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533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如今已是五月份,而倭国水稻播种,便就是在下个月。

  明军登陆倭国之后,对于耕地,也非常的重视。

  大军行进之处,都是尽量的避开了农田。

  冯胜非常的清楚,农田对于目前的明军,可谓是相当重要,甚至是关系到未来对于倭国的一些相关动作。

  倭国这边,虽然把仓库的存粮,都已经藏匿起来。

  但对于毁坏农田这样的事情,并不会去做。

  在倭国长久的历史上,这是第三次受到外来的战争。

  蒙元时期,那些蒙古骑士,哪里会去保护这些农田,向来就是直接骑马践踏过去。

  不过蒙古骑士也不会刻意的去毁坏,毕竟在当时来说,他们将倭国这边,已经看作是自己的地盘。

  大战败得太快,所以也来不及去干这些事情。

  两次大战,皆是如此。

  以至于倭国根本不会说刻意去毁坏农田,因为在他们看来,大明的军队,也会和曾经的蒙元一般,被‘神风’摧毁。

  只是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蒙元虽然在那个时期入主中原,可本质上的性格,并没有改变。

  在大多数蒙古人,甚至是忽必烈的心中,他们还是马背上的国家,完全没有农耕文明的那种心态。

  而现在的大明,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是在战略上,就是抱着先僵持,熟悉的路子,慢慢跟倭国打,首先就是求稳,而不是像曾经的蒙古人一般。

  要一鼓作气的直接拿下倭国。

  而最为关键的是,这次来的明军,和蒙古军不同,多数是属于屯田兵。

  也就是说,现在的明军几乎大部分的军士,对于农耕,不仅没有丝毫的陌生,反而比之倭国的百姓,还要来得更加的熟悉一点。

  放下刀枪,这些明军随时就可以化作最为优秀的农民,收割播种,完全不在话下。

  倭国的主要农作物,也是以水稻为主。

  和大明的一年两熟不同,一年只有一熟。

  便就是五月下旬播种,约在十月至十一月的时间进行收割。

  也就是说,马上就要到了播种的季节了。

  大明官军这边,早就已经是跃跃欲试。

  冯胜的心里头很清楚,征伐倭国,尤其是彻底的教化倭国,是一件长远之事。

  不是说短短一两年内,就能完全办成。

  现在明军,加上高丽军在内,已经可以说是取得了九州岛三分之一的地盘。

  只等播种完成之后,便就是出动大军,彻底占据九州岛的时候。

  ……

  所谓千里江陵一日还。

  朱英率军自丹徒县乘船,顺流而下,抵达苏州,不过用了一日半的功夫。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除开京师南京,也就是苏杭江南一带,最为繁华。

  这里,曾经是张士诚的地盘,但并没有受到太多战火的波及。

  哪怕是说朱元璋对这里收取重税,在很多文章中,似乎有一种苦不堪言的景象。

  然而真正抵达这里后,映入眼帘的,哪有什么民间疾苦,唯有一片盛世光景。

  对于大多数世家,地主豪绅来说。

  即便是陛下收取的赋税高,左右不过是嫁接给下面的百姓罢了。

  收入也就少那么一点,还影响不到正常生活。

  加上商贸并未在其限制中,依然是有大量出手阔绰的公子哥,豪掷千金。

第433章 :苏州

  朱英的玄甲卫,在苏州城外扎营。

  随身只携带了十多名护卫。

  包括朱英在内,几乎都算是便服打扮。

  “我这也算是微服私访了。”

  看着街道边的热闹场景,朱英笑着说道。

  苏州这里,向来是商业繁荣,群英商会在这里有七八个据点之多。

  最为主要的,在数苏州城内,早已经有治安司的存在。

  那就是蓝玉的侄子蓝田。

  随处找了一个码头停下,朱英仔细的看了看城里头百姓的面貌。

  大多数的百姓,还是难掩菜色,浑身比较干瘦,尤其是码头上的搬运工。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吃这种力气活的,应该是比较健壮才对,实际上一眼看去,个个都是瘦不拉几的。

