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651章

作者:坐望敬亭

  我想,我们是时候应该给理查德·耶茨先生一个公正的待遇了。

  像他这样优秀的作家,不应该被埋没,更不应该死于孤寂,默默无闻。”

  林为民慷慨激昂的说完这番话,立刻引来的现场众人热烈至极的掌声,他们无不被林为民饱满的情绪和慷慨陈词所感染。

  今天能够来到这里的人,多少都是认可理查德·耶茨的水平和文学成就的人,听到林为民这个外国作家对于理查德·耶茨如此高的评价。

  再联想到理查德·耶茨长久以来在美国文坛所遭受到的待遇,这群人心中莫名的生起一股同仇敌忾的情绪。

  掌声持久而热烈,大家把所有对理查德·耶茨的愧疚和欣赏全都投注到了林为民这位热情的国际友人身上。

  库尔特·冯内古特、雷蒙德·卡佛等人更是望着台上的林为民,热泪盈眶。

  在这一刻,他们在林为民的身上看到了理查德·耶茨的重生。

  那是一个专注于用文学书写现实的孤独灵魂。

  过了好长时间,掌声终于停了下来。

  林为民在大家仰慕、钦佩的目光中走下台,他只是今天的嘉宾之一,后面还有几位嘉宾,都是来为《理查德·耶茨文集》做推介的,也都是理查德·耶茨生前的好友。

  众人受到林为民的影响,发言之时情绪激动,有人当场落泪,哽咽到话都说不出来,让现场气氛再一次升华。

  众多编辑和记者们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心中充满了对理查德·耶茨的惋惜,也充满了对于林为民的钦佩。

  一个中国作家,一个美国作家,相识于文学从未谋面,却生死相托。

  哪个文青遭得住这种画面的摧残啊!

  各大报刊杂志的文章可能有时间延迟,但所有参加发布会的文学界人士却迫不及待的将发布会所发生的一切传播向美国文学界。

  在极短的时间内,关于理查德·耶茨、关于《理查德·耶茨文集》、关于林为民、关于FSG出版社的各种信息便广泛流传于美国文学界。

  与此同时,林为民在《纽约时报》上的那篇专访,包括前几年在美国接受采访时提到理查德·耶茨的片段也被许多美国文学界人士所关注和津津乐道。

  不少美国媒体也注意到了这段“伟大友谊”的流传,跟风进行了报道。

  一时之间,林为民和理查德·耶茨的名字如同缠绕的双子星座被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频繁的出现在了美国大众的视野当中。

  自83年《霸王别姬》等作品陆续在美国出版,话剧登陆百老汇改编电影,林为民在美国早已培养了大量的读者基础。

  但他的这种读者基础和群众基础,还是建立在作品上的,而非身份认同上的。

  这一次林为民配合FSG出版社,不遗余力的宣传《理查德·耶茨文集》,不仅让理查德·耶茨这位长期受到美国社会漠视的作家重新走入大众视野,也让林为民本人收获了无数美国民众的好感和认同。

  经过媒体们的宣传在这些民众们眼中,林为民的形象已经可以用才华横溢、品德高贵来形容,堪称美国人民的老朋友。

  今天就两更了,老婆孩子又阳了,就我没事……

  ……

第696章 不要搞个人崇拜嘛

  1993年11月7日,美国作家理查德·耶茨逝世一周年之际,FSG在纽约举行发布会,正式出版发行《理查德·耶茨文集》。

  新闻发布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在美国文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跟进报道理查德·耶茨生平的事迹,这位成名于60年代,专注于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家正一点一点为很多民众所熟悉。

  理查德·耶茨与写《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约瑟夫·海勒年纪相仿,活跃年代也相仿,但在美国所受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

  甚至,在理查德·耶茨死后半年之内,他在美国极少数书店内仅剩的作品也被做下架处理。

  当有民众看到新闻媒体的报道时,不禁为这位作家生前死后的磨难而动容。

  同时,多家媒体又大肆的宣扬中国作家林为民和理查德·耶茨之间那令人感动的伟大友谊,让《理查德·耶茨文集》的出版受到了更多美国民众的瞩目。

  文集上市仅七天时间,首印的2万套文集便被热情的读者们抢购一空。

  这样的情况让FSG出版社猝不及防,又紧急加印了5万套文集。

  《理查德·耶茨文集》的畅销,终于让数十年来被漠视的理查德·耶茨受到了美国主流文学界和读者群体的重视和认可。

  林为民笑道:“1亿美元?罗杰,你可真会开玩笑。这部电影跟《触不可及》不一样,是一部纯正的华语电影,导演、演员在美国的名气也不大,我还没听说过哪部华语电影可以在美国创造出1亿美元的电影票房。”

