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旧师 第880章

作者:三尺妖带

  大的箱子拆封后,打开来就是里面每一件古董的小包装了,大多都是各色各样的锦盒之类的。

  一个箱子一个箱子来,第一箱十几件东西,都是瓷器。

  十几个锦盒大大小小放在了我的面前,我就先从小的来。

  监管人员拆了封条,剩下的就不动手了,只是坐在旁边看着。

  而跟我一起进来的是贸易公司的艺术品总监,他现在帮我打下手,帮我开锦盒。

  他开一个锦盒我就上手一件,鉴定一件,完了就轻轻放回去,他再盖好盒子把鉴定过的推到一边去。

  我们俩配合的挺好,速度也挺快,一般东西我大概看上几眼,上手感受一下,两分钟左右基本上就能完事。

  但是呢,我完事了也不说话,这总监也不问,毕竟当着监管人员的面。

  其实呢,也没啥好问的,东西都没问题,都是开门到代的古董。

  而且,价格么也都是集中在大几十万近百万的样子,也能算得上价值不菲了。

  所以,这鉴定了七八件瓷器都没问题,我是越鉴定越感到奇怪。

  那这找我来是为什么呢?

  直到我打开了差不多是第十个锦盒吧,似乎才将问题给暴露了出来。

  不过呢,却更加得让我一头雾水了。

  这个锦盒长长的,体量相对就大起来了,差不多小三十公分长了。

  我打开锦盒,先瞄了一眼,是件青花,品相各方面都相当的不错。

  但是,我从锦盒里一拿出来,一上手,心中不禁就“哎哟”一下。

  假的!

  而且,不敢说一眼假,顶多也就两三眼的事。

  我一上手就发现分量不对。

  这是一件明嘉靖青花云龙纹梅瓶。

  明嘉靖青花云龙纹梅瓶

  微撇口,短束颈,长圆形器身,肩以下及足渐收。

  釉面温润莹白,足端露胎处可见修胎整洁,胎骨细腻,瓶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嘉靖年制”的底款。

  瓶两面均以青花装饰,绘云龙纹,龙身卷曲,四肢舒展,呈S型站立,灵动异常。

  两龙嗔目长啸,毛发飘然竖起,龙鳞排布整齐,片片分明,颇具苍劲雄健之感。

  说实话,单看这瓶子上的龙纹,画的还是相当漂亮的。

  不过,若是拿起放大镜一照,就会发现,这压根就不是手绘的。

  而是印刷贴上去的。

  放大镜下很明显有网格状的纹路,这是贴花印刷的特点。

  除了青花龙纹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重量不对。

  相对而言,这瓶子明显重了几分,不如到代的真品轻巧灵动。

  这里顺便科普一句,为什么古代的瓷器会比现代的轻呢?

  除了技术和材料的问题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时间太长会让瓷器本身的水份挥发一点,另外瓷器本身会氧化掉分量。

