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佑明 第226章

作者:枫渡清江

  一是每逢二月开始到四月,缅地酷热难耐,可从四月到九月,又常下暴雨难行;

  二是缅地瘴疬之气太重;

  三是缅地与云南接壤处地势复杂;

  前两难会使大军即便攻下缅地,也难以常驻缅地;

  最后一难则会使缅地多险关,大军攻下这些险关不易不说,关键是费兵性命攻下后而因不得不撤退回去以避酷热的话,将来要想再夺回来,就又得费不少人命。”

  “但臣等认为缅夷是当灭的。”

  方逢时说着,就给出了自己枢密院合议后的结论。

  在场的执政公卿们除申时行外,皆愕然地朝方逢时看了过来。

  既然难灭为何又要灭?

  朱翊钧倒也波澜不惊,坐回到了御座上。

  方逢时则转身向朱翊钧禀道:“启奏陛下,本朝占据着天下最富庶最适宜人口生殖的几乎全部地方!蛮夷皆眼馋本朝之膏腴,若不展示本朝有灭国之力,则即便击退缅夷,缅夷还是会再次入侵,盖因其国一旦人口滋长,除了掳掠本朝,就只有亡社稷。”

  “人口滋长。”

  “若不能侵吞他国膏腴之地,就只能亡社稷。”

  “本朝也存在着人口滋长带来的隐忧!”

  “申师傅所奏七事,概括而言,就是为解决人口滋长的问题。”

  朱翊钧突然严肃起来,很是认真地瞅了一眼在场的公卿们。

  “陛下说的是,这也是改制的缘由所在。”

  “本朝也得开辟新的膏腴之地,兴起新的利源,才可解决人口滋长带来的隐忧。”

  “这也是枢密院合议后认为缅甸当灭的另一个原因,不起一统天下之志,便有亡社稷之危;此所谓秦扫六合而不亡国,但扫六合后欲建长城以自守反而亡国的原因也!”

  “当然!”

  “开疆辟土非是简单的兵戈之事,需要奇正结合、攻守相备、合纵连横、循序渐进,如此才能使开疆辟土不变成穷兵黩武,而使国家因强而亡。”

  “至于灭缅的筹划。”

  “臣在初掌枢密院时,就会文南本兵殷公(殷正茂),选川滇黔桂粤而耐热不惧山险瘴气的汉苗壮士,培养为西南边兵,且选有智勇者深入缅甸、交趾诸地,图画山川,而选可立寨城固守之地,如此,战时可循捷径迅速平蛮,非战时可迅速建寨守备;如今总兵刘綎等率兵皆为此类兵勇,故此次击退缅夷当不难,若要灭缅夷也非无常驻之师。”

  方逢时侃侃而谈,把张居正去世后一直憋在心里的兵事韬略,全倒了出来。

  朱翊钧笑了笑,说:“卿竟早备着这一天!”

  “臣惭愧,未及时剖明心迹于君。”

  方逢时拱手请罪。

  朱翊钧摆手:“朕说了不再追究就不追究!朕也知道,你们很多人都在看朕的决心,但天下难道真是我朱家一姓之天下?君若不为,你们就不敢主动为之?”

  “是臣等懦弱!”

  申时行这时起身回了一句,且又道:

  “不过,陛下,以臣愚见,与其说人口滋长后,本朝需吞他国膏腴之地,而养黎庶,不如说是用王道教化蛮夷,使知礼善生产之子民,而代不知礼者,且使不德者被涤荡,以致天下开万世太平也!”

  “臣附议!”

  “新的礼法就在于宣礼天下,而非仅仅是守礼循德;”

  “陛下乃天下之主,有责宣礼于天下!”

  “故不思宣礼之朝而多因苟且偷安而亡;而只宣威不宣礼之朝又因为穷兵黩武而亡;总之,灭缅不在失德,而在于灭缅是灭其无德无礼之风,造其有德有礼之风。”

  余有丁说着就道:“故臣认为当灭缅,只是如方枢相所奏,灭缅需从礼从德。”

  朱翊钧颔首,看向朱赓:“起居注里要着重记下这句,中国之君有责宣礼于天下,否则便为不职昏君!”

  朱赓拱手称是。

  余有丁一时不禁挺直胸膛,与潘晟对视了一眼。

  “朕准了!”

  “灭缅定为当下军务方面第一国事!”

  “政事堂诸执政务必齐心促成此功,皆使朕将来可请诸君亦上本朝凌烟阁!”

  朱翊钧这时很是郑重地说道。

  申时行、方逢时等忙拱手:“不敢负陛下之望!”

  “启奏陛下,既要灭缅,臣请以灭缅为名,令安南以及西南各土司,乃至朝鲜等,也皆出兵为天朝灭缅!”

  同为政事堂执政公卿的戚继光,这时突然起身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且接下来。

  戚继光又继续阐述说:“如果安南和西南各土司等不从,正好先对他们改土归流,宣以礼教王道!”

  “只是这样,会使灭缅之方略成功要更长的时间;”

  “如果他们从,愿意出兵,则可以借用他们的力量,使灭缅之方略更容易成功,尤其是安南和暹罗以及西南各土司的兵,他们更耐南蛮酷热,也熟悉山林,都是常年生活在瘴气密布之地的,若能为天朝用之,自然能事半功倍。”

  “蓟国公所言甚是,出兵诏旨要写明,凡臣属本朝者,皆当受朝廷征调之令,伐无道之国;否则就以叛礼论罪!”

