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坐望敬亭
宋署一想到《南都周末》干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心中就气不打一处来。
都他么什么东西!
捏柿子都不会找个软柿子捏,看来真是让这些年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天老大,他是老二了!
林为民从署里回到国文社,还没进办公室,总编室的人就提醒他:“总编,刚才有电话找您。”
“谁打来的?”
“说是《南都周末》的负责人,等会应该还会再给您打电话。”
“知道了。”
林为民回到办公室,过了没多长时间,电话果然响起来,林为民理都没理。
这人啊,就是贱。
给你面子的时候你不要,非得脸打疼了才知道好好说话,畏威而不怀德。
再说了,你什么级别,配跟我谈?
你们省里宣传一把来找我还差不多!
电话响了两遍,始终没人接,李蒙煜的心沉入了谷底。
如果对方真的没做这件事,不会不接电话的。
正是因为对方做了,才会选择不接电话。
李蒙煜也不会单纯的认为林为民是不敢接他的电话,人家很明显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
事是我干的,没得谈。
李蒙煜放下电话,心中气闷不已。
看来跟这位林总编是没法谈了,还是去林老那里想办法吧。
《南都周末》作为广东新闻界的重要组成力量,从“停刊整顿”的消息一出,便引起了省里面的高度重视,其实不用李蒙煜去东奔西走,已经有领导在斡旋。
只可惜,《南都周末》属实是太不争气。
本来有省里两位大员出面与部里斡旋,事情已经有了转机,结果新闻倒查又出了问题。
《南都周末》以往的多篇报道被查出存在夸大其词和仅凭线索推理编造的情况,另有几篇完全是凭空捏造、子虚乌有的新闻,性质之恶劣,在中国新闻界前所未有,打破了中国新闻媒体行业的底线。
两部委震怒异常,《南都周末》的出现,如同一块脓疮,暴露了中国新闻界那华丽外表下的种种腌臜之事,在整个业界掀起了滔天巨浪。
消息传出之后,不仅是在业界,更在民间引起一片哗然,无数民众对《南都周末》口诛笔伐,进而开始怀疑起了大多数媒体报道的公正和真实性,引发了民间对于国内新闻媒体的第一次信任危机。
就在这风口浪尖之际,两部委联合发出红投文件,要求国内各大新闻媒体在单位内部展开自查自纠,一经发现此类事件,一律从严从重处理,绝不姑息,以儆效尤。
同时又派出工作组,对重点单位进行抽查。
两记重拳,让整个新闻行业一片兵荒马乱,但也压制了舆论的发酵。
两部委的及时出手,挽回了民众对于新闻媒体的一部分信任,赢得了民众的一片叫好。
老百姓拍手叫好,新闻媒体们却叫苦不迭,称这是新闻媒体行业的“严D”,心中对于引起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南都周末》恨之入骨。
而作为此次事件开端的《南都周末》,社委李蒙煜、主编左放和副主编尤燕岭被就地罢免,参与到虚假新闻撰写和为其大开绿灯的九名记者被开除,并且驱除出记者行业,其中包括了捏造林为民和诺贝尔文学奖新闻的那个叫赵公理的记者。
连省里宣传口主管《南都周末》的负责人也因此受到牵连,被严重警告,基本断送了后半生的前途。
经过此次事件,《南都周末》虽然保住了刊物,但旗下“精锐”损失过半,名声基本也臭了,在老百姓口中已经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
要想重新获得民心和口碑,非十年之功不能见效。
远在北京的林为民稳坐钓鱼台,冷眼旁观着一个月来新闻界的重大变动,心中除了大仇得报的快意,一片平静。
同时又为受到这件事波及的众多媒体默哀,这事真不怪我,我就想打个苍蝇,谁能想到竟然还是一只老虎。
林为民之所以能够在《南都周末》几年的新闻稿中敏锐的发现那篇虚假的《袭J案》,完全是因为后世看过一篇《新闻行业虚假新闻大汇总》的文章,这篇文章开篇就是《南都周末》的《袭J案》,让林为民印象深刻,难忘至今。
只是林为民没想到,后世早已臭名昭著的《南都周末》竟然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成了个粪坑。
不过这样也好,提前撕掉了这种媒体在大众面前的光环,长了这个教训,说不定以后反而可以涅磐重生,变成一家良心媒体。
林为民没想过把《南都周末》一棒子打死,他们虽然报道过假新闻,但深入、客观的好新闻也不是没报道过,而且还是多数。
套用老人家的话,“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谁能懂,林老师用心良苦啊!
国内新闻媒体行业轰轰烈烈的“虚假新闻自查自纠”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这已经跟林为民没关系了,他现在除了正常工作,就等着《南都周末》的道歉了。
反正领导是这么说,他当真了。
只是这个时候《南都周末》仍在停刊整顿当中,恐怕一时半会顾不上这件事。
这天下午,程早春从外面开会回来,黑着一张脸。
林为民去到他办公室,说起了风凉话。
“挨两句骂就挨两句骂嘛,谁让你是领导呢!”
程早春一脸郁闷,“敢情挨骂的不是你。你小子不用在这里幸灾乐祸,你以为我挨骂是因为谁?我告诉你,现在俩部门的老大都盯上你了。你小子,自求多福吧。”
林为民吓了一跳,“不至于吧?”
