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佑明 第172章

作者:枫渡清江

  而朱翊钧这时也坐了下来。

  彼时,就开始有进献露布的进献、宣展、展示官向朱翊钧行四拜礼,且在赞礼官的赞唱指挥下,进献和宣展、展示露布。

  这些官员行一次礼,就开始奏一次乐,然后,朱翊钧就喊一次平身,乐也跟着止住。

  接着,就是献俘,也在赞礼官的指挥下,按此模式,戚继光和麻贵等征倭将校开始献俘。

  且在这时,朱翊钧才看见被俘虏的松浦隆信等倭囚跪在了自己面前,俯首面地,手脚被铐。

  朱翊钧因此胸膛不由得挺得更直,而顿生帝王豪气,睥睨向了这些倭囚。

  这时,刑部尚书严清和刑部左右两侍郎则走上前来,跪在午门御道前。

  其中,严清开始面向朱翊钧,声若洪钟般的朝朱翊钧上奏道:“臣刑部尚书严清,奏请将倭寇松浦隆信等凌迟,合赴市曹行刑,请旨。”

  按例,朱翊钧这个时候可以下旨赦免。

  但对于倭寇,朱翊钧没打算赦免,只说道:“拿去!”

  当时,红日高悬,皇威正盛。

  两排锦衣卫在这时也都传起声来:“拿去!”

  因午门是三围式的建筑,有很好的聚音效果,所以在数百名锦衣卫这么一起喊后,就如惊雷不停炸响一般,松浦隆信等倭寇更加惊恐,瑟瑟发抖起来。

  松浦隆信还用倭语,涕泗横流的喊着求饶的话。

  他根本没想到多年前支持王直寇掠大明东南,会被大明惩治。

  亏他早已因为明廷从未问过此事,而觉得不会有什么后果。

  松浦隆信被押去受剐时,朱翊钧就回奉天门接受百官朝贺,并正式下旨封戚继光为蓟国公,以及封俞大猷等有功将士官爵。

  除此之外,朱翊钧还下旨在平户、长崎建戚继光、俞大猷雕像,且要求立碑于两港纪此事,以达到永镇海波、靖天下海难,而让天下出海者放心贸易的目的。

  朱翊钧这样做,也是为了进一步削减天下汉人对出海的顾虑,而有意借着戚继光、俞大猷这两人的声望,让他们承担一下消除许多受大陆性环境影响的很多汉人对海洋的恐惧心理的功能。

  毕竟这个时代,名将名臣对一些普通百姓在心理安慰上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名人生祠被立起来,还受许多百姓礼拜,尤其是在南方,最大的宗教信仰不是佛与道,而是祖宗以及中国历史上那些名人,如关公庙、岳王庙什么的。

  至于如果将来海上还是出现事故,也不用担心立戚继光、俞大猷雕像的公信力下降,完全可以解释成说是雕像在九州岛立的不够多,不够大,所以还不足以镇住海蛟与妖风。

  接着,次月初一,朱翊钧又下达了《征倭诏》于天下,特地总结此事。

  “诏曰:朕缵承洪绪,统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苟非元恶,普欲包荒。属者东夷群丑,不感本朝不征之恩,敢发难端,寇我东南,戮我子民,掠财奸淫,无恶不作,更有窥伺中华之贼心……朕岂能容之?!故告宗庙,发兵问罪……”

  这一天,与王长庚一起来京的刘确贤,就站在西市牌楼刑场外的报亭下,看着这诏书念了起来,一时念得精神振奋,如饮甘露,而嘴角微扬起来。

  站在他身后的走夫士民听后,皆一脸兴奋。

  “原来被剐的是倭寇头目!原来王师已宣威于海外!今日当喝他几杯!”

  “俞戚等将军也真是神勇,仅率兵三万,便在倭岛斩首六万,更当喝他几杯!”

  “这是真出了口气,被倭奴从国初欺负到现在,两百余载,还是第一次能去其本土问罪也!当再喝他几杯!”

  几个好酒的大汉更是在这时说了起来。

  王长庚也这时不由得对刘确贤道:“虽不愿看见,但不得不承认,当今天子即位而让江陵当国后,是真的大展国威,我们也去喝几杯酒庆贺庆贺吧。”

  “好!”

  “就在这附近找家酒楼吧,借剐倭寇之肉下酒。”

  刘确贤道。

  “壮哉!当有此豪气!”

  “难得有这此生未见之盛事。”

  王长庚忙附和了一句。

  一时,西市牌楼各处酒馆无虚席,酒价与倭寇之肉价如黄金。

  虽然这个时代的民族意识没有近代那么强烈,但也不是没有,华夷之矛盾还是一直存在的,尤其是对倭寇的恨,对于大明而言,别说南方很多沿海民众对此有切齿之恨,就算是北方人也因为倭寇寇掠沿海的事从大明立国之初开始就没断过,所以也早已通过文字档案与人口相传而知道,倭寇是十恶不赦,也极大影响天下安宁的。

  所以,当闻知朝廷狠狠的教训了倭奴,还在将倭奴头目押回来凌迟,杀了数万倭奴后,天下汉人,无论什么阶层,大多还是很为此高兴的。

  毕竟对外战争的胜利的确很长民族凝聚力与自信心。

  转眼就到了万历十年三月十五。

  这一天,永宁公主正式下嫁戚家。

  皇亲国戚中,朱翊钧这一世与胞妹永宁感情最深。

  原因无他,李太后迁居外庵后,永宁公主的天性得到了施展,没有那么多束缚,而比历史上活泼可爱许多,加上年纪相差不大,也就招的朱翊钧和杜皇后都喜欢的很,另外就是作为穿越者的朱翊钧,本能的对历史上作为万历初期悲剧人物之一的她,有着更多的在意。

  所以,朱翊钧对永宁赏赐了不少嫁妆。

  而文武百官也都是会跟着皇帝的态度来表现自己的态度的,所以在永宁大婚之日,来庆贺的权贵如云,武勋里的英国公,文臣之首张居正等皆来庆贺。

  永宁公主的婚后生活自然是悠闲而惬意的,毕竟是盛世公主,驸马也不再是病秧子,且是将门之子,还进过学,文武皆全,所配的人又是皇后亲自选的靠谱之人,只是彼此还不甚熟悉。

  只是在婚后数日后,碰上春雷滚滚之雨夜,永宁见驸马戚兴国趴着窗棂看雷,便问:“雷有我好看吗?”

