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枫渡清江
朱翊钧已经开始自律地养生起来。
养生完后,朱翊钧才回宫去完成张居正给他布置的功课。
说实在的,这一年来,朱翊钧对儒家诸类文章书籍已经算是读了个滚瓜烂熟,也越发清楚这个时代的儒生们所思所想的内在逻辑。
但朱翊钧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他详细了解后,才发现这儒门之下也是各有派别的。
而且这一切都要从宋时开始说起,新学、蜀学、理学成了当时三大支,到后来理学大盛,成了主流学问,其他学问已渐式微,而到王阳明后,才在理学之外出现心学这一可与理学抗衡的新门派。
但眼下这两大门派内也形成了诸多分支。
如果说改制需先统一思想,那如今的大明想要统一思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眼下至少得让天下官僚形成当清丈田亩的共识。
这是朱翊钧和张居正等几位阁臣公卿在乾清宫西暖阁达成的统一认识。
而朱翊钧只想知道天下官僚大部分愿意接受清丈田亩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
海瑞为此在拿到自己以左副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官衔总督南直隶、浙江的圣旨后,就即刻出了京。
他为官清廉,没有多少仆从和家眷,所以不用像大部分大员一样因为外任处理好家中各种事最快都要耽搁一个月才能出京。
在海瑞离京之时,被朱翊钧安排去见高拱的余懋学也终于到了河南新郑高拱家。
“敕曰:朕惟治世当重老臣。而卿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尔原建极殿大学士、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高拱,燃烛达旦,破卷通经,熟稔文理,虽曾欺朕以幼,然今以社稷为重,宽宥其罪,只论其能……兹特授尔为太傅、荣禄大夫,进议阁参议政事,以匡国政,钦哉。”
高拱在听完旨意后就直接怔在了原地,随即竟哽噎起来,颤声道:“老臣接旨,谢陛下隆恩!”
余懋学这时也立即扶起了高拱笑道:“公当大慰也!陛下降下慈恩于公,可见其宽仁,另元辅也未阻拦,足见要与公冰释前嫌之意。”
高拱点首,叹气道:“陛下是有尧舜之姿。是老夫当年狂妄不知礼重君父!”
虽然是让他进京升任一个正一品虚职,但高拱知道,这总比皇帝一直记恨他要强。
余懋学则又道:“所谓雷霆雨露,皆为君恩,下官知道公也未必对君父有怨怼之心,一切所谓不平,恐怕也皆在于平生抱负未尽皆实现,诸多治政之道未曾见于诏旨。而如今陛下有意以公之见闻补朝政之失,所以公不当拖延,而应即刻奉旨进京才是,社稷苍生为重嘛!”
高拱想了想,便道:“给谏所言有理,老夫即便不给他江陵面子,亦当给陛下表明自己之忠心。”
于是,高拱也没在家里多待,便真的随余懋学于数日后就乘车北上。
而在海瑞南下,高拱北上时,京城则正为一件事惹万人关注。
这事便就是会试。
有传闻元辅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会参加会试。
故而很多举子都在议论这次状元肯定非张敬修莫属。
当然,也有人说张居正乃清正之臣,不会因为自身权势,而强行给自己长子安一个状元身份。
不过,更有人说张居正会为了证明自己的权势,而效仿秦桧之举,强行将自己长子运作为状元。
一时间,道路纷传,各种关于张敬修是不是这届科举已定好的状元的消息。
以至于,有志在状元的举子吴汝伦直接在会馆对同窗们言道:“既然这次大比,状元已为权贵子弟所定,小生且罢考回乡,三年后再考!”
吴汝伦说完就真的准备离开。
同为无锡人的孙继皋这时劝道:“是不是真的定了,且考后再说,兄之论断下得也太早了,治学做人不可臆断!”
吴汝伦听话一愣,旋即只得走了回来:“也罢,那就看看,这次是不是他张敬修中状元!”
而主考官沈一贯在进贡院前,也因为张敬修会不会中状元一事,被张四维请去了私宅。
“元辅之子实为状元之资,公当不使其落第也。”
张四维在沈一贯来后,就对沈一贯如此说了起来。
沈一贯听话点首:“嗣文文章的确非凡。但能否中第,也非鄙人能定的。”
“公这是什么话,公乃主考,怎么不是你能定的,公又不是不知嗣文行文风格,见其有旧句相似者,录之即可。”
张四维言道。
沈一贯则起身看着张四维道:“阅卷时,鬼神皆看着下官,下官安敢徇私?”
张四维笑道:“元辅功在社稷,录其子不为私。”
沈一贯听话质问道:“那样的话,试卷糊名还有何意义?”
张四维听话问道:“这么说,公不肯从元辅之意?公不欲将来入阁乎?”
沈一贯说道:“宁肯不入阁。”
“公何必如此,你即便不做此人情,元辅公子也是能中第的。如此,倒不如做顺水人情,至于状元,自有我们阁臣九卿定。”
张四维道。
沈一贯说道:“那就看其文章吧。”
随即,沈一贯就告辞离开了张四维的私宅。
张四维也紧接着来了内阁,对张居正言道:“眼下大比在即,听闻小阁老也要下场?”
“谁管他那些事。”
张居正回了一句道。
赵贞吉则直接问着张四维:“子维突然提起这个作甚,难道你还觉得叔大会让人给自家子弟通关节不成?”