程早春冷哼一声,他当然是吓唬林为民的,不过他这话也不是无的放矢。
因为林为民这一波骚操作,引发了整个新闻行业的舆论动荡,给两部委的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他被人记恨也很正常。
听完程早春的话,林为民摆了摆手,“无所谓了。我又没想着升官儿,嘿嘿,无欲则刚!”
程早春揶揄道:“你就庆幸吧,几位领导还算是有点担当,没把你拱到前面去吸引火力,要是让那帮媒体知道了这件事是你在后面搅风搅雨,哼哼……”
林为民听着这话脑海中脑补出全国媒体得知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对他千夫所指,群起而攻之的画面,不禁浑身打了个冷颤。
鲁莽了,还是鲁莽了!
好在领导们还是有点担当,要不然,提点礼物上门去表示一下歉意?
……
第646章 有时候也看命
《南都周末》在中国新闻界所引发的震动仍在持续当中,但林为民的工作和生活如常。
那几个对他下手的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南都周末》刊物本身也元气大伤,他该报的仇也算是都报了。
时间一晃已经到了八月末,《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第一卷已经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审校阶段,再过段时间就该付印了。
最近林为民一直在跟印刷厂讨论《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的印刷和装帧事宜。
作为国文社建社几十年来最为重要的丛书之一,林为民是打算在这套丛书上推陈出新的。
所以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追求装帧精美优雅的同时,使用圣经纸作为印刷纸张。
“你先看看这个。”
林为民递给牟春志一部装帧精美的英文原版书,牟春志不会英文,看着内容一脸茫然,但他是国文社内专门负责印刷业务的副社长。
职业本能让他立刻察觉到了这本书与平日里接触到的图书的不同之处。
“这是……圣经纸?”
“没错。”
林为民递给牟春志的是《美国文库》中收录的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的《论美国度民主》,印刷纸张采用了纤薄,但韧性极好的圣经纸。
这也是《美国文库》最大的宣传点,所有图书全部采用圣经纸印刷。
圣经纸,顾名思义,是用来印刷《圣经》的纸张。
实际上,是一种全木纤维纸浆所制的薄纸,因为常见用来印制圣经,所以一直被称为圣经纸。
这种纸张的特点是轻薄,基重只有14磅到30磅,还有诸如纸面洁白细致、质地紧密平滑、韧性好、耐磨性好、不易变色、抗褪色、印刷字体颜色鲜艳度维持时间久等优点。
唯一的缺点就是对印刷设备和工艺要求较高,在世界范围内能够印刷的厂商都不多。
还有一个不算缺点的缺点,就是造价高昂,这种纸张的成本比一般印刷用纸高出40%。
牟春志捧着书,“您的意思是……”
“《世界文学名著文库》的印刷,我打算用这种纸。”
尽管心里有了准备,但牟春志还是被吓了一跳。
领导是真敢想啊!
手中的《论美国的民主》是一部940页的书,如果是用国文社现在用的印刷用纸,恐怕他要用两只手拿才握的住。
可是现在,这部940页的大部头放在他的手中,盈盈一握,手感极为属实,好于牟春志所看过的任何一本书。
他内心不得不承认,如果使用这种纸张,卖相确实无敌,连他都忍不住心中的收藏癖。
但同时他又一个头两个大,领导想一出是一出,这圣经纸不仅纸张难搞,成本高昂,连对印刷设备和技术的要求都非常高。
“总编,圣经纸国内极少引进,造价高昂,而且对印刷设备的要求也非常高,我们印刷厂做不到啊,哪怕是新华印刷厂都不行。”
林为民点点头,“这一点我当然知道。”
“爱德基金会你知道吗?”
牟春志茫然的摇了摇头,他从来不关注慈善这方面的事,怎么会知道基金会。
林为民只好耐心的解释道:“爱德基金会是政协的丁老发起的基金会,1985年成立的。86年,爱德基金会和联合圣经公会共同创办了爱德印刷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合法大量印刷《圣经》的印刷厂。”
牟春志听明白了林为民的意思,“您是想利用他们的印刷厂来印刷《世界文学名著文库》?”
“对。”
“可是……”牟春志脸上露出几分迟疑,“他们这种印刷厂能接我们的业务吗?”
“一切都可以谈嘛!爱德印刷厂的圣经纸都是联合圣经公会捐赠的,每年都是定量,而且专用于《圣经》的印刷,我们肯定用不了。
所以我联系了美国的朋友,他是出版商,可以让爱德印刷厂的名义让他帮忙采购一批印刷用纸,爱德印刷厂是合资,在外汇使用方面不受限制,我们再支付给爱德印刷厂人民币。”
见林为民说的头头是道,牟春志忍不住问道:“总编,您都联系好了?”
“差不多吧。我之前参加基金会活动的时候认识的丁老和爱德基金会的两位领导,把这件事跟他们一说,他们倒是乐意帮忙。
我们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是国家级丛书,帮忙印刷一下也不跌份,就是印刷和装帧都要让他们来负责,价格便宜不了,毕竟用的都是人家的外汇。”