  在文学翻译、文学评论等领域有着高超的水平造诣,多年来一直为《纽约客》《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杂志撰写文章,广受美国、英国等英语国家知识界好评,被很多人赞誉“当今知识界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一位来的太晚的文艺复兴巨人”。

  林为民倒不是不看好《霸王别姬》,只是他深知这部电影的属性,又不是商业片。

  《失落的理查德·耶茨世界》发表之后,仅仅几天时间便引发了极大的反响。

  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举行是好莱坞的颁奖季,在这段期间里,如金卫星奖、安妮奖等奖项类、制片人公会、导演公会、演员公会等电影从业人员的公会协会奖,以及纽约、洛杉矶等各大影评人协会奖三种形式,乃至最终的金球奖、奥斯卡奖都将一一举行。

  《纽约书评》创立于1963,是美国文学界最具份量的书评杂志之一,在美国高级知识分子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林为民听到乔治·斯坦纳的名字有些意外,这些天来,美国媒体关于他的报道有很多,包括文学界也有很多人写了一些评论文章,但像乔治·斯坦纳这样的著名评论家的评论,份量可不一样。

  “没错。”

  《理查德·耶茨文集》的销量没有辜负如此大规模的媒体报道,一周2万套销量,超过20万册,理查德·耶茨的所有书加在一起,卖了几十年也没有这么多的销量。

  很显然,林为民在美国读者当中的号召力,就是顶级的。

  电影是大众娱乐,说白了,门槛越低,票房越高,《霸王别姬》在这方面是有先天不足的。

  看完乔治·斯坦纳的彩虹屁,林为民神清气爽,连膀子和手腕的酸疼都缓解了不少。

  作家签售会,考验的是一个作家在读者当中的号召力。

  著有《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悲剧之死》《巴别塔之后》《马丁·海德格尔》《何谓比较文学》等著作。

  他和理查德·耶茨的友情将会成为美国二十世纪文坛最为人称道的故事,它也必将伴随理查德·耶茨的文学成就,永远的存在于美国文坛,光彩夺目。”

  他是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文学界最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他是法国人,四十年代成为美国公民,先后任职于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等知名学府。

  眼下还有不到半个月就到12月了,好莱坞的颁奖季即将再度开启。

  如此优秀的作家,却被美国人民遗忘,这让人心碎,也让人遗憾。”

  不过林为民也并非悲观,在他的估计里,《霸王别姬》拿到三千万美元应该没什么问题。

  因此哪怕颁奖季很多前哨奖项的影响力并不大,但很多有志于争夺金球奖和奥斯卡的电影也会不遗余力的参加到其中。

  就这样过了一周,关于理查德·耶茨的报道越来越多,这里面有一些报道的焦点集中在理查德·耶茨的生平,有一些报道的焦点则放在了林为民和理查德·耶茨的友情上,引起了美国文学界和民众们的强烈反响。

  众多电影评奖活动,评委高度重合,时间又很贴近,如果能够在前哨奖项中取得不错的奖项成绩,也就意味着电影在金球奖、奥斯卡的争夺上有很大的希望。

  林为民将《纽约客》上的这篇《理查德·耶茨将继续存在》细细的看了一遍,这是一篇长文,内容以评论为主,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林为民和他写给《纽约书评》的那篇评论文章。

  《失落的理查德·耶茨世界》是林为民来到美国之后,花了四天晚上写下的一篇长达2.5万字的长篇评论,前几天发表在了《纽约书评》上。

  “为什么不行?林,你别忘了,《霸王别姬》在美国可是拥有数百万的读者,话剧在百老汇上演也有四年了吧?同样有上百万的观众。”

  罗杰·斯特劳斯谈起这几天签售会的情况,言语间充满了自豪。

  罗杰·斯特劳斯认同的点了点头,也说道:“确实。在美国,好莱坞的影响力是恐怖的。但百老汇的影响力同样巨大,而且最关键的是,百老汇对于知识分子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百老汇的观众和伱的读者群体高度重合。”

  罗杰·斯特劳斯这几天格外的兴奋,《理查德·耶茨文集》的热销固然是一方面原因。

  又一场签售会结束后,林为民半边肩膀和手臂酸的要死。

  “林,瞧瞧!”

