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 第149章

作者:执笔见春秋

  对于大孙,朱元璋虽然相处的时间不算长,但现在越发的了解大孙的习惯了。

  若是换了以前,朱元璋肯定首先训斥说教一方,但是现在嘛,熟悉了朱英的朱元璋,自然更有耐心了一点。

  “好吧,孙儿确实有些想法,爷爷还请跟我进屋。”朱英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本来想要装个逼,没想到被老爷子直接识破了。

  朱元璋得逞的笑着,跟着朱英一同走入书房之中。

  刚刚入屋,朱元璋就被书案上写满字的白纸,吸引住了眼光。

  书案上奏章摆放在一旁,旁边的墨汁新鲜,隐约也可以看到白纸上的墨迹未干。

  朱元璋不管大孙,直接走到书案面前,开始查看起来。

  朱英见此,无奈一笑。

  得了,也懒得废话了,等老爷子看完再说吧。

  朱元璋看着上面洋洋洒洒数千字,开始只是抱着兴趣看一看。

  在上面的开头,书写着:大明军队浅谈。

  朱元璋不由心中好笑。

  “咱这大孙着实有些好高骛远了,咱统治大明百万雄狮,耗费多少心力,岂是这数千字能够改变的。”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沉下心思,好好的看看大孙写的啥,而后对症下药,再度教导。

  然而当朱元璋接触到正文内容的时候,一个军政分离四字,就让朱元璋的眼神,顿时开始变得认真起来。

  简简单单四个字,却是让朱元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大明军队如今的制度,是在继承蒙元的情况下,然后参照唐宋加以改良。

  军政合一的理念,一直贯穿古今,很少有人在这方面提出什么建议。

  所以当朱元璋看到这四个字的时候,仿若是一个新的世界大门,被打开了来。

  本身对于军队极为熟悉的朱元璋,心中有一种预感,这四个字将会对现如今的大明,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便是在朱元璋仔细揣摩朱英写下的文章时。

  蒙古草原上,两队人马正在追逐厮杀。

  “巴图,你是草原上的汉子,成吉思汗尊贵的后裔,为什么要去奉一个汉人为主,还为其卖命,你对得起自己的伟大的孛儿只斤姓氏吗。”

  两队人马数量相差很大,一方有骑士上千,一方只有三百人出头。

  很快上千的骑兵,就将三百人给包围起来,将其逼停。

  为首的千人首领,骑着一头毛发纯黑的高头大马,对着被围困的骑兵们呵斥喊道。

  被称作巴图的汉子,从中骑马而出,看向前方的千人首领,喝道:

  “前年严冬,我部族缺食,几近饿死,是东家给了我新的生命,在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向长生天发誓,必将誓死效忠东家。”

  “哈斯巴根,你死心吧,我是绝对不会背叛东家,哪怕今日战死在这里。”

  千人首领哈斯巴根拔出腰间的弯刀,高高举起,冷漠的看向巴图,这个他曾经年幼时的好友。

  周边的蒙古骑兵见此,纷纷弯弓搭箭,就等着哈斯巴根一声令下,就开始射杀。

  巴图见此,双手狠狠紧握马绳,准备冲锋。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远处伴随着大喊,传来马蹄声。

  “可汗有令,帖木儿来袭,召各部勇士迅速返回,不得相互厮杀。”那传令官,高举着代表金帐汗国的旗帜,咆哮着大声喊道。

  哈斯巴根看着面前的巴图,眼神中闪过挣扎,就想着强行下令将其射杀。

  但是周边的蒙古骑士们,听到喊声,已经放下了手中的弓箭。

  这是蒙古的规矩,平时部族们可以相互厮杀,这是为了生存,但是当遇到外敌的时候,就必须团结起来。

  哪怕正在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也必须停下。

  现在哈斯巴根已经失去了杀死巴图的机会,无奈之下,调转马头,率领着上千骑士,浩浩荡荡的离开。

  “大哥,现在我们怎么办。”

  巴图旁边,一名雄壮的汉子开口问道。

  巴图犹豫了一下,坚定的说道:“自从效忠东家之后,我们就不再属于金帐可汗,可汗的命令对我们无用,回去,向商会禀告情况,等候指令。”

  说完,巴图也不犹豫,策马奔腾直接离开。

  跟随的骑兵大汉们,也没有丝毫迟疑,紧随其上。

  他们所有人,都已经对长生天发誓,誓死效忠东家。

  蒙古在蒙元时期,存在四大汗国,并不属于蒙元统治。

  自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之后,在斡难河称帝,并把蒙古变为一个军事集团。

  开始了自己的对外扩张之路,经过一系列的西征、东伐、南攻,一个地跨欧亚的大帝国横空出世。

  面临如何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成吉思汗鉴于蒙古族的数量限制,开始设立四大汗国。

  以金帐汗国汗国为核心,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与伊尔汗国三个汗国为辅助,分别统治各自区域的事务。

  成吉思汗利用自己的直系血脉为纽带,进行政治统治。

  这种形式在成吉思汗在世时,还是有很强的威慑力。

  因为成吉思汗在蒙古人的地位不一般,他是蒙古族历史上,第一个把蒙古族彻底统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吉思汗对于蒙古族,便是中原对于秦始皇一般,可以相媲美的存在。

