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坐望敬亭
一见面,林为民便开始施加压力。
“才刚开始,哪有那么些稿子可审啊!反正时间还长,我让小田他们先整理着,每周集中审一下。”
国文社互联网创作大赛为期一个月时间,老程同志到底是当了多年的社长,偷懒都偷的有章法,林为民想为难他都不好下手。
见林为民面有不甘,似乎想挑点毛病,老程岔开话题说道:“诶,我今天参加图书节社里有不少书都很受书商和读者们的欢迎,有读者还反馈说,希望我们组织活动,让这些作家亮亮相。特别是那个《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现在是真受欢迎,读者们对于这本书的作者很感兴趣。”
“唔……回头你安排一下吧。”
“行,没问题。”
老程痛快的应承了一声,然后又抬手看了一眼手表,“呦,这都要五点了。那什么,没事我就先走了。”
说完不待林为民反应便窜出了办公室,那背影看上去活像个早退的大学生。
林为民看了一眼手表,四点半,这大概就叫四舍五入吧。
翌日上午,林为民没去单位,而是直接驱车来到了广电部。
“哎呦,稀客啊,伱来怎么不提前说一声?”田从明一见林为民,脸上便露出热情的笑容。
“提前说了,你再跑了怎么办?”
田从明哈哈笑道:“老弟你可真会开玩笑,哥哥巴不得见你呢。”
林为民冷哼一声,并未接话。
闲话几句,田从明看起来心情很好。
前几天,《光明日报》发表了一份报道,标题叫《国产电影市场持续兴旺》,文章分析了今年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形势,观点积极乐观。
电影改革持续到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田从明总算是看到了一些好苗头,心中高兴可以理解。
但林为民见他谈了半天的电影市场,却始终对《英雄》避而不谈,立刻便看明白了。
这老小子是打算赖账啊!
“老田,你这就不厚道了!”林为民决定开门见山,“当初搞《英雄》的时候你怎么跟我说的?”
林为民这么说,田从明也不好再装傻,“哎呀,你不要着急嘛。我知道你来为的是什么事,可事情总得有时间一样一样推进才行嘛。”
“那你倒是给我个准信啊,什么时间能办下来?”
“这个……得等一段时间啊!”田从明语气飘渺,就跟他答应的条件一样。
林为民一瞪眼,“想赖账是不是?老田,大家都是老朋友了,你这么干就没意思了!”
“你瞧瞧你,说两句就急眼。我说不好说,又没说办不了,这不是也在推进嘛。我现在要是告诉你个时间点,到时候没办下来,那不是欺哄你嘛!”
“你少跟我来这套。你们这些官僚的德性我还不知道,我告诉你,你今天不把这事给我解决,我就不走了。”
林为民脸上写满了愤怒,怒骂道:“当初是哪个孙子跟我商量让我拍大片的来着?电影发行牌照是不是当初你承诺我的?现在电影上映了,票房口碑双丰收,你这个当领导的也有政绩了,就想翻脸不认人是不是?”
田从明赶忙从办公桌后面站起身,过来拉住林为民,“哎呦!你小点声,属狗脸的是不是?电影发行牌照又没说不给你,你急什么?”
林为民将他的手甩开,“是我急吗?是你这老小子不讲道义!当初答应的好好的,现在条件达成了,又开始推三阻四。怎么着?当我林为民好欺负是不是?你也不出去打听打听……”
田从明头疼不已,“知道知道。你刺儿头林的名声谁不知道?哎呦喂又没说不给你办,我还能拿这事诓你吗?发行牌照的事确实还在推进,要是现在能办下来,我何苦不给你?真是需要时间啊,贤弟,我的贤弟,你也得理解理解老哥。”
见田从明服软了,林为民的语气缓和了一些,“那你说说,牌照的事什么时候能落实?再像刚才那样打马虎眼,别怪我翻脸不认人。”
田从明叹了口气,“你啊,真是一点也不体谅我。”
“我体谅你,谁体谅我?是谁投资一个亿搞出了第一部国产大片?是我,是我们国文社,稍有不慎,这一个亿可就打水漂了!换你一张电影发行牌照,不值当吗?”
“值当,值当,没说不值当!”田从明脸色迟疑着,说道:“开春,等明年开春之后,这事定下来了第一个就给你们发牌照。”
“还得半年?”林为民语气不耐。
“啥事不得有个时间?”田从明见他有些不满,便说道:“这样,我再给你个添头。”
“什么添头?”
田从明说道:“最近部里正在筹备建个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你来当个顾问怎么样?”
林为民眼神斜瞥过去,“你这是给我添头?你这是拿我当苦力啊!”
“当个顾问,不用你干活,就是挂个名字。我跟你说,我们这个中心职权可不少。
全国电影题材规划和协调、组织策划重点影片、收购优秀电影剧本、剧本题材信息和剧本创作动态信息收集汇总、全国专业、业余剧作人才档案库建设、串联各地制片厂、组织电影剧本创作研讨活动、培训工作、承办夏衍电影文学奖。”
田从明一口气说了一堆内容,起初林为民还没太上心,听着听着他的神色认真了起来。
这个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要是真像田从明说的能插手这么多工作,那确实是有点意思。
按照田从明的说法,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岂不是要成为全国电影文学创作的信息枢纽、电影编剧之家,甚至是成为电影剧本创作者与市场之间的沟通桥梁?