  “得了吧,一张电影票5美元,1000万观影人次才5000万美元而已。”

  这两天,罗杰·斯特劳斯时不时的就要给林为民带来两份报纸或者杂志,上面基本都是关于理查德·耶茨和他的报道或者评论,林为民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更让他激动和有成就感的是将理查德·耶茨这样一位几乎已经要湮灭在大众视野中的优秀作家,重新带回了公众视野,并且达到了理查德·耶茨生前所没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评论中林为民总体评论了理查德·耶茨创作的9部长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乔治·斯坦纳是这篇评论文章所影响的众多高级知识分子之一。

  一旁的工作人员递给他一瓶水,他正喝着,罗杰·斯特劳斯走到了林为民身边。

  这也就造就了美国影坛,每年两个月时间的评奖奇观。

  将杂志还给罗杰·斯特劳斯,他这时又说道:“林,你写给《纽约书评》的那篇文章影响力很大,我觉得假如你以后不写了,写一写文学评论说不定也能成为一代大家。”

  跟乔治·斯坦纳的彩虹屁比起来,罗杰·斯特劳斯的马屁显得生硬了一点,但林老师还是坦然接受了。

  罗杰·斯特劳斯挥舞着手中的杂志,有些兴奋的说着。

  最后,他还不忘在结尾替理查德·耶茨卖了一波惨。

  林为民常年生活在中国,出现在美国的时间和次数少之又少,所以很多读者对他的签售会倍感珍惜,有些人甚至不远数百公里驱车参加签售会。

  距离《理查德·耶茨》文集发布会已经过去了十几天时间,在文集上市的第一周里,林为民几乎都在配合着FSG出版社的各种文集的推介活动,发布会、演讲、朗读会、采访……

  “我敢打赌,这部电影的票房不会低于1亿美元。”罗杰·斯特劳斯笃定的说道,表情透露着强烈的迷信色彩。

  放在以前,罗杰·斯特劳斯很难想象一个外国的,尤其还是中国的作家竟然会在美国的读者群体当中拥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

  林为民来美国的第一周主要工作是《理查德·耶茨文集》的推介和宣传,而第二周的主要工作则是自己的签售会。

  “又有什么新奇的报道?”他笑着问道。

  他接着又问道:“对了,《霸王别姬》的电影是在颁奖季之后上映吧?”

  不少文学刊物抢着发表和出版理查德·耶茨的生前作品,在短时间内便形成了一股“理查德·耶茨风潮”,席卷了美国文学界和读者群体,美国的读者们终于见识到了理查德·耶茨的魅力。

  《千与千寻》在美国的销量已经逐渐逼近200万册,再加上这些年他所累积的读者,每到一处,几乎都是读者摩肩擦踵的景象。

  “不是报道,而是评论。乔治·斯坦纳在《纽约客》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理查德·耶茨将继续存在》,他在评论文章中称赞了你写给《纽约书评》的那篇评论。”

  他感叹之余,聊起这件事,林为民理性的分析说道:“我想这跟我几部作品被搬上百老汇的舞台有莫大的关系。”

  晚上,罗杰·斯特劳斯请林为民和几位工作人员吃饭。

  林为民接过杂志,那是一本《纽约客》。

  “……毫无疑问,林为民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评论家。他敏锐的发现了理查德·耶茨诸多作品的宝贵之处,在世人以先追捧并成就了这位被埋没多年的作家。

  “他在世时,作品长期遭到忽视。他去世后,名下的九本书悄然下架,完全消失在美国书店的书架上。

  如果拿到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说不定五千万美元也不是什么问题,再多他就不敢想了。

  罗杰·斯特劳斯却迷信的笃定《霸王别姬》的电影票房一定会创下佳绩,对于他的这种迷信,林为民只能归结为对自己的盲目推崇。

  老罗这人什么都好,就这一点不好。

  不要搞个人崇拜嘛!

  ……

上一篇:大秦嫡公子

下一篇:万历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