钱庄都有类似的项目。
不同的是,是需要人先把房子买下来,得到房契地契之后,才能去进行抵押。
在皇家钱庄这里,买房的时候就直接抵押了。
再者数年十数年这样的时间跨越,是其他钱庄根本不敢做的,而且利钱即便不是九出十三归,那也是非常高,哪里会有皇家钱庄这么良心。
这个房贷业务,可以说全都是皇家钱庄在办理了,也是皇家钱庄的主营业务。
了解钱庄的具体情况,朱元璋就越发明白禁止民营所带来的影响。
一家钱庄牵扯到的人群太多。
如果只是几家十几家出问题,这对大明整体经济来说当然不算什么。
可若是直接下禁止告示的话,那会全变成个烂摊子。
朱元璋有些不知从而下手了。
“大孙,若要是真成了,那最后怎么收拾呢,总不能不管不顾百姓的死活吧。”朱元璋有些担忧的问道。
这比处理贪官还要感觉棘手。
郭恒案也就贪个两千万四百多万,这已经是惊天大案了。
当初朱元璋利用郭恒案追赃粮,演变成全国骚动,民间富人莫不因此破产,总额也才这么多。
现在这钱庄的事项,即便没有细算,估摸着至少是十几亿的宝钞数目。
十几亿啊。
这可会造成多大的震荡。
其实还是朱元璋小瞧了民间富裕程度。
十几亿哪够,估摸着至少都是数十亿了。
要知道在民间钱庄,可不仅仅只有宝钞,其中还涉及到大量的黄金,白银,甚至是古董字画等一系列值钱的东西。
倒是朱英显然已经想好了对策。
“也不必太过于担忧,放任不管肯定不行,真要行动起来,这些钱庄自然是要全部并入到皇家钱庄里来。”
“对于百姓来说,冲突就没这么大了,也就是钱庄换了个东家而已,然后再把利钱调整与皇家钱庄一样就行。”
“估摸着以后还会衍生一些地下钱庄,违法给与高利囤积钱财,这些到时候就容易办多了。”
“虽说百姓们会有些抱怨,但那些借了钱庄高利的商人,对咱们就是感恩戴德了,毕竟他们需要给的利钱也会跟着下调。”
看似死局的情况,在朱英这里并不算太大的事情。
从这方面出手,受到波动的就只有那些民间钱庄背后的家族了,远远达不到天怒人怨的局面。
现在的京师风波,亦或是以后各国的风波也好,很多人是觉得自己的钱会直接消失掉,这才越发紧张起来。
而朱英既然想动钱庄这块蛋糕,当然早就准备好了兜底的策略。
朱元璋听完,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
“好办法,当真是好办法,咱怎么就没想到这块上面去。”
不仅仅是朱元璋没想到,这破局的方法哪怕是各家钱庄幕后的东家,也完全没有想到。
简单的方式,实则是后世浓缩的精华。
毕竟商业经济,资本萌芽这些,也没几个能弄明白的。
这是时代的差距,跟聪明程度没有关联。
本来商人不管是在大明,还是先前的朝代,身份地位也就那么回事。
有着家产的读书人,聪明人,看的也不是从商买卖的书籍,而是考取功名的书籍。
智商再高,也是需要学习的,哪有什么生而知之者。
这金融这块,后世九成九受到教育的人群都没有搞明白是怎么个事,更何况是如今。
知晓了处理方式的朱元璋,心思是放了下来。
这几天看似有些漫不经心,实则朱元璋多少还是有几分担忧的,连带小文承都时而出神,生怕引发大的动荡,坏了如今利好的局面。
果然,不管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永远相信大孙。
……
京师外郊。
听上去有些荒凉的感觉。
实则因为京师人口的不断上涨,说是外郊实则已经成了一片热闹的集市。
某处大院之中。
已然有近二十个钱庄大掌柜聚集在了这里。
京师的钱庄自然不只有二十来个,只是这二十多个钱庄乃是规模最大,后边小点的,都没资格参加今日的钱庄会议。
他们之所以聚集在这里,当然是为了近些日子的京师风波。
一个个脸上都看不到笑容,大半眉头紧锁,愁云密布。
压力实在太大了啊。
不是每个钱庄都有四海钱庄那么硬的资金储备,每个人都很清楚信誉名声对钱庄来说多么重要。
只有实在没办法的,或者是钱庄里宝钞不够的,才会先行关门。
关门也不是逃避,只是告诉储户钱不够了,正在抓紧从其他地方调集钱钞过来。
上一篇:我在妖魔世界悄悄加点升级
下一篇:我能听到中药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