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220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后勤也能随时跟上,在路上将不会出现过多的损耗。”

  朱英的眼睛开始越发的明亮起来,一旦制成畜力轨道,对于整个大明而言,那简直是告诉运转起来。

  其中的好处,多到难以想象。

  后世有言:想要富,先修路。

  一旦轨道制成,京师的军队,物资,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直接抵达边疆,对于敌军的打击,简直是超乎想象。

  这只是军事方面,还有粮食转运,驿站文件。

  相当于在大明如今,建立了火车路线,这将会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想到这里,朱英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直接起身,朝着门外走去。

  “爷爷现在在哪里,我有要紧的事情,需要立刻找爷爷协商。”朱英对着守候在门外的秉笔太监郭忠问道。

  “回禀殿下,陛下此刻应当是在华盖殿里批阅奏章。”

  “前方带路。”

  “臣遵令。”

  ……

  “果然让咱大孙在宫里,就是舒坦,不然咱怎么能天天吃到这等美味。”

  华盖殿中,朱元璋正在享受晚膳,如今朱元璋的膳食,全由朱英带过来到厨子负责。

  朱英这批厨子,一个个都是精心培养过随身带着到,并非说大明没得好吃食,只是很多调料的使用,只有经常使用的才懂。

  早前朱元璋并没没有暴露自己到身份,所以也不好直接找大孙要人。

  即便是拿些调料,那也需要不断到尝试,后来相互间明了。

  但朱元璋又不好意思开口了。

  毕竟朱元璋作为爷爷,是皇帝,坐拥天下,结果却要向大孙找厨子,他实在是拉不下这个脸。

  但是现在大孙入宫,厨子也跟着进来了,那就是理所当然了。

  “刘和你说,咱大孙咋就这么能呢,感觉在哪个方面,咱都没有可以教导他的地方,这就让咱心里,不是个滋味。”

  朱元璋吃着吃着,面露无奈之色,对着在旁边伺候到刘和说道。

  这个时候到朱元璋感觉大孙太过优秀也不是好事,这让朱元璋少了许多成就感。

  一个八岁到大孙出去,回来的时候,这是连皇室都无法培养出来的优秀。

  一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计,哪怕是找当时最为出名到名师指导,都不见得能够想出来。

  说来也就只能大孙为天命之人了。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逃过八岁那一劫到大孙,而后便是一飞冲天。

  “长孙殿下是陛下到血脉,继承了陛下,皇后,太子殿下的优秀,又有上天庇佑,老奴这般想来,倒也觉得合乎常理。”

  刘和恭敬到说道,老辣到刘和这次并没有顺着陛下的话去说,反而从旁侧敲朱英的优秀,是来源于继承。

  听到这话的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你这般一说,咱也觉得确实有些道理,大孙这气质相貌,随他奶奶,父亲。”

  “但这性格呀,确实是跟极为类似,平时看上去备懒,但做起事情到,从未让咱失望过。”

  朱元璋颇有些高兴到说道,自从大孙开始批阅奏章以来,朱元璋就发现,大孙从未有过懈怠到时候。

  哪怕是在军营里练兵,跟随将士们一起操练如此辛苦,但批阅的奏章,从来都是按时从来。

  从大孙批阅到奏章来看,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到完善,甚至对于臣工们的上奏,还会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细微之处,可见一斑。

  就在朱元璋准备继续说上两句到时候,外面的小太监过来禀告。

  “长孙殿下求见。”

  朱元璋闻言微微皱眉,吩咐道:“日后咱大孙见咱,不用禀告,直接过来便是。”

  “臣遵旨。”

  朱英进来,看到老爷子正在用膳,也不客气,直接坐到旁边,毫不客气抓起一个肉夹馍,就开始吃了起来。

  看到大孙如此‘不礼貌’,朱元璋感觉非常开心。

  他不记得已经多久,没有这般亲近过了。

  不管是谁,哪怕是之前到老大朱标对他也是毕恭毕敬,恪守皇家礼仪。

  唯一亲近可以无视到他皇帝身份的,也就只有马皇后了。

  大孙则不同,若是从小在皇宫长大,那就不用多说了,但大孙是在外长大,那就完全不同了。

  早先朱元璋还怕大孙有些不适应,或者会拘束什么的。

  最后通过观察发现,大孙对此,好像便就和自己家一般无二,哪怕是第一次进宫的时候,除了对有些建筑比较好奇,就很平常了。

  “爷爷,这次过来,孙儿是有一件大事想和爷爷商量。”连吃几口感觉腹中有些东西了,朱英也不含糊,直接说道。

  “大事?”朱元璋有些惊讶。

  这还是大孙第一次,称有大事协商,在此之前到其他策略,每一个都可以影响大明根基,从大孙嘴里说出来,有一种轻描淡写到感觉。

  朱英轻轻点头,而后开始讲述轨道到制作。

  轨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现在大明到驿站系统是相差不大,但是轨道到制作,可不是一句话那般简单。

