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485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某大酒楼二楼包间。

  “本王真没想法,当初的无心之举,却造就了如此局面,最近的京师,看得本王都有些陌生了。”

  朱棣端着酒杯,听着下面酒楼大堂的议论,颇有些唏嘘的说道。

  李景隆闻言,笑而不语。

  无心之举这个词,有些过了。

  “自从太孙入宫,这京师当真就是一天一个模样,便是我的月俸,都已经涨了数次,最为要紧的,是宝钞如今不断升涨,即便月俸未有变化,也相当比之从前多了不少。”

  “太孙深谙商道,又有高产粮种,未来大明,只会是蒸蒸日上,越发富足。”

  “如今万民归心,太孙亦是重视军士,更有开疆扩土之心,有比肩陛下之景象。”

  “且,太孙今年,堪堪十九。”

  李景隆在说最后这话的时候,眼中蕴含深意,看向朱棣。

  朱棣如何不明白李景隆的意思。

  这是在规劝自己,不可和朱英作对,没有丝毫胜算。

  十九的太孙,曾经就已经夭折过一次,如此命硬,不说活到七老八十,哪怕是五六十岁,也不是自己能够熬得过的。

  朱棣心中苦笑。

  朱英的手段,他其实比之李景隆更为清楚。

  仅仅一招,就让他措手不及。

  道衍被调离,可谓是让朱棣元气大伤,很多事情,朱棣根本不可能自己出面去安排,许多布置都被打得七零八落。

  曾经对朱英的策略,成了一个彻底的笑话。

  前些日子,晋商们的举动,谣言案的发生,朱棣是亲眼见到,京师大军如何彻底镇压。

  便是各个地方,现如今还是在不断的抓捕晋商审讯。

  对于朱英太孙威名,不但没有丝毫撼动,反而更加稳固了。

  “不说这些了,半月过后,征倭大军就出发了,我大明水师,已经聚集于东海入口,朝廷这边已经同高丽王交涉过,将会首先吞兵于济州岛内。”

  “目前倭国那边的地形,我等一无所知,只能慢慢探测,简易的地图,可是制作出来了。”

  京师这边的事情,让朱棣的心绪有些凌乱,索性不去管了,反正要不了多久,就要去打倭国。

  因为蒙元两次征倭失败,所以现在对于倭国,是战略上的藐视,战术上的重视。

  不可能说一下子直接就干过去。

  第一步就是驻扎济州岛。

  济州岛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小国家,名为耽罗,早在汉初时,耽罗国就和周边汉朝,倭国,东南亚等有过贸易往来。

  唐初,联合新罗征伐百济,新罗便成了朝鲜半岛的新一代统治者,这个时候耽罗也和新罗成为了朝贡关系,如附属国般。

  高丽一统朝鲜半岛,耽罗国也被高丽所吞并,成为了高丽王国的一部分。

  现在的济州岛,便是高丽郡县。

  目前高丽跟大明的关系,还算是不错,这边借道伐倭,官面上还是要跟高丽打个招呼。

  高丽那边,不管是李成桂,还是名义上的高丽王室,自然没有拒绝的可能。

  再者说,数十万大军,也容不得高丽拒绝。

  “倭国的地图,目前并没有绘制完全,根据曾经一些残留典籍,只能说对倭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现在过去了这般久,想来倭国内也有很大变化,只能作参考之用。”

  李景隆回道。

  朱棣点点头。

  倭国之战,对于他尤其重要,而且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步步为营都不足为过。

  “到时候边打边看吧,想来总会有人,忍不住先上的。”

  朱棣喝完杯中酒说道。

  倭国的面积可不算小,比之高丽更要广阔许多。

  几十万大军打下倭国一角不是问题,但要彻底灭国,那是极为困难。

  朱棣根本就没想过一举成功,打的就是一个长期作战。

  尤其是三哥朱棡那边,到时候怂恿几句,就能跟在后面捞取好处了。

  “倭国首战,确定不随我一起吗。”

  朱棣问道。

  李景隆摇头道:“不了,以表叔之能力,自然不用过多担心,我便在京师为表叔摇旗呐喊,稳定后方,以作将来海外建国之用。”

  朱棣默然。

  现在他还没跟李景隆说,自己已经跟父皇交涉,自请辽东。

第400章 :大婚

  三月十八,如期而至。

  正阳大道自正阳门到正阳广场,张灯结彩,红布铺地,禁卫戒严。

  道路两边,是密密麻麻的大明百姓。

  他们对着道路的尽头,翘首以盼。

  “来了,太孙妃来了!”

  随着一阵阵惊呼声响起,马上就听到有声乐传来。

  只见正阳大道远方,前面是鼓乐队伍,另有数十缇骑护卫随行,在那正中央的,便是十六力士,抬轿而行。

  十六抬大轿,便是帝王专属了。

  其实像目前朱英,叶月清这种情况,在古今历史上是很少发生。

  作为太孙的朱英,现在享受的是皇帝才有的待遇,当然这个待遇也是朱元璋特批的。

  其他朝代,太子是另有一套礼仪制度的安排。

  有些朝代,甚至皇帝和太子之间更有间隙发生,自然不可能有如此宏大场面。

  而当上皇帝后,也没了娶亲这个流程。

  直接就到了册立皇后的流程了。

  更别提百姓观礼。

  正阳广场上,百官恭立两侧,在正上首,大明升旗台下。

  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朱英站立在旁。

  “大孙,此刻心情如何。”

  朱元璋看着眼睛一动不动盯着前方的大孙,笑问道。

  朱英闻言,转头笑道;“爷爷莫要取笑孙儿,这是孙儿第一次大婚,怎的也说不上心里头是个怎样的感觉。”

  朱元璋笑了笑,看向正阳大道尽头,那缓慢走来的送亲人员。

  眼神恍惚,似乎看到了曾经自己结婚的场景。

  那个时候,他是郭子兴的亲兵九夫长,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

  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

  郭子兴很欣赏朱元璋,想到至交好友马公的托付,便就将马氏,嫁给了朱元璋。

  那个时候的朱元璋,还是叫朱重八。

  而军中的军士,对于他的称呼,也是改为了朱公子。

  而朱元璋婚后,也改了正式的名字。

  朱国瑞。

  便是最早认识朱英的时候,说的名字。

  想起曾经的自己,朱元璋嘴角微翘,眼角却留下泪水。

  曾经大妹子在身边的美好,已经再无法返回了。

  喧嚣的鼓乐声,让朱元璋回过神来,意识到今天是大孙的大好日子,连忙擦去眼角的泪水。

  这一幕朱英并没有发现。

  他的心神,都被前面越来越近的送亲队伍给吸引住了。

  前世今生,这都是他第一次的婚姻,还没恋爱过,就已经到了娶妻的地步了。

  成家,

  多么遥远的词汇,现在已经摆在了眼前。

  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头却已经有了不同的感觉。

  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或许是受到了前世的影响,一股无形的责任,在肩头落下。

  再要不了多久,他就会担任一个父亲的角色。

  心神纷飞之间,队伍已经到了正阳广场。

  “还愣着作甚,赶紧去呀。”

  耳边传来老爷子的催促,朱英应了一声,连忙过去。

  当朱英从大明升旗台这边走过去的时候,百官作揖,将士单膝跪地,百姓俯首。

  更有乐鼓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