  当然了,这种损失是很小的,是一般人根本感受不到的。

  只有那些经手过成千上万古瓷器的专业人士方才有可能用手感去判断瓷器的真假。

  当然,也不可能每一件都能通过手感判断出来,还得看运气。

  而眼前这件,我刚刚一上手就感到手感不对,重了。

  这不仅仅是我眼力很牛的缘故,更是这瓷器做的太不用心的缘故。

  眼前这件青花云龙纹的梅瓶如果按做旧等级去分,大概也就算个中仿了。

  所以,我是看的一头雾水。

  傅易伟先前告诉我的是,这个古董商做的还不小,实力挺大的。

  古董商能做大,首先前提就是要有匹配得上的眼力才行。

  眼力不济,在古董行绝对做不大。

  所以,这就让我奇怪了,按说眼力尚可的大古董商是不可能被一个中仿的假古董给蒙了眼的。

  眼前这瓶子别说是大古董商了,只要是开店做生意的古董商,绝大多数都是不会被打眼的。

  否则,那还做个屁生意。

  当然了,只是一件而已,近百件古董里面夹杂着一件假货,可能有各种原因,比如搞错了。

  就是从境外发货的时候拿错货了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先不要着急,往下再看看。

  我放下这件青花梅瓶,大致上心中给了个估价。

  如果这件是真的,如此品相的明嘉靖的云龙纹梅瓶,市场价大概在一千万左右。

  这件梅瓶先放下,继续往下看其他东西,如果这件当真只是巧合,漏网之鱼,那后面我跟对方说清楚就好,至于后续怎么做,那是人家的事。

  接下来这一箱瓷器,我看完都没有任何问题,是基本开门到代的东西。

  甚至,再往下拆开另一箱古董,我全部看完了,也都是正儿八经的古董。

  当然了,也出现了两件在年份断代上有问题的古董。

  比如有件标签为明朝的青花,实际上是康熙仿的寄托款。

  但是呢,这只是小瑕疵,不太影响入境省税的问题。

  因为未必明朝的瓷器就一定比清朝的仿品贵,很多还正好相反!

第1003章 惊掉下巴

  七箱封存,我是看完了两箱,小三十件东西,仅仅只是看到那件梅瓶有问题。

  而且那件梅瓶的价值仅仅千万,你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这许多古董里面参杂着一件这样价值不上不下的东西,属实让我摸不着套路。

  如果后面我完全看完了,单单就这么一件假玩意。

  那我倒真的以为是发货的时候搞错了。

  不过呢,在第三箱打开之后,第一件东西看完我就不这样想了。

  我发现,我似乎被傅易伟给坑了。

  当然,前提是如果傅易伟是知根知底的,那他就是在坑我了。

  第三箱打开来,小二十件东西,都是书画类的。

  第一件长条形的锦盒打开,从里面掏出一件画轴。

  我是轻轻展开,只到三分之一就惊的下巴都要掉了。

  这是一幅手卷,设色的纸本。

  整幅手卷宽约二十五六公分的样子,往下展开来不看内容和作者,单看这手卷的形式就能判断其价格定然不菲。

  先有引首,长约八十公分。

  画本身长约七十五六公分。

  接画的还有一段楷书写就的十七八公分长的书。

  完了,后纸还续了三条跋文,约莫一米长。

  所以,这整个手卷的长度,展开来差不多四米。

  所以形式上看,定然聚集了很多名人大家的手笔在上面,价格便宜不了。

  再来细看内容。

  这幅手卷名为《东坡舣舟亭图》。

  这幅手卷的本画的作者是清乾隆十年状元,大文人钱维城。

  此画是钱维城画出来进献给乾隆皇帝的。

  画面上远河一侧,护栏之内双松并峙,拳石绿竹之间,一亭翼然。

  亭后有叠石为山的园落,其中有轩、有楼、有亭,亭后有溪有桥。

  坡石间乔木扶疏,境界极为幽静。

  亭前运河之中停一舟,桅杆上的布帆已经落下。

  画面带有纪念性的写实味道,坡岩树石、舟船房屋都画得严整不苟,然皴擦勾勒却力求清润文雅,以符合乾隆的审美趣味。

  此画画的是钱维城的家乡故事。

  说北宋元符三年五月,苏东坡因大赦北归。

  六月由海南琼州渡海至廉州,年末渡岭表经安南至虔州。

  五月行至真州遇瘴毒得病,至常州渐不能起。

  七月二十八日在常州去世。“吴越之民,相哭于市。”

  常州士民遂于东坡当年泊舟处筑亭纪念,名为“苏轼舣舟亭”。

  钱维城作图以记,代表了乡里士民的一种荣耀之感。

  画尾的题识为:臣钱维城恭画

  另外专门书写一段向乾隆汇报此画的情况,为:

  常州府志云:东坡舣舟亭,在府东门外文成里……后改为庙,今毁,复为亭。臣钱维城敬绘,并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