  在大明内部进行轨道的线路铺设,就现在的个中难度,和秦始皇修建长城,几乎没有区别。

第203章 :中原民族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

  朱英对于轨道,讲解得非常的详细,其中包括制作的难度,要求。

  后期会给大明带来多大的收益。

  毫无疑问,假设大明如今全国疆域都有轨道线路的话,那么整个大明的综合战力,将会形成一个质的提升。

  朱元璋听得很仔细,然而在朱英慷慨激昂的讲解下,眉头却是越皱越深。

  “大孙你可想过,要达到这般程度,需要调动大明百姓多大的人力和物力。”在朱英讲解完后,朱元璋沉声问道。

  朱英没有多想,直接说道:“若是全部铺设完成的话,那规模就很大了,孙儿估摸着,怕是要动用数百万人。”

  朱英显然没有意识到老爷子话中的重点,直接讲述规划所有轨道所需人口。

  轨道这般大的工程,当然不可能是些许钱财就能搞定的,徭役不可避免。

  徭役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免费白嫖的劳动力。

  不过以朱英的性格,当然不会让这些劳动力白干,在轨道路过的地方,这些参与了轨道建设的百姓,都会给予其赋税方面的优惠不说。

  轨道车站的骏马饲养,对于木轨的维护这些,都可以长期作为附近百姓的收入来源。

  也算是带动地方经济,和后世的道路工程承包差不多。

  朱元璋摇头说道:“大孙既然清楚,当需动用数百万人,且在不耽误农忙的情况下,耗时必然长久,前后可能涉及到的百姓,咱估摸着得有两千万人吧。”

  “如今咱大明,登记在户的总共才多少人。”

  “户计一千六十五万二千七百八十九,口计六千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一十二。”

  “这也就意味着,制作此等轨道,将会涉及大明三成口计,而在这其中,服从徭役者,又有多少。”

  朱英听到这话,解释说道:“自是不可如此多人,爷爷当是有些误会了,孙儿的意思是,这是一个长久的事情,并非要穷尽全国之力,在数载之内完成。”

  “铺设轨道的线路,自然也无需太多,只需要数条主干制成便就行了。”

  木轨只是一个过度,到后期整个大明的工业能力上来,铁轨甚至刚轨的出现,才是真正制作大明全国轨道的时候。

  现在的木轨,在朱英的设想中,主要还是为战争服务,运送辎重,甚至是将士为主。

  哪怕是这般说,朱元璋也并没有松开眉头。

  虽然早前大孙提出过很多方面的想法,有想要开扩疆土的感觉,甚至朱元璋也有些心动。

  但在修建轨道,这等纯粹为征战建设,这让朱元璋在内心中,还是有些排斥。

  征战倭国,掌控安南。

  便就在这两点上,已经是朱元璋对于大孙最大的让步了。

  这也是因为关乎到了大明的粮食,钱财方面。

  像是草原那些地方,现在的朱元璋还真没太大的兴趣。

  草原主要是不好建立城防,打下来还得派大量士兵守着,草原也没啥天险可以防守,茫茫一片。

  指不准今年打下,明年又被攻占了。

  “大孙这个法子,确实是不错的,真要制成,对于咱大明来说,也算是极为有利,咱也能想到。”

  “不过现在大明看似平静,实则内后外患,更有天灾不断,百姓日子过得也不是很好,多数人吃口饱饭都难。”

  “以咱看呐,此事便就先放着吧,等过些年,番薯这些作物都推广开了,再来谈论轨道也不迟。”

  朱元璋的语气,已经有些不耐烦了,不过面对大孙,他还是强行按捺住情绪。

  在旁边的司礼监太监刘和,此刻手已经有些微微哆嗦,哪怕是锦衣卫蒋瓛,后背都有冷汗。

  他们作为朱元璋身边的贴身人,对于陛下的性格当然很是熟悉,能够让陛下把话都说到了这份上,完全是破天荒了。

  就算是曾经的太子殿下,亦或是皇后娘娘,听到陛下如此说,也明白此事当告一段落了。

  而他们之所以如此表现,则是因为现在的长孙殿下,完全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果然,朱英好像完全没有察觉到朱元璋的状态,自顾自的说道:“爷爷,轨道对大明的影响,是要远远超乎爷爷想象的。”

  “兵员的调动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各地货物的快速运输,虽说不能一下子就开始做起来,但孙儿觉得,已经可以开始提前准备了。”

  “轨道的路线,还有木料的所需,这些也不是几日便能完成的,或许到明年都不见得能全部弄好。”

  “爷爷的担忧孙儿自然知晓,不过番薯等作物的推广,也就是在明年差不多便可以通行大明全国,正好明年对于倭国的征伐,在轨道之事上,倭国罪民也有所用之地。”

  其实朱英想要的,并不是说马上就调集大量的民夫,开始铸造轨道,而是对轨道相关的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