当然了林为民也没那么天真,吹的天花乱坠,但落实到实际狗屎一堆的政策多了。
这东西对林为民没多大意义,但是可以让文华影视参与一下,好处还是有不少的。
“我就不参与了,你让文华多参与参与中心的活动。”
“没问题。”田从明痛快的答应道。
然后他又邀功道:“怎么样?老哥对你还不错吧?”
林为民脸上笑容灿烂,“老田,要不说咱哥俩关系好呢!你看你,有啥事都忘不了弟弟我。”
“那是那是。”
二人满脸笑容,笑的像两条老狐狸。
又过了几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林为民听老程说他已经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作者痞子蔡请到了北京。
林为民有些惊讶,没想到老程的效率还挺高。
“那什么,明天在昊海楼办个读者见面会,你过去一趟。”老程对林为民说道。
“我去干嘛?”
“撑场面嘛!今年社里卖的最好的就是你的《明天别再来敲门》和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你们俩一个传统,一个新潮,对话起来多有看点。”
我这就传统了?
林为民晃神了好长时间有一种被后浪拍在沙滩上却不自知的茫然。
“不去!”内心的自尊驱使他脱口而出的拒绝了老程。
“别介,记者我都找好了。顺道还要宣传宣传我们国文社的互联网创作大赛,你不去怎么能行?这可都是为了社里的工作啊!”
林为民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老程现在说的,可都是他的词儿啊!
翌日一早,都快十一了,北京却突然下起了大雨。
林为民驱车来到昊海楼的时候大厦刚刚开门,门口已经聚集了冒着大雨前来参加活动的读者。
进了大厦,在二楼入口处看到了一块立牌,上写着今天的活动信息。
活动的举办地点在二楼售书厅的一角,摆着一排长条桌,加上几十把折叠椅,占地面积不大,但活动级别不低。
林为民一进来便看到了几个记者,其中一个他还认识,是《光明日报》的韩晓慧。
“林老师!”韩晓慧起身跟林为民打了个招呼,其他两个记者也起身问了一声好。
“你们坐,你们坐,辛苦了,下雨天还要跑这一趟。”
“不辛苦。我们也对痞子蔡很感兴趣,听说他是湾岛的作家,还是个博士?”韩晓慧好奇的问道。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就不配有姓名了?
林为民内心吐槽了一句。
今天他再次深刻的感受到了什么叫“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什么叫“祇看后浪崔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什么叫“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
“是啊,还是学水利的,工科生搞写作,第一本书就这么受欢迎,很有天分!”
林为民笑眯眯的说着,心却在滴血。
林老师走红文坛这么多年,何曾受过这种待遇?
当年的小甜甜,终究还是变成了牛夫人!
……
第867章 让更多人看到
昊海楼是个好地方,特别是它二楼售书厅的那一角。
一排长条桌,百十把折叠椅,在略显熙攘的图书大楼里构成了一个有几分舒适,充满了文气的世外桃源。
见面会、茶话会、讨论会三天两头就在这里举办,作者、译者、编者都可以在这里见到。
比起那些正襟危坐的作品研讨会,这些小会议更带有家常性质,围桌而坐清茶一杯,读者可以随意提问,发言也大都是谈心式的话语,因而来得更为轻松和温馨。
今天的见面会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位作家的身份,一位是纵横文坛近二十年未尝一败、早已蜚声国际的大作家林为民,一位是出身湾岛初出茅庐却广受欢迎的新世代青年作家痞子蔡。
两人的身份、地位迥然不同,这种差异在交流过程中体现的也很明显。
林老师虽然已经是“旧人”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都说男人四十一枝花,他正值一个男人一生之中的黄金时代,面对在场的读者和记者侃侃而谈,风度翩翩,把在场的小姑娘们迷的神魂颠倒、五迷三道的。
至于在场的男同胞们,除了佩服与羡慕,嫉妒也是在所难免的。
见面会的最后一项活动是替读者们签名,今天来的读者不多,都是北京各大高校的学子,每个人替同学带两三本书,不到二十分钟也签完了。
读者们渐渐散去,见人都走的差不多了,痞子蔡却走过来掏出了几本书。
“林老师,能麻烦您帮我签几个名字吗?”
林为民瞧了一眼痞子蔡手上的书,竟然是几本他在湾岛出版的书。
林为民的作品最早曾由林白出版社引进到湾岛过,那时是85年,由香江三联书店的总经理潘耀明作为中间人,当时林白出版社引进的是大陆作家的作品合集,反响还算不错。
但真正反响大的是郭峰的新地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的《当代中国大陆作家丛刊》,这套丛书在湾岛岛内造成的轰动性很大,许多大陆作家因此被湾岛读者所熟知。
是系列丛书,最初两年时间引进了二十多位大陆作家的作品,一直是按照作品类型分卷出版,如经典文学卷、女作家文学卷、少数民族文学卷、诗歌卷、散文卷、短篇卷、文学论评卷等。
89年郭峰前来国文社,寻求将林为民的作品再次引进岛内,提出了将他的作品单独组卷出版,待遇非同寻常,林为民欣然同意。
痞子蔡手中的几本书正是新地出版社所出的《当代中国大陆作家丛刊——林为民卷》,看起来绝非是为了要签名新购买的,应该有几年了。
“这套书可出了好多年了。”林为民边签名边笑着说道。
“是啊,我最早看这些书的时候刚上大二,现在都读到博士了。”痞子蔡也笑着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