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台上无大小,台下立新坟 第649章

作者:夜星猫

  还有便是门户问题。

  当初她受到过闫秋霞先生的指导,但却不是徒弟。

  也正因为一句她不是闫秋霞先生徒弟,在当时很多人直接不对她的唱考究了。

  所以曲艺这个圈子,不管是相声还是大鼓,氛围都差不多。

  到底是人组成的。

  而在听完这位先生的唱,齐云成在侧幕有了一股子干劲,反正鼓曲社得好好弄。

  不说弄出名堂,至少保留一个场地和机会。

  有了场地和机会,之后学习鼓曲的人才会更多。

  不过在他这么想的时候,忽然大晚上名流茶馆的外面过来了一个人。

  这位一来便瞧了瞧名流茶馆的匾额,匾额是他父亲当初写下的,每次看见都怀念。

  只是刚要进剧场,他余光一撇,被外面的水牌子拦住了。

  “孩子今天怎么在这唱了?!”

  齐云成他是认识了解的,可不清楚他会来,只知道名流茶馆有一场鼓曲专场。

  对于鼓曲他很爱,甚至还偏爱白派,当初也唱过不少。

  所以肯定要来看看。

  结果碰巧了。

  大概顿了几秒的脚,他走了进去,同时一位茶博士瞧见,恭恭敬敬地喊一声。

  “马先生,您来啦?您喝茶吗?”

  “不用管我不用管我,你忙你的,我就一凑热闹的。”

第466章 骆先生教马先生京韵大鼓的磁带!

  走进剧场,马智明并不希望有多少人能关注自己,反而希望谁也不看见的好。

  于是跟茶博士说一句后,背着手朝着剧场后台去了。

  这里他常来,剧场以及演员他肯定都熟悉。

  但好奇孩子是怎么回事,打算去问问。

  一进后台,果不其然看见了熟悉的孩子,同时演员们也瞧见了他。

  没有不熟悉的。

  老朋友之间互相打打招呼,包括齐云成这个当晚辈的过去喊人,大晚上的少马爷能过来,他没想到。

  “老祖!”

  “诶。”马智明答应一声,但同时更想问一声,“孩子,你今天怎么过来的?还有你的演出,你演完了是吧。”

  “演完了,在第二个演。”

  “那我来晚了,早点来多好。”

  马智明有点遗憾,不过这时候李树声倒开口了,得跟他说说事情。

  之所以他不知道,主要身体不太好,不太经常活动,所以可能接触不到太多信息。

  更别说这一次演出并没有过多的宣传。

  “少马爷,孩子最近在天津要弄一个鼓曲社,今儿在一堆先生们演演,算是借着机会了解一下孩子以及热热身。

  好多位都是许久不演了。”

  听见这个,饶是马智明这个岁数都有点小惊讶。

  每次见着孩子都能给他惊喜,今天很多先生复出演出,弄一个鼓曲专场,他就是听自己儿子说的,于是记住了今晚决定来一次。

  可没想到齐云成竟然要在德芸弄一个鼓曲社。

  试问他的态度还能怎么样?肯定支持!跟其他先生们一样,都支持得不行了。

  这是孩子有心做事情,是个好事。

  “好嘛,感情我一点不知道。”

  马智明无奈摇摇头,看着孩子质问一声,“这个事情你为什么不跟我说呢?要不然今天不至于来这么晚。”

  齐云成眼神微微一低,苦笑一下,之前师娘跟他说过少马爷只要知道说不定也会来,但他一个晚辈不想打扰了。

  因为他老人家心脏有问题,最怕的便是过度劳累。

  当初自己侯师爷,说实话真是累没的,自然有意不想麻烦老祖。

  见孩子没话语,马智明摆摆手,笑一声,“我没怪你孩子!但你得让我知道啊!因为你不知道,我在生活当中没有别的嗜好了。

  不像别的老头,平时还能打打牌、喝个酒。

  我平时就爱这个,你不跟我说那哪成啊。而且这个大鼓,当初骆玉笙老太太还给我说过一些。

  那时候是八十年代初,老太太听我说相声唱那么两句,然后给我打电话让我去,给我说说这个白派。

  现在我的录音都还保留着,孩子回头我拷贝一份给你听听。”

  “谢谢老祖!”

  齐云成赶紧答应,至于骆玉笙先生虽然唱的是骆派,但到了怹老人家那个地步,什么派系都非常了解。

  而且怹曾经也说过骆派就是少白派,由此可见一个派系可能都是吸收了很多派系的特点。

  所以虽然怹唱骆派又怎么不了解其他。

  “多久开业?”马智明再问一声。

  “二月份中旬!”

  “到时候喊我去凑凑热闹吧。”

  话语都说到这份上,齐云成还能拒绝吗?不可能。

  “肯定的,您去太是我们的荣幸了,只是担心您的身体。”

  “不碍事,唱一段鼓曲还到不了什么太大的程度,今天唱的什么?”

  “白派花木兰。”

  “好啊!不过既然我没听到,场子结束了能不能给我唱一个听听。”

  “没问题,您多批评。”

  “批评就太见外了,我知道你唱的好,孩子你是很不错的。”

  “谢谢老祖夸奖。”

  两个人谈着,齐云成有点倍感无奈,每次见到老祖都要被夸,如果不是心态好,真有点高兴过头了。

  而在跟孩子说完话之后,马智明还是主要过来听听曲,并上去看看观众们的热情。

  身为演员很爱这些气氛。

  就这样,伴随时间的流逝。

  名流茶馆最后一个节目完美结束。

  结束那一刻,后台十几位老先生当中,齐云成的唱腔悠悠发出。

  ……

  “奴怎能像那妙手空空的仙家术,我学成了一个剑客铲佞除奸~~

  花公说女孩习武原无用,而况且凡世修行最烦难~~

  你看那世间的女子谁是盗盒的红线~~

  书本儿上也大半是文人他们信着意儿编~~

  只因为老父家贫闲散闷,教与你学击剑省得上那秋千架上去玩~~

  免得老父我把心担~~”

  ……

  后台齐云成给出几句,当老祖的马智明坐在旁边听,不止他听,后台那些准备要离开回家的老先生们也在时不时的把目光打量过去。

  这一幕场景在他们心中很好,因为现在的曲艺可就盼着年轻人和老一辈的多交流。

  唱到最后,马智明也在轻轻地跟着孩子合,瞧得出来是喜欢。

  不过时间太晚了。

  他们还有事情做,那就是说好的给孩子拿一些东西。

  李树声收集的曲坛荟萃,少马爷则说的一盘录音带,里面记录着骆玉笙老太太教唱的过程。

  可能对别人来说这两样东西并不宝贵,一些唱罢了,听不懂,也学不了什么。

  但对干曲艺的晚辈来说却求之不得,因为这是年轻人少有的接触。

  所以大晚上散场,齐云成在拿到李树声师爷的一些磁带后,特意跟着少马爷去了一趟他的家里。

  当拿出那一盘录音时,两个人还亲自一起拷贝了一份。

  这段录音的确难得。

  马智明都是用来用作纪念的,现在给予孩子一份,也是好的。

  在一阵感谢之后。

  晚上接近十一点,齐云成才终于拿着两样东西回去燕京,这一回去,他收获的东西便太多了。

  不管是先生的录音还是自己所知道的,都非常充实。

  只是充实归充实,到家的时候不会太早。

  十一点多从天津出发。

  到燕京绝对要一点多,或者接近两点的样子。

  走的时候,宋轶说要等自己,希望这个傻媳妇儿真别等自己,不然非熬夜了不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