“鄙人可无此意,只是觉得小阁老的文章只怕能为这届魁首而已。”
张四维言道。
张居正也只是笑笑,没多少说什么。
但张四维似乎很在乎张敬修的科第成绩,在等到会试发榜之时,特地派人去看了榜,在等到自己看榜的家人回来后,便忙问道:“可有张敬修的名字?”
其家人回道:“没有!”
张四维听后脸上顿时显现出失望之色:“难道他没参加?”
张四维说后就失魂落魄的去了内阁值房。
已在内阁的赵贞吉见他来时郁郁寡欢,便直接问道:“子维为何如此面色不佳,难道是嗣文落第了?那沈肩吾(沈一贯)也忒不识时务了!”
说着,赵贞吉还看向了张居正。
张居正笑道:“犬子就没参加这次大比,所以子维当不是为犬子而丢魂,或为魏、孙二公被抄家之事而愁苦。”
第050章 高拱大怒
张四维点点头:“正如叔大所言,仆是为魏、孙二公而愁闷啊!”
说着,张四维就看向内阁其他大学士:“你们说,魏、孙二公也算是贤能之人,如今却要因他海刚峰将来要在史册上落下‘性贪’二字,实在是有违三讳。”
“所以,以仆看,当尽快令清丈田亩推行,使国库亏空得补,方不至于天下百僚因此失了体面。”
随即,张四维就执起笔来,说:“叔大让仆入阁的意思,仆明白,无非也正是借仆在北方籍群僚中颇有名望,而让仆来劝北方诸官亦愿意清丈田亩。”
“仆当继续书信于他们,以免他们只知道朝廷政严,不知朝廷之难处。”
“仆在本中就向陛下提及子维明理通达,能为辅臣。如今果然如此。”
张居正笑着说了一句,就道:“北方籍官僚能否明白朝廷意图,就拜托子维疏导了。”
张四维忙起身拱手作揖:“仆不敢怠慢!”
于是,内阁又其乐融融起来。
赵贞吉也没再挖苦张四维,只回了自己值房。
吕调阳仍默默地看着自己的票拟,不时的走来让张居正拿主意。
似乎没谁在意张敬修为何没参加科举这事。
“张敬修是落第还是没参加?”
但在宫城外的市井之中,哪怕在殿试都结束后,吴汝伦等举子还是颇因这事而更加好奇起来。
孙继皋此时就看向登着自己姓名的殿试金榜第一甲第一名处,而笑道:“管他呢,幸而吾没听流言,真以为他张江陵要以权乱政,不然,这状元可就落不到我头上了。”
这时,中了榜眼的余孟麟也笑道:“是啊,这说明江陵当国,虽有权但依旧执政公正,可为良相也!”
大明民间已早将内阁辅臣以相国、相公、宰相等方式称之。
如崇祯年间,刘泽清在周延儒再度起复时,为巴结周延儒就特地邀请其到临清州宴请周延儒,且在见到周延儒时就直接称其为相国。
落第的另一名举子萧良言也跟着附和道:“能见到如此结果,虽鄙人名落孙山,但也不觉失落,当浮一大白!”
唯独吴汝伦一直沉默不语,良久后才对孙继皋道:“兄说得对,果然一切还是见了实证才可下决断,我不该直接先入为主,就判定江陵乃以权谋私之辈。”
“事实上,从他能起用海瑞、赵内江,便可见一斑了。江陵真不是分宜、华亭、新郑之辈。”
孙继皋言道。
正巧进京便衣路过这里的高拱听后浓眉一竖,朝孙继皋喊道:“那后生,高新郑哪里惹你了,竟将之归于分宜、华亭一流!”
孙继皋只觉声音震耳,只得回头一看,见是一华服老者,便只得拱手:“据晚生闻,新郑性急迫,不能容物,又不能藏蓄需忍,有所忤,触之立碎,每张目怒视,恶声继之,且婴视百辟,连笃学仁厚如当今圣上也被其言十岁天子如何安天下,以致于,只知用海瑞报私怨斗徐家,一旦不用就弃之如敝履,以闲官打发了事,可见尚不如江陵。”
“请问老人家,高新郑这样的首揆难道能为良辅?”
“幸而其早败,否则不知擅权到何种地步!”
高拱听后目眦欲裂,指着孙继皋,炸雷一样的吼道:“你!”
“公请息怒,毋与小辈见识。”
余懋学这时忙从旁劝告起来。
高拱也双手扶额,点头道:“你说得没错,我怎么与他们见识起来,只是他们将我与严分宜、徐华亭并列,实在可气!老夫再不通人情,还是为国做了几件实事的。”
说着,高拱也颇为好奇地道:“不过,这张江陵会起用海瑞,使百官惶恐,更用赵贞吉,令自己被掣肘,甚至其子竟未在这次大比中名列前茅,也的确令老夫也想不到,以老夫对他江陵的了解,此人虽也算是公忠体国之辈,但也不会克制权欲至此,最多也就比老夫稍微克制点,断不会如此大公无私。”
余懋学笑道:“岂止是公没想到,下官也没想到,自己第一个冒死非议考成,弹劾元辅,结果陛下并未严惩下官,反而知道下官为何非议新政,还体谅下官这些清廉小官的难处。”
“是陛下!应该是陛下!是陛下让他张江陵更加有古大臣之风!”
高拱突然郑重地言道。
随即,高拱又释然长叹道:“老夫当年输给江陵,不冤,不冤啊!”
……
上一篇:1980我的文艺时代
下一篇:从1981年卫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