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73章

作者:坐望敬亭

  “我……”韩壮壮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跟对方解释。

  一旁一个长相伶俐的女生说道:“李成儒,人家家里在北京有什么亲戚还得跟你汇报啊?”

  “勤勤,你这话说的不对。我这个当大哥的,还不能关心关心壮壮了?”

  李成儒嬉笑着,眼神在韩壮壮和李勤勤之间眉来眼去,不怀好意。

  李勤勤白了他一眼,韩壮壮被他的眼神看得有些窘迫,有心想解释解释。

  “我去找我老舅了。”

  “你老舅?”

  在场几人都来了兴趣,李勤勤问道:“你舅舅在北京啊?”

  “嗯,我俩昨晚刚见的面,在他家住的。他怕我跟倪老师解释不清楚,今天特意来说了一下。”

  李成儒听到这话,问向教室内的另一个女子,“朱琳,你刚才叫壮壮的时候看到他老舅了吗?”

  朱琳思索了一下,“没看到啊,就看到倪老师了。”

  李成儒顿时感觉抓住了韩壮壮的把柄,“壮壮,你小子不老实啊!”

  韩壮壮急忙朝朱琳喊道:“琳姐,我老舅就跟倪老师站在一起呢,你咋能说没看到呢?”

  “一起?”朱琳蹙起秀眉,美的让人惊心,“你说那个年轻的是你舅舅?”

  “对啊,我老舅。”

  朱琳有些不敢相信,“你舅舅怎么那么年轻?”

  “我不是说了吗?那是我老舅。”

  李成儒拷问道:“你几个舅?”

  “一个啊!”

  “嘿,你这小子,撒谎都不打草稿。”

  韩壮壮被问的心烦意乱,站起身干脆利索的解释道:“我妈就一个弟弟。我老舅是我姥姥、姥爷老来得子,跟我就差两岁。”

  李成儒满脸狐疑,“真的?”

  韩壮壮看着他,无奈道:“我骗你这事干什么?”

  朱琳的脑海中回想起在走廊看到的那张年轻帅气的脸庞,没想到那个年轻人居然是韩壮壮的舅舅。

  他就比韩壮壮大两岁,那岂不是比自己还小好几岁?

  那么小的岁数就有韩壮壮这么大的外甥,朱琳想到韩壮壮喊老舅的画面,嘴角弯起一抹摄人心魄的笑容。

  李勤勤随口问道:“壮壮,那你舅舅是在北京上班啊?你也打算留在北京吗?”

  没等韩壮壮回答她的问题,李成儒摇了摇头,心想说这位女同志,你这问题未免有点太赤裸裸了吧?

  不过他也理解,在他们班这一茬学生当中,韩壮壮来自上海,是岁数最小的男生。李勤勤来自北京,同样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女生,她出生于1963年,过了年刚十八岁。

  班里的其他同学很多都是已经参加工作的成年人,就李勤勤和韩壮壮年纪相仿。

  韩壮壮长的人高马大,面相算不上俊俏,但极有男子汉气概。连班里的老师们都说,他最适合演古代大将军这一类的角色。

  李勤勤跟韩壮壮接触时间长了,心中自然有了些异样的想法。

  这一点班里很多同学都看出来了,只有韩壮壮这个傻小子,似乎还没开窍。

  “我老舅在国文社的《当代》编辑部上班。我没想过留在北京,我爸还在上海呢。”

  韩壮壮如实的答道。

  李勤勤关心的重点是韩壮壮是否会留在北京,听到他的回答,她眼神中闪过几分失望。

  倒是李成儒对韩壮壮的前半句话来了兴趣,“你老舅在《当代》工作?他是编辑?”

  韩壮壮点头,一脸骄傲道:“我老舅不仅是编辑,他还是作家呢!”

  李成儒更加感兴趣了,追问道:“作家?说说名字,我看看我听没听过!”

  韩壮壮本能的觉得这样炫耀老舅的名声好像有点不太好,可他就是忍不住,好不容易找到老舅了,他希望让全世界都知道。

  “林为民,听过没?”

  “林为民?”

  李成儒愣了一下,“写《悬崖》的那个吗?过年的时候我还听广播来着,他是你舅舅啊?”

  韩壮壮认真的点头,“对啊!”

  “嘿呦喂!”李成儒感叹了一声,又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他在原地转了半天,“你是他外甥?”

  “如假包换!”韩壮壮挺起胸膛。

  李成儒满脸的不可思议,“前几天我还去看了人艺新排的话剧呢,也是你舅舅编剧的。”

  韩壮壮诧异,“我老舅编剧的?”

  “敢情你不知道啊?”

  韩壮壮摇头,老实道:“不知道。”

  “你这外甥不行啊,连这事都不知道?”

  韩壮壮只好继续解释了一下他和林为民这些年的遭遇。

  周围几位同学听完满面唏嘘,李成儒感叹道:“才联系上,怪不得你不知道呢!那部戏现在很火呀。你这位舅舅,是个人物!”