  戚兴国道:“回殿下,臣在格物,格这天雷到底是什么,能不能为本朝王师用来灭敌,这天雷之力若能借来为国家宣威之用,想必胡虏更加不敢窥伺中原吧?”

  “我皇兄说过,这雷电是云相撞产生的,我们自己也可以用磁生出电来。”

  永宁回道。

  戚兴国转过头来:“陛下为何这么说?”

  “我自然是不知道的,皇兄只是在家宴上郑王说过,更便捷的通讯和更便利的运输是大明最需要加强革新的技艺类型。”

  永宁说后就走了过来,对戚兴国笑道:“不过,我们可以去试着照着他的话做做。”

  于是,接下来,两人只沉迷于此事,而渐渐因此彼此熟悉与依恋起对方来。

第241章 朕是盛世帝王

  在新婚燕尔的永宁公主与戚兴国沉浸于自己的兴趣中时,朱翊钧也在静好的岁月里,过着自己的帝王生活。

  万历十年的初春,对朱翊钧而言,是很畅快的一段帝王时光。

  因为历史在这一刻真的发生了更大的改变,也补了他对于这段历史的很多意难平。

  家事方面,永宁公主没有再因为冯保的贪贿而下嫁给患病的梁邦瑞,而下嫁给了自己看得上的将门子弟,无疑其将来的人生,将不再是悲剧。

  而国事方面,大明总算把国威宣扬到了倭国去,走上了对外扩张的路。

  另外就是,戚继光终于得遂平海波之愿,且得封国公,也算是对得起他作为此时大明第一将的身份。

  俞大猷也没再像历史上一样,因为功劳多被抢走,而黯然离世,最终也得封爵位。

  至于朱翊钧自己,他有自己亲自选择的皇后,可谓伉俪情深,也即将成为一个孩子的父亲。

  所以,当他在往坤宁宫走来时,也不禁自忖盛世帝王,也不过如此了。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坤宁宫的庭院中。

  小腹微隆的杜皇后正持书,仰面看着三月芳菲,而轻启丹唇念着杜工部的诗时,朱翊钧就因为没让人通报,而正巧看见了这一幕,也笑着道:“皇后好兴致!”

  “陛下来啦?”

  杜皇后浅浅一笑,随即就放下书来。

  朱翊钧颔首,就与杜皇后闲聊起来。

  没多久,其他妃嫔也来了这里,向杜皇后请安,同时也是想见见朱翊钧。

  这些妃嫔进宫已有四年,再羞涩的,也放开了一些,知道得主动找能见到皇帝的机会。

  毕竟重重宫阙里,就这一个少年郎。

  还是受后世环境影响,没有视女子为玩物的少年郎,也没有在家时父亲兄长们那样的严肃与迂阔之气。

  事实上,虽然朱翊钧选妃已有四年,但大多数妃嫔,他也就只知道个名,性情与身体都还没有熟悉上。

  主要是朱翊钧万历十年以前也才十多岁,不宜纵欲,也就有意节制,何况他的妃嫔入宫时也大多才豆蔻年纪,乃含苞待放之时,除皇后是情之所至,未能自持外,其他妃嫔,他倒也没急于折花闻香。

  只是到了眼下的万历十年,他妃嫔们,倒是更为出挑得亭亭玉立,个个娇艳如三月之花,巧笑之间,就有香气扑鼻。

  好在花繁乱眼,难定神迷于一个,朱翊钧也就没有失神,只在群芳围身时,问道:“你们近日都在做些什么?”

  “插花。”

  刘昭妃这时回了一句。

  朱翊钧点首。

  而杨宜妃则想了想道:“臣妾在做一种新茶,加了酥露与枫糖,可去奶酪之腥气与茶之苦味,而补人气血。”

  朱翊钧知道所谓酥露在这个时代就是一种人工发酵的奶,而枫糖就是蔗糖的一种。

  总的来说,这杨宜妃做的就是奶茶。

  朱翊钧也就问道:“你是怎么想到做这个的?”

  “臣妾最近观书发现,有记载说唐德宗曾以酥露煮茶,而腥苦皆除,臣妾又在家时听父亲说过酥养人气血,也就有了此想法。”

  杨宜妃回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过些日子,朕去你那里尝尝这茶。”

  杨宜妃嘴角难掩喜色地答应了一声“是”。

  刘昭妃则有些失落地瞅了朱翊钧一眼。

  其他妃嫔也都对杨宜妃投来艳羡的目光。

  独杜皇后在这时笑着说:“陛下不知道,杨妃世代医户,其父乃杏林名手,尤善妇科,故她耳濡目染下,懂不少医理,臣妾就托她指点,按了几处穴位后,呕意大减,难受之感少了许多;另,御膳房许多方子也被她纠正了不少,且拿到外面让李太医问后,都说她纠正得对,她自己闲暇无事时,更是抄录了不少进宫前在她父亲那里背的方子,说是怕将来忘了。”

  朱翊钧听后再次看向了杨宜妃。

  杨宜妃只垂下了头,玉脸泛红。

  “会把脉吗?”

  朱翊钧突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