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750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王侯军是从家奴和王侯家童发展出来,从某个层面上来说,地位比之普通的路军要高上许多。

  正常情况下编制不多,在战争时期,大量的贵族家奴护卫就会加入进去。

  安南地区土司众多,基层主要是以村社为结构,战时召集起来的兵种便叫做乡兵了。

  乡兵的地位最为低下,不仅是需要打仗,还要作为辅兵使用。

  跟大明的卫所差不多,打仗完事后就回去务农进行生产。

  大明军队一路过来,已经破了安南三路军队。

  而这三路军,完全没有给大明带来多大的伤亡,倒是多了几万的俘虏。

  现在这些俘虏就被用来给军队搬运后勤物资,向导作用。

  在茂林的丛林里,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走失和迷路的。

  安南的军阀歌剧,其实就是地方军对于安南中央朝廷的不听从。

  胡季牦是趁着大明给压力的情况下,把地方军全部进行了一个拉拢。

  这些地方军的总管们其实也不傻,多数都是不想跟大明对着干的。

  可是现在大明的教化,对于他们本身有了很大的影响。

  比如其中势力较大的一族,安南人口比例较大的岱依族,就对大明现在很是反感。

  岱依族算是安南土族,本地土著。

  这反感的原因说起来,还是因为五万精兵驻扎安南。

  因为驻扎的关系,所以按照大明的要求,大明兵的口粮都是需要安南进行供给的。

  安南王室没有办法,自然就只能加大税收,这就给安南百姓增加了很多负担。

  有心之人就利用这一点,挑起安南百姓跟大明的仇视。

  这就导致目前一部分安南地区的百姓,对于大明并不怎么友好。

  现在安南的各路总管,基本上都是集中到王都来了。

  王都的附近,也累计了将近有四十多万的安南大军。

  这几乎是安南全境八成多的兵力。

  听上去好像还要比大明军队多出十多万,还是安南的主场作战。

  可这并没有给胡季牦还有这些地方军阀总管们任何安全感。

  士兵跟士兵,是完全不一样的。

  四十多万的安南军队里,一大半都是水货,瘦骨嶙峋的,饱饭都不上,武器军备这些就更加不用说了。

  能有把好刀在手的,恐怕都没一半。

  安南的中央禁军这里还有十多万,也就堪堪达到大明军比肩的水准了。

  关键问题是,大明的将领,可不是他们这小地方能够比拟的。

  武器装备更是碾压级别。

  战场上,可不是算多少人能打。

  除开武器还有士气,军队纪律,后勤物资等等综合战斗力的加持。

  正面交战的情况下,不会有任何的意外发生,必然是安南完败的局面。

  这一点,不管是安南和大明,都有着很清晰的认知。

  目前安南唯一的依托,就是对于气候了。

  寄托于跟曾经的蒙元一样,待大明军队过来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可言。

  只是现在的情报表明,这个可能性或许很小。

  大明的领兵将军很是稳健,完全没有急于求成的意思。

  安南宰相府中。

  胡季牦跟地方总管们汇聚一堂。

  自从大明进军开始,这样的会议几乎每天都在召开。

  胡季牦也没说到王宫去。

  对于目前的安南王宫,实行的是一个软禁的状态。

  他这次的造反,是打着驱赶大明,恢复安南王室统治的噱头,不是说自己要造反当个皇帝。

  和地方军阀总管们的关系,属于是一个临时性质的联盟。

  当然,掌握了十多万禁军的胡季牦,在这里头自然是最为强势的。

  “胡相,这大明的军队,按照现在说,也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

  “咱们不在路上去阻扰他们,难道还要等他们打到城下的时候,才来反击吗。”

  “我等天天都坐在这里商议,能商议个什么结果出来。”

  “依我看,不若是先去一军先锋,跟这大明交手一番再说。”

  多次的商议没有结果,有地方军阀的总管,耐心渐渐的被磨平了。

  加上日益继增的压力,情绪已经是变得极为烦躁。

  终于是忍不住开始爆发了起来。

  而随即,更多的地方总管提出了不满。

  胡季牦眼神阴翳,他知道,这是地方军想要借此机会发难,从自己这里讨到更多的好处。

第591章 :围剿安南,强势的大明水师

  安南内部可算不得铁板一块。

  地方军和中央军的矛盾向来是极为尖锐的。

  中央军看不起地方军这些苦哈哈,地方军认为中央军拿走了太多的物资。

  就比如是说现在,为了后勤的配比,在胡季牦的宰相府争论不休。

  谁都觉得自己的军队应该要更多的粮饷。

  胡季牦也感觉到有些头疼。

  其实按照原本的计划,他是要慢慢的把这些地方军的兵权进行一个收回。

  因为安南先王的关系,胡季牦在地方军之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并且这些地方军总管麾下的将领们,很多都是胡季牦的人。

  其中有过一半的总管,还是曾经胡季牦安排下去的。

  只不过因为形势所逼,胡季牦也只能是把人全部都召集回来。

  “仗肯定是要打的,就是看现在怎么去打。”

  “如今大明的军队,已经是集合到了龙州,前边就是隘益、鸡陵二关。”

  “此二关虽也不错,但想要阻挡大明的脚步,肯定是极为困难,便就看能不能给大明军队造成一定的损伤。”

  “我意调兵十五万,分别坐镇隘益、鸡陵二关,杀一杀明军锐气,各位可是有什么意见。”

  胡季牦语气平静的对着在场的所有地方军总管说道。

  他心里非常清楚,现在已经不能再避了。

  虽说现在局势不是很好,但胡季牦亦是有自己造反的资本。

  安南的地形特点,十分不利于大规模的军队作战,且对于中原军来说,很难以长时间的留存在安南地区。

  打败明军确实很难,就双方的兵员素质来说,甚至几乎是不可能。

  可胡季牦并不需要去跟明军的主力对抗,只需要想尽一切办法的去拖时间,把战争的时间拖得够长,明军的战斗力就会不断的下降,最后达到不攻自破的地步。

  在隘益、鸡陵二关周边,胡季牦利用安南的地形优势,于北方境地各条河流附近广挖战壕,修筑防御要塞,密置弓弩火器。

  其弓弩火器,尽皆是用毒水浸泡,只需打开伤口,就能让人必死无疑。

  其城珊相连九百里,征召大量的民兵进行防守。

  安南主要是在于东西两都。

  东都升龙,西都清化。

  这也可以说是安南的两个政治文化中心,一旦这两个都城失守,那么就等于安南全境被彻底的拿下。

  隘益、鸡陵之后,就是多邦城。

  多邦城是安南北边门户,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一旦被开,东西两都想要再阻挡明军,就变成一个很难的事情。

  也就是说,多邦城才会是安南和明军的重要决战之地。

  胡季牦心头稳定。

  因为他在多邦城早就安排了自己的秘密武器。

  在这个秘密武器之下,他相信绝对可以对明军造成巨大伤亡。

  ……

  大明这边,三十万的军队在行走的时候,拉成了很长的队伍。

  因为山路崎岖,丛林茂密,因此大多的人员反而很是不好行走。

  长期带兵的靖宁侯叶升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当即叫来普定侯陈桓。

  “我军人数过多,行动艰难,前边便就是隘益、鸡陵二关,如若是直接过去,想要一鼓作气的拿下,必然会造成大量损伤。”

  “你分兵十万,从左侧方绕路而行,我等分两路夹击过去。”

  “如此这般可更快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