  听着李成儒这么夸自己老舅,韩壮壮感到与有荣焉。

  “壮壮,你舅舅这么厉害,你也不留在北京吗?你要是留在北京的话,肯定能借不少力的。”李勤勤说道。

  韩壮壮的脸上闪过一丝犹豫,李勤勤的话不无道理,但他还是摇了摇头,“我爸还在上海呢。再说了,我学习完了还得回沪影厂。”

  李勤勤对他的死脑筋感到一阵气闷。

  在几人说话的时候,朱琳一直站在旁边默默的听着。

  她的脑海中不时闪过林为民那张帅气的脸庞。

  朱琳身边的几个人并不知道,她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就是林为民。

  而她喜欢最开始喜欢林为民是因为他在《当代》上发的短篇小说《尤拉之死》,追求公平、自由直到生命尽头的尤拉是她最喜欢的小说人物。

  原来他竟然是韩壮壮的舅舅?

  朱琳的心中莫名的期待着有再见到林为民的机会,她的眼光看向韩壮壮。

  有他在,林为民应该还会再来吧?

第109章 一字不改

  从北京电影学院回来,林为民的心里偶尔会闪过那张让人过目难忘的脸蛋。

  “想什么呢?”柳荫的手在林为民眼前晃了晃,才把他的魂儿召回来。

  “没什么。”

  柳荫将手上的样刊放到他的桌上,“刚才去前楼他们让我给你带回来的。”

  林为民定睛看去,原来是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学》。

  “谢谢柳姐。”

  林为民将样刊收起来,眼下要到下班时间,林为民闲来无事准备写几封信约约稿。

  “子隆兄:

  你好,文研所一别已近半年,时在念中。自文研所培训学习后,我来到《当代》编辑部工作,已逐渐适应这里的工作节奏。工作之余,创作了几篇作品。

  如《触不可及》,是为北京人艺所创作的话剧剧本,日前公演,收获评论尚可。另有小长篇《霸王别姬》一部,不日即将发表于《人民文学》。以上作品,子隆兄若有时间,望阅后来信批评指正,弟不胜感激。

  ……

  《当代》于今年一月由季刊改为双月刊,用稿量大增,编辑部同仁为组稿费劲心力。我在《当代》资历尚浅,手中并无多少作者资源,望子隆兄百忙之中能够为我组稿提供一二助力……”

  要说八十年代初期国内的文坛谁最红,姜子隆应该算得上是当红炸子鸡。

  《乔厂长上任记》一鸣惊人,成为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其后他又创作了多篇以工业生产为背景的小说,得到了评论界和广大读者的一片好评。

  近两年,有好事者将他与马骥才、杭鹰并称为津门文坛的“三驾马车”。

  作为改革文学的开拓者,姜子隆委实是个大忙人,是全国诸多文学报刊追逐组稿的对象,同时还要为创作长篇小说积聚精力。

  林为民给他写信纯粹是抱着有枣没枣先打上三杆子的想法。

  同样的信,他写了不止一封,刨除曲小伟这个已经半途而废的之外,班里几乎每个同学他都给去了一封信。

  别的编辑约稿、组稿看的是名气,林为民玩的是概率。

  《当代》改版已经出了两期,随着用稿量的增加,组稿难度陡然上升,编辑部的同事们最近压力都很大,要不然一向咸鱼的他也不会厚着脸皮给同学们写信。

  林为民每天在工作之余写上那么几封约稿信,连续一个星期时间,办公室的同事都知道了他在给同学们写信约稿,心中都有点期待他这一波广撒网的效果。

  三封信写完,也到了下班时间。

  林为民起身离开国文社,今天他得去一趟人艺开个关于《霸王别姬》的讨论会。

  进到会议室,林为民朝众人点了点头,找了个位置便坐下了。

  今天会议室里的人,除了有院领导,剩下的都是人艺的资深导演和编剧,开会讨论的重点就在于是否要对《霸王别姬》的剧情进行适当修改。

  林为民都不知道这种会找他来干嘛,但人家毕竟打招呼了,他不来也不好。

  会议一开始是于是之这个第一副院长发言,他简单的说明了一下剧本的情况,然后就由大家开始畅所欲言。

  有两位老同志说了半天,意见很明确,就是想把程蝶衣和段小楼的感情归结到兄弟情上。

  这个问题林为民早在《霸王别姬》要上《人民文学》的时候就遇到过,虽然理解,但他心里还是不爽。

  欧阳山尊和蓝荫海跟林为民合作过,了解他的实力,也了解他的性格。

  蓝荫海发言道:“《霸王别姬》这出戏,戏眼就在程蝶衣和段小楼的感情身上,现在的剧情合情合理。如果贸然改动,这个戏就废了。”

  欧阳山尊也说道:“我赞同荫海的看法。剧本大家都看过了,是不可多得的好剧本。关于感情方面的问题,可能会让某一部分观众产生一定的不适。但我想说这种现象并非是人物造成的,而是他们身处的特定历史环境所造成的。观众们只会因此更加同情、理解、怜惜人物,并不会对他们产生厌恶。所以我觉得,改动完全没有必要。”

  这时一位乔姓的老编剧站起身,情绪有些激动。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万历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