  朱翊钧点首言道。

  “启奏陛下,既要灭缅,臣请再开海运,且以派水军为偏师从海路攻缅,捣其后路!”

  “臣曾因有意请朝廷开海运,而写《海运新考》,且在写此书时,臣专门派人出海问汉夷走私船而查过天下诸海路,据臣所知,可通航在暹罗后,而能从陆路直达缅夷后方富庶之地;朝廷完全可以因此从海路攻缅,同时也以海运助暹罗与天朝会攻缅夷!”

  梁梦龙这时也起身奏道。

  “一并准奏!政事堂照此合议后让枢密院按旨遵行。”

  朱翊钧点了点头。

  从海路攻缅算是一个另辟蹊径的思路,且也是有实行的条件的,因为这个时代的暹罗的确对大明很忠诚,历史上还起兵奉召为大明勤王过。

  而如今,缅甸也时刻想吞并他,也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大明如果通过海路联合暹罗进攻缅甸,无疑相当于从背后捅了缅甸一刀。

  当然,这也能让大明可以借此机会介入整个中南半岛的局势。

  朱翊钧不得不承认,他没白保这些曾经跟着张居正一起改革的文臣武将,一个个在谋国方面的确有很卓越的见识。

  如果他真清算了张居正,把这些人罢黜朝堂,从了那些清流守制派的愿。

  现在朝堂上,应该会像原历史一样,围绕着的是内阁和吏部之间的争权夺利,至于改革与布局天下什么的,已经不重要。

  “政务方面,申师傅打算如何推行你的改制七事?”

  讨论完军务,朱翊钧就问起申时行关于政务的事来。

  申时行起身回道:“启奏陛下,臣意先着眼于太师当国时未完成的教化东瀛之大计,而展开改制七事!而对于教化东瀛,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开驿路与迁汉民过去。”

  “很好!东瀛必须经营好,不能再出现得而复失的情况,如宣庙时废交趾布政司一样。”

  朱翊钧点头说后,就道:“天色已晚,今日就先议到这里!虽诸事待兴,但不宜过劳,而适当休憩,退了吧。”

  “是!”

  夕阳晚照下。

  乾清门的朱墙飞檐,越发灿若朝霞。

  而彼时,申时行、方逢时、戚继光、张学颜、梁梦龙等皆扶带持笏走了出来,下了玉阶。

  朱翊钧则立在乾清宫看着这一幕,阳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又照的他皇冠熠熠生辉。

  本来在原历史上,很多人在这时候都不会再与皇帝有所接触的。

  在蓟州练步骑车兵结合作战的戚继光会被言官上疏而调去广东,然后又被言官弹劾而罢职,最终郁郁而终。

  方逢时会辞官归去。

  张学颜会因为被视为张居正余党而被言官骂走。

  提出海运改革的梁梦龙也因为被言官弹劾行贿冯保而被罢职,乃至死后连追谥也没有。

  但这一世,张居正去世后的万历时代真的不一样了。

第308章 边事要慎

  “启奏陛下,总宪赵公之侄赵士祯献大追风枪图纸,臣听他说,此器利在不用火门,止燃药线,射可达数百步远,可谓快而远!故奏于陛下知道,而请任其为官,使其能造此火铳,而或可长我中国之技!”

  次日。

  在侍御司政事堂,申时行奏于朱翊钧知道的第一件事,却不是关于他昨日说的首先要着眼的教化东瀛之事,而是荐举赵士祯为官的事。

  朱翊钧听后,立即起身接过了申时行递来的图纸,看了一会儿后道:

  “这是在戚昌国所造鹰嘴铳基础上改进的,是个有悟性的专才!”

  “难为他一官宦子弟竟通火器。”

  “胡畏中华者,火器也!”

  “准卿所奏,将他任命为将作寺主事,正六品,协助将作寺左少卿戚昌国管将作寺,分管制械局;另外,其所献火器若试验做的好,就拿去云南让刘綎他们派兵试用,若好,就再升他为将作寺丞,正五品!”

  朱翊钧为发展军工产业,特地将军器局的研发新式军械功能搬移到了将作寺,且在将作寺下面划分制械局与制药局等专业官衙,以使大明军事工业方面能全面开花;而军器局则只负责对成熟火器进行批量生产和对批量生产工艺进行改进,而注重成熟火器的生产质量。

  不过。

  朱翊钧因为火器直接授赵士祯为正六品主事官,倒是让申时行等执政公卿越发笃定,当今皇帝是真的重视技艺。

  戚继光更是越发觉得,自己那几个点错技能的儿子似乎真的不是什么坏事。

  “陛下,兵科都给事中张鼎思弹劾宁远侯迟迟不受枢密院所发钧旨,将俘虏夷丁编为新营,派去云南,而恐是故意使其逃跑,以养寇也!或恐还留勇猛者为家奴,而暗蓄异志。”

  这时,申时行又奏了一件事。

  宁远侯就是李成梁。

  朱翊钧已因辽东大捷和古勒寨大捷,升其为侯。

  朱翊钧听后皱眉道:“这个张鼎思居心叵测!区区两千余俘虏的夷丁,就算被李成梁全部收留或放掉,安能助其养多大的寇,蓄多大的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