  偌大的麻袋,就这么直接扛在肩上,看的人都有些慌,那麻袋的感觉,比人还要来得宽大一些。

  就好像一阵风吹来,这些搬运工就会吹倒。

  然而纵使肩扛重物,这些工人们,好像力能千钧般,稳稳的扛着,脚步动得飞快。

  搬运上一件,马上就要赶着下一件货。

  在这些码头搬运工的旁边石墩上,有一账房先生,不断抬头,又不断在纸上点点画画。

  码头的搬运,从来都是按件计算,搬得多,工钱就多。

  是以都在赶着多搬几趟。

  “这些工人的力气很大啊。”

  张伯看了半晌后,不由有些赞叹的说道。

  虽然苏州城这边是群英商会的主要据点,但张伯一直都没有亲自来过,跟在东家的身边。

  从前也主要是在西域,大漠,草原上行动。

  像是这种漕运码头,见得不多。

  朱英摇摇头:“哪有什么力气大,都是些苦命人,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拼尽全力罢了。”

  看到码头工人这般模样,朱英不由想起了肉食的问题。

  想要发展畜牧业,就离不开饲料。

  而最为优质的饲料,无疑就是玉米了。

  玉米的子粒是家畜、家禽的上等精饲料,对提高猪肉、牛乳和蛋类产品的产量,品质有显著作用。

  玉米秸秆也是良好饲料,特别是牛的高能饲料,可以代替部分玉米籽粒。

  玉米秸秆的缺点是含蛋白质和钙少,因此需要加以补充。

  秸秆青贮不仅可以保持茎叶鲜嫩多汁,而且在青贮过程中经微生物作用产生乳酸等物质,增强了适口性。

  青贮饲料不仅可以常年利用,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小,而且保存期长,约莫有三五年之多。

  青贮技术的门槛很低,基本上只要朱英随便点播一下,就能完成。

  如此的话,大明国内的肉食,就能更多的被端上平明百姓的餐桌了。

  这些事情,不能说在短短一两年就能改变,但是朱英要去把控他的方向,让大明一直朝着好的路线发展。

  正思索间,朱英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影,带着几名护卫过来。

  眼看那人走得近了,就准备单膝跪地,作揖行礼。

  朱英摆摆手,制止了这个行为。

  蓝田顿时就明白了太孙殿下的意思。

  只是躬身作揖,没有过于突出。

  “找个好点的酒楼,好好聊聊。”朱英笑着说道。

  “遵令。”蓝田立即抱拳道。

  苏州的繁华,自然滋生了很多高档的娱乐消费场所,像是现在朱英所来临的这个酒楼,便是如此。

  苏州的酒楼,有其特别的优点,共计有三层高,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挑空。

  二三楼走廊边上,就是雅间。

  也可关闭屏风,也可观赏下方的一些节目表演,或者其他娱乐活动之类。

  此时在苏州城里,最受欢迎的,自然还是说书人讲述邸报。

  虽是说因为距离的关系,有着一些时差的体现,苏州这边邸报的内容,比之京师,大约延迟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说说吧,到这苏州城里也算是待了不少时间了,有哪些感受,又遇到了哪些问题,今天便就都说出来。”

  “尤其是治安司这边,对于百姓来说,是接受认可,还是有所排斥。”

  “还有苏州官府这边,你们又是如何对接的。”

  朱英喝了口茶水,便就开口问道。

  蓝田闻言,顿时心中明白,接下来对自己就非常的重要了。

  严格点来说,跟自己的前途,有着很大的关联。

  若是说自己在苏州治安司的这些作为,不能得到太孙殿下的满意,可能再想进一步,就非常的艰难了。

  只是太孙殿下来得过于直接,蓝田这里,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准备,甚至从未想到过汇报的事情,也就只能现场来讲述了。

  看着蓝田的沉思,朱英没有催促,而是静静的等待着蓝田的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