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执笔见春秋
听到锦衣卫翻译这话,一旁的张玉,顿时目瞪口呆。
不由道:“王爷真是神机妙算。”
先前张玉虽然呵斥朱能,其实心中也在想着,把将士们的粮食分给倭国百姓,也是一件不怎么好的事情。
哪里知道,反转来得这么快,这才仅仅两三天的时间,倭人就把粮食的藏匿地交代出来。
之前严加审讯了那么多倭人,都没半点用处。
对于这件事,朱棣其实也是非常意外,没想到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粮食的问题,就这么得来了。
倭国的那些武士,别的不说,骨头还挺硬,打死都不说出来。
或许有些是真不知道。
反正现在既然到手了,那就问题不大了。
“告诉他,若是能找到足够的粮食,本王特别允许,准他入我大明户籍。”
朱棣高兴之余,对其说道。
锦衣卫翻译把燕王的话说给石原杜夫听。
石原杜夫听完之后,纳头就拜,连连磕头。
其实对于百姓来说,不管是倭国的百姓也好,大明的百姓也好,并没有太强的国家概念。
是谁来统治自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吃上一口饱饭。
石原杜夫说是一个家主,但区分倭国贵族高低的,是中原官话。
不会说官话的,自然层次非常之低。
石原杜夫磕头完之后,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又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大堆。
朱棣皱眉道:“这家伙难不成还要跟本王提条件不成?”
锦衣卫连忙翻译道:“回禀王爷,他说的是关于修建城墙的事情,他希望王爷能够停城墙的修建。”
朱棣本欲训斥,不过突然想起,这边的城墙似乎有些特殊,也就压制下来,说道:“让他说说,为什么要停止修建城墙。”
锦衣卫把话翻译过去后,石原杜夫便就开始讲述其中缘由来。
原来倭国早期,是没有城建的,是类似于据点或者聚落壕沟的防御工事,这便是倭国城郭的雏形。
而在大化改新之后,历代天皇学习中原皇帝营造宫殿,开始走上了真正的城郭都市的道路。
建立了诸如小墾田宫,冈本宫,百济宫大大小小类似于宫殿一般的都城。
这些建筑,受到唐朝的影响,几乎完全复刻唐朝时期。
包括城墙和都城,都是如此。
像是现在朱棣所占据的城池,从外观上看,跟大明的没啥区别。
倭国多丘陵而少平原,又处于地震带上,高大的城墙,随便一场地震过来,就有可能导致坍塌。
所以才会如此低矮。
石原杜夫就是想告诉朱棣,不要过于耗费劳力,去兴建高大的城墙。
听到这里,朱棣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在他这么多年的生涯中,是经历过地震的发生的。
从翻译的话中,他也听到了,倭国这里,本身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地方。
连稍微高一点的城墙,都无法抗住地震,可见其有多么危险。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消息。
非常重要。
之所以冯胜要安排兵分四路,先行屯兵镇守。
就是为了摸清楚倭国的情况。
除开蒙元早期,可是说冯胜等人,是大明第一次,也是历史上第二次,中原对倭国用兵。
在大明人这边的眼里,除了知道倭国是一个岛国之外,完全就是一无所知了。
就连地图,也只是非常粗糙的地图。
这对于用兵,是一个非常大的忌讳,因为你连路都不熟悉,这么大的地方,指不定连倭军的位置都找不到。
倭国又是多岛之国,如果不谨慎进军,指不定就是被一波埋伏。
像是地震多发这种消息,前沿的大军,包括冯胜在内,根本不清楚。
其实朱英也是交代过的,只是大家没什么感觉,即便是现在来到了倭国,也从没重视过这个问题。
朱棣亦是如此,才会先行修建城墙。
第427章 :给咱大孙一个惊喜
“驾!”
朱英回头,看了眼京师城墙,而后扬起马鞭,率三千缇骑,飞驰而去,直下江南。
这次的巡查,朱英并没有打算乘坐马车,而是亲自骑马巡查。
马车的速度太慢了。
城门上,朱元璋看着大孙离开的背影,浓浓的不舍流露出来。
甚至于眼角,都有泪水溢出。
在心里,朱元璋真的不想大孙离开自己。
可是他又非常的清楚,作为大明储君,不能被限制在这京师之中。
曾经的老大,亦是每过几年,都会巡查地方。
也只有这样,才能扫除底层的一些顽疾,肃清沉疴,不能总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寄托在官员的身上。
有些谕令,自京师发出,到了地方,都不晓得成了什么样子。
而作为大明储君,这些都是必然要经历的事情。
连知县不经常巡查地方,权力都要被架空,何况是皇帝掌控这么大的疆域呢。
只有经常走一走,才能让底层的官员,百姓,地主豪绅,甚至是卫所,感受到皇家威严,是以才会心生忌惮,有些事,才不会那么轻易的跨过边线。
“陛下,保重龙体啊。”
刘和在身边,掏出手绢,双手恭敬的奉上。
朱元璋拿过后,擦拭了一番眼角的泪水。
在抬头的时候,已经是看到大孙的身影了,只有远方扬起的尘埃。
“诶,大孙这一走,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回来,咱这心里头,想念得紧,蒋瓛啊。”
“臣在。”
“通知锦衣卫,有关于大孙的所有消息,务必是三天一报,无论何时,立即送到咱的手里来。”
“臣遵旨。”
又看了半晌之后,朱元璋这才转身离开。
不过没有了大孙的皇宫,在朱元璋的心中,终究是感受到了几分冷清。
刚准备下城楼,朱元璋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宁妃,你怎么来了,什么时候来的。”朱元璋有些错愕的问道。
宁妃缓步走了过来,行礼之后这才回道;“陛下,臣妾知晓今日太孙离去,便就早早起来,跟随在陛下的后面了。”
听到这句话,朱元璋的心里头升起一股暖意。
要说知心,还得是宁妃。
曾经草莽之时,就跟大妹子,一起陪伴在自己的身边。
拉起宁妃的手,朱元璋这个时候突然发现,宁妃的鬓角,已经如霜。
近距离看着宁妃眼角的皱纹,朱元璋哈哈笑了起来:“宁妃呀,你也老了呢。”
听到这句话,宁妃的眼眶,突然就有些湿润起来。
紧紧的握住陛下粗糙的大手,感受到里面的温暖。
直到这个时候,朱元璋才发现,自己好像已经有很多年,都忽视宁妃了。
曾经的宁妃,也是非常的貌美。
自从出了鲁荒王朱檀那荒唐子事情后,朱元璋其实在心中,多少还是有着迁怒宁妃的。
认为这是宁妃没有管教好的缘故。
虽然让其掌管后宫,但却已经很少特地去看过她了。
现在回想起来,有几分愧疚之心。
郭公对他,可谓是仁至义尽,两个儿子为他征战天下,一个劳累病死,一个虽还活着,却是伤痕累累,浑身暗伤。
“这些年来,辛苦你了。”
朱元璋感动的说道。
感受到陛下的真诚,宁妃真想把这些年的委屈全都哭诉出来。
在唯一的儿子,那般荒唐的死去后,宁妃整个人几乎都快精神崩溃了。
后来又遭遇到陛下的冷落,心气越发郁结。
如果不是二哥,作为禁卫统领,能够一直在宫中陪着她,她都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
不过现在宁妃,已经变得坚强了许多,也到了这个年岁,很多东西都看得比较淡了。
只要陛下的心里还有她,也就是足够了。
上一篇:我在妖魔世界悄悄加点升级
下一篇:我能听到中药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