  只是成吉思汗死后,如同大秦帝国一般,余威还能震慑一时。

  血脉维持的汗国关系却是开始出现裂痕,皇权经历几次变动后,四大汗国之间的联络也出现一定的矛盾。尤其是所统治的区域,彼此之间的联络开始出现间断性。

  忽必烈南征建立蒙元,夺得皇位,但并没有赢得其他汗国与部族元老的认同。

  而军事上的胜利,带来的是其他汗国的排斥与敌视。为此双方进行激烈的战争冲突。尤其是海都的进攻,以两个汗国的兵力与实力,对元帝国进行攻伐。

  彼此之间进行长期的战争,一度让蒙元很被动。忽必烈死后,继任者又与其继续作战,这场持续三十多年的战争,虽然最终以元帝国的胜利结束。

  只是代价也很惨重。通过分化、瓦解与军事恐吓,蒙元的底蕴与国力,在这场持久战逐步确立优势,最终灭掉窝阔台汗国。

  而察合台汗国最后也反戈一击,背叛联盟,向蒙元臣服,最终两者瓜分窝阔台汗国的领土。

  四大汗国因为一个窝阔台汗国挑战蒙元而被灭掉外,其他三大汗国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十分稳定。

  甚至是矛盾重重,彼此之间战争不断。三大汗国之间的内斗也是很激烈的,这一内斗,也造成很严重的内耗。

  所以在朱元璋崛起,蒙古族的众多汗国,基本上都是选择袖手旁观,冷漠的看着蒙元的灭亡。

  然而当蒙元结束后,曾经强大的四大汗国,到了如今也只剩下金帐汗国的存在。

  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察合台汗国为帖木儿帝国所灭,东察合台汗国苟延残喘。

  伊儿汗国的汗王不赛因死后,诸王争立,汗国陷于分裂,国势益衰。

  洪武二十一年的时候,被帖木儿帝国所灭。

  大明建立后,朱元璋要求西亚的帖木儿帝国要求按元例进贡。帖木儿一开始并没有理会,但在帝国版图到达伊儿汗国的时候。

  眼看和大明帝国越发接近,因为当时帖木儿帝国四处征战的情况影响,便开始遣使进贡。

  虽然在文书中帖木儿自称臣,但他想的绝对不是奉大明帝国为宗主。

  相反,通过使节他在不断了解明朝的情况和国力,在为进攻大明帝国做准备。

  同时也通过朝贡,获取财富。

  实际上后来帖木儿帝国也动员了百万大军,进行东征大明帝国。

  不过在这期间,帖木儿于行军途中病亡,百万大军还未跟大明帝国发生交战,这次的东征就停止了。

  巴图刚才侥幸逃生,便是在这个时候,帖木儿帝国再一次征伐金帐汗国。

  蒙古人作为游牧民族,以征服起家,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传统,继承制度也自成体系。

  但却又不向诸如大秦帝国、罗马帝国一般,将自己的文化制度建立在新征服的领土上。

  相反蒙古族会被当地的文明所感染,大都加入伊斯兰。

  蒙古人在亚欧大陆上席卷而来奔涌而去,除了将所到地方的文明重新打乱外,没有留下任何他们的文明痕迹,可以说是典型的野蛮人。

  不过他们被同化的速度确实很快,他们的征服遗产,也被当地新发展起来的势力所继承。

  仅就征服方面来看,当时几乎所有的文明都在蒙古帝国的统治之下。

  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当蒙古帝国烟消云散后,却是什么都没有留下。

  不对。

  终究是留下了很多蒙古族人,融合到了本地的文化之中。

  巴图率领着族人,向着大明的边疆的方向奔驰,他要将帖木儿帝国的情况,包括自身被暴露情况,全部汇报到群英商会中去。

  巴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群英商会在草原上直接统领的骑兵队伍,实际上是朱英安插在金帐汗国里的钉子。

  而他的暴露,代表着朱英在蒙古的布局,出现了一些漏洞,其中定然有叛徒的产生。

  巴图前往大明边疆的同时。

  张三也终于到达了西域。

  作为朱英在京师的心腹手下,调动番薯,马铃薯这样的重要物资,显然需要张三这样的人物出面,才能达到效果。

  毕竟马铃薯,番薯都属于朱英核心势力的关键,一般人根本不可能让朱英在西域的势力听从。

  从京师出发,张三有朱英赐予的驿站通行文书,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

  当初的朱英之所以能够在西域崛起,其实跟西域本身的情况,也有着很大的原因。

  西域本身是一个广义的称呼,没有具体的指向,这里诸多小国林立,并没有被彻底的统一过。

  譬如曾经存在过的楼兰古国,还有在三国两晋时神秘消失,留下了今天的精绝尼雅遗址的精绝古国。

  这些小国特别小,像是精绝。

  全国仅四百八十户,人口仅有三千多人,能战斗的士兵仅五百人上下。

  所谓的西域三十六国也只是一个概称,实际上西域2000年来的有过的国家和政权大大小小多达上百个,还有各自单独的文化和传承。

  朱元璋打败了曾经让全世界颤抖,恐怖,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并光复了汉人的政权,建立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